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观后感

合集下载

新版《红楼梦》第12集观后感

新版《红楼梦》第12集观后感

今天得知QTV已播放新红,便迫不及待上网搜索着看啦!四年了,从我上大学开始“红楼梦中人”选秀,到如今毕业了新红终于拍完露面;四年来,新红的每一个细节每个剧照我都没有放过,每一版片花我都细致地反复观看。

虽然中途也曾深恶痛绝地拍砖痛骂,但是作为红楼梦的铁杆粉丝,我想不管红楼被拍成什么样子我都会客观的评价,发现新优点。

四年中也曾努力学过昆曲,去适应新红的片子头……直到下午发现网上有播放,真是太高兴了!尽管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哈哈!闲言少叙,发表一下前两集的观后感。

还是要来说说这版的优点吧。

果不其然,主打的唯美风格便是将“红楼梦”当做“梦”来拍摄,其中一切都带有“梦”的特质。

首先便是画外音的增置。

不可否认,那个讲故事的画外男声音色真的好美(让我想起了国宝档案的主持人,哈哈!)跟随他的讲解,我们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女娲补天是梦,空空道人是梦,宝玉的游历是梦,甄士隐的解说是梦,贾府的繁华是梦,就连电视剧也是梦——梦里有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我想这句话也是新红风格的真实写照。

然后是画面。

新红承袭了《大明宫词》的风格,唯美空灵,游曳似梦,其中的精美的道具,美轮美奂的场景和古董都是前所未见的。

看的出,他们在努力打造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的梦幻人生。

少红导演用拍电影的方法拍摄红楼,其中很多镜头让人惊艳难忘:比如宝黛相见,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其他一切人物弱化,贾母等人物语言几成画外音,整个过程只见小宝玉徐徐走来,一路感慨,身后浮华笑语不见;还有宝玉到可卿房间午睡一段,可卿三推门而入,回首一个柔美的笑容;她那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房间摆设:海棠春睡图、始终摇曳的带宝玉入梦乡的橙色帘子,人物在帘后飘渺着,使可卿那饱受诟病的造型居然显得很顺眼!我们和主人公宝玉一样,那种如入神仙般居所的感觉都出来了。

片花中还有好多好多唯美的镜头:诗意的桐剪秋风、黛玉断袖而去、诉肺腑等等……再次说下演员。

黛胖钗瘦先不说,小宝玉年纪太小也不说。

《红楼梦》观后感(精选7篇)

《红楼梦》观后感(精选7篇)

《红楼梦》观后感(精选7篇)《红楼梦》观后感篇1《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着,作者曹雪芹颇具传奇色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家族由盛转衰,其中的各各故事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纯洁爱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经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

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嫉恶如仇,真乃女中豪杰啊!但是却引起贾府公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

尤二姐、尤三姐、的悲剧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尤二姐贪慕虚荣嫁给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一个墓碑。

迎春大丫鬟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恋爱,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了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叹唏嘘。

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红楼梦》观后感篇2《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红楼梦观后感(12篇)

红楼梦观后感(12篇)

红楼梦观后感(12篇)红楼梦观后感(12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观后感1《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利用这个暑假,观看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纲,以贾府盛衰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要故事情节,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广阔生活画面。

同样是电视剧,依旧情节生动,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初秋时分探春起,海棠诗社那集。

黛玉被誉为“潇湘妃子”,这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充分体现出黛玉的伤感之情。

在后面作出的诗中,黛玉的别有韵味,充满了深深的思乡、思人之情。

反映出林黛玉的才华横溢、不紧不慢,探春的诗没有多加点缀,但却自然地流露出她那心直口快的性格。

所以那集体现出了宝玉的率真叛逆;黛玉的专情缠绵;宝钗的圆通灵巧;探春的心直口快。

红楼梦的创作是在当时一个封建社会下的。

林黛玉用她的生命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但贾母在不经宝玉与黛玉的允许下,自作主张,让宝玉跟宝钗成了亲,从而导致黛玉的悲剧,贾母是个自私的人,时而想过黛玉?黛玉死的时候是多么凄凉!《红楼梦》活生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得腐败、不成体统、落后。

电视荧屏上演员将每一个细节演绎得出神入化,仿佛自己就是当中的一员。

红楼梦集集精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一览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品尝到文学殿堂中最华丽的圣餐。

红楼梦观后感2读完《红楼梦》,千百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

喜,为宝玉黛玉迎春等人一起放风筝时的快乐;那欢声笑语能飘出去好几公里,与散发着淡香的海棠融为一体。

姐妹们好久没有那么快乐的团聚了,个个都剪了风筝线放走晦气,此情此景,似掬一捧如水的柔软于心间,阳光温淡,岁月静好,只希望时光在这一刻停泊。

怒,为薛姨妈的计谋;看似慈祥,内心波涛四起,凶猛的如一只恶虎,不仅想争夺二奶奶之地位,还假意劝说把黛玉许配给宝玉,却用她的一言一行悄悄地将宝钗向宝玉移进,把宝钗插入她们之间。

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

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

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精选5篇)越剧新版红楼梦观后感篇1《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此书是在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完成的作品,该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主要资料,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

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构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作文(精选5篇)

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作文(精选5篇)

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作文(精选5篇)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作文(篇1)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一一《红楼梦》。

未翻开书时,我只单纯地知道,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翻开后,我才真正知道了它为什么堪称名著了,我甚至认为它应该是四大名著最厉害的一部。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繁盛到衰败的过程。

小说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沉稳乖巧的宝钗,叛逆多情的宝玉,精明能干的熙凤……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一小节。

它主要讲:黛玉得知实情后重病,薛姨妈答应了婚事,黛玉生命垂危,将手镯和诗稿往火盆里扔。

当宝玉成婚时,黛玉气绝身亡。

看到这儿,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想到林黛玉虽然那么优秀,那么有才气,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居贾家,真正可怜。

或许,她真的是那美丽的绛珠仙草,到人间来只为了“还泪”吧。

有时候,我甚至恨贾府,恨宝玉,为何要这样对她?若不是在封建社会,那宁荣两府应该是一座“世外桃源”吧。

而结局也不会是黛玉泪尽而亡,宝钗独守空房,探春远嫁他乡……那样悲凉吧。

爸爸告诉我:封建社会是不允许女孩子读书的。

我想,黛玉、宝钗她们真是生不逢时,若是现在,她们都那么知书达理,肯定会有一番好事业。

不是女强人也应该是女学者吧?读完这本书,我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红楼里人物命运的悲惨,家族命运的衰败;喜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如此和谐民主、公平公正。

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一曲红楼悲歌,唱尽了旧社会的悲惨辛酸,也正映射出新社会的幸福安康。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共建国家,人民前途光明永恒!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作文(篇2)朴实善良的刘姥姥拉拉起板儿:“走!咱回家,卖房子、卖地!”。

我晓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人要好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要懂得滴水恩当涌泉报。

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宝玉淌进水里和湘云拥抱着哭泣。

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昔日华丽的大观园已经不在啦。

《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以其深刻的人性描绘、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家族兴衰和社会百态的历史长卷。

观看《红楼梦》,我首先被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深沉,却又充满了无奈和悲剧色彩。

这种爱情的纯粹与封建社会的束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惋惜。

除了人物形象外,《红楼梦》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我。

作者曹雪芹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封建社会的风貌、家族的生活、人物的情感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建筑、服饰器物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观看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打动。

比如“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林黛玉在悲伤中葬花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她的性格和命运。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情节,如“宝玉挨打”、“晴雯之死”等,都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巨著。

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人性、情感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这部作品将会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同时我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将《红楼梦》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

2022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6篇

2022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6篇

2022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6篇2022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篇1《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荣国府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讲解并描述了金领贵族名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转至衰败的过程,以大观园的点滴琐事,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呈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定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风格、剧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行替代的讨论价值,到达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我觉得,《红楼梦》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其中的诗句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众人以白海棠来作诗,他们作的诗一首比一首好,一个比一个妙,尤其是林黛玉作的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我觉得这个“偷”和“借”用得特殊好。

还有薛宝钗作的那句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珍重芳姿昼掩门”让人感觉白海棠是贤淑而端庄的。

还有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众人吟的菊花诗也是很妙,其中潇湘妃子的《咏菊》中那句“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特殊美丽。

会写诗已经够厉害了,还会依据各种角色的各种性格来作诗,就更厉害了,作的诗还那么美丽,隐藏含义,真的是太厉害了!特别值得我学习。

《红楼梦》中,我最喜爱的就是林黛玉了,虽然她有些多愁善感,谨慎多疑,但她坦率纯真,聪慧过人,才学横溢,作的诗特殊美丽,引人深思,与宝玉同为封建社会叛逆者,我很观赏、很佩服她的才华,也很喜爱她率直的性格。

《红楼梦》让我学到了很多学问,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了解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生活。

2022年《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感悟篇2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久地尘封了那场哀痛的爱恋。

在那最终一抹余晖中,被风悄悄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

最终,消逝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圆满……“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这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爱情。

《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

《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

《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红楼梦>电视剧观后感》要说这《红楼梦》,那可真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怜的巨作。

最近重温了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这电视剧里的场景布置、人物服饰,真可谓是精心到了极致。

就拿那大观园来说吧,亭台楼阁、水榭回廊,一草一木都仿佛带着诗意。

每次镜头扫过,我都忍不住想,这要是能住进去,哪怕一天,那也美死了!再说说里面的人物吧。

那贾宝玉,生得是面如冠玉,眉清目秀。

他整天在姐妹们中间厮混,对每一个女子都怀着一份体贴和尊重。

记得有一回,他看到龄官在地上画“蔷”字,自己被雨淋得湿透了却浑然不觉,还担心龄官被雨淋病了。

这份痴傻劲儿,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还有那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她初进贾府时,那小心翼翼的模样,真让人心疼。

每走一步,每说一句话,都要斟酌再三,生怕行差踏错。

她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看到落花都能伤心落泪,吟出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句。

可她在面对宝玉时,又会耍小性子,使小性儿,那娇嗔的模样,真是让人又爱又怜。

王熙凤一出场,那可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她穿着一身华丽的衣裳,满脸堆笑,却又透着一股子精明厉害。

她把贾府上下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也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记得有一次,她设计害死了尤二姐,手段之毒辣,让人脊背发凉。

电视剧里还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比如说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段,刘姥姥那滑稽的模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她故意扮丑,说一些粗俗的笑话,只为了哄贾母开心。

还有那“海棠诗社”,姐妹们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想要写出最好的诗句,那场面真是充满了才情和雅趣。

看这《红楼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里面的人物有血有肉,有喜有悲。

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宏大的家族兴衰史。

看着他们从繁华走向衰落,心里头真不是个滋味儿。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生活,有时候风光无限,有时候又跌入谷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红楼梦》观后感
前一段时间,电视台通过选秀来斟酌新版《红楼梦》的最佳演员,我对这样的节目从来都不是一个热衷的人,总觉得再怎么选,都不可能把原著的精髓表现出来。

最近有朋友介绍我看新版的《红楼》,简言之是一部聊斋版的《金瓶梅》。

怀着好奇,就在网上看了几集,确实雷人……
新剧在整体画面效果上使观众看到了《聊斋志异》的影子。

首先在肢体语言上,剧中人物走动时如鬼魅一样的漂移,有人称之为“凌波微步”式的“脚法”,时真时幻,堪称科幻片;其次在背景音乐的搭配上,虽然我听不懂配乐是属于哪一种曲,但听起来与剧情极不搭调,有种诡异、阴森、恐怖的味道。

在演员的选择上着实粗糙,从他们身上根本找不到原著中人物的影子:新剧中的贾宝玉太小,只有十七岁,但全身上下充满了孩子气,这个宝玉确实太嫩;其他的如林黛玉稍显丰腴,与原著中那个体弱多病的黛玉确实大相径庭,相反新剧中的薛宝钗又过于苗条;王熙凤这个人物给大家最深刻的性格就是泼辣,但新剧中的王熙凤却没有将泼辣劲释放出来,剧中人物造型更是与原著不符,发型也不堪入目,让观众垂首顿足。

再者,新剧大肆摘抄原著中的话,显得苍白、呆板,且旁白太多,让观众听了十分乏味。

虽然我没看结局,但看了有关介绍说新剧中宝玉、贾兰科举高中,让贾府看到复兴的希望,蒋玉菡娶了袭人,宝玉与宝钗共云雨并
留下孩子后出家……结局活生生整了一出喜剧,这与曹雪芹笔下的“食尽鸟归林,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意味大相径庭,希望曹雪芹他老人家能沉得住气……
翻拍名著,最重要的应该是敬畏之心。

经典的文学价值就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维持经典生命力。

有了这种心态,才能在改编的时候持有对原著的弘扬精神,才能保有原著的韵味、精髓。

其实很多东西在看过第一部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要突破很难,基本上翻拍出来的东西都没有原著来得经典。

要大力发展中国影视行业,就得大胆突破,大胆创新制作新的题材、新的剧本,在此我们期待更多的像《叶问》、《唐山大地震》等这样的精彩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