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设计实习报告
离心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离心泵性能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2、掌握离心泵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
3、绘制离心泵的性能曲线,分析其性能变化规律。
4、探究离心泵的运行工况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依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甩出,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从而使液体不断被吸入和排出。
2、性能参数的定义及计算流量(Q):单位时间内泵排出的液体体积,通过流量计测量。
扬程(H):泵给予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H =(P2 P1) /(ρg) +(Z2 Z1) + hf ,其中 P1、P2 为进出口压力,Z1、Z2 为进出口高度,hf 为管路阻力损失。
功率(P):包括轴功率和有效功率。
轴功率由功率表测量电机输入功率,有效功率 Pe =ρgQH 。
效率(η):η = Pe / P 。
三、实验装置1、离心泵:实验所用离心泵型号为_____,额定流量为_____,额定扬程为_____。
2、水箱:用于储存实验液体。
3、流量计:选用_____流量计,测量范围为_____,精度为_____。
4、压力表:分别安装在泵的进出口处,测量压力。
5、功率表:测量电机的输入功率。
6、管路系统:包括吸入管路和排出管路,管路上安装有调节阀用于调节流量。
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确保各仪器仪表正常工作,管路连接紧密无泄漏。
2、向水箱中注入适量的实验液体(通常为清水)。
3、启动离心泵,待运行稳定后,记录初始的流量、扬程、功率等参数。
4、逐渐调节调节阀,改变流量,每次调节后待运行稳定,记录相应的流量、进出口压力和功率等数据。
5、重复步骤 4,测量多组数据,流量调节范围应涵盖离心泵的正常工作范围。
6、实验结束后,关闭离心泵,清理实验装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流量 Q(m³/h)|扬程 H(m)|轴功率 P(kW)|效率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流量下的有效功率和效率,并绘制离心泵的性能曲线,包括扬程流量曲线(HQ 曲线)、功率流量曲线(PQ 曲线)和效率流量曲线(ηQ 曲线)。
关于离心泵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离心泵的认识与操作一、前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离心泵的实习课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离心泵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流体输送设备,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体会。
二、离心泵的基本原理离心泵是利用旋转的叶轮产生离心力来输送流体的设备。
当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时,叶轮中的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围,同时在叶轮外围形成低压区,使液体不断被吸入泵内,从而实现流体的输送。
三、离心泵的主要结构离心泵主要由叶轮、泵壳、泵轴、轴承、密封装置等部件组成。
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其形状和材质对泵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泵壳的作用是汇集从叶轮中抛出的液体,并将其输送出去。
泵轴是连接叶轮和电动机的部件,起着传递动力的作用。
轴承用于支撑泵轴,保证泵轴旋转的平稳。
密封装置则用于防止泵内流体泄漏。
四、离心泵的操作要点在操作离心泵时,首先要确保泵体内无空气,以免产生气缚现象,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启动前,要检查泵的进口阀门是否打开,出口阀门是否关闭,以及泵的转向是否正确。
启动后,要密切关注泵的运行情况,如电流、振动、温度等参数,以确保泵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运行。
同时,要定期对泵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检查轴承、密封装置等,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五、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离心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理论到实践,使我更加明确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操作要点。
同时,我也认识到离心泵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气缚现象、轴承磨损、密封装置失效等,为我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总结总之,这次离心泵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国的流体输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心泵实训报告实训总结

离心泵实训报告实训总结
离心泵是一种流体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冶金、石油、化工等
众多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离心泵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我们进
行了离心泵实训。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了解了离心泵的原理。
离心泵利用叶轮的旋
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处抽入并通过泵室,最后从出口处排出,并越来越难以流动。
离心泵的流量和扬程取决于离心力大小和泵的转速。
接着,我们学习了离心泵的结构。
离心泵包括外壳、叶轮、泵轴、轴承和密封装置等组成部分。
其中,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通过
转动来抽入流体并将其向外输送;泵轴则将叶轮和驱动装置相链接;
轴承和密封装置则起到支撑和密封的作用。
在操作离心泵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启动前应检查
离心泵是否正常,包括电气、机械和密封装置等方面的检查。
其次,
要先调整离心泵的进口管线,在启动时逐渐打开出口阀门,防止在启
动时发生高扬程现象。
最后,启动后要时刻观察仪表的变化,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通过离心泵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离心泵的运作原理和结构,掌
握了离心泵的操作技巧。
同时,也发现了离心泵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
问题,例如进口管线的设计、流量的控制和泵的故障排除等方面。
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满足各个领域的流体输送需求。
离心式清水泵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泵类设备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离心式清水泵作为泵类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深入了解离心式清水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维护,我们开展了本次离心式清水泵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离心式清水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离心式清水泵的安装、调试和运行操作。
3. 熟悉离心式清水泵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离心式清水泵的基本原理离心式清水泵是一种利用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机械设备。
当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时,叶轮中的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叶轮中心向外缘运动,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2. 离心式清水泵的结构特点离心式清水泵主要由电动机、泵体、叶轮、泵盖、轴封等部分组成。
其中,叶轮是泵的核心部件,其形状、大小和转速直接影响泵的性能。
3. 离心式清水泵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零部件是否齐全,电气线路是否正确。
(2)安装步骤:1. 将泵体放置在基础上,调整水平;2. 安装电动机,连接电机与泵的轴;3. 安装叶轮、泵盖等部件;4. 检查泵体与基础之间的连接,确保牢固;5. 连接进出口管道,检查密封性。
(3)调试步骤:1. 启动电动机,观察泵的运行状态;2. 调整进出口阀门,使泵的流量和扬程达到设计要求;3. 检查泵的振动和噪音,确保在允许范围内。
4. 离心式清水泵的运行操作与维护保养(1)运行操作:1. 启动泵前,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2. 启动泵后,观察泵的运行状态,确保运行平稳;3. 定期检查进出口阀门,调整流量和扬程;4. 监测电机电流,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2)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轴承、齿轮等易损件,及时更换;2. 定期检查泵体、泵盖等部件,清理污垢;3. 定期检查电机、电气线路,确保安全可靠;4. 检查泵的密封性能,及时更换密封件。
离心泵设计实习报告

实习期技术报告天津市普友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技质部水泵设计师李永超2013年1月目录(一)公司简介,产品分类、运用、条件(二)转速的确定和绘制(三)叶轮设计程序(四)导叶设计(五)叶片的厚度和夹角(六)叶片进出口安放角的选择(七)叶片切割(八)汽蚀问题(九)轴向力平衡方法(十)水锤(十一)进出流道的设计(十二)取证资料(十三)柴油机消防泵总结QHBC:Q≤2500立方米/时 QWW:Q≤2500立方米/时 QSB:Q≤15000立方米/时 QHBX:H≤250m H≤500m H≤50m 潜没深度≤70m潜没深度≤70m 潜没深度≤150m电机功率≤5600kw 电机功率≤2000kw叶片泵:1.可靠性才是最重要的,评比时用效率2.设计叶片泵考虑:效率、性能曲线形状和空化3.性能曲线:扬程-流量(H-Q)轴功率-流量(P a-Q)效率-流量(η-Q)⁄=0.02~0.3叶轮出口宽度比:b2D2叶片出口安放角:β2=10°~50°叶片数:Z=2~12⁄=0.08~0.3叶轮轴面流道转弯半径:R T D2⁄=0.1~1.5叶轮进、出口面积比:A0A2⁄=0~0.7叶轮进口轮毂比: r=D h D0中间轴面流线相对水泵轴中心线的夹角:θ=0°~90°中间流线叶片进口边角位置:θ=0~θx叶片空化系数:σb=0.08~0.15(二)、转速的确定与绘制1.泵转速的确定考虑因素:1).泵的转速越高,泵的体积越小,重量轻2).转速和比转速有关,而比转速和效率有关,所以转速和比转速结合起来确定3).考虑原动机的种类和传动装置工作转速小于第一临界转速(n<n c)的轴,称为刚性轴,n≤0.8n c工作转速大于第一临界转速(n>n c)的轴,称为柔性轴,1.3n c≤n≤0.7n c2(n c2为第二临界转速),H—对于多级泵,取单级扬程。
同一台泵在不同工况下具2.比转速n s=3.65n√QH34⁄有不同的n s值,作为相似准则的n s是指最高效率点工况下的值。
离心泵送料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装配工艺以及性能试验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离心泵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2. 离心泵的装配工艺3. 离心泵的性能试验4. 离心泵的拆检步骤五、实训过程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将流体吸入泵内,并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流体推向出口,从而实现输送流体的目的。
(2)离心泵的结构特点:离心泵主要由泵体、叶轮、泵轴、轴承、密封装置等组成。
泵体是泵的主要承压部件,用于容纳流体;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负责产生离心力;泵轴用于传递动力;轴承用于支撑泵轴;密封装置用于防止泵内流体泄漏。
2. 离心泵的装配工艺(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对泵体、叶轮、泵轴、轴承、密封装置等部件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变形等情况;对配合尺寸进行测量和记录。
(2)装配步骤:①将轴承安装在泵轴上,确保轴承定位准确;②将叶轮安装在泵轴上,调整叶轮间隙;③将泵盖与轴承座配合,确保密封性能;④安装泵轴联轴器和电机联轴器,进行对中;⑤安装密封装置,调整弹簧压缩量。
3. 离心泵的性能试验(1)机械密封水压试验:对离心泵的机械密封进行水压试验,检查密封性能。
(2)泵性能试验:在规定工况下,测定离心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等性能参数。
4. 离心泵的拆检步骤(1)拆卸泵体:将泵体与轴承座分离,拆卸叶轮、泵轴、轴承、密封装置等部件。
(2)检查部件:对拆卸下的部件进行检查,分析故障原因。
(3)清洗部件:对拆卸下的部件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和杂质。
(4)重新装配:按照拆卸的逆顺序,将清洗干净的部件重新装配。
六、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装配工艺以及性能试验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离心水泵实习报告

离心水泵实习报告叶轮(6)泵盖(7)轴套(8)填料环(9)填料(10)填料压盖(11)悬架(12)泵轴(13)支架然后是离心水泵的基本参数。
流量Q: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出去的液体量(体积或质量)。
体积流量用Q表示,单位是:M3/s,M3/h,L/s等。
扬程H:扬程是水泵所抽送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进口处(泵进口法兰)到泵出口处(泵出口法兰)能量的增值。
也就是一牛顿液体通过泵获得的有效能量。
其单位是Nm/N=m,即泵抽送液体的液柱高度,习惯简称为米。
功率和效率:水泵的功率通常是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支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为轴功率,用P表示;泵的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用Pe表示。
它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送出去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
离心水泵的工作原理:水泵开动前,先将泵和进水管灌满水,水泵运转后,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流道里的水被甩相四周,压入蜗壳,叶轮入口形成真空,水池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下沿吸水管被吸入补充了这个空间。
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甩出经蜗壳而进入出水管。
由此可见,若离心泵叶轮不断旋转,则可连续吸水、压水,水便可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扬到高处或远方。
综上所述,离心泵是由于在叶轮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提向高处的。
然后我们又学习了离心泵的装配和拆卸步骤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此老师着重讲了离心水泵的拆卸、检修与组装。
离心式泵的拆卸、检修与组装拆卸水泵的拆卸有一定的方法,若粗心大意,出现差错,就会使水泵发生毛病。
(1)拆装时的注意事项:①要合理使用专用工具,如螺丝刀、活络扳手、铜棒、手锤等。
②要准备放置水泵零配件的容器,并按一定的拆装步骤进行。
切忌乱放乱甩,以免丢失或碰坏零配件。
③拆装时要保持零配件密合面的清洁,不能碰伤和损坏。
④装配较紧零配件时,要用木板垫好后再用锤敲打。
(2)拆卸步骤:拆卸水泵前,应先拧开放水螺塞放掉泵内积水,并拆去与泵连接的管路,然后按下列步骤拆卸水泵:①拆泵盖。
离心泵的实验报告

离心泵的实验报告离心泵的实验报告引言: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探讨离心泵的运行规律和优化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3. 研究离心泵运行时的流量、扬程和效率等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4. 探讨离心泵的运行特点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一台标准离心泵,配备有流量计、压力表等测量仪器,以及水泵、水箱等辅助设备。
2. 实验方法:(1)调试设备: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测量基本参数:通过调节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使泵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和流量达到稳定状态,记录下相应的数值。
(3)变换工况:按照实验要求,逐步改变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的开度,记录下不同工况下的参数变化。
(4)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等性能指标,并进行分析和对比。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流量与扬程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离心泵的流量与扬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扬程的增加,流量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离心泵在提供一定扬程的同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从而减小了流量。
2. 流量与效率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离心泵的流量与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效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离心泵在提供更大流量的同时,需要克服更大的摩擦阻力和涡流损失,从而降低了效率。
3. 运行特点与优化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离心泵的运行特点和优化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离心泵的效率和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择泵的类型和型号,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匹配;(2)控制流量和扬程的匹配,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工况;(3)定期检查和维护离心泵的运行状态,保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泵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的开度,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期技术报告天津市普友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技质部水泵设计师李永超2013年1月目录(一)公司简介,产品分类、运用、条件(二)转速的确定和绘制(三)叶轮设计程序(四)导叶设计(五)叶片的厚度和夹角(六)叶片进出口安放角的选择(七)叶片切割(八)汽蚀问题(九)轴向力平衡方法(十)水锤(十一)进出流道的设计(十二)取证资料(十三)柴油机消防泵总结QHBC:Q≤2500立方米/时 QWW:Q≤2500立方米/时 QSB:Q≤15000立方米/时 QHBX:H≤250m H≤500m H≤50m 潜没深度≤70m潜没深度≤70m 潜没深度≤150m电机功率≤5600kw 电机功率≤2000kw叶片泵:1.可靠性才是最重要的,评比时用效率2.设计叶片泵考虑:效率、性能曲线形状和空化3.性能曲线:扬程-流量(H-Q)轴功率-流量(P a-Q)效率-流量(η-Q)⁄=0.02~0.3叶轮出口宽度比:b2D2叶片出口安放角:β2=10°~50°叶片数:Z=2~12⁄=0.08~0.3叶轮轴面流道转弯半径:R T D2⁄=0.1~1.5叶轮进、出口面积比:A0A2⁄=0~0.7叶轮进口轮毂比: r=D h D0中间轴面流线相对水泵轴中心线的夹角:θ=0°~90°中间流线叶片进口边角位置:θ=0~θx叶片空化系数:σb=0.08~0.15(二)、转速的确定与绘制1.泵转速的确定考虑因素:1).泵的转速越高,泵的体积越小,重量轻2).转速和比转速有关,而比转速和效率有关,所以转速和比转速结合起来确定3).考虑原动机的种类和传动装置工作转速小于第一临界转速(n<n c)的轴,称为刚性轴,n≤0.8n c工作转速大于第一临界转速(n>n c)的轴,称为柔性轴,1.3n c≤n≤0.7n c2(n c2为第二临界转速),H—对于多级泵,取单级扬程。
同一台泵在不同工况下具2.比转速n s=3.65n√QH34⁄有不同的n s值,作为相似准则的n s是指最高效率点工况下的值。
确定比转速:n s=120~210的区域,水泵的效率最高,n s﹤60的泵效率显著下降。
比转速和泵的级数有关,级数越多,n s越大。
卧式泵一般不超过10级,立式深井泵级数多达几十至几百级。
3.低比转速泵:高扬程小流量,零流量时轴功率小,应关阀启动;高比转速:低扬程大流量,零流量时轴功率大,应开阀启动。
(三)、叶轮设计程序(四)、导叶设计1.空间导叶设计的原则1).叶片间流道断面的湿周应尽量的小,因而最好是圆形或方形。
2).流道形状变化平滑。
3).各部位的角度应符合流动规律。
4).各种速度变化应均匀。
5).控制喉部流速为一定的值。
6).控制流道的扩散角为一定得值。
2.确定轴面投影:空间导叶适应的比转速范围广,因而轴面投影形状的差别很大,最好选n s相近、性能良好的现有产品的图形作参考。
和叶轮出口及下级叶轮进口通顺衔接。
叶轮进口部分应有把叶轮出口液流收集起来,导入轴向的趋势。
3).合理确定导叶进口变的形状。
3.进口变离叶片出口边稍远些,导叶出口边一般是外流线向出口倾斜,可减小压力脉冲。
1).导叶内流线进口直径大致等于或稍大于叶轮后盖板出口直径。
2).导叶外流线进口直径稍大于叶轮出口轮毂直径。
3).导叶轴向长度L=(0.5~0.7)D2.4).导叶叶片数一般不要和叶轮叶片数互成倍数关系。
5).导叶叶片包角φ=60°~95°。
6).导叶进口边离叶轮出口边的距离稍远些好,一般为(0.4~0.5)b2。
4.检查轴面液流过水断面的变化情况。
5.分流线:小泵不分中间流线,用两条流线设计;中等泵只分一条流线,按三条流线设计;大泵用五条流线设计。
分流线与叶轮设计相同。
6.确定导叶进出口安放角:;②、导叶进口角α3: α3= 1).进口安放角α3:①、进口液流角:tanα,3=υm3υu3α,3+Δα。
(Δα=0°~8°)。
开始计算时,叶片进口角α3是未知的,可假定φ3计算α3,最后确定的φ3和α3应与假定的值相等,否则从新计算,达到相等或相近为止,实际上进口角相差5°之内。
2).导叶出口角α4.考虑有限叶片数影响应大于90°,以保证液流法向出口。
一般取α4=90°,如果要求下降的特性曲线,可取α4=80°~90°之间的值。
3).旋转方向的判定①从导叶进口(后侧)看,看到的是叶片凹面(工作面),工作面hi迎水面;从导叶进口看。
看到的是叶片凸面(背面)。
②水流从进口流向出口。
③水流的方向和叶轮旋转方向相同。
出口方向看水流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即从进口看叶轮是叶轮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把凹面置于平面图左侧,叶轮旋转方向则变为相反。
(五)、叶片厚度和夹角1.角度之间的关系:tanφ=tanβ∗sinλφ:垂直叶片的面积与叶片的交线和圆周方向的夹角cotγ=cotλ∗cosββ:叶片安放角(叶片与流面的交线和圆周方向的夹角)tanβ=tanβ∗cosδλ:轴面流线(轴面和流面的交线)和轴面截面线(叶平片和轴面的交线)λ:叶片的流面(盖板表面)间的真实夹角,也就是垂直叶片和流面的面与两者交线间的夹角β:在平面投影图上流线和圆周方向的夹角平δ:在轴面投影图中的流线切线和垂直于叶轮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变化很好,因δ变化的影如果前、后盖板流线与轴线倾斜,尽管在平面图上β平响、β的变化并非很好。
叶片进口部分δ角大,然后逐渐变小,所以进口部分β变大,且变化不均匀,因此,对盖板是倾斜的叶轮,即使是圆柱形叶片,也采用画扭曲叶片的方法绘型,否则会要产生误会。
2.求叶片表面和流面的真实夹角一般希望叶片表面与盖板(流面)的夹角接近90°,以满足大壁角的原则。
2.叶片厚度叶片工作面和背面间距离AC为流面厚度-s;流面上叶片在圆周方向长度AB为圆周厚度-s u;流面上叶片沿轴面流线方向的长度AD为轴面厚度-s m。
圆周厚度在流面,流面展开图开面、平面投影上其值相等。
s u=ssinβs m=s cosβs r=s m sinε流面厚度直接反应对流动的影响。
在考虑最小铸造允许厚度、强度时,采用真实厚度—δs u=δsin φφ—垂直叶片的面和叶片交线与圆周方向的夹角s′m=δcosφ为了得到真实厚度和流面厚度的关系,用一与叶片和盖板交线相垂直的面去截叶片,并将其局部展开。
叶片厚度>2mm(六)、叶片进出口安放角的选择1.叶片进口角和进口速度三角形叶片进口角一般大于液流角:β1>β′1,。
正冲角△β=β1−β′1,冲角范围:△β=3°~15°。
采用正冲角能提高抗汽蚀性能,并且对效率影响不大1).采用正冲角,能增大叶片进口角,减小叶片的弯曲,从而增加叶片进口过流面积,减小叶片的排挤,结果减小叶片进口的v1和w1。
2).采用正冲角,在设计流量下,液体在叶片进口背面产生脱硫。
3).采用正冲角,能改善在大流量下的工作条件。
2.叶片进口角的计算在计算叶片进口角之前,应先画出叶片进口边,画进口边的原则:1).进口边和前后盖板流线大致成90°(叶片进口边不放在同一轴面上除外)2).前后盖板流线长度不要相差很大3).进口边适当向吸入口延伸,是液体提早受到叶片作用,减小叶轮外径,减小圆盘摩擦损失;增加叶片的重叠程度,减少流道的扩散;减小叶片进口的相对速度,减小进口的撞击损失,提高抗汽蚀性能减小特性曲线的驼峰。
加稍大的冲角为好,冲角的加法:1).各流线加相同的冲角;2).冲角从前盖板流线到后盖板流线递减或递增;3).选择一条流线的冲角,确定β角之后,其他流线按tanβR=常熟确定。
2.叶片出口角的选择和计算叶片出口角β2,对泵的性能参数、水利效率和特性曲线的形状有重要影响,β2=18°~40°。
考虑因素有:1).低比转速泵,选择大的β2角,增加扬程,减小D2,以减小圆盘摩擦损失、提高泵的效率;2).增大β2角,在相同流量下叶轮出口速度v2增加,压水管的水力损失增加,并且在小流量下冲击损失增加,容易使特性曲线驼峰。
为获得下降的曲线,不宜选过大的β2角;3). β2大,叶片间相对流动扩散严重。
4).为获得平坦的功率曲线,时泵在全扬程范围运行,β2可小于10°。
叶轮出口边平行轴线的叶轮,叶轮出口各流线选用相同的出口角,叶轮出口边倾斜时,为使叶轮出口的扬程相同,β2角从大直径向小直径递增,而且通常按自由漩涡理论进行计算。
(七)、叶轮、叶片切割1.叶轮的切割1).切割定律:相似定律—低比转速离心泵:2).混流式叶轮:混流泵n s 大,D j D 2⁄变大,切割后的比值D j D 2⁄更大。
因切割后Q ,υm1减小,要保证有高效率,β'1不应改变,于是,进口速度三角形中的υu1增加,将减小泵的扬程。
3).混流泵一般只许少量切割(小于5%),切割方式一般与出口平行或倾斜(外缘切割多,轮毂侧少切或不切),公式中的直径应该为平均直径。
叶轮应分为2次或几次逐渐切割,每次切割必须进行实验。
切割后,一般的效率下降,但有的低比转速泵切割后比转速增加,所以效率有可能提高,切割不大时,可以认为效率相等,随着切割量增加,效率将下降,尤其是高比转速更为严重。
要想有最高的效率,不一定同时满足要求的H',Q'值。
4).切割公式:2. 修削叶片的进、出口对碰性能的影响1).修削叶片出口部分工作面、叶片出口部分背面①最高效率少有提高;②在相同流量下υm2减小,υu2增加,因而泵的扬程提高(约2%~5%);③在相同的扬程υu2下,泵的流量增加(约5%);④修锉叶片进口背面,只改善叶片进口局部的形状,对性能影响不大。
2).性能改善的原因:①曾大了叶片出口角和相邻叶片间出口的开口面积;②由于叶片出口部分背面角度增加,改善了因有限叶片数造成的流动偏离和速度分布不均匀性。
3).叶片泵H-Q 性能曲线的调整①降低H-Q 性能曲线平行于原来出口边的切割,一般会引起H-Q 性能曲线平行下移,BEP 朝小于名义流量方向移动;效率也可能略有降低,降低程度决定于切割量和比转速。
效率降低过多将限制这种方法的采用。
n s =60~120 D x D 2⁄允许为80%~85%n s =120~200 D x D 2⁄允许为85%~90%n s =200~300 D x D 2⁄应小于90%②提高H-Q 性能曲线A.锉削叶片出口背面,扩大出口面积,也改变叶片出口背面的角度,增高了输出扬程。
B.过渡锉削,叶片出口形成尖削,沿叶片的压力分布改变将引起其他水力损失,增大液流进入蜗壳或导叶的撞击混合损失,限制扬程升高。
最大扬程增值4%~10%(决定于比转速)C.将叶片尾部插销成正方形,性能将产生:a.在所有流量下的扬程都升高,大流量处扬程升高更多,扬程可增加4%~10%,扬程提高量决定于比转速的叶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