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期中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考试时

间: 90分钟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18题*1.5分/题=27分)

1、生态学:研究生物(organism)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

2、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

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

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

和其他生物等。

4、种群: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

群称为种群。

5、年龄金字塔:按年龄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各龄级个体数或年龄比

例用图形表示。上下表示年龄级,左右宽度表示各龄级个体数或年龄比例。

6、内禀增长率:当环境无限制(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

下)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7、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

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是对前一物种的反

应而进化的现象。

8、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物种所占有的物理空间,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温度,湿度,光照,养分,土壤等环境资源条件的适应或利用范围的综合。

9、群落: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集合

10、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这说明群落中的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性。

11、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12、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

13、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N+1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

14、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15、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受外界干扰后,自动调节的极限。

16、同化量(A):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即消费者吸收所采食的食物能;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日光能。

17、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18、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pyramid)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

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二、简答题(7题,共43分)

1、列举3位以上杰出的生态学家及其贡献(5分)

1、“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6年提出的。海克尔在其动物学著作中定义生态学生态系统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

2、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物候学、生态学和地理学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外界环境条件对动物和植物的影响。

3、1851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引起了人们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重视,更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

费尔许尔斯特1833年以其著名的逻辑斯谛曲线描述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生态学。

4、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强调生物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德国植物地理学家人洪堡)创造性地结合气候与地理因子的影响来描述物种的分布规律。

2、简答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四大基本定律及其内容(8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基本内容: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报酬递减律:指单增加某种养分因素的单位量所引起的产量增加,与充分供给该养分因素时的最高产量和现在产量之差成比例的法则。

3、简述滞育与休眠的差异(5分)

滞育与休眠差异:休眠由不利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引起,它可由适宜的条件来防止其发生,且可以迅速使它消除。滞育虽也由不利环境条件引起,但一旦进入滞育后,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并要求一定的刺激因素(主要是低温)再回到合适条件下才能继续发育。

4、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类型(7分)

生物对光的适应(生物对光质的适应,生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有效积温法则伯格曼规律阿仑规律)

生物对水的适应( 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形态适应: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小、发达的储水组织(对干旱的适应),发达的通气系统(对涝害的适应)

生理适应: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对干旱的适应),改变呼吸途径,以磷酸戊糖途径代替糖酵解途径(对涝害的适应)

生物对土壤的适应( 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

结构: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