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公共建筑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公共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公共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公共建筑设计要点公共建筑是指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市政厅等。

公共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既需要满足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又要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感和社会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公共建筑设计的要点,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规划和设计这类建筑。

首先,公共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功能性。

公共建筑作为服务公众的场所,其设计目标应围绕着满足用户需求展开。

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需的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安排。

例如,医院应设计合理的诊疗区域和病房布局,学校应考虑教学区、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功能区的合理设置。

通过优化功能性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效率,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其次,公共建筑设计需要注重人性化。

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日常需求,创造舒适的使用环境。

在公共建筑中,良好的室内采光、通风和空气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此外,合理的人流导向设计、便利的设施设置、舒适的座椅和更人性化的配套设施都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设计师还可以运用色彩、材料和艺术元素等手段来增添建筑的魅力和情感共鸣,让用户感受到美感和愉悦。

第三,公共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安全性。

公共建筑往往承载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安全性是设计的核心要点之一。

建筑师应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抗震、防火和防盗能力。

同时,在公共建筑内设置明确的应急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措施。

通过安全性的全面考虑,可以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公共建筑设计还应注重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设计师应考虑到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绿色屋顶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passivhaus 设计原则来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可持续设计,公共建筑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环境友好型建筑的需求。

建筑物平面图设计的要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建筑物平面图设计的要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建筑物平面图设计的要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建筑物平面图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设计师将建筑理念转化为实际施工的工具之一。

合理的平面图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功能需求,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本文就建筑物平面图设计的要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功能布局与流线安排功能布局是建筑物平面图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决定了建筑物内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在进行功能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流线安排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

首先,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应分类布局,以实现各个功能区域的独立性。

例如住宅建筑的起居区、卧室区、厨房区和卫生间区,以及办公建筑的办公区、会议区和休闲区等。

通过合理的分类布局,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其次,建筑物内部的流线安排也非常重要。

流线是指人们在建筑物内的活动路径,如进出通道、楼梯、电梯和走廊等。

合理的流线安排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和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例如,将公共通道和私人区域分离,可以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提高使用效率。

二、空间规划和尺度关系空间规划是指将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按照一定的尺度和比例进行布局。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尺度关系、空间流通和室内环境。

首先,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应该有明确的尺度关系。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卧室的尺度应该与起居区和卫生间相匹配,避免出现尺寸不协调的情况。

此外,不同尺度的功能区域之间也需要保持合适的过渡,以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美观性和协调性。

其次,空间流通是指人们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活动时的路径和方式。

合理的空间流通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例如,在办公建筑中,将办公区域和会议区域相连,并设置合适的走廊和过道,方便员工的日常工作和交流。

最后,室内环境也是建筑物平面图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

室内环境包括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方面。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需要合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卧室布局应该充分考虑采光和通风的需求,以保证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模版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模版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模版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是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公共建筑部分防火设计规范。

一、建筑外立面的防火设计1. 外墙材料的选择:应选择抗火性好的材料,如石材、铝塑板等。

要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等。

2. 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处理:对于采用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例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为保温层。

3. 合理设置外墙防火隔离隔断: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高度,应合理设置外墙的防火隔离隔断,以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部分。

二、室内防火设计1. 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应选择抗火性能好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防火处理,以确保火灾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

2. 防火分区的设置: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规模,应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应采取相应的防火隔离措施,以限制火势蔓延。

3. 安全出口的设置:公共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合理位置的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并配备相应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施。

4. 消防设备的设置:公共建筑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适量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使用。

三、装饰装修的防火设计1. 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优先选择抗火性能好的材料,如石材、金属材料等。

避免使用易燃和产生有毒烟气的材料。

2. 防火涂料的使用:对于易燃材料或需要提高防火性能的材料,可以使用防火涂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防火等级。

3. 管道封堵和防火隔断: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取相应的封堵和防火隔断措施,以防止火势沿管道蔓延。

四、电气系统的防火设计1. 合理布置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应合理布置,避免电气设备之间过于拥挤,以防止火灾发生。

2. 电缆电线的防火处理:电缆电线应采用阻燃及低烟无卤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

3. 配电箱和配电室的防火设计:配电箱和配电室应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断,并与建筑消防系统连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报警和灭火。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1. 楼梯间和通道的防火设计:楼梯间和通道应该采用防火墙或者防火门进行隔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门应该具备防火性能和自动关闭功能。

2. 疏散通道的防火设计:疏散通道应设计为防火楼梯间或者防火通道,通道内应采用防火材料,且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3. 楼板和墙壁的防火设计:楼板和墙壁应采用防火构造,例如防火板、耐火材料等,以阻隔火势和烟气的传播。

4. 建筑材料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尽量选择阻燃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确保建筑物在火灾情况下不易燃烧。

5. 火灾报警系统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措施。

6. 灭火设施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配备灭火器、灭火器自动消防系统、灭火栓等消防设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进行灭火。

7. 建筑逃生通道的防火设计:建筑逃生通道应设计合理,通道内应没有障碍物和易燃物品,以确保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

8. 使用规范的电气设备:公共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包括电线电缆的防火性能、电气设备的耐火性能等。

以上是公共建筑中部分防火设计规范的概述,具体的设计要求还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

建筑中常见的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中常见的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中常见的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是指为多个不同的使用者(如居民、职员、游客等)提供空间服务的区域。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如何平衡人们的需求和建筑的形式、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就来简单地讨论一下建筑中常见的公共空间设计。

一、入口空间入口空间往往是人们接触到建筑的第一印象,它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考虑到美学效果和安全性。

在入口空间的设计中,一般采取开放式或独立式的形式,便于进出通行,同时也可以引导人们循着它前行。

二、大厅空间建筑的大厅是人们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公共空间之一,如各类商业中心、酒店、剧院、博物馆等。

在大厅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往往着重考虑空间的开阔感和视觉效果,同时也要和整体建筑造型和谐相协调。

三、休息空间建筑中的休息空间一般是为游客、商务人士、学生们在行程中保持体力和精神的场所,如一些休息室、休闲区和等候室。

在这些场所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确保座位的数量和布局合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自然光线,还应该考虑到噪音和温度的控制。

四、景观空间建筑中的景观空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设计师的创新和关注度。

这些空间通常是为公众提供休闲活动和参观体验的,如游泳池、花园、露台和楼顶景观。

景观空间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设施、绿化、灯光、水体、地形等因素,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使其尽可能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五、交通空间交通空间是建筑中必要的公共空间之一,能够连接各个区域,满足人们在建筑内外的出入需求。

如通道、走廊、电梯、扶梯和楼梯等。

在交通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通过功能布置、高效通行、多层次引导等方面提高空间的舒适和使用效果。

六、私密性空间建筑中的私密性空间是为一些特定的用户提供隐私和安全的场所,如淋浴间、更衣室、洗手间、病房等。

在私密性空间的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个人尊严,使用实用、安全的设施和系统,同时也要与建筑整体风格和谐相融合。

总的来说,建筑中常见的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建筑的功能性、美学效果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环境。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施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与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与空间相结合.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改造环境的作用:高燥周围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保留有特点的因素.创造环境的作用: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根据需要进行整体设计满足设计构思的总体设想.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原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补充,也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体现。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形象与居住品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与应用分析。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舒适、人性化、多样化、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

方便、安全、易用、实用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公共空间必须满足其功能要求。

2、美学原则。

设计要考虑美学需求,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使空间感觉更加自然、舒适。

3、适应性原则。

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公共空间要考虑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季节等要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4、可持续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要考虑环保,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要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要素包括:1、交通组织:包括人、车道、公交区域的划分和组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考虑的关键要素。

2、绿化与景观:公共空间中引入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提高空间品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功能区域的分隔: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必须分隔不同的区域,以充分利用空间。

4、户外活动设施: 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设施,丰富公共空间的功能与活力。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实例A、中国大陆1、上海中心广场上海中心广场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心位置,是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特别重视与周边建筑的衔接,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的高度及其夜景的美感,空间布局合理,绿化率高。

2、北京三元桥商务区北京三元桥商务区的公共空间建设突出了“互动性”与“参与性”的设计理念,活动广场、绿化园林、儿童游乐场等多重功能区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考虑。

B、国外1、巴黎拉丁区骑士花园这是一个坐落于巴黎著名的拉丁区的公园。

公园采用了自然、和谐、和平的设计风格,充分利用资金与空间进行了适宜环境的打造。

公共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公共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公共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公共建筑是指面向公众开放,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等需求而兴建的建筑物。

在这个设计说明中,我们将讨论公共建筑方案的设计要点,以确保其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综合性提升。

二、设计原则1. 多功能性:公共建筑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种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活动的要求,例如工作区、休闲区和会议区等。

2. 空间布局合理:通过精确规划,确定公共建筑各功能区域的位置,使之布局紧凑且井然有序,提供便于人流和物流的畅通动线。

3. 自然光与通风:优化公共建筑的开窗布局,确保充足的自然光线进入室内,并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通风系统,提供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

4. 易于维护:建筑材料、装饰品和设备的选择应经济实用,易于清洁和维护,确保公共建筑长期使用的良好状态。

三、外观设计1. 建筑风格:公共建筑的外观应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也要体现现代化的特征,以展示城市的发展与创新形象。

2. 色彩搭配:在色彩的选择上,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并适度运用明亮的色彩,增加建筑的活力和趣味性。

3. 建筑比例:要保持建筑的合理比例,避免过于庞大或太小,让人们感到舒适和谐。

四、室内设计1. 空间布局:设计室内空间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行走路径和活动区域,通过灵活的布局,提供舒适、宽敞的活动空间。

2. 色彩和材质:采用合适的色彩和材质,让人们感受到舒适和温馨,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环保性和耐久性。

3. 照明设计:结合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照明设计应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保证光照均匀,避免反光和照明不足的情况发生。

4. 设备与设施:根据不同功能需要,配置适当的设备和设施,如投影仪、音响系统和舒适的座椅等,以提升公共建筑的使用体验。

五、可持续性设计1. 节能设计:通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2. 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施和技术,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和回收,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接纳不足三岁幼儿的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1.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中型:6个班至9个班;小型:5个班以下2.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3.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1.活动室、寝室、乳儿室:2.80m2.音体活动室:3.6m3.特殊形状的顶棚,最低处距地面净高不低于2.2m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置遮阳设施。

•单侧采光的活动室,其进深不宜超过 6.60 m。

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露台或阳台,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

•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置,与幼儿的生活用房应有适当距离。

如为楼房时,应设置在底层。

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应设上、下水设施;隔离室应设独立的厕所。

•晨检室宜设在建筑物主出入口处。

•幼儿与职工洗浴设施不宜共用。

幼托主体建筑净宽度不应小于下表规定(单位)•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

必要时可设置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 : 12.•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咋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2.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11m。

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4.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 1.20 m。

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

•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1.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

距地面1.30m以内不宜设平开窗。

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

2.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设有遮光设施。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 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

护栏应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幼儿常接触到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必须做成小圆角。

•活动室和音体活动室内墙面,应有展示教材作品,环境布置条件。

中小学•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用有效的隔声措施。

•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

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3.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怦,中学每学生不应小于3.3 m22.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3.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普通教室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式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实验室三种类型。

生物试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音乐教室宜设附属用房乐器室,教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亦可做成阶梯教室。

•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个人使用。

2.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 (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

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得小于400mm。

3.窗台咼度不得低于900m m,并不得咼于1200mm。

•语言教室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住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3.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教学楼内分层设饮水处。

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

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教学楼内应每层设厕所。

•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

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学校水冲厕所应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应设排气管道。

•教学楼内厕所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

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遮挡措施。

•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没20人设一个大便器计算;男生应按每50个人设一个大便器和1m长小便槽计算。

2•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计算;男生应按每50 个人设一个大便器和1m长小便槽计算。

3•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4•教学楼内厕所,应按每90个人一个洗手盆(或600mm盥洗槽)计算。

•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符合下列规定:小学教室:3.10m中学、中师、幼师教室:3.40m实验室:3.40m舞蹈教室:4.50m教学辅助用房:3.10m办公室及服务用房:2.80m合班教室的净高根据跨度决定,但是不应低于 3.6m。

•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室、实验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mm ,并不宜高于1000mm。

2.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

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3.教室、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 1.2m。

4.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5.炎热地区的教室,实验室、风雨操场的窗下部宜设可开启的百叶窗。

•教员休息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2 m2,教师办公室每个教师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3.5 m2o•教学楼应设置门厅。

•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

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 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2.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小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形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的隔墙。

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

每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 m。

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 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楼梯。

•教学用房及其附属用房不宜设置门槛。

•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

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文化馆•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法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2•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

当主要出入口紧邻主干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3•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应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文化馆一般应有群众活动部分、学习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

各类用房根据不同规模和使用要求可增减或合并。

•文化馆设置儿童、老面人专用的活动过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

•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群众活动部分由观演用房、游艺用房、交谊用房、展览用房和阅览用房等组成。

•观演用房包括门厅、观演厅、舞台和放映室等。

1•观演用厅的规模不宜大于500座。

2•当观演厅规模超过300座时,观演厅的座位排列、走道宽度、视线及声学设计以及放映室设计,均应符合《剧场建筑建筑设计规范》和《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当观演厅为300座以下时,可做成平地面的综合活动厅,舞台的空间高度可与观众厅同高,并应注意音质和语言清晰度的要求。

•游艺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大游艺室65 m2中游艺室45 m2小游艺室25 m2•交谊用房包括舞厅、茶座、管理间及小卖部等。

1•舞厅应设存衣、吸烟及贮藏间。

舞厅的活动面积每人按 2 m计算2•舞厅应具有单独开放的条件及直接对外的出入口。

•展览用房包括展厅或展览廊、贮藏间等。

每个展览厅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5 m。

•展览厅应以自然光采光为主,并应避免眩光及直射光。

•综合排练室室内应附设卫生间、器械贮藏间。

有条件者可设淋浴间。

根据使用要求合理的确定净高,并不应低于3.6m。

综合排练室的使用面积每人按 6 m计算。

•普通教室每室人数可按40人设计,大教室以80人为宜。

教室使用面积每人不小于1.40 m2•美术书法教室的使用面积每人不小于 2.80 m,每室不宜超过30人•美术书法室宜为北向采光,室内宜设挂镜线,遮光设施及洗涤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4 m2。

•音乐工作室应附设1~2间琴房,每件使用面积不小于6 m,并应考虑室内音质及隔声要求。

•摄影工作室、暗室应设培训实习间,根据规模可设置2~4个工作小间,每小间不小于4 m2。

•观演厅、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等人员密集的用房宜设在底层,并有直接对外安全出口。

•凡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门,一律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不得使用旋转门,推拉门和吊门。

•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的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 1.50m•文化馆屋顶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活动场所时,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 1.20m。

设置金属护栏时,护栏内设置的支撑不得影响群众活动。

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血2;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怦;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讥•大、中型馆应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其他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