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林解析长胶奥秘
乒乓球著名削球手

乒乓球著名削球⼿第⼀位——“长胶⿐祖”张燮林。
直板削球打法的张燮林是第⼀个使⽤长胶的⼈,⽽其直板削球打法更是独步天下,当年张燮林使⽤长胶也完全是出于偶然,据说是在⼀次训练中发现⼀块胶⽪制作得不合规格,但出于节俭还是勉强使⽤了,结果却发现虽然⾃⼰⽤起来难以掌握但对⼿同样也⽆法适⽤,于是就有了长胶打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直板削球打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今的潮流,因⽽张燮林代表的这⼀独特打法便绝迹于乒坛了。
第⼆位——“东瀛双煞”松下浩⼆、瑟古浩。
之所以将这⼆⼈排在并列,其⼀是因为⼆⼈实⼒相当难分⾼下,其⼆也是因为⼆⼈曾是⽇本队的双打组合。
两个的风格也差不多,都是守强于攻的选⼿,其防守能⼒极为出⾊,⽽⼆⼈的双打组合更是让众多⾼⼿吃尽苦头,1997年世界锦标赛⼆⼈⼀举击败中国队王涛和马琳的组合,半决赛⼜将瑞典名将⽡尔德内尔和佩尔森拖着打满五局才以2经⽐3惜败。
被称为是典型的“⼀加⼀⼤于⼆”的双打组合。
第三位——⽇本中庸代表⾼岛哲夫。
中国的近邻⽇本,在发展削球的道路上则相对中庸:旋转不及欧洲强,反攻不及中国多。
梁⼽亮时期⽇本出了⼀位⾼岛哲夫,削球功底颇得陆元盛欣赏,张燮林的评价也⾮常⾼,“恰到好处,击球点相对固定,也有相当的旋转,作为两⾯反胶其削球的稳健性很难得”,但他仅正⼿具备些反攻能⼒,此⼈在第44届世乒赛时曾做过⽇本队主教练。
第四位——“削球王⼦”梁⼽亮。
梁⼽亮是中国第⼀个真正意义上的“削中反攻”选⼿,他在继承了传统削球打法防守稳健的基础上加⼤了反攻⽐例,从⽽给对⼿以更⼤的压⼒,在国际⽐赛中屡⽴奇功。
第五位——“天罗地⽹”陆元盛。
陆元盛是削球之中为数不多的左撇⼦,他的防守能⼒出奇的好,对⼿⼀旦被他缠上就如同坠⼊“天罗地⽹”之中,想挣脱都挣脱不了,当年栽在他⼿⾥的⾼⼿不计其数。
第六位——“哲学家”王浩。
其实王浩最出名的还不是他的战绩,⽽是他在四⼗⼆届世界锦标赛中国男队输给瑞典队后所提出的那⼀番“王浩哲学”——“在中国任何东西都可以是第⼆,唯独乒乓球必须是第⼀,第⼆就是失败,但如果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世界第⼆的话,那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感慨⾄今让⼈记忆犹新,这番话不但体现了乒乓球在国⼈⼼⽬中的地位,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国际⽐赛中所承受的压⼒,其实乒乓球队⽐其他的运动队更需要宽容和理解。
如何根据不同的乒乓技术打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胶皮?

如何根据不同的乒乓技术打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胶皮?无论是直拍还是横拍,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打法,你所使用的乒乓球胶皮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你技术水平的发挥。
那么,业余球友如何根据自身的乒乓球技术打法选择性能不同的胶皮呢?小编将结合各类胶皮的特点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对球友们有所帮助!长胶胶皮这是一种胶粘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一层薄海绵上面的胶皮海绵拍。
六十年代张燮林用这种胶皮削出变幻莫测的球,被称为乒坛魔术师。
这种胶皮球在拍面会产生反常的旋转现象,典型的变化是:搓来的下旋球,自己用长胶对搓时,就会以上旋飞回;如果攻来的是上旋球,己方用长胶推挡后则会以下旋飞回;用削球回击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球会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时,球则不旋。
这些反常的变化会使对方频频失误或回出高球,对不熟悉长胶性能的人打这种球则可轻易取胜。
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自己也不易掌握,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国际乒联1998年5月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的国际乒联理事会上,以19票对18票,对正胶作出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并且国际比赛中禁止使用长胶。
乒乓球初学者更不要用长胶,一方面长胶难掌握,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定型。
正胶胶皮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
这是我国选手最常用的球拍。
庄则栋、李富荣、谢赛克和刘国梁等众多国手,都是使用正胶海绵拍取得了世界冠军。
正胶海绵拍的优点是:弹性好,不容易吃各种旋转,击球速度快且稳定,适合近台快攻型的运动员使用。
缺点是:制造强烈的旋转比较困难,拉不出强有力的弧圈球。
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就可以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反胶胶皮反胶是粘贴时胶皮颗粒向下、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这是现在最常见的球拍,几乎近80%球员都在使用。
反胶拍拉球的旋转力非常强,所以特别适合以弧圈球和削球打法为主的运动员。
如:瓦尔德内尔、塞弗、佩尔森、马文革等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打长胶的方法与技巧

打长胶的方法与技巧
以下是 6 条关于打长胶的方法与技巧:
1. 哎呀呀,打长胶的时候一定要多利用长胶的特性呀!比如说在接发球的时候,就像打太极一样,以柔克刚,把球轻轻一挡,就能让对手摸不着头脑呢!你看比赛里那些高手,不就是这样巧妙地利用长胶吗?
2. 嘿,打长胶要注意控制节奏哇!这就好比跳舞,你得掌握好舞步的快慢。
有时候故意放慢节奏,搓一搓,等对手急躁了,再突然加快,给他来个措手不及!这招可太好用啦,为啥不试试呢?
3. 哇塞,打长胶对落点的把握可重要了好嘛!就像是射箭要射中靶心一样,要把球打到对手最难受的地方。
比如大斜线、小三角,让对手疲于奔命呀,想想那场面,多有意思呀!
4. 哎呀,一定要灵活多变地使用长胶的手法呀!一会儿磕,一会儿刮,就跟变魔术似的,让对手猜不透你的出牌。
你没见过那些厉害的角色这样打吗?
5. 喂,打长胶得有点胆量好不好!别老是怕这怕那的。
该进攻的时候就大胆攻,就像勇士冲锋一样,别怕失误!不然怎么能打出精彩的球呢?
6. 哈哈,打长胶要跟对手斗智斗勇啊!这可不光是技术的较量,还是脑子的比拼呢。
观察对手的弱点,然后针对性地出招,这不是很带劲吗?
总之啊,打长胶就是要多动脑、多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打出自己的风格来!。
乒乓球长胶胶皮存在问题及对策

乒乓球长胶胶皮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张永来源:《卷宗》2017年第28期乒乓球的长胶打法,是乒乓球界的一朵奇葩。
从张燮林无意中发现长胶的反旋转性能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众多的爱好者。
因为它具有可以吸短和反旋转的功能,球速下降以后,人的反应时间加长,对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步伐可以跟得上,也使对方对不上点;又因为反旋转特性,对方如果没有好的基本功,不能连续拉冲弧旋球,因而受到中老年乒乓球爱好者的欢迎。
1 什么是长胶根据国际乒联对胶皮的分类,胶皮分为反胶、防弧胶、短颗粒和长颗粒。
中国对于短颗粒,根据性能和构成,又分为正胶、生胶、半长胶。
本文仅仅探讨长胶。
一般来讲,在国际乒联注册的,胶皮上有国际乒联认证标志的,可以视为合格长胶。
基于许多人在自己购买合规长胶后,用化学的方法对胶皮进行二次加工,为了便于裁判员现场执法,又有了如下规定:颗粒高度在1.5—1.7豪米之间的一种颗粒胶,胶粒密度均匀分布在表面,每平方厘米胶粒要多于10颗,少于30颗。
符合以上规定的,就是比赛中可以使用的长胶胶皮。
长胶回球速度较慢,但是能产生与常规胶皮完全相反的旋转,在削弧圈球的时候能借对方力量和旋转产生非常转的回球。
通常为怪球手选用,或者用作削球手的反手胶皮。
2 长胶胶皮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原来的对长胶的生产,因为没有相关规定,可谓“百花齐放”,任性发展。
因为长胶胶皮性能怪异,使用同一个动作接球时,会因对手的对方来球旋转变化而变化,产生完全相反的旋转效果,是对方产生判断失误,产生怪异效果。
国际乒联为了抑制因此而产生的观赏性下降等不利于乒乓球运动发展现象,做出了如上文提到的规定,同时,1998年南非德班乒联大会决定,除了对胶皮进行了限制性规定以外,还做出了禁止在12岁以下青少年比赛中,使用任何长胶胶皮的规定(包括注册的合规胶皮)。
现实中,主要在中国,许多人为了赢球,就怪上加怪,使用违规长胶比赛,不管任何规定,严重地降低的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也侵犯了守规乒乓球爱好者的权益。
国家荣誉称号张燮林事迹(10篇)

国家荣誉称号张燮林事迹(10篇)国家荣誉称号张燮林事迹(精选篇1)张燮林,1940年7月出生,江苏镇江人。
1960年正式进入国家队,运动员时代曾代表中国队获得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首次为中国队夺得男双、混双世界冠军。
在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期间,张燮林培养出邓亚萍、焦志敏等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并率领中国女队取得1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还创下史无前例的世乒赛女团八连冠纪录。
1995年,就任国家体委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此外,张燮林是长胶胶皮的发现人,也是长胶打法的奠基人。
荣誉表彰方面,张燮林13次获国家体育运动员荣誉奖章,被评为“建国40年以来杰出教练员”,荣获国际乒联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等。
上世纪60年代张燮林是叱咤风云的乒坛国手,先后参加过1961年、1963年、1965年1971年4届世乒赛。
张燮林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帮助中国队两次夺得男团冠军。
张燮林还与王志良合作,两次获得世乒赛男双冠军。
张燮林还与林慧卿合作,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张燮林担任国乒女队期间,率队10夺世乒赛团体冠军,9次女单冠军,9次混双冠军,8次女双冠军。
张燮林带领国乒女队参加1988年、1992年两届奥运会,包揽了女单金牌。
张燮林与妻子殷佳珍是初恋,夫妻俩生了两个女儿。
殷佳珍一度在北京绝缘材料厂当铣床工。
张燮林无论辉煌还是退休,始终如一地爱初恋妻。
但张燮林生活中也有遗憾……张燮林祖籍江苏镇江,194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他在上海黄河路小学上二年级时,就迷上了乒乓球。
当时黄河路小学只有一张乒乓球台,学校规定只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打乒乓球。
如此一来,张燮林就与低年级学生在地上画一条线当球网,再画两块乒乓球台,然后借助商店门口的灯光打乒乓球。
有时弄堂里、菜市场卖菜的收摊了,张燮林就与小伙伴在菜摊上摆几块砖头做球网,“乒乒乓乓”地打起来。
小学三年级时,张燮林可以在学校打球了,谁输谁走。
乒乓球打法--关于长胶的研究

关于长胶的研究创建时间:2008-4-30 14:46:38 浏览数:4062首先,与长胶比赛前的心态很重要,打不好长胶的人通常有三种心态:1。
心存畏惧:一个人和长胶比赛,由于一开始不知道对方是长胶,所以打得很不错,可是当听到旁边人说:“他对付长胶还不错”之后,知道对手是长胶,马上就手软腿软,整个不会打了,很快速败。
这种例子在现实比赛中是经常遇到的。
所以这种人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战胜对手。
2。
心里急燥:有些人与长胶比赛时,一反常态。
不管对方回球质量如何,而是一味发力蛮打,没有节奏变化,常常是对方还没有发挥,就全让他打丢了。
这类人应该首先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记住对方回球变化规律,处理来球,尽量果断。
3。
看不起长胶:有不少人认为使用长胶是歪门邪道,虽打不过,但也不屑与之对阵。
久而久之对付长胶的水平一点也没提高。
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
就像吃发球一样,你不能怨对方,他之所以能骗到你,说明你判断有问题,况且现在仍有部分长胶被允许使用,如果你在重要比赛中遇到水平不高却将你打败的长胶选手怎么办?所以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以要尊重对方的打法,而且当你能战胜高水平的长胶选手以后,你的想法一定会有很大改变了。
到那时你在回头看你当时的想法,也会觉得挺不应该。
对付长胶的常用的方法和战术是:初和长胶打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不转球,然后搓一板,推一板,搓一板,推一板,对方过来的球也就是一个下旋一个上旋。
记住对方的旋转规律,就能打得象那么回事了。
对付长胶时的接发球:参考使用长胶的发球方法。
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搓接,尽量抢先拉或挑起,落点至对方底线大角,可以避免对方控短。
对付长胶时的发球:我通常是1。
发不转或略带上旋的长而快的球,至对方底线两大角,然后准备发力拉。
另外,我的对付长胶的特长发球是,发侧身位急下至对方反手位底线,等对方顶回来以后,赶上升期,发力带回,由于速度快,对方回接的质量通常不高,再以大力前冲解决战斗。
如何对付长胶

如何对付长胶(转贴)如何对付长胶本人对长胶打法极不适应,冥思苦想之际看到一篇资料对付长胶,转发一下。
长胶的制人与受制于人(一)、长胶打法制人的法宝长胶打法制人的法宝主要有四,一是对搓过去的球不象反胶正胶那样是下旋而是上旋,对方容易再搓出高球或拉球出界。
二是防守时用挡的方法回击过去的球不象反胶正胶那样略带上旋而是下旋,且不往前走,而且对方越发力,这种特点就越明显,可以说长胶的挡球通常都是质量较高的减力挡,对方借不上力,再攻易下网,这是长胶以挡防守要比别的胶皮威力大的原因。
一些采用横拍正面反胶反面长胶打法的选手,其基本打法就是正手进攻,反手以挡防守。
三是长胶的攻球,长胶发力攻过去的球,带有明显的下沉特点,对方回击时有球骤然变重直往下砸的感觉,极难适应,这是长胶进攻的最大威胁所在;长胶攻球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象反胶正胶那样带有明显的前冲力,有时给人带来有气无力的感觉,对方退台防守时经常要伸手够球,这些特点都容易造成对方还击时出现下网失误。
四是当对方发力进攻时,长胶的削球因为是顺旋转击球,可以充分发挥长胶的借旋功能,其回球的下旋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球即使弧线稍高,也很可能再攻下网,唯一的方法是放慢速度,着意提拉,这就十分有利于长胶选手定下心来削球,并有利于削中反攻,一些削球选手喜欢使用长胶,就是这个原因。
长胶自身缺乏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利用这个特点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制人手段,如发球时用力挥拍做下切动作,对方如按加转下旋球接则极易出高球,不过这种方法只能作配合,实际应用中最好与球拍另一面的反胶或正胶结合起来,以增加对方的不适应程度。
(二)、长胶的受制于人——如何对付长胶[br]为了对付长胶,一定要从理论上对长胶击球的旋转规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多与之接触,在实践中逐渐体会,这样就会很快掌握对付长胶的方法,在熟悉了长胶的打法之后,对长胶的怪异性能也就不再会存在恐惧心理,交手双方比的基本上还是打球的基本功。
张燮林解析长胶奥秘

张燮林解析长胶奥秘张燮林一我打长胶纯属偶然长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的起源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和英国。
当时的长胶也不叫长胶,而称为海绵粒或海绵胶。
这种胶皮的颗粒长、软,而且比较密。
在我打长胶以前就曾见过这种胶皮,当时的乒乓球打法有两大派:进攻和防守,而长胶是作为防守型的一种打法。
我打长胶纯属偶然。
那时我在上海乒乓球队当仓库保管员,当时有一批胶皮是用来做反贴的,就是把有颗粒的一面贴在海绵上。
反贴胶皮要求表面平整,但是这些胶皮的后面有许多小洞,没有完全补上,底皮也比较薄,所以上面都是小窟窿,这种胶皮的型号叫红双喜6号。
由于那时候没有人用这样的胶皮,所以仓库里存了上百张。
胶皮的橡胶成分比较多,拉起来就像橡皮筋一样,不容易断,韧性比较好。
我原来并不是打长胶,而是打上海生产的达伟胶粒。
但是后来他们不生产这种胶皮,所以市场上也就没有这种胶皮了。
看到仓库里有这么多红双喜6号胶皮,我就贴上去试了试,觉得很顺手,特别是削球,可能是我的手法也比较适合打这种胶皮吧,于是我就开始改打这种胶皮。
后来我的教练对我说,这种胶皮是用来打削球的,很难进攻,如果你有一定的进攻能力,就不适合打。
但是我练了以后,无论是攻还是削都很好打,我就下决心一直打这种胶皮。
当时在上海队训练,谁也没有感觉到这种胶皮“怪”,平时练习来回也很多。
后来我参加上海市运动会,全部以3比0把对手击败,包括自己的队友,打完比赛,队友们仍然没有觉得这种胶皮怪,后来我又参加了全国的调赛,参赛的选手中包括庄则栋、李富荣、王传耀等著名优秀运动员,他们都觉得这种球拍有点怪,和我打起来也比较难打,没过多久我就调入国家队。
后来,国家队的一些削球选手也改了用长胶,于是,长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
当时长胶的颗粒高度是1.5毫米左右。
在世界比赛中,输给我的那些外国选手都开始吹嘘我,什么“折不断的杨柳”、“海底捞月”、“球像一团火”等等。
“折不断的杨柳”是指我削球的功底好,“球像一团火焰”比喻我的球捉摸不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燮林解析长胶奥秘
张燮林
一我打长胶纯属偶然
长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的起源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和英国。
当时的长胶也不叫长胶,而称为海绵粒或海绵胶。
这种胶皮的颗粒长、软,而且比较密。
在我打长胶以前就曾见过这种胶皮,当时的乒乓球打法有两大派:进攻和防守,而长胶是作为防守型的一种打法。
我打长胶纯属偶然。
那时我在上海乒乓球队当仓库保管员,当时有一批胶皮是用来做反贴的,就是把有颗粒的一面贴在海绵上。
反贴胶皮要求表面平整,但是这些胶皮的后面有许多小洞,没有完全补上,底皮也比较薄,所以上面都是小窟窿,这种胶皮的型号叫红双喜6号。
由于那时候没有人用这样的胶皮,所以仓库里存了上百张。
胶皮的橡胶成分比较多,拉起来就像橡皮筋一样,不容易断,韧性比较好。
我原来并不是打长胶,而是打上海生产的达伟胶粒。
但是后来他们不生产这种胶皮,所以市场上也就没有这种胶皮了。
看到仓库里有这么多红双喜6号胶皮,我就贴上去试了试,觉得很顺手,特别是削球,可能是我的手法也比较适合打这种胶皮吧,于是我就开始改打这种胶皮。
后来我的教练对我说,这种胶皮是用来打削球的,很难进攻,如果你有一定的进攻能力,就不适合打。
但是我练了以后,无论是攻还是削都很好打,我就下决心一直打这种胶皮。
当时在上海队训练,谁也没有感觉到这种胶皮“怪”,平时练习来回也很多。
后来我参加上海市运动会,全部以3比0把对手击败,包括自己的队友,打完比赛,队友们仍然没有觉得这种胶皮怪,后来我又参加了全国的调赛,参赛的选手中包括庄则栋、李富荣、王传耀等著名优秀运动员,他们都觉得这种球拍有点怪,和我打起来也比较难打,没过多久我就调入国家队。
后来,国家队的一些削球选手也改了用长胶,于是,长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
当时长胶的颗粒高度是1.5毫米左右。
在世界比赛中,输给我的那些外国选手都开始吹嘘我,什么“折不断的杨柳”、“海底捞月”、“球像一团火”等等。
“折不断的杨柳”是指我削球的功底好,“球像一团火焰”比喻我的球捉摸不定。
所有这些都让人们感觉长胶非常神秘。
后来,改用长胶的选手都觉得长胶的颗粒还不够高,当时国际乒联规定,长胶直接贴在底板上(不用海绵),颗粒的高度可以达到2毫米,而我当时用的只有1.5—1.6毫米,于是,我们就要求厂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制,使长胶的颗粒高度到达1.9毫米。
二长胶的魔力在于变化
长胶作为一种打法,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取得好的成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比较突出的长胶削球选手有梁戈亮、陈新华、葛新爱、陆元盛、童玲、黄亮、王浩,攻球运动员用长胶打到世界冠军的有黄俊群、陈子荷、倪夏莲、邓亚萍。
长胶的颗粒比较高,本应该属于防守的一种打法,它之所以也能成为攻球运动员的一种打法,是因为长胶有着很多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削球打法上,也体现在攻球打法的多种技术上。
它包括近台挡、近台攻、近台拉、近台拱。
如果将其技术进行分类,就有以下这么几种:削、搓、挡、拱、攻。
如果一名长胶选手掌握了所有这些技术,或者掌握了其中的3种技术,你就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发挥长胶的优势。
比如削球选手如果掌握了削、拱、攻,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战术打法,我和葛新爱就属于这种打法。
后来在年轻的选手中又有了削、挡、拱这种路子的打法。
挡是指当对方拉出非常强烈的弧圈球时,由于长胶的颗粒比较软,用长胶挡或切过去的球反而增加了旋转。
长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情况下,对方拉过来的球越转,到我的球拍上后回过去的球就更加转,因为球所“吃”到的颗粒很深,所以,挡过去的球非常转,甚至没有前冲的力量,打到对方台面上就不往前走了,这样,对方就很难起板。
如果对方搓一板,你可以有两种回击的方法,一是攻,二是拱。
你拱过去的球,对方只能防一板,这样回过来的球比较正规,而且上旋的力量不强,速度也不快,第二板你就可以攻。
另一种是对方磕一板或搓一板,这时你可以攻,但是难度要大一些。
因为他磕或搓过来的球旋转不是特别清楚,如果你挡过去的球很转,他搓过去的球有可能反旋转,但也有可能你挡过去的球转,他搓过来的球也很转。
所以长胶选手为什么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即拱一板,因为拱一板以后球就变成上旋,而对方发不出力,然后球的旋转就一点一点地变弱,你也就越来越容易进攻。
还有一种情况,你发完球后,对方搓一板,你再用长胶回搓一板,这时长胶搓过去的球是不转的,即使长胶的动作拼命向下用力加转,但是过去的球还是不转的,因为他触球的一瞬间是将球推过去的。
而对方过来的球不转,你回搓过去的球仍然不转。
也就是说,对方过来的是上旋球,你的回球就变成下旋,而对方过来的是下旋球,你的回球就成了上旋球。
但是它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也有许多让人难以琢磨的球,所以,长胶的打法充满变化,这就要求打长胶的运动员必须掌握前面我所说的几种技术,光有单一的技术是不行的。
三要掌握好长胶的三个阶段
长胶对付削球很容易,因为长胶的颗粒长,不容易吃旋转,但是拉过去的球没有威胁,对方很容易反攻。
我在第28届世乒赛男单8进4对绍勒尔的比赛中,他削我拉,三分球就拉了20分钟,小分打到1比2就开始打轮换发球,输赢一分球大概就要打上200—300个来回。
三个球加在一起一共打了上千个来回。
但是长胶攻过去的球比较下沉,因为你一发力,长胶的颗粒就倒下去了,通过底板的作用力打过去的球,到了对方的球台后,球就开始下沉,又有一点往下滑的感觉,甚至还有一些发飘的现象,所以,如果掌握得好,长胶的突击得分比例非常高,威胁也很大。
新的长胶胶皮容易进攻,但是打了几天以后,颗粒开始断粒,当颗粒断到大约1/6时,它的进攻能力和稳健性都还可以,假如胶皮断到了2/5,这时就比较适合削球和防御,当然挡、切、拱等技术也很容易发挥,所以,颗粒断到1/5到2/5之间的长胶最好打,如果颗粒断到1/2,这样的球拍就不好打了,虽然打过去的球有时对方难以找到规律,同时自己手上也很难控制。
所以,优秀的长胶选手应该很清楚掌握好这三个阶段,新的长胶换上去该怎么打,板型、击球的部位应该在什么地方;颗粒断了一些又该怎么打,球过来后你应该击球的哪个部位;等颗粒断到了1/2,你又该怎么打。
比如,你的长胶颗粒断了1/2,你就应该少进攻,多防守等等。
打个比方说,刚换上新的长胶时,击球时应该接触球的中部,当颗粒断到2/5时,击球时就要接触球的中下部,当颗粒断到1/2时,击球几乎就已经接触到球的底部。
所以我认为,打长胶的选手是一种智慧型的球员。
四获得过世界冠军的长胶运动员
男运动员:
梁戈亮第31、33、34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32届世乒赛混双冠军
第34届世乒赛男双冠军,第35届世乒赛混双冠军
陆元盛第33届世乒赛团体冠军
黄亮第34届世乒赛团体冠军
陈新华第38、39届世乒赛团体冠军
王浩第39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2届世界杯男团冠军
女运动员:
葛新爱第33、34、35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35届世乒赛单打、混双冠军
童玲第36、37、38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36届世乒赛单打冠军
黄俊群第36届世乒赛混双冠军
倪夏莲第37届世乒赛混双冠军
陈子荷第40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41届双打冠军,第25届奥运会双打亚军
邓亚萍第40世乒赛团体、双打冠军,第41届单打冠军,第42届团体冠军,第43届团体、单打、双打冠军,第44届团体冠军、单打、双打冠军,第25届奥
运会单打、双打冠军,第26届奥运会单打、双打冠军。
张燮林简介
张燮林,直拍长胶削球,曾以其独特的“神削”技术征服了世界乒坛,被人们喻为乒坛的“魔术大师”。
他获得过第27、28届世乒赛的男子团体冠军,第27届男子双打冠军、第31届混合双打冠军,并培养了像葛新爱、童玲、陈子荷、邓亚萍等一批长胶打法的世界冠军。
现任中国乒协副主席,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