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正手前冲弧圈球拉下旋球时的两种拉法

合集下载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

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

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

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

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

缺点是暴冲不太好。

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

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

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

典型代表王励勤。

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

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

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

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

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

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

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

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

正手弧圈球拉球最佳方法

正手弧圈球拉球最佳方法

正手弧圈球拉球最佳方法《正手弧圈球拉球最佳方法》打乒乓球的时候,正手弧圈球拉球那可是个厉害的招儿。

要想拉得好,得掌握几个关键的点。

得把姿势摆对喽。

站的时候,两脚分开,差不多和肩膀一样宽,身体稍微往前倾,胳膊自然下垂放在身体旁边。

然后是引拍。

引拍的时候,胳膊要往后拉,手腕稍微往下垂一点。

这个动作就像是在往后蓄力,准备一下子爆发出来。

再说说击球的瞬间。

这时候可要用点劲儿,手腕要突然发力,把球给摩擦住。

就好像是用拍子给球一个紧紧的拥抱,让球带着旋转飞出去。

拉球的时候,眼睛得死死盯着球,心里想着怎么把这个球拉好。

多练几次,找到那种感觉,您就能拉出漂亮的正手弧圈球啦!另外,拉球的时候别着急,心要稳,动作要连贯。

一开始可能拉不好,别灰心,坚持练下去,肯定会越来越厉害。

每次练完了,也琢磨琢磨自己哪儿做得好,哪儿还需要改进。

这样一点点进步,您就会发现正手弧圈球拉球对您来说不再是难事,而是得分的好手段!《正手弧圈球拉球最佳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乒乓球里正手弧圈球拉球的最佳办法。

想要拉好正手弧圈球,第一步您得把准备工作做好。

站得稳当点儿,别摇摇晃晃的。

身体稍微弯曲,就像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准备发射。

再讲讲怎么摩擦球。

这可是关键啊!您得让拍子和球亲密接触,就像给球挠痒痒似的,轻轻一蹭,让球带着旋转飞出去。

还有啊,拉球的时候要注意脚步的移动。

不能站在那儿不动,得跟着球跑,找到最合适的击球点。

另外,拉球的时候别忘了调整呼吸。

别拉一个球就喘得不行,气定神闲才能发挥好。

还有个小窍门,拉完一个球,别马上放松,保持姿势,准备下一个球。

多和球友们练练,互相交流交流经验。

别怕拉不好,谁不是从不会到会的呀!只要您坚持练,用心琢磨,正手弧圈球拉球肯定能成为您在球场上的大绝招!《正手弧圈球拉球最佳方法》打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拉球要是拉得好,那得分可容易多啦!下面我就跟您唠唠这最佳方法。

咱先说说握拍。

这就好比拿筷子,得拿得舒服,拿得顺手。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很多乒乓球友们大多只注重在乒乓球练习时的实际效果而并不是很注重对其技术的理论分析,从而造成了很多乒乓球友们无法掌握其技术的精髓而止步不前。

弧圈球在乒乓球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弧圈球的原理、分类来具体讲解在练习弧圈球时循序渐进的方法。

(这可能也是你喜欢的:弧圈球技术要领之正手加转弧圈球技术分析)弧圈球的原理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

在拉弧圈球时,首先根据来球的类型选在摩擦点。

在摩擦球的过程中,若来球为上旋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

若来球为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向前上提拉。

弧圈球的分类根据摩擦球的方式不同(摩擦点和摩擦方向不同),球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也具有不同特点,一般分高吊弧圈、前冲弧圈和加转弧圈三种。

弧圈球的学习步骤1.高吊弧圈球最初练习弧圈球应从高吊弧圈开始,练习者应采用蹬地扭腰挥拍的发力方式向前上方提拉弧圈球,此时不要加太多力量只要将球拉到台上即可。

这种球的弧线较高威胁力不大,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感觉球拍摩擦球一瞬间的感觉。

2.前冲弧圈球当已能较好地提拉出质量较好的高调弧圈球后,便可以练习前冲弧圈球。

它的动作与高吊弧圈球稍有不同。

其区别有:1)摩擦与撞击的比例,前冲弧圈球更注重旋转,所以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拍面与球台的夹角更小,这样可以减少球与球拍的撞击成分以增加球的旋转力。

2)挥拍方向,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挥拍方向更向前,其主要目的也主要是减少球拍与球的撞击。

3.加转弧圈球当高吊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练习的较好时,你便可以体会到球拍与球摩擦时的瞬间感觉。

此时练习加转弧圈球时只要注意在摩擦球时,注重摩擦球的侧后部即可。

在拉球的过程中要注重手腕的作用。

乒乓球高级技术拉弧圈球的三种调节方法

乒乓球高级技术拉弧圈球的三种调节方法

乒乓球高级技术拉弧圈球的三种调节方法
相信很多的乒乓球爱好者都不知道怎么拉弧圈球,拉弧圈球是必须掌握技巧,才能打出高质量的弧圈球,这样对手在接球的时候就不容易上手,弧圈球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要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

拉下旋球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一个技术,拉下旋球第一要把板面打开。

我所说的打开了就是说,这样的版面是不对的,一定要这样拉球的中部中下部,它越转你就要越往下移动。

然后调节这个球有三种调节方法,一种是腿调节,一种是手调节,还有一种板面调节。

第一,腿调节就是把腿拼命往下压,越往下压,产生的向上的反弹力越大;第二,是手也随着身体往下走;第三是板面调节,板面要打开。

有三种调节方法,哪种够了就可以了,如果不够加第二种,再不够加第三种,一块儿加。

这样再转的下旋球也可以拉。

板面打开,先蹬腿,在降点的初期,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

强烈的下旋球处理,一定要用身体发力,第一把膝关节弯下去压住,板面打开,为什么讲板面打开呢,刚才前面滴问题咱们说过一个。

你要击球在它的正中央的位置对吧,它在旋转所在,它的前进力的方向在哪儿,你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是说下旋球它就是从下往上这样转过来的,对吧。

那么它的中心点在中部以下这个地方,那么你的板面首先要打开,如果你是闭合的扣着的,那摩擦球只能接触球的上位置,肯定是下网。

那么把板面先打开,手腕儿打开这个地方辅助于你主要的力量来源你的腿,那么在准备的时候把腿压住,压得越低你的蹬力越大,蹬力越大你对强烈的下旋处理球就越好,那么顺序就是说,先压住腿,然后蹬,转身,最后把力量传递到你的板上去触球就可以了。

乒乓球的正手拉球技术

乒乓球的正手拉球技术

乒乓球的正手拉球技术关于乒乓球的正手拉球技术导语: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

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步法。

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时的调节能力。

要想练好正手拉球,就必须先练好步法。

而在这一点上,是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所在,业余运动员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步法训练。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击球的技巧。

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些比较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

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

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

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

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

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

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

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

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

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

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

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

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

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

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要领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要领

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要领
前冲弧圈是弧圈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

具有飞行弧线较低,速度较快,上旋较强,冲力大及球着台后急剧滑落的特点。

因而可以起到扣杀的作用。

本人在接这种球时,失误率很大,现将其技术要领介绍一下,希望想我这样的初学着们在领会掌握这一技术的同时,赐教俺对付的良方,让我们既有锋利的矛也有坚硬的盾:
动作要领(右手拍):
1、准备动作与拉加转弧圈(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微屈,身体略向右扭转,左肩略高于右肩,微收腹。

手臂自然下垂,球拍后引的幅度较小,球拍低于来球。

)大体相似,但不同的是,拉前冲弧圈要向右后方引拍,球拍与来球同高。

身体重心比拉加转弧圈稍高。

派面前倾,重心在右脚。

2、挥拍击球时,身体重心及上臂带动前臂由右后方向左前方挥拍,击球的中上部,击球点在高点期或在下降前期。

击球时,以向前发力为主。

此外,像我们直拍选手拉前冲发力时,中指可在拍后有一顶拍动作,横排选手食指应有一向前甩的动作。

3、球离拍后,迅速放松,顺势挥拍至头部左侧,在眉或额位置,并用跳步使身体重心还原。

易犯的错误及改正方法:
1、拍面过于前倾,造成击球位置过高,不是要求的中上位置,易下网。

改正方法:掌握适宜的派面角度,注意发力方向,强调触球部位在中上部,不要触球顶部。

2、引拍低,身体重心低,拉球易出界。

改正方法:及时判断对方来球的旋转和落点情况,准确作出相应的拉球动作,在台上练习时,有意提高引拍位置。

3、撞球多。

拉球旋转步强,没有弧线,失误多。

改正方法:多做徒手和多球练习,着重体会拍触球时,手腕发力击球时的感觉。

弧圈球两种不同拉球方法的区别

弧圈球两种不同拉球方法的区别

弧圈球两种不同拉球方法的区别弧圈球两种不同拉球方法的区别一种是撞摩式。

一种是摩撞式。

从字面上看不难看出,前者以撞击为主,摩擦为辅;后者是以摩擦为主,撞击为辅。

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关键有二点不同:一是击球时机不同;二是挥拍路线不同。

1.击球时机不同:撞摩式拉法,号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弧圈式拉法。

要求击球时机一定是在上升期,通常在上升中后期为佳,个别球可以拉上升前期,一般情况下,上升前期的球是指球落在球台端线附近时,因为线路比较长,加上挥拍空间大,可以击打这个时机。

如果是在台中间,球的高度又不太高,则球拍没有挥入角,无法拉上升前期,只能拉上升中后期。

摩撞式,则是拉高点期和下降前期,甚至下降后期。

2.挥拍路线不同:撞摩式是挥拍路线接近于直线。

摩撞式的挥拍路线是一条弧线。

其曲率大小由来球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还有其他六点不同:1、击球时的板型不同。

撞摩式和摩撞式的板型在开始时基本相同,但在挥拍的过程中,撞摩式板型角度保持不变,摩撞式的板型由于挥拍路线是一条弧线,所以板的角度也会有一个角度渐渐前倾的变化。

2、引拍位置不同。

撞摩式的引拍比摩撞式稍高。

3、发力方向不同。

撞摩式的发力是一条直线,击球时的发力方向要比摩撞式稍高一些。

收拍位置高于摩撞式。

4、效果不同。

撞摩式力量巨大,一速快,过网弧线低,落台后弧线更低,伴以强烈的旋转,前冲力量足,防守难度大,世人称之为暴冲弧圈。

摩撞式,一速较撞摩式稍慢,弧线较撞摩式稍高,二速较一速感觉会突然加快,落台后弧线比撞摩式稍高,但旋转比撞摩式更加强烈。

5、上台难度不同。

撞摩式上台难度大,威胁大,容易一板过;摩撞式,上台相对容易,容错率高,易形成相持。

6、应用不同。

对于判断不明的来球、没有绝对把握的来球、弧线短的来球、烈旋转的来球、没有移动到位的来球,一般以摩撞式为主回击,以确保上台。

对于旋转不强,明显出台,位置较好的来球,则以撞摩式前冲回击,追求一板过的效果。

乒乓球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

乒乓球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

乒乓球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简单来说, 起重下旋用蛮力是没用的,这是技巧问题。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乒乓球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欢迎阅读。

乒乓球起重下旋的拉球技巧1. 放松: 除了放松,手要把前臂跟上臂的夹角打开.不用一定要很直, 但是夹角一定要够,至少150度.我个人下拉重下旋时手臂几乎是打直的, 这样小臂收缩的空间才会足够。

2. 引拍位置: 我看很多球友在起重下旋引拍还是太高了, 应该是把拍子放低到膝盖以下的高度-- 引拍位置太高,不利于往上发力.不可以把拍子甩到屁股后面来引拍-- 引拍位置太后,击球时往前发力就会过大, 就容易撞击过多或者吃到旋转而下网.3. 击球部位: 下旋越强的来球,击球部位应该要越低.有人说, 波尔拉下旋的拍面后仰,原因就是要摩擦球的中下部,但也不是每一颗来球都需要后仰来拉,要靠自己的预判能力跟经验.击球部位要低,拉球时机最好等下降期或者是下降前期.也就是发力方向要配合来球的运行轨迹的圆弧"切线".4. 小臂收缩技巧: 手感还不好的人,建议在触球之前, 小臂最好不要提早发力.先控制拍子由下往上前迎找球,触球瞬间小臂才发力收缩.要有那种把球"粘"住再甩出去的感觉.小臂收缩要快, 但是太早发力会不利于"咬球"的手感,球容易提早脱板.另外, 初做练习时,先把摩擦的重心放在小臂收缩, 手腕先相对固定即可,避免用腕不当反而绕了远路。

5. 发力: 拉球时要运用腿腰手的合力.只靠手臂拉球是不够的.不要只是强调蹬腿转腰,您要想办法把这力量配合小臂收缩, 同时同向来发力. 腿->腰->手三种力量要一层层的叠上来 . 许多球友甚至有一个误解,以为腿腰发力之后就只剩下手臂动作,这样也是不对的.成年人力量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力量在击球瞬间有没有传递并且集中到拍子。

6. 迎前: 如果身体没有重心转移的迎前动作,就代表没用上腿的力量-- 腿不使力,腰就很难发上力.这样一来,就只有手的力量下拉球,球少了往前走的力量,往往会摩擦过薄球不往前走也会有下网的危险.拉过去的球太软, 速度不够也容易被高手轻易扣回.迎前不够也容易发生拉漏或者拉球之后身体后仰的毛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学会将力集中使用,瞬间爆发的发力方法,这些都至关重要。

弧圈球,首先要会发力,会发力后再找到发力时机与撞球时机,弧圈球技术就有了基本的基础了!
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与手腕
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在充分发挥大臂挥动速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收前臂与挥手腕的力量,前臂的收臂方向和手腕的内收方向一定要与挥拍路线相同,以防止力量分散。

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身体的高度用腿来控制,不可将重心高低起伏太大,应根据来球旋转强弱,适度调整身体重心的起降幅度,换言之,强烈下旋需要一些腿部的蹬地力量,以加强挥拍力量。

2、转腰
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手是用腰来控制的,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或用臂往后引拍,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挥手。

击球前的挥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挥手。

3、击球时机与击球点:
击球时机:是指球与球拍相撞时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上升前期、中期、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中期、后期);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击球时机是越来越早,当然,如果在脚步和力量及位置不太到位的情况下,应当选取合适的击球时机为宜。

击球点有二个:一个是击球时,也就是球拍与球相撞时,该点与身体的位置关系;一般情况下,击球点应该在离身体一个手臂远且在身体的右前方,原因是这个位置便于身体发出最大的力量。

另一个是球拍与球撞击时,相接触的点在乒乓球上的位置点。

这个点因球而异,下旋来球,一般应击打在中上部或者说是顶部稍偏后一点点的位置。

越是旋转,此点越是下移,但最多不能移到中后部稍偏上,因为,这个击球点,已经不是前冲,而是加转弧圈的范畴了!
4、吃球
所谓吃球,就是指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的时间比较长,这个比较长是与比较短相比而言。

何为比较短?形象点说就是当球拍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匀速击球时,球与球拍一经接触,立即脱离,此谓短。

何为长?当球与拍接触时,球拍以一个较大的加速度撞击球后,由于力量很大,引起了拍面(胶皮与海棉)、底板和球本身产生了形变,在形变恢复过程中,力量仍然持续给予球以向前的力量和加转的摩擦后形成的吞吐感,我们称之为吃住球了!一般而言,小臂的加速与手腕的甩打都是形成摩擦的主要力量来源。

小臂收缩越快,手腕甩打越急,则球的旋转越强,弧线就越好。

反之,摩擦力会减小,但击打速度会提高。

针对不对性质的来球,两种方法相机而用,各有所用。

旋转弱,落点靠近底线的球,一般可以少摩擦,多击打;相反,旋转强,落点接近中台的半出台球,则应该加强摩擦,减少撞击成份,以形成相对好的弧线,保证回球过网。

5、不要抬肘关节
初练弧圈的人,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为了制造向上的弧线,抬肘向上发力。

弧圈球中向上的力量,靠抬
肘关节是远远不够的,其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应主要来自向上挥拍力量的分力。

抬肘而产生的力量虽然大,但由于产生不了摩擦力且与挥拍力的方向不一致,会造成力量分散、摩擦力不足而产生一种托球击打的后果,极容易造成不是下网就是出界的不良结果。

6、身体不要下蹲过度
现代弧圈球,讲究的是连续击打能力,身体下蹲过度会导致发力后还原太慢,从而造成连续拉球时失误。

适度的弯曲腿部,保持重心相对较高一些,形成连续进攻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要高度重视。

7、身体不要后仰
练习拉球,容易后仰的主要原因是不会摩擦球,因而不敢向球上发力,怕球飞出界外,故而躲着球,以求避开球的锋芒。

原因找到了,采取措施就好了,板型再前倾些,挥拍时不要迎面击球,形成一定的夹角去迎击来球,快速收前臂和手腕儿,只要你学会摩擦了,你有多大的力量就可以使多大的力量,再不会担心球会飞出界外时,你的弧圈球技术就基本成型了。

接下来,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了,你题目是两种拉法,两种拉法在哪儿啊?!
前面主要讲了前冲弧圈球的一般规律,现在就着重讲讲,两种不同方法的拉球。

一种是撞摩式。

一种是摩撞式。

从字面上看不难看出,前者以撞击为主,摩擦为辅;
后者是以摩擦为主,撞击为辅。

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关键有二点不同:一是击球时机不同;二是挥拍路线不同。

1.击球时机不同:撞摩式拉法,号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弧圈式拉法。

要求击球时机一定是在上升期,通常在上升中后期为佳,个别球可以拉上升前期,一般情况下,上升前期的球是指球落在球台端线附近时,因为线路比较长,加上挥拍空间大,可以击打这个时机。

如果是在台中间,球的高度又不太高,则球拍没有挥入角,无法拉上升前期,只能拉上升中后期。

摩撞式,则是拉高点期和下降前期,甚至下降后期。

2.挥拍路线不同。

撞摩式是挥拍路线接近于直线。

摩撞式的挥拍路线是一条弧线。

其曲率大小由来球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还有其他六点不同:
1、击球时的板型不同。

撞摩式和摩撞式的板型在开始时基本相同,但在挥拍的过程中,撞摩式板型角度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