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的区别

合集下载

弧圈球——精选推荐

弧圈球——精选推荐

弧圈球想学习拉弧圈的朋友先下功夫把脚上的蹬地发力,膝盖的曲伸发力及转腰发力动作练好,这样你的弧圈球就成功一半了。

脚、膝及腰的发力动作实际上是控制身体重心运动的迎球动作,即前面所说的打,用它来实现拍子的迎球吃球,把球挤压进海绵里,为下一步的发力摩擦创造必要条件,而下面要说的手臂上的动作则是实现摩擦球的动作了。

要想实现摩擦球,用力方向必须是球的切线方向,即拍面角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要严格控制拍面角度,使用力方向与拍面保证合适的角度,进行有效地摩擦球,一般情况下,拉前冲时要大胆压拍,而拉加转时则拍面稍前倾即可。

在拉球时要保持好拍面的角度,不要有翻腕动作,以保证稳定的吃球角度。

再有,只有把拍面压下来才能实现收缩前臂摩擦球的动作,即只有压下拍来,肘尖才能指向后下方,收前臂的方向才是前上方,否则如果拍面太竖,肘尖会朝下,收前臂方向会向上,而且极容易出现拍面外翻动作,这就业余爱好者经常出现的错误习惯动作。

以上动作就是拉弧圈球动作,难点有几个方面,一是膝盖上的动作,要有明显的曲伸,来实现重心的升降,保证拉球向上的力量;二是拍面角度,需要用心控制压拍动作,否则极易把拍面竖起来,导致不能很好收缩前臂摩擦球;三是引拍位置,要低于来球,否则也难以实现拉球时重心的提升,而且如果引拍位置偏高,也不敢把拍面压下来,否则一定是往网上打;四是引拍时一定要把手臂伸开,接近伸直,否则难以保证击球时收缩前臂的动作。

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

一般与地面成70到80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与地面成40到50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

但由于很多前冲弧圈是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拍较快(这是相对于纯粹摩擦的前冲弧圈),所以,50到60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钩腕;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向中间拉时,在起动时保持直腕。

弧圈击球点和击球时机:1、击球点: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成45度角处为最佳。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很多乒乓球友们大多只注重在乒乓球练习时的实际效果而并不是很注重对其技术的理论分析,从而造成了很多乒乓球友们无法掌握其技术的精髓而止步不前。

弧圈球在乒乓球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弧圈球的原理、分类来具体讲解在练习弧圈球时循序渐进的方法。

(这可能也是你喜欢的:弧圈球技术要领之正手加转弧圈球技术分析)弧圈球的原理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

在拉弧圈球时,首先根据来球的类型选在摩擦点。

在摩擦球的过程中,若来球为上旋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

若来球为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向前上提拉。

弧圈球的分类根据摩擦球的方式不同(摩擦点和摩擦方向不同),球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也具有不同特点,一般分高吊弧圈、前冲弧圈和加转弧圈三种。

弧圈球的学习步骤1.高吊弧圈球最初练习弧圈球应从高吊弧圈开始,练习者应采用蹬地扭腰挥拍的发力方式向前上方提拉弧圈球,此时不要加太多力量只要将球拉到台上即可。

这种球的弧线较高威胁力不大,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感觉球拍摩擦球一瞬间的感觉。

2.前冲弧圈球当已能较好地提拉出质量较好的高调弧圈球后,便可以练习前冲弧圈球。

它的动作与高吊弧圈球稍有不同。

其区别有:1)摩擦与撞击的比例,前冲弧圈球更注重旋转,所以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拍面与球台的夹角更小,这样可以减少球与球拍的撞击成分以增加球的旋转力。

2)挥拍方向,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挥拍方向更向前,其主要目的也主要是减少球拍与球的撞击。

3.加转弧圈球当高吊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练习的较好时,你便可以体会到球拍与球摩擦时的瞬间感觉。

此时练习加转弧圈球时只要注意在摩擦球时,注重摩擦球的侧后部即可。

在拉球的过程中要注重手腕的作用。

乒乓球技术中,常说的弧圈是什么意思?

乒乓球技术中,常说的弧圈是什么意思?

乒乓球技术中,常说的弧圈是什么意思?
弧圈球是乒乓球类专业术语,由日本队发明的一种技术打法。

弧圈球是现今乒乓球界顶级选手们使用的主流技术。

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的特性发明创造了远台长抽的“弧圈球”打法,弧圈球因其力量大、速度快、旋转强的特点,极大的冲击了当时风靡欧洲的防守型“削球”打法。

随着中国乒乓球队的崛起,“直板快攻型打法”逐渐在世界乒坛占据一席之地。

大致分为三大阵营:欧洲——防守型打法、日本——弧圈球打法、中国——快攻型打法。

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欧洲运动员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将日本与中国的传统打法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改变整个乒乓球发展轨迹的先进打法——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欧洲运动员有:瑞典的瓦尔德内、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德国的波尔及奥恰洛夫等等。

掌握了当时先进技术的欧洲乒坛又重回霸主位置,不过随着技术的传播,慢慢还是感觉细腻、身体协调的中国人将这一技术打法发扬光大,发展至今。

弧圈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高吊弧圈球(加转弧圈球)。

当对方来球弧线较低或旋转较强时,通常使用高吊弧圈来处理球,这样既能加强球的旋转又能增大球的命中率。

2.前冲弧圈球。

放对方来球弧线较高时,可以找好位置,直接向前上方撞击摩擦球。

前冲弧圈球普遍速度快、力量大,是比赛是主要得分手段。

乒乓球生胶的打法及发球

乒乓球生胶的打法及发球
你适合用生胶吗?
爆发力
从学名上讲,横板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这种打法叫横板快攻结合弧圈,而两面反胶叫弧圈结合快攻,两者在名称上只是把“快攻”与“弧圈”对调了一下,但内在含义却大有不同,尤其近台速度要比两面反胶快。以往像滕毅、王燕生这样的横板生胶名将,打反胶时都显得相持能力还可以,但是进攻能力偏弱,跑动范围较小,特别是绝对力量(能发出的最大力量)稍逊,因而用反胶感觉比较吃力,但爆发力集中,也就是瞬时发力好,所以改用生胶后更容易发挥自身的强项。
转贴小虫回帖:
好啊,跟舵主比划比划,如果我现在跟你打,我先发一个正手不转近网短球,等你送我正手,我冲你斜线,你死定啦。你送我反手,我反手生胶轻撩一板你反手,现在就要看你能不能接好这一板。
下一招发你反手近网不转球,哈哈,这是你最大的弱点,不会接了吧,等着挨打吧
下一招,呵呵,不告诉你啦
上次,正手不能拉、打,不敢发正手不转球,只能发下旋,接下旋可是舵主生胶的长项,搓过来不转,我再一搓,不是出界,就是被你打死,所以战败。 带过他几次比赛,他打得好的场次真是非常好,去年亚洲锦标赛,那是庄智渊势头正猛的时候,唐鹏赢了,对柳承敏以前他也没赢过,那次也拿下了。我个人觉得,他的打法应该还算可以,关键在于提高稳定性。他的进攻能力,从某种意义看强于王涛,力量大,尽管个子高但是很能跑,进攻时正手击球的旋转没王涛那么强烈,但速度力量还不错。他的发球抢攻打出来很漂亮,但是搏杀性质太重,接发球时搏杀成分也偏大,这就会令大赛中的稳定性打折扣,再者相持能力不突出,相持转攻完全是在搏杀,积极防御也平平无奇。临场比赛,你攻人家再积极主动也只有50%~60%的成功率,通常能有55%可能就算顶到头了,若是对方水平高,还可能同你输赢各半,要是控制不好,前三板至少会赔掉一半,相持防御也连带着要吃亏。最好的打法,就是我进攻人家能打死,人家进攻我有的球我能防过去,唐鹏现在却是人家攻他时他防不过去,他攻人家若再有一些失误……相比之下,王涛的技术运用还是比较合理的,该发力的球发力,该借力中发力的球借力中发力,整体上技巧性强,因而既保证了杀伤力又有不错的相持能力。为什么称王涛为速度实力变化型?他有实力。唐鹏不妨叫力量凶狠型,我也跟他说过,怎样加强技术的全面性,很大程度上要凶中求稳。他发展的方向与王涛不太一样,王涛实力比较足,当年可以在凶狠上更进一步,相反唐鹏就需要在变化与实力方面下功夫。

乒乓球拉球技巧

乒乓球拉球技巧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

上旋强烈,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

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

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图67、68)。

3、提示: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现在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

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

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

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图69、70)。

3、提示: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

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五、正手侧身拉弧圈球1、特点:当球处于反手位、步法跟得上时,适宜运用侧身正手拉弧圈球,以争取主动和得分。

直横拍弧圈选手侧身拉意识很强,都能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技术。

正反手弧圈球图解

正反手弧圈球图解

正反手弧圈球图解
正反手弧圈球图解
2008-04-20 13:42:48| 分类:乒乓专栏 |字号订阅
正手加转弧圈球:高吊弧圈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后,身体略向右转,两膝微屈,重心支撑点放在右脚上。

准备击球时,持拍手臂自然下垂并向后下方引拍,使球拍靠近臀部挥至身后,右肩略低于左肩,拇指压拍使拍面略为前倾,并使拍面固定。

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手臂向前上方挥动,前臂在上臂带动下很快收缩,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在下降期用拍磨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磨擦球时,要注意配合腰部向左上方转动和右脚蹬地的力量。

击球后,手臂随势将拍挥至额前,重心支撑移至左脚。

正手前冲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右脚稍后,身体略向右转,重心支撑点放在右脚上。

自然引拍至右下方约与台面齐高处,拍面保持前倾。

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腰部由右向左转动,前臂在上臂带动下向前发力,手腕略为转动,拍面与台面约成50度,在高点期磨擦球的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支撑点移至左脚
正手侧旋弧圈球:
动作要领:动作与加转弧圈球相似。

击球时,除向上磨擦外,还要磨擦球的右侧部,使球产生强烈的侧上旋
反手弧圈球: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或右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

击球前,引拍至腹部下方,含胸收腹,肘部略向前出,手腕后屈,拍面前倾。

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方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磨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在击球过程中两膝
逐渐伸直,重心上提。

三点颠覆你对弧圈球的认识,看完我恍然大悟!

三点颠覆你对弧圈球的认识,看完我恍然大悟!

三点颠覆你对弧圈球的认识,看完我恍然大悟!一、高吊弧圈球比去前冲弧圈球更转?据悉,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有关科研报告来看,国家队、国家青年队的几十名运动员的测试数据显示,前冲弧圈球的转速要高于高吊弧圈的。

特别是在乒乓球实战中,我们防守高吊弧圈球比前冲弧圈球更容易出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转速所导致,而是因为高吊弧圈球的弯曲度较大,第二跳的入射角也就较大,体现在球拍的击打上,反射角相应地也会加大,那么同样板型的击打,防守高吊弧圈球就更容易出界。

二、粘性胶皮比涩性胶皮更转?物体的旋转是由于力矩的作用,简单地说是由于有偏离了转动轴的力的存在。

导致物体旋转的力,可以是摩擦力,可以是弹力,也可以是重力,无论什么力,只要有偏离转动轴的力,物体就会旋转。

物体的旋转速度与力的大小有关,理想状态下,物体的旋转速度与力的大小与作用时间成正比。

乒乓球竞技中,乒乓球的旋转,既可以由撞击产生,也可以由摩擦产生,而一般情况下,撞击力(弹力)要比摩擦力大得多,所以,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击打技巧,我们就可以使用涩性胶皮让乒乓球产生更高速的旋转。

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人用涩性胶皮以撞击为主的方式拉弧圈,可以击打出高速旋转球的缘故。

以撞击为主的前冲弧圈比以摩擦为主的高吊弧圈更转,其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三、击球出界是因为力量过大?拉弧圈球时击球出界,很多的选手都会叫“大了!大了!”“猛了!猛了!”,这其中有相当的成分是说由于力量过大而导致了球的出界。

乒乓球的飞行距离,与乒乓球的飞行速度有关,但同时也与乒乓球的旋转有关。

总体上说,乒乓球的飞行速度越高,飞行的距离就会越远,与此同时,乒乓球的旋转越高,其飞行的距离就会越短。

关于乒乓球的旋转越高其飞行的距离就会越短,有人做过相关的试验,在乒乓球的飞行速度为10m/s、飞行角度在30度(不好意思,记忆出了点问题,好像是这个角度),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乒乓球回到同一水平面时的飞行距离的数据具体如下:乒乓球的转速为80r/s时,其飞行距离约为3.0m;乒乓球的转速为120r/s时,其飞行距离约为2.4m;乒乓球的转速为160r/s时,其飞行距离约为2.0m。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是什么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是什么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是什么很多人在打乒乓球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一些技术和战术的应用上面。

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掌握好这7种技术,可谓是跨过新手的边界了。

那么你还是新手?来了解一下。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1、正手加转弧圈球: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

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

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仰,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

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

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

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弧圈球: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

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调弧圈球前冲弧圈球
适用范围:强烈下旋来球轻微下旋球/上旋球等
引拍位置:身体右侧偏下身体右侧稍偏下
击球点:球体中部稍偏上球体中部偏上略有盖的动作
击球动作:向上为主略带向前向前发力为主稍向上
动作幅度:稍缓,幅度较大迅速,动作干脆
重心起伏:起伏较大起伏不应过大
力量成分:摩擦为主击打为辅击打为主略带摩擦
运行特点:弧线较高球速缓慢弧线低且球速快
触台后迅速前冲弧线低落台后弧线较低
注意要点:旋转要强,落点要刁突然性要强,落点要刁
高调弧圈球一般应用于处理较强烈的下旋来球,起到一个将下旋转化为上旋的目的。

这一技术在当今进攻性支很强烈的乒乓技术领域颇有实用价值,但由于其攻击性较之前冲弧圈及攻球较差,一般作为一种过渡手段使用,将防守型的下旋球转化为进攻性较强的上旋球!经常在接发球的时候使用,用以将对方放所发较强烈的上旋来球转化为上旋球,另外对付对方搓、切过来的来球也可以使用。

主要用于对付半出台来球,动作以及球速较慢,弧线较高,落台后球速强烈前冲弧线低!
前冲弧圈球用于反胶弧圈型运动员进攻,前冲弧圈球较之一般进攻准确率更高,但是来球速度较慢,但由于其有一定的前冲速度,保证落台后的第二速度较之攻球快!进而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除此之外,前冲弧圈球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适用于处理多种来球。

前冲弧圈球的特点是:球速快,弧线低,第二速度较快!第二弧线较低,具备较强的攻击性能。

这两者可以这么说,高调是制造进攻机会,或者说是一种进攻性防守,如果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摆脱被动局面(或者制造进攻机会)更可能直接得分!前冲弧圈球是当今乒坛比较流行的一种进攻手段,一般用于机会球或半高球等的进攻杀球。

两者交替使用,一个是为制造进攻机会准备,一个是进行绝杀!嘿嘿,两者的使用要视来球的旋转或者落点使用,这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熟悉了来球的性质,方可有的放矢!
横拍握拍方式
横拍握拍方式一般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不同的握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在利于正手还是利于反手。

横拍握拍法之浅握球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

拍肩贴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置根据使用正反手而做适当调整,正手时虎口位置偏拇指,反手偏食指。

横拍浅握由于握拍较松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腕,台内球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搓、撇、拉、拧、弹等多种回击手段。

退台后正反手多以拉球为主,这种握拍方法多用于两面弧圈的打法。

由于浅握方法手腕容易运用,所以在击球时一定要保持好手腕的形状,否则在扣杀或拉弧圈球时不容易发力。

横拍握拍法之深握球拍
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

深握的最好方法是将右手伸直,食指与拇指水平放置,左手将球拍放置于食指和拇指之间,虎口顶住拍肩位置,其他手指自然握紧。

食指与拇指的位置可根据自己习惯自行调整,食指位置偏拍肩利于反手,食指位置远离拍肩有利于压拍。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

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

深握球拍有利于拉高调球和前冲弧圈球,弧圈球的控制也比较好。

但由于握拍较紧,手腕无法灵活运用,台内或近台球回击手段较少,反手主要以搓球和拨球为主。

深握球拍利于正手,由于拍形较固定,命中率较高,但正手贴身球和反手位球是其缺点。

浅握球拍手腕灵活,但不容易发力,多适宜反手位选手。

在选择是深握还是浅握时,技术派偏反手打法可以选择浅握方式,而力量派偏正手打法可以选择深握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