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3篇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一、背景概述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学校师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手足口病的暴发和传播,确保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制定本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防止手足口病的首次传入2. 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3. 保护师生的个人卫生和防病意识4. 提供及时合理的医疗服务5. 保障学校环境的清洁与卫生三、应急预案内容Ⅰ.监测与报告1. 教师监测:教师每天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有发现手足口病症状或可疑病例应立即报告学校医务室。
2. 学生监测:学校医务室对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疹子、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学生进行监测,并记录相关信息。
3. 报告:学校医务室发现可疑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并通知家长。
Ⅱ.疫情控制措施1. 隔离:对于确诊手足口病患者,学校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做好相应的医疗护理工作。
2. 暂停课堂活动:对于手足口病的集中暴发,学校应暂停相关课堂活动,防止疫情扩散。
3. 教室消毒:对于可疑或确诊病例使用过的教室,学校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确保环境清洁。
4. 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例如,通过海报、讲座等形式向师生传播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5. 个人卫生:学校应加强对师生个人卫生的教育和监督,培养正确的洗手、咳嗽、打喷嚏等卫生习惯。
Ⅲ.医疗保障和服务1. 医疗队伍:学校应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紧密联系,组建专业的医疗队伍,提供及时的保障和服务。
2. 医疗设备和药品:学校医务室应储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手足口病的突发情况。
3. 干预和治疗:学校医务室应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为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Ⅳ.清洁与卫生1. 环境清洁:学校应定期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
2. 食品安全: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学生饮食的卫生与健康。
3. 宿舍清洁:学校应指导学生正确清洁宿舍、个人用品,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哎呀,这手足口病又来了!每年夏秋季节,这个“小麻烦”就总是让人有点头疼。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照顾孩子们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出现手足口病,我们可得做好万全准备。
别看这病名很“老实”,一旦得了起来,那可真是让人抓狂,孩子们整天闹腾,家长们也焦虑得不行。
所以啊,我们得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不然真出事了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首先呢,手足口病最怕的就是传染性强,一传十,十传百,真的是没得说。
所以我们得从源头上开始做好预防工作。
幼儿园里最怕就是孩子们互相“串门”,拿着玩具互相传来传去,手上口上的小水泡啥的根本看不见。
所以,一旦发现有孩子出现了手上、脚上或者嘴里有疱疹的症状,千万别大意!这时候就得马上报告园内负责人。
哦对了,大家记住了,老师可不能自己“武断”做决定,得听园长的安排,毕竟大家的经验都是不一样的嘛。
园长一做决策,马上就能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要是能及时隔离生病的孩子,不让他们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那可是最好的预防了。
然后呢,孩子生病了要隔离,这个事儿可不能拖。
我们可以安排专门的隔离区域,这个地方不能是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好有通风的地方,空气清新一些。
然后再给生病的小朋友配备专门的生活用品,什么毛巾、洗手液、餐具这些,得一人一套,做到万无一失。
再说了,家长接孩子时也得心急火燎地赶过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最好能一早就确认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别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后悔。
有了这些措施之后,接下来就是消毒工作了!手足口病就是个“非常讲究卫生”的病,万一不注意,病菌滋生,搞不好又传染给其他孩子。
其实消毒并不是复杂的事情,但每天都得定时进行。
老师们也要每天检查一下玩具、桌椅、地板这些地方,给它们来个“深度清洁”,最少消毒两次,一天一次,重点区域再多做几遍。
别觉得麻烦,消毒可不是小事,尤其在这段时间,一定得做得彻底。
家长们也是我们的“战友”,所以大家的沟通不能少。
我们得定期提醒家长们孩子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提醒他们一旦孩子有发烧、口腔溃疡等症状,一定得马上就医。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春季和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特别是最近,有关媒体也不断报道在某个地方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恐慌。
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手足口病传染病防控管理小组。
利用图片和故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每天由幼儿园老师清洁后,应对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进行彻底消毒。
常用84消毒液浸泡和烹饪消毒。
紫外线消毒空气。
不适合烹饪或浸泡的物品应暴露在阳光下。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平衡饮食和营养,增强抵抗力。
在教育孩子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温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篇二: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陈集镇草屯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预案(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学校、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东阿县教育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以及陈集乡联合校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1.成立传染病防控小组幼儿园成立由园长、各班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幼儿在校期间内如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准确地报告乡总校。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利用晨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①班主任应该马上告知园长和校领导,②戴口罩到隔离室,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马上上报联校。
2024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2024手足口病应急预案1. 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儿童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制定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本文档旨在为2024年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2. 应急预案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 - 及时发现和报告手足口病疫情 - 快速控制和阻断传播链 - 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和保障措施 - 最大程度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感染3. 应急预案组织架构3.1 指挥部为了协调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工作,成立一个专门的指挥部是必要的。
指挥部的职责包括: - 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 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和资源调配 - 监测疫情动态和数据分析 - 指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3.2 应急队伍应急队伍是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核心力量,包括以下几个局部: - 流行病学调查队 - 医疗救治队 - 物资保障队 - 宣传教育队3.3 各级协调机构为了保证各级机构的有效协调配合,设置以下协调机构: - 区级卫生健康局 -基层卫生效劳中心 - 学校卫生室 - 幼儿园和托儿所4. 应急预案流程4.1 监测和报告•学校卫生室每天对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例及时报告到区级卫生健康局。
•幼儿园和托儿所要求家长定期汇报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手足口病的病症。
4.2 隔离和治疗•学校卫生室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接孩子回家。
•医疗救治队通过快速检测确认病例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并进行密切观察和隔离,防止病情扩散。
4.3 整理疫情信息•区级卫生健康局收集汇总疫情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向上级机构汇报。
4.4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队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和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5 物资调配和保障•物资保障队根据疫情开展,及时调配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三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____年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第一篇:背景介绍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影响成人。
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为了应对____年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制定一套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组织2.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包括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等。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主要协调单位以及各个参与单位的职责分工、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制定预案的基本原则、确定各种应急措施、编写预案文本、进行预案的讨论与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应急预案文件。
2.2 应急预案的组织应急预案的组织主要包括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工作组等。
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协调和指导应急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工作组则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进行具体工作。
第三篇:应急预案的宣传与知识普及3.1 宣传内容应急预案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早期诊断与治疗、密切接触者的防护等。
同时,还应宣传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和步骤,以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疫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3.2 宣传方式宣传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制作宣传册、海报,设置宣传点等。
此外,在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可以加强对儿童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班会、家长会、课堂教育等方式将宣传知识传递给家长和孩子。
3.3 知识普及建立相关知识普及体系,通过集中开展手足口病的知识培训、制定宣传册、海报、宣传教育视频等,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
同时,还可以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竞赛,提供奖励鼓励公众参与,增强知识普及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第四篇: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4.1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体系,包括对病例的及时报告和统计分析,对病例的分布情况、传播途径等进行研究,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例(3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例(一)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
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
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___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小组:张建伟(组长)、米秀龙、罗维让、罗维孝及各班班主任1、总负责:校长作为学校的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2、总务主任:负责落实督查全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值周老师指导全校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教职工、学生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
3、保健:严格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并负责教职工、学生、家长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炊事员的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1、宣传教育①___全体教职工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
②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教育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
③分发致家长的告知书,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工作。
3、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让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治疗,并与学校保持沟通与联系;4、做好缺勤学生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5、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6、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卫生消毒。
7、个人防护:①全体工作人员要勤洗手。
②尽量减少外出。
③教职工如有发热、皮疹要暂停工作,及时到去医院检查治疗。
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三、情报告及处置(1)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老师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2)老师立即对学生、发病学生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4)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学生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
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学生、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
2024年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样本(3篇)

2024年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样本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为有效预防与及时控制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以及高碑市教育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指示精神,结合保定市卫生局、教育局的相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幼儿园应组建由园长、副园长及各班主任等核心成员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层层压实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安全管理工作。
二、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在校幼儿如出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准确地向乡总校报告。
疫情报告人需利用晨午检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出勤与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应遵循以下流程处理:1. 班主任即刻通知卫生教师及领导。
2. 卫生教师与患者均佩戴口罩前往隔离室。
3.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迅速向乡总校上报。
4. 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要求学生前往市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
5. 根据医院诊断结果,按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三、强化晨午检工作班主任应每日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准确统计出勤情况。
在晨午检中,严格执行《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措施》,一旦发现幼儿身体不适或体温超过特定阈值,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就医。
若班级内出现手足口病例,应依据以下措施处理:若病例在幼儿园内发现,园领导需按程序上报总校,并由专业消毒人员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若病例由家长在家中发现,应要求家长立即就医,并加强家校沟通,提供消毒指导。
对发病班级及相关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四、病愈复课管理学生病愈后,需持正规医院出具的痊愈证明及疾病控制中心鉴定结果方可返校上课。
未达此标准者,不得返校。
五、传染病防治原则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共场所物品与环境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整洁、卫生,改善幼儿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四篇)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一、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皮肤和粪便等途径传播。
随着手足口病疫情的频繁发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以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校园的安全。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张贴相关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2. 消毒措施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包括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要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提供充足的洗手台、肥皂、纸巾等消毒用品,引导师生正确洗手。
3. 餐饮管理学校食堂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
此外,学校可以设置临时的食品摊点,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就餐,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
4. 个人防护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鼓励师生佩戴。
同时,要指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饮水、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等。
三、应急响应措施1. 早期发现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健康监测机制,加强对师生身体状况的监测工作。
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
2. 隔离措施学校应设立隔离室,专门用于隔离疑似和确诊病例,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3. 清洁消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学校应立即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地面、物品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4. 通知家长学校要及时向家长通报疫情情况,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和防范手足口病。
5. 个别休学对于已确诊或疑似手足口病的学生,应暂时停止上课,并及时就医治疗。
待学生康复后,经专业机构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重新返校。
四、教学计划调整1. 网络教育学校可根据疫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将部分课程改为在线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
2. 合理安排考试学校可根据疫情情况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方式,保证学生的正常参与。
3. 健康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指导,提供相关的健康饮食和锻炼建议,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时间:2020-05-19我要投稿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3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流行特点: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
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
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1、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
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
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
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
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
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
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校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
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
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使家长及学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通过宣传单、标语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值班教师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
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
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一旦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物品要予以消毒。
加强晨检、午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3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防控工作。
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一)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管理镇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方案。
3、防保科职责:负责我镇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检查、督导全镇卫生室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本镇村医,幼儿园园长手足口病知识培训。
4、内儿科:负责每天下午5时至次时8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5、门诊部:负责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5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二)监测报告1、建立乡、村二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
防保科负责制定监测技术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
各相关科室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
本院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科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
2、设置监测点。
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手足口病的`监测,各相关科室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查,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防保科报告。
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
3、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进行日报告;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疫情分级标准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
手足口病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及其处置情况。
不得迟报、乱报和隐瞒疫情。
(三)对策措施1、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⑴控制传染源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
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乡镇、村街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情况。
②医疗小组要积极救治病人。
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
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完善诊疗记录。
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⑵切断传播途径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
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⑶保护易感人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
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
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⑷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多种宣传形式,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引导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