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
九一八事变中的抢救文化遗产行动

九一八事变中的抢救文化遗产行动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有无数的生命遭受了摧残,还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毁灭的威胁。
然而,正是在这个困境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伟大的抢救文化遗产行动。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许多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打败,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一些文化爱好者和志愿者组织了抢救文物的行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珍贵的文物运送到安全的地方,以防止它们被日本侵略者抢走或毁坏。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也采取了行动,将珍贵的文物和图书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地方。
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如秘密地将文物藏匿在墙壁、地下室和地窖中,以防止被发现。
一些文物甚至被埋在地下,以保护它们的完整性。
这些抢救行动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行动,许多普通人也参与了抢救文化遗产的行动。
他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们。
一些人将珍贵的文物藏在自己家里,有的则将其交给亲友保管。
他们用尽一切办法,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将文物从危险的地区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这些普通人的努力和牺牲精神,为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抢救文化遗产的行动不仅发生在城市中,也发生在农村地区。
许多农村地区的村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他们将珍贵的文物藏在自己家里,或者将其埋在地下,以防止被日本侵略者发现。
一些村民还利用自己的手艺,修复受损的文物,力图保持其原貌。
这些农村地区的抢救行动虽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它们同样重要,为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一八事变中的抢救文化遗产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尽管面临着强大的侵略者,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打败,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了自己的文化遗产。
向日本追讨的唐鸿胪进刻石是什么文物

向日本追讨的唐鸿胪进刻石是什么文物作者:文哲来源:《百姓生活》2015年第09期2015年5月,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王锦思等3位民间人士,前往日本东京,向日本皇室递交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
2014年8月7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曾致信日本驻华大使转交日本天皇,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怎样的文物呢?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现藏日本皇宫。
它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过程,记载了日本遣唐使西去东归学习盛唐的往事以及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鸿胪井碑本是一块重逾9吨,单体10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
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从长安前往辽东,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公元714年夏天,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都里镇(今旅顺),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史称“鸿胪井”,并在井旁刻石一块。
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
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作为渤海归入大唐版图的历史见证,史称“唐鸿胪井刻石”。
1895年,清朝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石亭(“唐碑亭”)护卫刻石,并在崔忻题刻左侧加刻小字:“此石在金州旅顺海口黄金山阴,其大如驼,唐开元二年至今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
光绪乙未年冬前任山东登莱清兵备道贵池刘含芳作石亭覆之并记。
”从公元713年至今,唐鸿胪井刻石已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占据旅顺以后,唐鸿胪井刻石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1905年,日本特务人员来到旅顺考察刻石,次年写出调查报告,认为刻石是辽东一块稀有的唐代石碑,后将刻石搬移至日本东京。
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军省以日俄战争“战利品”的名义,将刻石献给日本皇宫。
1911年,日本海军在旅顺的刻石遗址上,建立了搬移中国文物的“记功碑”,也就是今天到旅顺黄金山仍然能够看到的“鸿胪井之遗迹”碑。
二战时期日本从中国掠夺10万件文物其中这5件最珍贵都是国宝级

二战时期日本从中国掠夺10万件文物其中这5件最珍贵都是国宝级要说哪个国家在中国掠夺的文物最多,那绝对是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日本也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中国的文物进行掠夺。
日军所到之处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私人藏室内,都被洗劫一空。
据日本政府统计,日本一共从中国掠夺了大约10万件文物,其中这5件最为珍贵,都是传世之宝。
1 猛虎食人卣猛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
此物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传世之宝,可惜在近代被日本掠夺走,现收藏在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
2 红白芙蓉图红白芙蓉图是南宋画家李迪的著作,是举世公认的花鸟画的最高之作,原本收藏在清朝皇宫之中,后被日本掠夺走,如今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3 潇湘卧游图《潇湘卧游图》作者是南宋画家为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
此画是中国山水画第一神作,价值比《富春山居图》还高,被历代皇室收藏,可惜在清末被日本掠走,如今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
4 玄奘法师舍利子玄奘法师圆寂后留下舍利子,在二战时期也被日本掠夺走了。
战后又被请回,但不是全部的,如今玄奘舍利子分别存在中国日本印度三个国家,九座寺庙中。
5 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是中国考古学家挖出来的,有60万年的的历史.日本大举侵华后,国民政府担心落到日本手里,就打算把它运往美国,由美国士兵负责运送。
没想到刚到秦皇岛,珍珠港事件爆发,这些美国士兵就被日军抓了起来,北京人头盖骨也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但最有可能就是流入日本了。
这些仅仅是被日本掠夺去的文物中的冰山一角,日本从中国到底掠夺了多少文物,日本政府至今也没有公布明确数字,只是说大约10万件。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掠夺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掠夺——从《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谈起赵晓刚1894年秋,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宫中顾问官兼帝国博物馆总长九鬼隆一将一封题为《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的书简寄给日本政府和陆海军将领,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有计划和有规模的掠夺。
作为重要物证的《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笔者未能睹其全貌,只是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该文的一部分。
本文就从此资料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遗产掠夺的目的、方法和影响,揭露其文化侵略的实质。
一、关于《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资料中虽然不是全文,但文中关于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内容还是较为丰富的,现摘录于下,以飨读者。
《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要旨》①战时向清国派遣人员搜集收买其宝物要旨大略如下:第一,本邦文化之根基,与支那、朝鲜密切相关。
为阐明我邦文化之固有性质,亦有必要与之相对照,故此,搜集大陆邻邦之遗存,乃是学术上最大之要务。
第二,本邦实则堪称东亚之宝库,支那、朝鲜历代之古物,于其本国虽无却存于我邦者甚多。
如今为进而充实之,必须将东洋宝物之精粹搜集完成于本邦,以此宣扬国威,使之无愧于东洋学术之大本营,进而促使本国资产之长足的增进。
这实在是发扬国光之事业,所以必须利用平时和一切良好机会力图付诸实施。
第三,战时搜集,便于获取平时无法得到的名品。
第四,战时搜集,便于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获得名品。
第五,战时搜集,便于搬运较为沉重之物品。
(中略)第八,战时搜集的名品,伴有战胜之荣耀,可留作千载纪念。
(中略)方法搜集方法大略如下:第一,搜集者须遵照陆军大臣或者军团长之指挥,附随于军中适宜之部门,于战地近旁实行搜集和收购。
第二,将搜集之物品包装坚固,送至兵站部,然后由该部负责运往本部。
第三,搜集品到本邦之后,先进行分类,或者成为皇室御藏品,或者充作帝国博物馆之陈列品。
第四,派出人员5名,2人由官员兼任:3人选拔坚忍不拔的有识之士,不问官民,临时充任。
战火中的中华珍籍保护行动

2024年第1期文史春秋史海钩沉中华珍籍保护行动月,文津街新馆舍建成。
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的是我国历代典籍的精华,它的善本书是全世界量最大、质量最精的:一部分是历朝皇家藏书的精华部分,包括从清朝的内阁大库、国子监南学继承过来的书;一部分是建馆之初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书;还有一部分是从甘肃运到北京的敦煌遗书。
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新馆建成后,馆员们把善本库分为两个库,一个是甲库,另一个是乙任鸿隽召开秘密会议,胡适主持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如何保全国立北平图书馆中的珍贵馆藏。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时,日军空袭上海,上海东方图书馆——这座号称世界第三、远东第一的中国藏书馆,在日军的轰炸之下变成废墟,46万多册珍贵古籍全部化为灰烬。
对于胡适等人来说,发生在上海的悲剧让他们十分清楚事态的严重性,一旦日军侵入北平,国立战火中的21文史春秋2024年第1期材,厚重又结实。
为了方便典藏和整理,工作人员根据《千字文》的文字顺序,对这些木箱进行编号,内部抽屉也按此顺序排列。
组装书箱一律贴封条,除由装箱人负责签名,还必须有胡适、任鸿隽、袁同礼的签名。
在接下来的3个多月时间里,这些古籍按照贵重程度分4批被运往德华银行北京分行保险库、北京华语学校、天津大陆银行货上海。
危机四伏古籍南迁分头保存1935年12月25日,北平正阳门火车站,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古籍善本被小心翼翼地装上开往南京和上海的列车,踏上了一段颠沛流离、危机四伏的旅程。
222024年第1期文史春秋史海钩沉守。
日军除了在南京城内展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还实施了空前的文化洗劫。
12月19日,日军进入国立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当时日军16师团辎重兵16联队士兵小原孝太郎目睹自己所属部队对那里的践踏,记载了这样的场面:“这贝壳、这珊瑚、这古代的茶壶,无论哪个都不是平凡之物。
没一会儿,听说为了建宿舍,要把陈列架、陈列品都打物开始屡被掠走,国立北平图书馆保存在上海的善本再次令人忧虑。
日本人真的没有抢夺故宫文物吗

日本人真的没有抢夺故宫文物吗
关于日本人是否有抢夺故宫文物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历史和政治的敏感话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事件的角度来探讨。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和中国之间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冲突。
其中一个争议就是关于日本是否有抢夺过故宫文物的问题。
在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一些地区,包括北京。
据历史记录显示,部分故宫文物在这个时期被掠夺、破坏或失窃。
这些文物包括了书画、瓷器、文房四宝等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被盗文物都是由日本人所为。
当时的战乱和动荡的情况也导致了其他人们的抢夺和破坏。
在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出现了一些争夺和走私文物的情况。
我们不能够否认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以及他们与中国文物相关的活动。
事实上,日本军队曾经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文物掠夺和研究部门,计划将中国的文物带回日本。
关于日本侵略者盗掠文物的证据也被明确记录在档案和文物的修复报告中,包括国际红十字会的报告和战争罪行审判中的证词。
在战后,有一些中国文物得以回归,但也有许多文物至今未能找回。
目前,中国和日本之间仍存在争议,许多文物仍在被日本私人收藏家持有。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历史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国家或民族。
我们需要根据历史事实来审视和了解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促进对话、合作和文化交流,以加深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十大流落日本的中国国宝:图8中国多次索要未果,安倍用四字回应

十大流落日本的中国国宝:图8中国多次索要未果,安倍用四字回应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文献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日本使者来中国。
正是这样的关系,使得中国一些国宝级文物流落日本。
这是一组反映流落日本的十件国宝级文物,件件珍贵无比,有的甚至是传世孤品。
宋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收藏于京都大德寺。
宋代《红白芙蓉图》。
这幅画被认为是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
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出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
目前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菩萨处胎经》,收藏于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名气很大,据称它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创作,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价值无可估量。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收藏于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是一件能反映大唐繁荣的文物,所的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南宋曜变天目茶碗,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
据报道,这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一件文物,特别对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非常感兴趣。
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是宋人斗茶用的,是南宋的传世孤品。
图:猛虎食人卣,收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器具的造型为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为商朝晚期的青铜器。
王羲之《丧乱贴》,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被日本皇室藏,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
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寓意深刻。
图为绝世珍宝就是柴窑的瓷器青百合花瓶,距今1050年工艺技术堪称诸窑之冠,曾有“片柴值千金”一说,却在近代日军的多次掠夺中流失到了日本。
为了让珍宝回归,中国多次与日本方面交涉,不惜以天价将其购回。
日本方面却一直予以拒绝,日本首相安倍在参观了此物之后,当即被此物的精美所吸引,当即赞叹:这是国之瑰宝,相当难得。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日本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遣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
自隋唐以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对中国文化仰慕至极,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级文物最多的,也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其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
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以下本人就日本各大博物馆藏珍贵的三十大中国国宝级文物进行盘点。
1. 商虎食人卣(京都泉屋博古馆)这件虎食人卣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此器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
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
此器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宁乡市沩山乡境内),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此器装饰华美,在我国青铜器史上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战国金银错狩猎纹铜镜),是现存最知名、最有价值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珍品之一。
2. 商双羊尊(东京根津美术馆)羊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是温顺、善良的形象,也传递着吉祥的寓意,不少器物的造型、雕刻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双羊尊”目前全世界仅有两件,却都流失在海外,其中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则在日本根津美术馆。
此尊造型为两只羊前躯相背、背托容器,造型上浑然天成、别出心裁,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其艺术价值比大英博物馆藏品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
把别人的东西放在自己家里私藏、展出,卑鄙、下流、无耻至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所积累的财富中的将近一半被日本从中国掠夺和消耗了!
一、对中华文物的掠夺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根据顾问九鬼隆一的《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颁布了《敌产管理法》,要求“搜集”被占领国的图书、文物。
在此背景下,大量中国文物被抢掠到了日本。
至今,日本仍是中国文物最大的流散地、收藏国,其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无不藏有中国宝物。
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各部都配备了“文物搜集员”,他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的文物专业知识。
每占领一地,“文物搜集员”便对当地文物、古籍进行全面搜刮。
所谓的人类学家鸟居龙藏,1908年至1933年,先后三次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开展“人类学考古调查”活动,遭其光顾的有辽中京、辽上京、祖州、庆州、洞山石窟寺、辽庆陵等一大批辽代遗址。
鸟居龙藏的三次“调查”,盗得了大量中国文物并偷运回了日本。
现在在他家乡德岛市所建博物馆中,摆满了大量从赤峰境内挖出、弄到的珍贵文物,其中以辽庆
陵中的随葬品最为珍贵。
日本人对集安高句丽古墓葬的盗掘,集中发生在1935年至1936年间,领头的是池内宏和滨田耕作俩人。
这俩人都是日本国内著名的考古学者,其中的滨田耕作被日本人称为“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但在中国人眼里,这位“考古学之父”却是一个盗墓贼。
在高句丽墓葬群中,最富艺术价值的是壁画墓,这些壁画墓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东北亚地区的艺术宝库,不论是考古学价值还是人类学、历史学价值都很高,日本人一直觊觎这个“宝库”。
所以,池内宏和滨田耕作将“黑铲”首先伸向了这些壁画墓,已发现的几十座规格较高的壁画墓中,大部分都被池内宏和滨田耕作盗掘过。
日本人对墓内壁画的“研究”手段十分卑劣,能揭的揭下来,不能揭的拍成照片。
所有他们挖盗来的文物,一律运回了日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日本人发掘过的高句丽墓葬进行复查并重新发掘,几乎没有出土什么文物,可见日本当年“考古”多么彻底。
有座叫“五盔坟”的高句丽古墓,在日本人编的文献中称作“四叶冢”。
其得名原来就是他们从墓中挖出了珍贵文物“金铜四叶”。
(以上自/cul/2012/10-07/4228584_4.sht ml)
美国作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共同著作《黄金武士--二战日本掠夺亚洲巨额黄金黑幕》,披露,战争
期间,日本皇室从南京掠夺走的黄金至少在6000吨。
官方报道的掠夺数量往往只是实际数目的一个零头。
另外还有无数中国人喜欢储存的小金块、白金、钻石、红宝石、蓝宝石、艺术品和古董也遭抢劫。
这些都来自私人家庭和农村的坟墓。
日本人做得如此彻底,甚至把尸体镶的金牙也敲下。
中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谈到,抗日战争打响之前,日本人就派遣了各种探险队,到处搜集中国文物,比如天龙山佛像的头部就被日本人敲走。
战争期间,日本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大肆掠夺。
比如洛阳金村墓葬出土的大量铜器、古籍,宋代百善楼200个宋代版本的善本书等等。
清朝未代皇帝溥仪逊位时,带出一大批国宝,有1200馀件历代书画珍品,经转手后,不少流失到日本;民国时,浙江静嘉堂文库藏书5万册,狼藉尘封虫蛀,湮灭在即,日本人巧取豪夺,运回日本。
当然,亚洲被占领国失去的不只是金银珠宝,仅中国一国而言,就丧失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瓷器、艺术品、远古化石、线装书籍、宗教文物等。
这些宝藏的价值将是一个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天文数字。
《战时文物损失目录》,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
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东史郎等日军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
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
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
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
中国流失文物在日本品种遍及青铜器、陶瓷、书画、印章、家俱、杂货等,不一而足。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佛像佛头,三井文库收藏的青铜器、瓷器,东京永青文库收藏的书法作品,京都藤井有邻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和书画,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法等,不乏绝世佳品。
这是历史。
那反观现实又是如何呢?日本共同社报道,2010年圣诞节前夕,在东京银座一家古董店举办的中国古董拍卖会上,中国人竞拍踊跃。
当前,在日本各地举办的中国古籍以及艺术品的拍卖会越来越多,吸引了众多前来竞拍的中国游客。
一位旅日观察人士忧心地说,当中一些中国文物很难说不是战争时期被掠夺过去的,但是中国游客不问文
物出处,盲目高价购买。
这将不利于今后的文物追讨局面。
二、对中华资源的掠夺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其后又占领华北、中原、华南大半领土。
以一九四三年一年日本对我国铁砂、生铁、煤炭三种矿产的掠夺量为例,即分别为一千零六十五万吨、一百八十一万吨、五千零七万吨。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间,日本从东北即掠走煤二亿二千三百万吨,生铁一千一百万吨,钢五百八十万吨。
从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关东军从东北农民手中强征出荷粮三千六百万吨,其中一千一百三十万吨运回日本。
1.八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丢失黄金21000吨!
2.民间丢失黄金:10000吨!
3.东南亚华人:4000吨!
4.开采金矿:10000吨!
5.白金:1000吨!
6.铜矿:1500000吨
7.文物:见上
8.铝矿:100000吨
9.煤矿:1000000000吨
10.镁矿:50000吨
11.石油:100000吨
12.铁矿:180000000吨。
13.粮食:300000000吨。
14.银矿:20000吨。
15.银元:250000000块。
16.玉石:其中:白玉,黄玉,绿玉,紫玉,蓝宝石,红宝石,绿宝石,玛瑙:20000000块;珍珠:10000000颗;钻石:500吨。
17.棉纱:1000000000锭。
18.耕畜:牛,马,驴:20000000头。
19.家畜:猪,羊,鸡,鸭:480000000只。
20.粮食:500000000吨。
21.房屋:300000000间
以上1---17项是日本直接从中国运回日本本土的;18--21项是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直接消耗掉的。
三、对中国民间财富的掠夺
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黄金,在无锡、芜湖、南京、武汉、上海等地,日军将民间所有设备钱财等尽数掠走。
日军侵入无锡,对全城进行有组织的洗劫。
将各商店、机关抢掠一空,纱厂、铁厂的设备及产品全部抢走封存,运回日本。
再以南京为例,新书《黄金武士》作者一对美国学者夫妇的调查显示: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执行日本皇室参与的“金百合计划”掠走中国光是一个城市南京的民间宝藏就6千吨黄金!据英记者田伯烈
(Timperly)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记载,全城所有私人住宅,不论被占领的还是未被占领的,大的小的,中国人或外侨的,都被日军劫掠一空,即使美国、英国、德国的使馆和大使住宅也未能幸免。
在市民邓志陆家,日兵抢获银元三百块,金镯两副,金戒指四只,现钞九千元,然后将其幼子与母亲杀害。
在一些史料中也有记载,在南京鼓楼附近,一位日军看中了一具女尸手上的金手镯,立即用屠刀将该手剁下。
专门调遣来的宪兵特别行动小队四处搜查,在南京的宪兵队炸开银行库房、抢劫富裕人家的黄金、珠宝、艺术品和货币,甚至把尸体镶的金牙也敲下来。
被抢劫后的财宝由上海直接船运日本,或由火车、汽车运往中国东北处理,将稀有金属进行分等,其他的首饰被融化后,重新浇铸为统一尺寸的金锭,然后再运回日本。
日本军方还专门派遣黑社会老大儿玉誉义夫到中国,专门打劫中国黑社会的不义之财。
儿玉在中国时,出没于上海和南京之间无防的农村,到城镇和村庄,召集地方士绅,强迫地方把财产“捐献”给天皇。
在战争初期,儿玉在飞往日本的飞机上装了太多黄金白银,起飞前起落架曾被压垮。
后来,他只搜集最大粒、最优质的红宝石、蓝宝石和钻石。
国人切记,追讨,追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