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沿革

10城市规划201312

摘要: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改革,对于搞好国家行政管理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客观实际的变化,既有的行政体制出现了一些不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新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从1951年至2008年,中国政府共进行了行政体制的十轮改革。

关键词:新中国行政体制十轮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构建和变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体上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创立和奠基。这一历史时期,建立了新中国各级政权,制定了各项行政管理制度,确立了基本行政体制。经过多次调整和变革,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要求相适应以及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为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提供了行政体制保障。

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79年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主要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从党的十四大召开到党的十六大之前,主要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主要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这一历史时期,伴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行政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名称大多沿用了民国时期的称谓,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政务院,政务院下设35个工作部门,管理国家行政工作。全国的行政体系由大区、省、专署、市、县、区、乡构成。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客观实际的变化,既有的行政体制出现了一些不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新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从1951年至2008年,中国政府共进行了行政体制的十轮改革。

一、1951年第一轮改革

第一次行政体制改革在1951年~1952年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的背景下进行。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政务院的部门由35个增至42个。通过调整,紧缩上层,充实下层;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减少层级;开始划分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与开支。

二、1954年第二轮改革

第二次行政体制改革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地方政府实行大区制(为

大区——省——县——乡四级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为减少行政层级,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并且合并了部分省市建制;政务院更名为国务院;出现了行政机构臃肿庞大、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全国范围内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精简,以节约开支、克服官僚主义。由此形成了我国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

三、1960年第三轮改革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59到1961年三年大饥荒对新中国造成沉重打击,同时期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导致外患牵制。在这样的背景下,1960年开始,中央提出精简的任务,并首先在中央部门进行。1962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大精简,这次精简遵循了“减人必须减政”的原则,简化办事手续,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全国国家机关职工由原有的268万余人减为174万余人。

四、1968年第四轮改革

这是一次非正常的机构改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各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权力机构,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实行高度的一元化领导。

五、1982年第五轮改革

作为文革时期后的修养生息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政治改革以跟上时代潮流。1982年宪法,宪法确立了省——县——乡三级行政建制。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和人员都没有真正减下来。

六、1988年第六轮改革

此次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这是一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分钱、分物、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以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目的的改革。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就这次改革的成果来看,改革以转变职能为关键,以改革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对各部门首次进行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改革,“三定”方案的出台,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做了有益的探索。

七、1993年第七轮改革

这次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职能配置,通过“三定”方案弱化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钱、分物、批指标、立项目等具体职能的大量审批事宜,同时强化宏观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等职能,以达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2)协调解决部门间的职责交叉、重复问题,通过明确职责权限达到合理分工;(3)精简机构人员编制。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也按照中央的要求作了精简。

这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除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外,还在两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围绕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传统的财税、金融、流

通体制等进行了改革,探索构建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二是从1993年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八、1998年第八轮改革

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这次改革中,国务院人员的精简幅度在建国以来的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是最高的。在省级政府机构设置方面,第一次明确省级政府机构分为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除中央政府独有的外交、国防、铁道和中国人民银行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机构设置与国务院组成部门基本对口,除一些事权比较单一的机构外,还包括一些地方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全部撤消了工业、商业、物资等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在机构综合设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一些地方将文化、广播影视和体育机构合并,将内贸、外贸机构合设,开始走向大文化和大贸易格局。

九、2003年第九轮改革

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它仍然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在构建新的职能体系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使政府经济职能相对集中化,优化了政府组织结构,协调规范政府行为,打破了部分分割的状态,在建立责任政府、效率政府上也迈出了一大步。

十、2008年第十轮改革

这一轮的改革又被称为“大部制”改革,所谓大部门体制,或叫“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建国以来,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历程艰难而卓有成效,积累了大量经验,为行政体制改革未来道路提供指引。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有理论指导为武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遵循上层建筑改革必须与经济基础变革相适应,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保证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措施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这是改革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客观要求。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包括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条条与块块(部门垂直领导与地方领导)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人民的意志始终决定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行政体制变革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都有密切关系,必须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坚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行政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和各种因素,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各方面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审时度势,循序渐进。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北京市110000 东城区110101 西城区110102 朝阳区110105 丰台区110106 石景山区110107 海淀区110108 门头沟区110109 房山区110111 通州区110112 顺义区110113 昌平区110114 大兴区110115 怀柔区110116 平谷区110117 密云区110118 延庆区110119 天津市120000 和平区120101 河东区120102 河西区120103 南开区120104 河北区120105 红桥区120106 东丽区120110 西青区120111 津南区120112 北辰区120113 武清区120114 宝坻区120115 滨海新区120116 宁河区120117 静海区120118 蓟州区120119 河北省130000 石家庄市130100 唐山市130200 秦皇岛市130300 邯郸市130400 邢台市130500 保定市130600 张家口市130700

承德市130800 沧州市130900 廊坊市131000 衡水市131100 山西省140000 太原市140100 大同市140200 阳泉市140300 长治市140400 晋城市140500 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 运城市140800 忻州市140900 临汾市141000 吕梁市1411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呼和浩特市150100 包头市150200 乌海市150300 赤峰市150400 通辽市150500 鄂尔多斯市150600 呼伦贝尔市150700 巴彦淖尔市150800 乌兰察布市150900 兴安盟152200 锡林郭勒盟152500 阿拉善盟152900 辽宁省210000 沈阳市210100 大连市210200 鞍山市210300 抚顺市210400 本溪市210500 丹东市210600 锦州市210700 营口市210800 阜新市210900 辽阳市211000 盘锦市211100 铁岭市211200 朝阳市211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人民日报/2009年/9月/1日/第007版 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史学会执笔张海鹏 壮丽史诗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独立、主权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国人受到了无比的欺凌和盘剥。 ●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国家发展的方向。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经过了严酷的历史实践的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仅封建社会就经历了两千多年。到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了近代。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是中国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时期,是中国落后挨打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不断觉醒,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是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关键时期。 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枷锁。那时候,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急于在世界各地寻找殖民地并开拓世界市场,促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包括20世纪上半叶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国因为长期固守封建制度,特别是明末清初实行海禁政策,封闭了国人的眼界,郑和下西洋那样壮丽的情景不能再现。清初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局面,但依然是在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发展,比起资本主义取得的生产力进步,中国在总体上是大大落后了。这就使中国在突然面对西方势力来侵的时候,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世界上所有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纷至沓来,都想从中国身上瓜分一块肥肉。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清朝朝廷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但中国实际上濒临被瓜分的境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首都三次被外国武装势力占领:第一次是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朝廷“北狩”热河,被迫签订下《北京条约》;壮丽无比、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之一炬。第二次是在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朝朝廷仓皇逃亡西安,后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八国军人分治中国京师,为了侮辱中国,他们在紫禁城举行分列式,武装通过皇宫。第三次是在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酿成历史上极为少见的人间惨剧,中国被迫迁都重庆;此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华北、华东、华中、华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以事权与财权对等为核心的新一轮分税制完善和改革能早日启动,才是中国经济有可能走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前不久表示,我国将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重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分税财政体制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 十多年以来,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大量财力来调控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充实地方财政的“腰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将在阵痛中开始“破冰”!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较好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十多年来,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带有非常强的外溢性特征,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的基本职能也必须依此来确定。如果由财力严重匮乏的基层政府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或严重不均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背离,分税制就无法起到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更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源缩减,促使其从预算外寻找收入来源,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财政现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财政”。据统计,1999至2008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面积从45391公顷上升至165860公顷,年均增长率15.5%。同期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上升,成交价款从514.3亿元上升至10259.8亿元,后者大约是前者的20倍,年均增长率39.5%。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款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件大事 1、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为援助朝鲜,保卫祖国的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

4、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5、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辉煌成就 回首新中国60年,我们所得的最伟大成就,莫过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回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首先要提到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筚路蓝缕之功。新中国的建立,是经过长期曲折探索形成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由此而取得的最为辉煌的历史成就。从此,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这是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稳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以后,毛泽东等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些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成功的,成为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宝贵经验。失误的,成为我们必须永远记取的沉痛教训。无论如何,中国走上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探索和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这三件大事,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下的筚路蓝缕之功。它将永远铭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 薄一波同志有一句名言,叫做:“始于毛,成于邓。”这句话总结得很深刻。也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当中,我们不但要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筚路蓝缕之功,还要永远铭记邓小平同志的开创奠基之功。 邓小平同志引领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性一步,是胜利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陷入了迷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从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逐步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在中共十二大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破天荒的独创性命题,在中共十三大前后正式概括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共十四大前夕又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著名论断。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并迅速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政策动力和物质动力。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和国家

(完整word版)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4年华诞,这必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的64年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位居第三大经济体,文化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具体来说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以个人理解谈谈这些成就以及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64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是我国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人民日报9月1日报道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仅封建社会就经历了两千多年。到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了近代。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是中国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时期,是中国落后挨打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不断觉醒,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是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关键时期。 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帄等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套上不帄等条约体系的枷锁。那时候,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急于在世界各地寻找殖民地并开拓世界市场,促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包括20世纪上半叶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国因为长期固守封建制度,特别是明末清初实行海禁政策,封闭了国人的眼界,郑和下西洋那样壮丽的情景不能再现。清初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局面,但依然是在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发展,比起资本主义取得的生产力进步,中国在总体上是大大落后了。这就使中国在突然面对西方势力来侵的时候,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世界上所有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纷至沓来,都想从中国身上瓜分一块肥肉。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清朝朝廷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但中国

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使 1 人们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时候,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直至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拯救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使中国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戚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中国迎来了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阔步前进,1979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工作,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也有了重大的突破。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了经济特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 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政府与企业、 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阶段是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 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 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 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 县级财政。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 (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1994 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 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 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 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 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 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 1994 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 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 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 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 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这两个 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56),第二个阶段(1956-1966),第三个阶段(1966-1976),第三个阶段(1978-2007)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真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确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3年开始的这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56年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改造过于激进,粗糙留下了许多问题,但是总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回复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取得的成就是,成立了新中国,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顺利的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度。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国力增强,主要是发展生产力,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建设中出现了种种“左”的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虽然进行了改正但是不彻底。加上当时气候的干旱不仅没有真正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反而使人民生活更加艰难。但是凭着当时人们的强烈热情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 第三阶段:是十年的大动荡时期,由于毛泽东对于形势的判断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国家都处于混乱之中,由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经济发展也进入一片混乱之中,打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害,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交通工业和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国家建设基本在徘徊中前进。 第四阶段: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一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在思想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科学,文化,都走向了春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是也面临这种种挑战,一直困扰人们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在这时被解决。这时以江泽民为代表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接过重担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21世纪。以与时俱进为先锋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辉煌。2002年中共十六大,建立了以胡锦涛为中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并创新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到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航天科学事业,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以取得世界领先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

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仅仅用了三年时间(1950~1952年),就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超过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稳定了市场物价,较大改善了人民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胜利,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清剿国民党在大陆残余势力的背景下取得的。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一是管制或收购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首先是把帝国主义对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和国家银行外汇专营制度。对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约1000多家),由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冻结了我国在美管辖区内的公私财产,我国政府宣布管制其在华财产;而其他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由于过去依赖的特权不复存在,其经营难以为继,有的放弃经营,有的被我国作价收购,这些被管制和收购的帝国主义企业成为了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当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国家在解放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从而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并转变为了国营经济。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工业企业2858个;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招商局所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2017-05-19? 一、财政核算体系简介 1、财政核算体系的定义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197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草稿》,2001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核算,对本期的支付进行核算而不管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张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其他经济流量表,四张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此关系将流量和存量联系起来。 2、我国财政核算体系内涵 (1)分税制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属于中央收入;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为地方收入。 第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央和地方收支划分后,为解决财力分布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中央对地方实施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以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目标,或对中央委托地方事务、中央地方共同事务按其相应资金进行补偿,地方政府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四、税收返还和地方上解。税收返还是为保障地方既得利益、顺利推进相关改革设立的,包括增值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三项。地方上解主要是指地方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财政体制规定上解中央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保留的地方原体制上解收入和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2009年,为简化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关系,中央财政将地方上解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相应取消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科目。 (2)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成就讲课稿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成就

浅谈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仅凭文字的叙述是难以言表的,那些经历过的艰苦,奋斗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奉献积累了这些硕果累累的辉煌!在回顾中国六十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成就之后,我内心激昂充满感激,激昂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感激则是想到了那些为了祖国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革命党人甚至是普通百姓。所以,在论文之前,在谈及那些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之前,我想首先应该衷心地感谢那些成就背后奉献的人们,是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安定和平的生活。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60年的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国初,中国一穷二白;如今,六十年一个轮回,中国经济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国六十年来获得的成就太多太多,主要归结于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六十年,说是弹指一挥之间,但是期间却记忆了多少伟大的历史成就! 从各方面谈中国六十年的建设,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任务。作为一名平

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想就从改革开放这个主要方面谈谈这些成就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中国六十周年的成就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想。(由于中国六十年间取得的成果辉煌丰富,我的见解有限,所以参考了必要的资料,忘老师指正错误)。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甘肃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户籍代码县区户籍地全称 620000000000 甘肃省甘肃省 620200000000 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 6202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兰州市市辖区 620202000000 城关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620203000000 七里河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 620204000000 西固区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 620205000000 安宁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 620201000000 红古区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620201000000 永登县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 620202000000 皋兰县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 620203000000 榆中县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620200000000 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 620202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嘉峪关市市辖区 620300000000 金昌市甘肃省金昌市 6203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金昌市市辖区 620302000000 金川区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620321000000 永昌县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620400000000 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 6204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白银市市辖区 620402000000 白银区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 620403000000 平川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 620421000000 靖远县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620422000000 会宁县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620423000000 景泰县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620500000000 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 6205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天水市市辖区620502000000 秦州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620503000000 麦积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620521000000 清水县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620522000000 秦安县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620523000000 甘谷县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620524000000 武山县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620525000000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620600000000 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 6206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武威市市辖区 620602000000 凉州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620621000000 民勤县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 620622000000 古浪县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 620623000000 天祝藏族自治县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620700000000 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 6207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张掖市市辖区620702000000 甘州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62072100000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620722000000 民乐县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 620723000000 临泽县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 620724000000 高台县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620725000000 山丹县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620800000000 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 6208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平凉市市辖区 620802000000 崆峒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620821000000 泾川县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620822000000 灵台县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 620823000000 崇信县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 620824000000 华亭县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 620825000000 庄浪县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 620826000000 静宁县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620900000000 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 6209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酒泉市市辖区 620902000000 肃州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 620921000000 金塔县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 620922000000 瓜州县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620923000000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620924000000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620981000000 玉门市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620982000000 敦煌市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621000000000 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 621001000000 市辖区甘肃省庆阳市市辖区621002000000 西峰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621021000000 庆城县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621022000000 环县甘肃省庆阳市环县 621023000000 华池县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