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_以中国旅游业为例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产业关联实例分析教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产业关联实例分析教学案例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育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依赖关系
各产业对教育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产业名称
中国
第一产业
0.000649
第二产业
0.000808
教育业
0.003056
第三产业(不含教育业) 0.002744
日本 0
0.000319 3.6E-07 0.000427
可见,中、日两国的三次产业得到的教育服务都非常少,也就是说 教育业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提供教育服务的数量非常有限,即中日两 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度都很低。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育业在GDP中的份额 :
中国的一、二产业比重远高于日本,三产业比重远低于日本,反映 出中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于日本,也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 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增加值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教育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依赖关系
back
实例3
河南省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河南省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投入结构

销路结构


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
结论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
22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6. 1%,而同期GDP 的增长率 是7. 9%。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育业的产业波及效果
中日两国的教育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都比较弱。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结论
•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 • 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 • 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 • 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

旅游产业的影响与带动效应

旅游产业的影响与带动效应

06 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与定制化旅游的兴起
总结词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需求的多样化,个性 化与定制化旅游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详细描述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预算, 定制独特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旅游企业通过 提供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的
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
05 旅游产业的挑战与对策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词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需要平衡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资源的持久性和生态平衡。
详细描述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充分评估其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 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同时,加强资 源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等, 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
增加税收
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政府税收也相应增加,为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联动经济效应
产业结构优化
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 的培育。
区域经济合作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与交流,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
旅游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总结词
旅游市场的规范与监管是保障游客权益 、提升旅游业形象的重要手段,需要建 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Hale Waihona Puke VS详细描述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旅游市场 行为,打击不法经营和欺诈行为。同时, 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提高 服务质量。此外,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和游 客权益保护机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维 护市场秩序。
旅游产业的影响与带动效应

省域旅游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省域旅游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省域旅游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投入产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2007年吉林省的投入产出表为基本依据,研究了吉林省旅游产业的波及效应,计算了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生产诱发系数,发现吉林省的旅游业影响力水平高于感应度水平,但最终需求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较小,据此本文提出吉林省的旅游业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产业波及效应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升温,吉林省的旅游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2010年,吉林省的旅游总收入为733亿元,占GDP总量的8.5%。

国内旅游总人数640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12亿元,入境旅游总人数82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3.05亿美元,旅游业在吉林省的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旅游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内容,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联系非常紧密。

旅游业的发展既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吉林省旅游产业的波及效果进行分析,力图揭示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一)旅游产业波及效果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产业波及效果的研究源自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

列昂惕夫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以及相关运算,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运算来衡量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程度,所用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产业关联的基本方法。

旅游业的产业波及是指当旅游业的发展发生变化时,旅游业会根据它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方式引起与其有关联的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些产业部门发生变化以后,又会引起与它们直接或间接有关联的产业部门的变化,产生连锁反应,这种反应从强到弱,直到消失。

旅游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及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向下波及、向上波及和间接波及:向下波及是指旅游业影响它的下游产业,及以旅游业作为中间产品的产业;向上波及是指旅游业影响它的上游产业,主要是指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撑的各产业;间接波及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和旅游产品有互补性的产业。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游业口径,即旅游业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 、组团和散 客旅游服务 ( 包括向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提供咨询 、旅 日程安排 、 导游 、 食宿和交通等服务 ) 的 游计划和建议 、 部门 [ 2 ] 。 这样, 经过调整和合并, 形成了一个新的 19 × 19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 由于原始数据的基本流量表篇幅较 大, 受篇幅的限制, 该流量表未在文中给出 。 二、 我国旅游业的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 ( 一 ) 我国旅游业的中间投入率 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该产业为 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要从其他相关产业购进的原材 表明 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 。 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 该产业消耗其他相关产业的原材料越多 。 旅游业中间投 入率的计算公式为: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 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 旅游 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众多产业部门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 “一业带百业 ” 技术经济关联, 能够起到 的作用 [ 1 ] 。 投入 产出表每 5 年编制一次, 其中逢 2 和逢 7 年份编制基本 表, 逢 0 和逢 5 年份编制延长表 。 本文依据我国最近的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 2007 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 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定量研究, 从较深层次上 揭示我国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精准评估我国旅游业的经济效应, 为科学制定旅游发展 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
Enterprise Economy 2012 年第 9 期 ( 总第 385 期 )
一、 数据说明和处理 由于国家投入产出表中对 42 个部门的统计并没有 将旅游业单列出来,所以本文同时借助 42 部门和 135 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再根据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及研 究所需数据, 根据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对投入产出 表进行调整与合并, 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合并, 而第 三产业的各部门仍按照 42 部门中的 16 个产业的投入 产出表进行分类,并将旅游业从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中 提出 。 旅游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由于广义旅游业与其他 部门存在交叉, 所以在进行产业关联分析时采用狭义旅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贵州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 修改稿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贵州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 修改稿

贵州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经济依存分析摘要:关于旅游业经济效应问题的研究,意大利学者博迪奥及以布伦阿切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此问题有系统的分析,从收入乘数、就业乘数、进口额乘数等方面描述了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的连锁反应.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国内,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旅游业经济效应的专门研究比较少见,定性的论断比较多,实证性研究比较少。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来对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系统地分析旅游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提出扩大贵州旅游业经济效应、带动贵州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贵州旅游业投入产出关联波关联效应引言旅游业经济效应问题的研究早引起学者的关注, 1899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局长博迪奥发表的《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的论文,揭开了现代旅游业经济效应研究的序幕。

在国内,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旅游业经济效应的专门研究比较少见,定性的论断比较多,实证性研究比较少,定量、系统的分析特定区域旅游业经济效应的还不多见。

1992年,楚义芳先生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部分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1. 门敏及李江帆、李美云也定量地研究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作了尝试2,“旅游一走,百业兴旺”,这形象的证明了旅游业是一个产业波及效应大,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强的产业,但国内以及贵州省的大多数研究停留在了简单的定性分析层面,当然,也有一部分专家学者利用线性分析3、灰色关联分析法4等进行了研究,也颇有成果。

但投入产出经济模型作为一种有效地、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也受到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推崇,并利用该方法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关联波及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贵州省旅游产业概况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形成了“多彩贵州”的旅游品牌,并在这一框架下各地形成了各自的品牌,例如:“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洞天湖地、花海鹤乡”、“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等形象定位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较好地体现了各地品牌形象。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以宜宾市兴文县为例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以宜宾市兴文县为例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假 E经济的蓬勃兴起 ,我国旅游产业对整个 国民经济的重 t 要影响越来越明显 。旅游产业关联度高 ,波及效应明显。旅游开发重要的是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 发展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其他产业的换代升级 。准确把握旅游产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产业关联和 产业波及关系 ,促进我 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是新世纪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 旅游经济关联效应问题的研究引起了许多经济和旅游学家的关注。13 年 , 国经济学家 w ・ 96 美 列昂 惕夫( otf L n e用投人产出表构建的投入产出模型作为分析产业关联的工具“ e i) 。国外研究借助乘数理论 , 更 深入地考察旅游的关联带动功能 ,解释了旅游业在经济扩张中的特殊作用。国内旅游业的关联研究也成
9 6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邮电通讯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设关联分析的时间序列为 n 年的数值变化 ,相关联产业为
m个 。
参考数列为: 。 。 ( l ,, , } : tt 2K ” ; ) :1
’tt ,, , ) =1 , , ( l 2K ( , K ), ) :l f 2 2 指标值的无量纲处理。由于各产业产值指标值往往具有不 同的量纲和数量级 , ) 为便于比较 , 按下 式进 行无 量纲 化处 理 ,以减少 随机 因素 的 干扰 。
20 年 3 09 月第 2 卷第 1 9 期
地质学报
V19 o M r 09 o2 N . . 1 a. 0 , 2
基于灰关联模型 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
— —
以宜宾市兴文县为例
魏雅丽 ,税伟
(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 雅安 651;2 1 204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 雅 安 651) 204

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

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

学校代号***** 学号********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学位申请人姓名曾晨明培养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导师姓名及职称张英教授学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方向金融管理学校代号:10524学号:12009287密级: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学位申请人姓名:曾晨明导师姓名及职称:张英教授培养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名称: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论文提交日期: 2012-4-10论文答辩日期:2012-5-24答辩委员会主席:徐长生An Analysis of Tourism Industrial Correlation and Industrial Spread Effect—Taking Sichuan as an ExamplebyZeng Chenming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LawinEconomicsin theGraduate Schoolof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upervisorProfessor Zhang YingApril, 201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与版权使用授权书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曾晨明日期:2012年4月10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业 起 到 积 极 的拉 动 作 用 ; 4 浙 江 省 旅 游 业 对 国 民 经 济 的推 () 动 作 用 远 大 于 国 民经 济发 展 对 它 的 拉 动 作 用 , 建议 旅 游 业采
取 主 动 发 展 的模 式 。
其 旅 游业 发展 势头 非常 强劲 , 游业 的产业 关联 、 旅 带 动 效应 日益 凸显 。但 如 何 较 为 准 确 、 统 地衡 量 旅 系 游 业 的这 种 经 济 作 用 , 鲜 有 相 关 研 究 见 诸 报 端 。 却
ma :u egju yho cm.n 包 娟 ( 9 8一) 女 , 苏 常 i ci nna @ ao. o c ; l f 18 , 江
州人 , 士生 。 硕
① 投 入 产 出表 每 5年 编 制 一 次 , 0、 5年 份 编 制 延 长 表 。 考 虑 到 研 究 数 据 的 时 效 性 , 文 采 逢 逢 本
本 研究 所用 数据 来 自《 江省 2 0 浙 0 5年 投入 产 出 延 长表 》 共 涉及 国民经 济 的 4 ①, 2个 部 门 , 采用 的 所 价 值指 标 为 2 0 0 5年人 民币 的价格 。如无 特别 说 明 , 本 文所 提及 的旅 游业 为 狭义 旅 游 业②, “ 即 为社 会 各 界 提供 商务 、 团和 散 客旅游 服务 , 括 向顾客 提供 组 包 咨询、 旅游计 划 和建议 、 日程 安排 、 导游 、 宿和 交通 食 等 服务 ” 的部 门 。 文 中所 建模 型 的系 数矩 阵及 相
强 、 析 内容 较 全 面 的 旅 游 经 济 分 析 工 具 , 受 分 颇
学 者 们 的推崇 , 并被 认 为是 一种 强有 力 的 、 行之 有效
的方 法 。如李 江 帆 、 文 建 、 斌 、 华 初 、 增 文 、 张 戴 张 宋 王丽 、 王燕 等 分别 利 用该 方 法 对 国家 或 区域层 面 的 旅 游业 产业 关 联及 产业 波及 效应 进行 了研 究 ¨ 。 浙江作 为 我 国东部 沿海 经济 发达 省份 , 年来 , 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的间接需求拉动作用。
( 二) 旅游业直接前向关联与完全前向关联产业分析
对某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直接分配系数。直接分配系数作为从产出角度
分析产业之间直接技术经济联系的指标,是指某产业或产业产品分配给另一产业或产业作为中间产
品直接使用的价值占该产品总产值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rij
=
0. 0006 0. 0001 0. 0002
0. 0062 0. 0023 0. 0067
0. 0000 0. 0000 0. 0002
完全消耗系数
1997
2002
2007
0. 1010 0. 0534 0. 0928
0. 7192 0. 4186 0. 9017
0. 2433 0. 2115 0. 2377
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更高,“吃、住、行”相关产业能否有效供给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对
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这些行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制约; 另一方面
也表明,目前中国旅游消费结构中用于餐饮、住宿、交通等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重仍比较大,而用于
非基本旅游消费的比重比较低,旅游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0. 0196 0. 0189 0. 0569
0. 0053 0. 0011 0. 0012
0. 1219 0. 0770 0. 0753
0. 0002 0. 0003 0. 0006
0. 0384 0. 0301 0. 0515
0. 0427 0. 0012 0. 0004
0. 0005 0. 0017 0. 0002
aij
=
Xij Xj
( i,j = 1,2,3…,n)
( 1)
将各产品( 或产业)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
矩Hale Waihona Puke ,通常用字母 A 表示。对某产业的完全后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值越大,就表明
两个产业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可以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基
管在 2002 年有所回落,但 2007 年上升明显。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
1997 年、2002 年和 2007 年分别为 0. 1765、0. 1523 和 0. 1685,同样是在 2002 年有所回落,但 2007 年
上升。而旅游业对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购、娱”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 1997 年分
础上计算得到的,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公式为:
B = ( I - A) -1 - I
( 2)
式中: A 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 为单位矩阵,B 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根据公式( 1) 和公式( 2) ,我们测算了中国旅游业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和完全后向关联产业情
况,从测算结果来看:
首先,从与旅游业后向关联的具体产业来看,中国旅游业与“吃、住、行”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
储和邮政业分别为 9017 元、2995 元和 2377 元。
其次,从旅游业与各产业后向关联程度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旅游业与“吃、住、行”相关产业的
后向关联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与“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则长期维持较低水平。旅游
业对住宿和餐饮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在 1997 年、2002 年和 2007 年分别为 0. 1478、0. 1111、0. 2599,尽
明显高于与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度。2007 年中国旅游业直接消耗最多的前三位产业分别是: 住宿和
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旅游业,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 0. 2599、0. 1685 和 0. 0753( 见表 1) ,
即旅游业每产出 1 万元产品或服务直接消耗住宿和餐饮业 2599 元,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最后,从对比旅游业与各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度和完全后向关联度来看,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完全
后向关联度更高。如 2007 年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度为 0. 0537,而完全后向关联度为
0. 9017,再如 2007 年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直接后向关联度为 0. 1685,而完全后向关联
度为 0. 2377。表明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不仅存在直接的需求拉动作用,同时也存在

Xi
xij + Mi)
( i = 1,2,…,n; j = 1,2,…,n,n + 1,…,n + q)
( 3)
式中: 当 j = 1,2,…,n 时,xij 为第 i 产业提供给第 j 产业中间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当 j =
n + 1,…,n + q 时,xij 为第 i 产业提供给第 j 产业最终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q 为最终使用的项
直接消耗系数
1997
2002
2007
0. 0002 0. 0007 0. 0000
0. 0128 0. 0352 0. 0537
0. 1765 0. 1523 0. 1685
0. 0239 0. 0225 0. 0060
0. 0033 0. 0036 0. 0021
0. 1478 0. 1111 0. 2599
表 1 中国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后向关联度①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和商业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旅游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资源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别为 0. 0033 和 0. 0062,2007 年分别为 0. 0021 和 0. 0067,即旅游业每产出 1 万元产品或服务中,对批
发和零售业的直接消耗在 1997 年和 2007 年仅分别为 33 元和 21 元,而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直接
— 79 —
吴三忙
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消耗在 1997 年和 2007 年仅分别为 62 元和 67 元。
二、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经济联系[8]。产业关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某产业对那些将本产业的产品直
接或间接作为投入品的产业的影响,后向关联是指一个产业对那些向其直接或间接供应产品的产业
的影响。
( 一) 旅游业直接后向关联与完全后向关联产业分析
收稿日期: 2011 10 20; 修回日期: 2011 11 25 作者简介: 吴三忙( 1977— ) ,男,江西黎川人,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71003066) 资助。
— 78 —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双月刊)
2012 年第 1 期( 总第 56 期)
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以中国旅游业为例 吴三忙
( 中国地质大学 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 本文以中国旅游业为例,研究了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 ( 1) 中国旅游业同国 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广泛的关联,且关联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 2) 中国旅游业对“吃、住、行”等相关 产业消耗度仍较高,旅游消费结构仍有待优化; ( 3) 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旅 游业发展应采取主动发展战略; ( 4) 中国旅游业是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国内旅游对旅游业发展 的影响程度提高,而国际入境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减弱。
目数; M 为进口; Xi + Mi 为 i 产业货物或服务的总供给量( 国内生产 + 进口) 。将各产品( 或产业) 的直
接分配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分配系数表或直接分配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 R 表示。
对某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完全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越大,产业之间的
前向完全关联程度越大,说明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完全供给推动作用越明显。完全分配系数用矩阵
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旅游业有广义旅游业和狭义旅游业之分,由于广义旅游业与其他部门交叉,考
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目前进行旅游业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时一般只能采用狭义旅游业口 径[1,5],即“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服务的行业,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
议、日程安排、导游、食宿和交通等服务”的部门( 国家统计局,2008) 。
对某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的分析,一般使用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
数,记为 aij( i,j = 1,2,3…,n) ,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 j 产品( 或) 产业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 的第 i 产品产业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产出与直接消耗之间共同消
长的线性比例关系。直接消耗系数的值越大,就表明两个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公式为:
0. 0489 0. 0347 0. 0587
0. 0537 0. 0054 0. 0153
0. 0035 0. 0035 0. 0025
0. 0017 0. 0011 0. 0020
0. 0094 0. 0044 0. 0117
0. 0000 0. 0000 0. 0005
中国旅游业与“吃、住、行”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一方面表明,中国旅游业对“吃、住、行”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关联; 产业波及
中图分类号: F06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301( 2012) 01 0078 09
一、引言 深入剖析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及产业受最终需求的波及影响,有助于把握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状 况,更有助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我国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产业规模。2010 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1. 44 万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 1150 万人。中国旅游业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 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标志着旅游业发展正式纳入国家 战略体系。因此,如何加快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产业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由于旅游 业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因此,全面把握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及波及效应,是促进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的定量研究形成了较为丰 富的研究成果。如李江帆等[1]开创性地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广东省的旅游业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 效应进行了分析; 其后,张文建等[2]利用上海数据、余斌等[3]利用 2000 年河南数据、李为科等[4]利用 2002 年重庆数据、崔峰和包娟[5]利用 2002 年浙江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相应省份的旅游业 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省区层面上。张华初、李永杰[6]和宋增文[7]等虽 然对全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使用的是 2002 年的数 据,无法揭示出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近期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都只选用了 单一时间点数据,无法揭示出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 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缺陷,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1997 年、2002 年和 2007 年三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