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的秘密(1)--发力与磨擦

合集下载

弧圈球——精选推荐

弧圈球——精选推荐

弧圈球想学习拉弧圈的朋友先下功夫把脚上的蹬地发力,膝盖的曲伸发力及转腰发力动作练好,这样你的弧圈球就成功一半了。

脚、膝及腰的发力动作实际上是控制身体重心运动的迎球动作,即前面所说的打,用它来实现拍子的迎球吃球,把球挤压进海绵里,为下一步的发力摩擦创造必要条件,而下面要说的手臂上的动作则是实现摩擦球的动作了。

要想实现摩擦球,用力方向必须是球的切线方向,即拍面角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要严格控制拍面角度,使用力方向与拍面保证合适的角度,进行有效地摩擦球,一般情况下,拉前冲时要大胆压拍,而拉加转时则拍面稍前倾即可。

在拉球时要保持好拍面的角度,不要有翻腕动作,以保证稳定的吃球角度。

再有,只有把拍面压下来才能实现收缩前臂摩擦球的动作,即只有压下拍来,肘尖才能指向后下方,收前臂的方向才是前上方,否则如果拍面太竖,肘尖会朝下,收前臂方向会向上,而且极容易出现拍面外翻动作,这就业余爱好者经常出现的错误习惯动作。

以上动作就是拉弧圈球动作,难点有几个方面,一是膝盖上的动作,要有明显的曲伸,来实现重心的升降,保证拉球向上的力量;二是拍面角度,需要用心控制压拍动作,否则极易把拍面竖起来,导致不能很好收缩前臂摩擦球;三是引拍位置,要低于来球,否则也难以实现拉球时重心的提升,而且如果引拍位置偏高,也不敢把拍面压下来,否则一定是往网上打;四是引拍时一定要把手臂伸开,接近伸直,否则难以保证击球时收缩前臂的动作。

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

一般与地面成70到80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与地面成40到50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

但由于很多前冲弧圈是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拍较快(这是相对于纯粹摩擦的前冲弧圈),所以,50到60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钩腕;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向中间拉时,在起动时保持直腕。

弧圈击球点和击球时机:1、击球点: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成45度角处为最佳。

b练好弧圈球的七个关键

b练好弧圈球的七个关键

b练好弧圈球的七个关键弧圈球的文章很多, 职业级的教练也谈了很多, 但我发现针对业余球友的缺点写的文章并不多. 我研读了许多文章看了不少影片视讯, 再自己亲身验证, 得到以下的论点. 也许部分内容被转贴过 , 但是我再做个清楚的整理,以便球友们消化.1.突破正手攻球三大关卡2. 引拍观念与引拍意识3. 发力的机制-腿腰前迎4. 摩擦的关键5.收拍的位置6. 击球点与拉球的节奏7. 步伐的训练弧圈球看似复杂但是如果掌握了几个技术关键来练, 其实可以很快就有成效, 估计半年时间就可以练的起来.以下分阶段把文章慢慢整体贴出....看以下文章之前先澄清一下弧圈球观念, 请看此篇文章--->建立正确的弧圈球关念 (直接点击阅读)了解内外弧的发力定义---> [讨论]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您准备好练拉球了吗? ---> [原创]练好拉球的基本条件与练习方法练拉球之前, 要先学会放松 ---> [转帖]爆发力始于放松1. 突破正手攻球三大关卡我的心得是,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

就如盖房子,腰就是地基,有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再把墙壁、梁柱一一盖上去。

为何大家这么强调从近台快攻来建立腰的基础? 我想原因就是,近台快攻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暂且把全身肌肉都放松,所以多余的动作(挥大臂、耸肩、抬肘、手后拉、挥拍过左耳、引拍太高、翻拍、乱使腕力、上半身晃动......等)都去除,只用转腰+重心转移的力量就能轻易把球打了过去,小臂只要微调,不需要发力。

正确地练习近台快攻基本动作(在此强调“正确”两个字),可以让你养成转腰的习惯,多余的动作就会慢慢去除(无法短期去除),就如倒吃甘蔗般越来越甜美,动作越来越顺畅,发力也就会越来越合理,达到击球快速稳定、发力集中、快速还原、收放自如、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不过这是慢慢养成的,不是练了一天两天就能成事;要有恒心毅力。

浅谈弧圈球发力

浅谈弧圈球发力

浅谈弧圈球发力正手弧圈球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我在体校当教练的时候觉得最难教的就是正手的弧圈球(加转和前冲)正手弧圈球是对付下旋最好的方式,也是进攻的一种有利手段那么正手弧圈球怎样发力?动作就是人体肌肉运动的一种表现,力量是从肌肉的收缩上来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吧。

那么肌肉如何收缩才能产生很大的力量呢?-------放松后迅速的收缩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就像弹簧的原理一样。

我的运动员最多的就是发死力的一种类型。

现在简单的说一下正手的弧圈发力的原理和动作:先谈下放松。

因为力量来源于放松首先,要放,不是把你的手臂放下去,而是身体像你的后下方引拍。

其次,要放松,放松你手臂的肌肉(在击球以前)只有放松以后才能快速的收缩--------这就是力量的来源。

顺便提一下拉完球后要随势挥拍,这段时间也是放松的,这会使你的还原更快。

再次,就是你的用力方向,很多小孩子都是向前上方挥拍,可是大一点的就向上比较多,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向上了才能把球带起来,其实,业余选手就是由于这种想当然的想法才把球打到动作变形,发力不好的方面上去的。

弧圈球的速度是由于向前的打和向上的摩擦力产生的,前冲则是由于快速有力的摩擦产生的。

因此,大家的用力方向需要向前。

腰要发力:你需要考虑的是你发的力有多少转化成了“有用功”?其实没有转化成为有用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发力不足造成的。

你需要找到点内在的感觉。

因为感觉提高了你的技术水平才真真的有所提高。

或者说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看到很多视频都讲发力。

但是我们学会发力的还是很少。

那天我的武术老师看到我拉球的时候说:这有点像太极中的四两拨千斤。

开始的时候动作很慢,在快要触及物体(球)的时候开始快速的挥动手臂,把刚刚蓄积的所有能力在一个点(击球点)向一个方向(发力方向)瞬间全部做完(集中了力量)。

这样物体所受到的力恰好是你力量的90%以上,但是由于发力的位置只是一点。

所以力量就会成倍的增长。

就好像你用你全身的力量撞大大象的身上一样,他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痛。

弧圈球的练习方法

弧圈球的练习方法

弧圈球的练习方法2011-6-21 20:07:00来源: 体坛ABC作者:管理员进入论坛浏览量:1315弧圈球,一向被乒乓达人们津津乐道,弧圈球,已经成为专业与业余球界在进攻中的利器,是所有乒乓球爱好者都想掌握的高级技术。

那么,什么是弧圈球中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呢?!我的回答是:如何把力量转化为旋转是学会弧圈球的最关键因素!理由如下:弧圈球的它是一种强烈的上旋球,特点是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

看完弧圈球的定义就明白了,强烈的上旋球,有强大的攻击力又很稳定。

因为有了强烈的上旋,再加上非常快的速度,想攻击力不强大都不中~~~~因为有了强烈的上旋,想不稳定都难!结论自然就出来了,强烈的上旋是弧圈球的本质特征。

见过很多的球友打球,包括世界一流的球员打球,有的人并没有完全做到将自己的力量转化成旋转。

例如,日本选手水谷隼,他的弧圈球,自身发力一般,引拍时,小臂没有完全打开,拉球时,小臂发力自然不好,虽然他手感一流,但毕竟不会主动发力,仅凭手感好,借力与对方周旋,经常在下降后期兜着球拉,即使是主动进攻,也因为发力不畅,没有爆板,因此始终不能跨入世界超一流选手的行列。

波尔虽然也是小臂没有完全打开,但他比水谷打开的稍大,并且自身发力条件比水要强出许多,并且其拉球更多的是讲究落点与多回合技术,再加上其他技术非常先进,因此,波尔进入了世界超一流的行列。

但其正手终因没有将小臂打开并且双脚站位太平,所以,力量并不是最强悍的!正手发力好的代表人物有,王励勤陈屺柳承敏等。

其实,在转化成旋转的这个关键因素中,力量是前提,你光会转换,但力量先天不足,会也没有用。

所以,你得先学会发力,具体方法,精英网中,有许许多多的贴子是谈发力的,大家可以去详细看看。

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转化的问题。

大力,一定要在大力的情况下谈转化,否则,这个转化是没有用的。

你得将你全身的力量全部使出来,不留一点,就是留,也只能留到能控制好身型和完成迅速还原的力量就行了。

弧圈球之技术

弧圈球之技术

怎样拉弧圈球之快速入门很多打球少的朋友每每看到别人拉弧圈球就很羡慕,希望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能拉上两板过一下瘾,但是苦于找不到很快掌握拉弧圈球的方法。

因此,我根据自己练球和指导一些初学者的经验,在这里给初学者介绍一些弧圈球快速入门的办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拉弧圈球的原理就是摩擦:这是首先要了解的,必须把摩擦和撞击分开,攻球是对乒乓球的撞击,而拉球是对球的摩擦,敢于压拍,就是前倾球拍击球才能拉球。

有很多人不敢压拍,怕把球打下网,这是不正确的,不敢压拍而想制造足够的摩擦的后果就是发力方向偏上,而向前的力量比较少,弧圈球的前冲力小。

当然,球拍也不要完全水平起来去摩擦,那样也容易漏球,或者打到拍边上。

2,先学着挂球:这种挂球是指不要收小臂,先用腰部转动带动手腕把球挂起来,就是把球摩擦着回击到对方桌面,你会通过这种方式体会摩擦,做出真正拉球的铺垫。

这一步骤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希望您多加体会挂球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您拉球的良好开端呢。

3,转动身体收臂拉球:等到能挂住球了,就可以增大幅度,转动身体,利用重心转移,把手臂包括大臂和小臂展开,在来球到达身前的时候迅速蹬地转腰收臂快速摩擦球,发力方向尽量向前,至少是百分之七十的摩擦才能制造足够的旋转。

总结:明白原理,学会挂球,快速摩擦,拉弧圈球就是如此简单易学,快快来练练看吧。

祝您早日练成弧圈球。

正手弧圈球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有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常常抱怨为什么拉不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或是拉弧圈球时老是漏球,殊不知他们在拉球时的动作或多或少的存在很多错误,建议有条件的乒乓球爱好者可以随身携带着录像机,把自己拉球时的动作录制下来,对照一下是否犯了以下几种常犯的错误。

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错误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

纠正方法: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练习引拍动作。

错误2:击球前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 拉弧圈球的方法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 拉弧圈球的方法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拉弧圈球的方法最好做一些挥拍的徒手练习:一般来说,可以先不上台,自己在家里按照弧圈球的发力动作练习,注意放松和连贯性,这种练习叫做徒手挥拍,对形成拉球动作的定型非常有帮助。

如果不能确定动作的正确性,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挥拍。

至于练习的数量,每天可以保持在800次以上。

要学会摩擦的方式发力:弧圈球之所以能够制造强烈的上旋,主要原因就是拉球的时候是摩擦的发力动作,能够制造旋转。

这和快攻是不同的,快攻是击打的方式发力,球速快,但是旋转很弱或没有,因为力量通过乒乓球的球心,没有对球表面的摩擦。

当然,不是单纯的摩擦就能够制造足够的旋转,摩擦的力量和速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所以,拉弧圈球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拉弧圈球用腰发力是关键:在拉弧圈球时,发力流畅是最重要的问题,否则没有力量的弧圈的攻击力反而不如快攻来的强。

用腰发力是拉弧圈球的关键,可用如下方法练习腰部的发力控制:准备接球时候往后引拍,幅度不要太大,手腕和手臂成直线,手指顶住球拍,不要弯,然后用腰带动手臂,往前挥摩擦球,摩擦球时手腕不要动,连续练习直到腰部用力自己感到协调为止,然后再用手臂逐渐加力,加力的时候也要注意还原要快。

练习过程中不要太在意腿部的动作,但是要想着有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移,比如发力时从右脚转到左脚(右手持拍)。

关于拉弧圈球发力问题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

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

然后你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

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

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

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

很多小队员发力出色,你去问他,他保证什么理论也不知道。

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

乒乓球弧旋球技术

乒乓球弧旋球技术

乒乓球弧旋球技术(一)正手前冲弧圈球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

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

在实际运用,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2、要点:①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

②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

③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

④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转弧圈球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

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

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2、要点:①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

②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

③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三)反手拉弧圈球1、特点与运用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握法的优势之一。

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

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以及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2、要点:①击球点不宜高身体太近。

②充分利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幅度和力量。

③近台快拉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中远台发力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期,但不可过分低于台面。

弧圈球秘密迎前与发力传递

弧圈球秘密迎前与发力传递

[原创]弧圈球的秘密(2)-迎前与发力传递这内容本来是结合在[原创]弧圈球的秘密--发力与磨擦帖子中,但是那篇文章已经太长了,往下看的人可能不多,所以我还是把它拆成两篇文章.呵呵談完了磨擦該談發力了打球的发力, 只分两部分.1. 手臂发力2. 身体腿腰发力小臂发力大概不用我说了吧... 呵呵就是触板时, 发力加速收缩没什么额外的学问. 接下来要谈的发力, 主要是来自腿腰的力量-- 也就是一些高手教练们强调的迎前再迎前! 这两个力量, 如果没有结合起来, 各做各的, 动作再大, 也是浪费力气--这就是人们说的发力不协调.怎样可以结合身体的发力跟手的发力? 那就是人们常讲的发力集中.发力如何集中? 集中到哪?很简单的逻辑... 我们是用拍子来打球, 所以所有力量应该集中在拍子. 手抓拍打球, 手的发力传递到拍子, 这容易理解. 那身体的力量如何集中到手再到拍子?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力量传递.身体力量如何传递到手臂, 来达到发力集中的目的?思考一下, 手臂如果都不动, 如何打到球? 如何还可以发力?是不是转个腰, 通过肩膀跟手臂的连接, 就能传递力量到手, 带着拍子迎前击球?接下来就是腿了..腿如何传递力量到手? 这就是为何人们常说打球时要有重心转移的原因了.重心应该如何转移?既然重心转移的目的, 是为了传递腿的力量到拍子, 那么重心转移带动身体前迎的方向就必须跟击球方向一致, 否则就浪费了力气.手臂的发力要训练很简单. 但是腿腰力量要能很确实的传递力量到手臂, 很多人都做不好.腿腰发力的迎前发力, 不在于动作的大小, 而是力量必须正确的传递, 达到发力集中, 四两拨千金.先看一下職業教練解釋拉球動作的文章裡面有提到迎前的動作.[转贴]吴敬平教练谈正手拉球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圈球的秘密(1)--发力与磨擦
许多人用了全身力气拉球还是拉不转, 可能就是没能体会拉球的"拉"字. 学会近台快攻, 之后的变化, 会是先是学会"抽打", 那个还不算是拉球.
我个人认为, 很多业余球友都把快攻的发力抽打看成是前冲弧圈. 其实是两回事! 那种抽打方式以撞击为主, 摩擦为辅, 上旋不强, 球的飞行轨迹没什么弧度控制不好就容易打飞或挂网, 但是速度很快, 很爆. 真正的弧圈球就是要打出弧线, 速度与旋转兼俱.
近台的不转球球够高, 直接用快攻方式发力抽打有时比弧圈好用. 近台拉弧圈大都用在拉下旋球较多.
用抽打的方式来拉球, 即使是有明显拉球的动作, 但由于小臂太早发力加速, 不利于咬球摩擦,拉的球会不够转.
许多弧圈球文章都强调, 拉球要转就必须让球在球拍上停留久一点时间才脱板磨擦的时间要够, 也就是咬球要完全--- 这些理论大家都知道, 只是太抽象了, 知易行难.
换一种说法, 也许会有不同的领悟. 各位试试看.
--------------------------------------------------------------------------------
大家谈了那么多有关弧圈球的技术, 其实绕来绕去就是发力跟摩擦这两件事情. 大家也都知道, 如何正确发力并且摩擦充分产生强烈上旋, 就是弧圈球的重大关键.
问题是, 怎样做到发力集中? 怎样做到摩擦充分? 怎样让球碰到拍子之后停留久一点而不会立刻脱板? 怎样做到打磨结合? 如何做好咬球(吃球) , 包球的动作? 怎样做到先松后紧的拉球方式? 我想初学弧圈的人一定听的满头雾水吧....
最近正好在思考, 怎么样跟我的学生说明白拉球跟抽打的差别...
后来想到了一个比较简单易懂解释方式...
抽打式拉球--- 小臂先发力加速, 在拍子运行最高速的时候磨擦球. 因为拍子提高速度后才击球,球碰到拍子立刻弹开, 摩擦时间短暂, 无法充分摩擦,但是击球的速度快.
摩擦式拉球--- 手臂先放松蓄力待发, 腿腰发力以腰带手"迎前", 迎前的过程手控拍子先对准球而小臂不发力, 拍子在接触球的瞬间小臂才收缩发力, 这就是所谓的发力集中来磨擦球. (正确的拉球动作, 还得靠腿腰手的力量传递并非只靠手臂发力)
一个是高速摩擦, 一个是发力加速磨擦.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拉球, 可以想像把球先停在拍子上然后用力磨擦. 这跟"把球甩出去的感觉" 是相近
的说法.
注意以下几点:
1. 球拍接触球之前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缩, 球触板的瞬间才发力磨擦-- 用力不等于
快速.
2. 拉球的击球时机, 一定要比快攻晚些, 不可在上升期就击球, 节奏要对. 拉球的时机在球的高点到下降前期之间. 太晚也不好拉, 太早容易撞板不容易控制弧线.
3. 小臂发力之前的前迎力量主要来自身体--腿的重心转移加上转腰力量. 如果用小
臂去前迎往上的摩擦力量就会被分散掉不够集中. 前迎是用身體去找球,不是手臂!
4. 前冲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往前撞击多是附帶結果) 所以引拍稍高, 加转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所以引拍稍低-- 这是最基本的定义.
5. 理解如何做好球拍"咬球"動作手腕自然會為了咬球而轉動. 特意去轉腕來作好咬球, 反而容易走歪路, 發力錯誤繞遠路.
以上的发力摩擦方式体会的好, 呵呵.. 什么咬球吃球包球什么先松后紧什么打
磨结合又打又磨.. 大概就都能迎刃而解!
来源:博乒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