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穿透技术方法简介——以周庵为例1
水力深穿透射孔一次射多层技术应用

() 2施工要求高。由于工作介质要求无 固相清 水, 这就需要对油管内壁进行彻底清洗, 施工过程 中 要求控制好压力 , 多层射孔 时, 需要控 制好上 提高 度, 并进行校深。 () 3在多油层施工 时, 软管 回收反复使用过程
() 6 深穿透射孔 。当高压水压力升至 3 . MP 45 a
统 )井 下工具 组成 。 、
1原 理 .
喷嘴及软管部分
冲头 部分
利用高压水作用 于井内工具 , 使工具冲头在套
管壁上冲开一个孑 径 2 m的长方孑 , L 5m L 而后 由软管 前的喷头对地层进行水力喷射穿透岩石 , 软管边旋 转运行边向前缓慢推进约 2m; 射孔完毕后 , 降压保 压回收软管冲头 , 完成整个射孔过程。 2技术参数 . 适用于砂岩, 隙度 大于 1 %、 孔 0 井深小于 3 0 00 m的井 ; L 单孑 所需清水 5m , 。所需时间 4 i; 0m n单趟
1, )过滤器可防止管柱 中的污物微粒进入工具的控 制部分 , 控制部分为井下管柱的核心 ( 由主控阀、 活
塞 和组件 组成 ) 。
水力深穿透射孔是套管完井打开油层 的一种手 段, 该技术 的优点是 : 不破坏地层原有渗透率 , 无压 实效应 , 不污染地层 , 节约施工成本 , 通过液压作用 实施套管横向冲孑 , L不存在套管损伤现象 , 其它打开
井过程 中, 不允许有任何异物及脏物带人油管内。
后, 要经很长时间卡下一个点 , 费工费力 。为此 , 改 用水力锚实现在一个压力 系统 内的锚定任务 , 减轻
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此工作 管柱无法进行循环压井 , 现场施工
应用状况和改进措施
1 现场应 用 .
浅谈常见的几种深穿透深部找矿技术

浅谈常见的几种深穿透深部找矿技术
胡昌安;陈爱国
【期刊名称】《科技与生活》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深穿透勘查地球化学可以定义为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通过研究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从隐伏矿向地表的迁移机理和分散模式、含矿信息在地表的存在形式和富集规律,发展含矿信息采集、提取与分析、成果解释技术,以达到寻找隐伏矿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在矿产勘查中应用到的深穿透化探方法进行详细的解析.
【总页数】1页(P162-162)
【作者】胡昌安;陈爱国
【作者单位】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江西新干,331307;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江西新干,3313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
【相关文献】
1.承德深孔取心钻探技术研讨会为深部找矿出谋划策
2.深穿透找矿模式及深部找矿效果分析
3.深穿透勘查集成技术在高原寒冷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甘肃南部碌曲地区忠曲金矿为例
4.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5.承德深孔取芯钻探技术研讨会为深部找矿出谋划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穿透法的定义和原理、应用步骤、优势和局限性、注意事项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穿透法的定义和原理穿透法是一种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穿透物质在穿透过程中对组织的作用力,将穿刺器具穿过动脉壁,实现动脉通道的建立。
穿透法的定义和原理主要基于穿透物质对组织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穿透物质的选择是关键,通常选择的穿透物质应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够迅速穿过组织,同时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动脉壁。
在穿透过程中,穿透物质对动脉壁的影响应该是可控的,以避免造成损伤。
穿透法的原理是通过穿透物质对组织的作用力,实现器具穿过动脉壁的目的。
在穿透过程中,穿透物质起到了降低动脉壁抵抗的作用,使得穿刺更容易进行。
穿透物质也有助于形成一个较为平滑的穿刺通道,减少了穿刺时的阻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穿透物质和掌握穿透原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损伤风险,对于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穿透法在动脉穿刺置管技巧中的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位置,通知患者手术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准备好所需器械,如导管、消毒液等。
2.消毒和铺巾: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然后铺好无菌巾,准备进行穿刺操作。
3.定位:找到适合穿刺的动脉,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
用手指进行触诊,确认血管位置。
4.麻醉:使用适当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感。
5.穿刺:使用穿刺针从适当的角度和深度刺入动脉,一旦血液出现就需要将导管插入动脉腔内。
6.接通导管:确保导管稳固,连接监护仪器,并进行必要的护理。
深穿透地球化学

深穿透地球化学应用于覆盖区地球化学填图和矿产勘查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
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概念:研究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
战略性与战术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金属活动态测量© (Selective Leaching of Mobile Metals in Overburden, MOMEO Leaching© )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 (Collection of Nanoscale Metals in Earthgas, NAMEG Collection© )特点:* 适用于在调查程度较低或没有调查的大面积覆盖区的地球化学填图和迅速圈定有利于大矿巨矿或矿集区的战略靶区及矿体的战术定位,。
* 适用于各种覆盖区景观,包括冲积平原、戈壁沙漠、高寒草原、热带砖红土、森林沼泽等。
* 探测深度可达几百米,在覆盖厚度从几米至三、四百米都可以发现清晰的异常显示,异常不受地表覆盖物影响。
* 对下列矿种特别有效:Au、Ag、Cu、Ni 和PGE.试验与应用效果:上述两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国家攀登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地矿部定向科研项目的实施,已经在国内外已知的巨型矿床,包括沙漠覆盖区的穆龙套金矿、热带深风化壳和后来沉积岩覆盖的奥林匹克坝Cu-U-Au-Ag矿和胶东金矿田的试验取得成功,并在中国的不同景观覆盖区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与应用检验,包括冲积平原的山东和安徽、干旱戈壁沙漠覆盖区的新疆、高寒草原覆盖区的川西北及热带砖红土覆盖区的桂西喀斯特地区等,总测量面积已达70万km2,采集各种样品10000余件,获得近10万个分析数据,圈出11个有利于大矿巨矿的战略靶区,其中有两处经检查已发现大规模的工业矿化。
机制探讨:1、成矿元素的溶解地壳中各种物质之间都充满了极其复杂的物理与化学作用,地下水对矿体作用所引起的成矿元素溶解是这种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医学专题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四页。
锁骨下径路(传统方法) △体位: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低位15°,肩后垫小枕(背曲),
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zhuǎnxiàng)对侧 △穿刺点定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1.0cm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四页。
先用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试穿大多穿不到
第十八页,共六十四页。
第十九页,共六十四页。
体位:
去枕平卧,头转向(zhuǎnxiàng)对侧
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
穿刺(chuāncì)步骤(seldinger法)
1、消毒、铺巾、局麻、定位 a. 2% 利多卡因 2ml b. 试穿,探明位置、方位(fāngwèi)和深度
b Swan-Ganz导管监测 c PiCC监测 d PiCCO
第十四页,共六十四页。
● 证 禁忌(jìnjì)
*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穿刺局部有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 * 不合作(hézuò),燥动不安的病人
第十五页,共六十四页。
准备 工作 (zhǔnbèi)
谈话签字 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感染指标
气胸(%) 血胸(%) 感染(‰) 血栓形成(‰) 误穿动脉(%)
并发症比较(bǐjiào)
颈内静脉 <0.1-0.2
NA 8.6 1.2-3 3
不同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 1.5-3.1 0.4-0.6 4 0-13 0.5
股静脉 NA NA 15.3 8-34 6.25
异位风险
低风险 (穿过右心房,至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jìngmài)穿刺特点
1)与经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成功率较低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在锦州采油厂的初步应用

水 ( )率 ,延缓、减轻或防止锥进 的产生。 气
( ) 需调 剖 的 注 水 井 对 吸 水 剖 面 不 理 想 的 4
井 实施定 向水力深 穿透 射孔 ,可提 高所选 方 向的吸 水 能力 ,改善 注入 剖 面和驱 油效 果 。
维普资讯
石 油
机
械
20 0 7年
第3 5卷
第 9期
CHI NA ETR0L P EUM MACHI NERY
● 应 用技 术
水 力 深 穿透 射 孔 技 术在 锦 州 采 油 厂 的初 步 应 用
吴洪举 张建 心 蒋 勇 张友 军 胡强法
为有效解决影响正常生产的近井污染问题 ,寻 求更有利的解决措施 ,辽河油 田锦州采油厂一直关 注该技 术 的发 展 ,于 近 期选 择 3 口有 代 表 性 的井 ,
采 用 江汉机 械 研 究所 自主研 制 的 S S 1- 2 L 14 0型 水
力深穿透工具 ,进行水力深穿透射孔先导作业 ,取
水 力深 穿透 射孔 技术 是一 项用 于油 气井 近井 带 的改造 ,进 而 改善 油 井 流 入 、注入 动 态 的新 技术 , 具 有 射 孔 穿 透 深 、孔 径 大 、流 通 能 力 强 、定 位 准 确 、易 于 实 现 定 向 等 诸 多 优 点 。 该 技 术 最 早 于 18 94年 在 美 国 发 明 ,经 多 年 研 究 发 展 ,形 成 了 P nDi 、Jtrl L 14 1 各 具 特色 的深 穿 ee rl eDi、S S — 5等 l l 1 透 射孔 作业 系统 ,国外在 美 国 、加 拿大 作业 数百 口 井 ,国 内在 大庆 、辽 河 、江汉 、吐哈等 油 田 已先 后 作 业 了数 1 口井 ,取 得 了显 著 的应 用 效 果 ,验 证 0 了该项 技术 的工业 推 广价值 j 。
深静脉穿刺 (1)ppt课件

* 固定
a.粘贴,缝线
b.皮下潜行
● 注意事项
* 进针深度
a.一般1.5~3cm,肥胖者2~4cm
b.进针方向与角度不合适,静脉张力过低,
被推扁后贯穿
c.有回血,外套管推进有困难,顶于对侧壁
* 掌握多种进路
a.避免一种进路反复多次穿刺 b.注意病人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 * 置管长度 a.男13~15cm,女12~14cm,小儿5~8cm
后路法:
* 定位:SCM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 针点(锁骨上缘2~3横指) * 进针:针干呈水平位,在SCM的深部, 指向胸骨柄上窝。
● 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 a.静脉穿刺包:手套、消毒用品、注射器、 生理盐水、局麻药 b.深静脉套管
体位
a.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
b.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特别谨慎
2.气胸: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发生经锁骨下 或锁骨下凹切迹穿刺病人,0.5~5% * 原因: a.操作技术不熟练; b.病人不配合,烦燥不安 c.胸廓畸形,胸膜有粘连
* 表现: a.一般发生局限气胸,病人可无症状,自行 闭合
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透确诊。
* 处理:
胸膜腔穿刺,既可作为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 表现: a.突发紫绀,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疼痛,
呼吸困难
b.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音低远
* 急救:
a.立即中止经深静脉导管注输 b.将CVC输注器的高度降之低于病人心脏水平 c.若经导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又未得到改 善,考虑行心包穿刺减压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c. 右侧无胸导管
穿 刺 法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业务学习

03
危重患者
04
手术患者
05
血液透析 患者
06
肿瘤化疗 患者
07
外周静脉 条件差患
者
08
需监测中 心静脉压
患者
09
需进行血 液动力学 监测患者
10
需进行腹 膜透析患
者
操作流程
● 准备器材:包括穿刺针、导丝、导管、扩张器等 ● 定位穿刺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疼痛 ● 穿刺置管:将穿刺针穿刺入静脉,沿导丝将导管插入静脉,然后拔出穿刺针和导丝,将导管固定
02
穿刺点的选择通常在 肘部、颈部、腹股沟 等部位,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和操作需求 进行选择。
03
04
导管的固定是技术成 功的保障,需要确保 导管在血管内的稳定 性和通畅性。
05
穿刺角度和深度的控 制是技术成功的关键,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操作需求进行 精确控制。
适用范围
01
长期输液 患者
02
穿刺角度控制
穿刺角度:根据血管位置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 穿刺深度:根据血管深度和穿刺角度控制穿刺深度 穿刺方向:根据血管走向和穿刺角度控制穿刺方向 穿刺技巧:熟练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深度把握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穿刺深度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 达到最佳穿刺效果。
穿刺深度不宜过浅, 以免穿刺失败。
术后护理要点
01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感 染
03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 燥
05
观察患者有无疼痛、肿胀等 不适症状,及时处理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穿透技术方法简介——以周庵为例1
深穿透技术方法简介
鉴于寻找隐伏矿床的迫切需要,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应运而生。
深穿透地球化学被定义为探测深部隐伏矿所发出的直接找矿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王学求,1998)。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E.M.Cameron与谢学锦院士于1997年在第16届国际化探大会期间谈话时提出的,两人当时正在讨论一些能够有效的探索数百米以下隐伏矿的新方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勘查地球化学家们开始关注能够有效探索数百米以下隐伏矿床的方法研究。
特别是1990年以后,大量等离子体质谱仪进入地质样品分析领域,实现了地质样品多种痕量元素同时测定,一些痕量或超痕量元素无须通过繁琐的预富集过程即可测定,同时分析测试的检出限大大降低,分析领域的这些进展为选择性提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些新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开始出现,并且在覆盖区矿产勘查方面逐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方法主要有:瑞典的Kristiansson与Malmqvist(1984)提出的地气(geogas)方法,美国的Clarke 等人(1990)提出的酶提取方法,前苏联的地电地球化学方法(CHIM)(Shmakin, 1985; Ryss et al., 1990)和元素有机态方法(MPF)(Antropova et al., 1992),澳大利亚的Mann (1995)等人提出的活动金属离子方法(MMI),以及中国地球化学专家提出的金属活动态方法(MEMEO)(王学求,1998)。
地气法(geogas)
地气的概念是于1982年由瑞典Kristiansson 和Malmqvist (1982)提出。
王学求(1999)初次提出地气流迁移假说,他认为,地下深部存在上升的地气流,当气体流通过矿体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活动态部分(离子、纳米级颗粒、超微细亚微米颗粒、胶体等)会被带到地表,在地表遇到地球化学障(各种次生可溶性盐类、氧化物、粘土、胶体物质或有机物等)时,地气流携带的金属元素将被卸载(图1)。
王学求提出地气流的来源可能有4种:地幔排气、矿体风化产生的气体、与大气有关的气体和当地土壤产生的气体。
地气采样选用的滤膜孔径为0.4μm,但考虑到孔径的不均匀性,最大可达1μm,所以只有
直径小于1μm的颗粒才能通过滤膜。
采样介质选用液体吸附剂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并加上特殊的负载。
图1 地气流迁移异常模型(引自王学求,2005)金属活动态法(MEMOG)
地表疏松介质中存在着能够反应深部矿化信息的活动态元素叠加含量,基于这样的事实,王学求等人(1996)研制了元素活动态的特殊提取方法。
不同于以往的偏提取是针对载体的提取,元素活动态提取方法提取的是载体中呈活动态形式存在的元素。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金属矿床及其围岩中,与成矿相关的超微细金属、金属离子或化合物相应增多,并在某种营力(地下水、地气流、电场、浓度梯度、蒸发作用等)的作用下迁移至地表,到达地表后的金属、金属离子或化合物会被地球化学障(可溶性盐类、粘土、胶体、有机质、氧化物等)所捕获,在原介质元素含量基础上形成活动态元素叠加含量,用合适的提取剂提取活动态叠加元素,从而达到寻找隐伏矿床的目的。
王学求、姚文生等人(2011)针对不同矿种发明了贵金属(MML-Au)、铀(MML-U)、贱金属(MML-Cu)专用提取剂,并分别在新疆金窝子Au矿床、内蒙古鄂尔多斯砂岩型U矿及河南周庵Cu-Ni矿床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异常效果。
周庵矿区实验效果(姚文生,2011):
通过在该矿区的应用实验研究工作,获得以下认识:
(1)在周庵实验区土壤中,元素活动态有明显在地表(0-20cm 深)富集的趋势,这与地表有机质较高从而形成元素活动态的地球化学障有关。
(2)不同粒级的全量与活动态测量结果表明,元素活动态具有在细粒级中富集的趋势,但全量分析结果,不同粒级间的差别较小。
该区的活动态测量需将样品的物理分离技术与活动态化学提取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元素活动态的提取率及应用效果。
(3)应用实验在已知矿床与围岩接触带上方土壤中探测到了较明显与深部矿体有关元素的元素活动态组合异常,还在未知区发现了具有相似元素组合的元素活动态异常。
活动态分析方法在该区深部矿勘查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周庵隐伏铜镍矿异常形成机理(王学求,2012)
河南南阳周庵400~700m深隐伏铜镍矿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试验中,使用微粒分离和活动态提取,在含矿隐伏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获得清晰的环状异常,与矿体分布相对应(图2)。
这种环状异常可以用图3所示迁移模型进行解释。
(1)矿体环绕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分布;(2)地气流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部位具有最大的气体通量,气体携带矿石中纳米铜微粒垂直向地表迁移,到达地表后一部分纳米颗粒仍然滞留在气体里,另一部分被土壤地球化学障所捕获形成环状异常。
图2河南南阳周庵隐伏铜镍矿环状异常
图3河南南阳周庵隐伏铜镍矿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周庵隐伏铜镍矿床纳米铜存在形式与成因(叶荣,2012)
在铜镍矿床覆盖层土壤颗粒中和其下伏原生矿石中同时采集到金属纳米颗粒,颗粒在其粒径大小、形貌、连接和簇聚形式、微粒元素组合等性质上相似,表明两者为同成因物质,是内生成矿作用元素存在形式,土壤颗粒中金属纳米颗粒来自深部矿体。
此研究结果在实用意义上,可为以土壤作为采样介质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探测覆盖区隐伏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纳米微粒是内生成矿作用成矿元素稳定存在形式,具有穿越地质时空性质,可作为地球化学的示踪微粒。
微粒从深部到达地表并被土壤地球化学障吸附滞留。
因此以土壤作为采样介质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可用于识别覆盖区隐伏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