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依据及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七年级教科书(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在了解管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良好的道德规范;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学会主动防范病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 2、维护软件的知识产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

2.教学难点:学会主动防治计算机病毒。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采用讨论法、分组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

初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

由于是市区重点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城市家庭,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倾向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 (二)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尤其在本课中,由于理论知识过多,所以更要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

体,而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所以本课题的两个教学设计皆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探索、讨论、分析、研究。在全员讨论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方面需要老师提前准备一些资料到学生端电脑相应的文件夹,并且老师准备一些影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四)学习情境创设 1.虚拟情景 2.问题性情景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并将分组资料传入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中。

2、具体教学设计

3、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一课时介绍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相关知识,虽内容以理论为主,但知识性较强,且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重大,,同时借鉴了辩论赛中的部分环节贯穿课堂,以便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新颖的,有几个亮点:

1、导入部分作用显著,贯穿正堂课。我使用我们人类生病和电脑生病的对比,不仅简洁地导入了计算机病毒,而且还间接的引出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四个知识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中毒可能的现象?计算机中毒后怎么办?如何预防计算机中毒?)。

2、高效率的“提问与回答”环节。我借鉴了辩论赛中的正反方问答环节,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个题目,限定时间查看老师资料,最后轮流进行“三组”对“一组”的问答,老师在每组回答完后做简单的小结。这样的设计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成为学生现学现卖的宝贝,不仅扩大了每个题目的深度,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为课堂催化剂的“奖励制度”,在本课中为了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我设计了小组奖励制度,每个有质量的提问与回答都将得到一颗星。这样的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整个课堂的发展。

篇二:《安全地使用计算机》教学设计

附件4:

作品编号:

(每个市州按统一编码进行编号)

全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优秀教学设

小学英语 5.小学科学 6.小学美术 7.小学音乐 8.小学信息技术 9.小学体育与健康10.初中思想品德 11.初中语文 12.初中数学 13.初中英语 14.初中历史(历史与社会) 15.初中地理 16.初中物理 17.初中化学 18.初中生物 19.初中美术 20.初中音乐 21.初中信息技术 22.初中体育与健康 23.高中思想政治 24.高中语文 25.高中数学 26.高中英语 27.高中历史 28.高中地理 29.高中物理 30.高中化学 31.高中生物 32.高中美术 33.高中音乐 34.高中信息技术 35.高中体育与健康 36.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安全地使用计算机》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唐跃飞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苗逢春和马玉娟主编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节。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本节作为第二单元第一节,全面探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问题,充分认识计算机病毒极其危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犯罪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学情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 2)掌握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3)了解与计算机犯罪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病毒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计算机防护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有效地渗透计算机法律法规。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