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推进,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信息产业发达程度己成为一个国家信息经济发达程度、国际经济状况与竞争力强弱的综合反映。本文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的构成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测重方法,以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发展;产业构成;测度方法

1 概念解析

近年来,由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关信息产业概念的研究较多。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研究目的以及客观环境,国内外有关信息产业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不长,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信息产业分为以下几种观点:(1)广义信息产业,借鉴美国波拉特的观点,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流通、利用有关的产业,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及科研、教育、出版、新闻、金融等部门;(2)狭义信息产业,借鉴日本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划分,认为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信息产业就是信息服务业,由生产、处理、传递数据和信息的服务类产业构成,即数据处理业、信息提供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咨询业以及其它等。纵观中国学者对信息产业定义

的界定,以乌家培、吴基传所下的定义最具代表性。

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和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由信息设备制造业(硬件业)和信息服务业(软件业)构成。吴基传将信息产业定义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

对信息产业概念的理解虽然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基本都以信息为产业活动的对象,并且都包含了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产业。细微的差别主要在于和传统的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是否应该包含在信息产业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认为,广义的信息产业是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活动为主要产业活动或为信息活动提供信息设备的营利性企业群。狭义的信息产业是指以信息活动为主要产业活动的营利性企业群。这里有一个链条:以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活动为信息劳动。以信息劳动为主的部门为信息部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息部门的集合,即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广义的信息产业就是在狭义定义的基础上,加上信息设备制造行业。

2 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技术整体素质偏低的人口大国,不仅工业化、城市化滞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中国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学习、借鉴乃至模仿以外,仍不失自己的特色。在中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走的是一条在政府指导规划下,在

市场环境的逐步激励下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信息产业是发展中形成的产业。只有两者同步发展,互补激励才能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

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将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归纳如下:

2.1 中国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起点低但发展迅速

首先是起点低但发展迅速,个别信息网络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信息技术从无到有,并从工业技术脱胎而出,衍生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中国的信息技术已初具规模。其次是信息产业由低到高,逐渐从第三产业分化出来,演变成一种新兴的产业,被称为第四产业。经过了3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外,从客观上说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存在,阻碍了信息化的推进步伐。比如目前中国电信行业仍存在垄断现象造成的信息资费和市场定价过高。

2.2 全面实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备受关注

20世纪80年代,中国信息化发展附属于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因此,信息化发展的方针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尚处于理论的层面。进入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使其发展方针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必要条件。中国的信息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全球过期信息产品的“抛售地”,

到今天全球规模第二的信息产业大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字工程启动拉开的,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中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成立也标志着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3 我国信息产业的构成

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群,它刚刚从传统产业群中独立出来,而且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它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的变动和扩大。因此,明确地界定信息产业范围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目前相关文献也只是在产业分类上进行了探讨,关于信息产业的构成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描述。在分类方面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认为:“信息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它由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内容提供服务业共同构成。从中国现行的行业分类看,信息产业的覆盖面相当于电子工业、邮电通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所包括的范围”[1] 。

北京大学萧琛教授也认为:“信息产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产业群。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即从事开发、制造和出售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产品,以提供信息处理和传输过程所需要的媒介或载体的产业。

二是信息商品化产业,即使用电脑等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换和分配等工作的产业。它涉及人才培育、数据咨询、客户代理等几大领域”[ 2] 。

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五大部分:教育、研究开发、通信媒介、信息处理与机械设备和信息服务。波拉特(M.U.Porat)将信息产业细化分为两大信息部门,即知识生产和发现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风险经营产业、调查和协调性产业、信息处理和传递服务产业、信息产品制造业、与信息市场有关的政府活动、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等部门,政府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生产和消费部门。

有关信息产业范围的界定存在差异,由此会导致对信息产业的测度结果差异。为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应规范信息产业的范围。本文认为信息产业是以信息为中心,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产业和部门的集合。具体而言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视、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等与信息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

4 信息化侧重方法

由于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起着战略、基础和先导性的作用,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定量评价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应避免抽象论证与主观推断,要从定性到定量。在2 0世纪6 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用指标体系来考察信息的效能,建立了一些理论模型或方法,有些已比较成熟,并被世界各国

所采用。此处介绍几种常见的测算方法[3-4]。

马克卢普法。由经济学家马克卢普于1962年提出的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方法。他是从知识(信息)产业的角度,把产业分成5个层次30个类别,分析信息产业在G D P中所占比重、从业人数比例、信息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来测算信息资源的作用与贡献。该方法的缺陷是“教育”划归的问题、“知识”及“知识产业”的范畴问题、指标体系设计问题。

波拉特法。美国学者波拉特于1977年在马克卢普的基础上,把信息产业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创立了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的概念,设计了以信息部门占G N P比重为指标的测算体系。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划分不够合理,影响测算的可信度和准确度;选用的两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静态测算方法,无法反映信息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

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2000年1月,国家统计局设置了一套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的指标体系,设置了6大类共25个指标,主要用于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地区间横向比较,并可拓展到纵向比较。其测算方法采用了综合评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5]。

此外,还有韩国的“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信息经济办公室指数”评估体系等方法。上述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多以马克卢普法和波拉特法为理论基础。马克卢普法具有开创性,波拉特法则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波拉特法是使用广泛的一种信息化测度方法。

总的来说,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有两条主线,一是从评价指标来看,

增加制度、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是指标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二是从计算方法来看基本采用加权平均。

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发展较快。有几点应该认识到:

第一,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方法大多都是以2 0世纪的马克卢普法和波拉特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应关注最近几年的先进测算方法,了解其理论的发展和案例成果的分析。

第二,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体系应依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前瞻性地进行调整,不断跟踪新的指数,删除旧的指标,不断进行完善,如增加互联网应用指数、电子商务的水平指数等,还应该考虑如何对“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这一战略进行体现,并要与国际接轨,使得指标体系得到国际认可,在信息化水平发展比较方面形成中国的权威声音。

5 结语

信息产业是当前的战略产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我们相信,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一定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使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

参考文献

[1]乌家培.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和未来[J].研究与建议,1997, (12): 2- 4.

[2]萧琛. 全球网络经济[M ].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8.

[3]姜爱林.论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算方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3).

[4]王欣.国内外信息产业测度方法综述[J].情报科学,2006(12).

[5]杨京英.信息化发展指数测究与应用快报,2009(9).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系统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2015-08-10 来源:学术堂所属分类: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本文字数:8943字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信息不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市场竞争力的紧密联系,提出了如何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集成化;信息化;竞争力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5) 2.1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5) 2.2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6) 第三章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3.1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 (8)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的思索的问题 (11) 第四章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17) 4.1 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7) 4.2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18) 4.3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 (19)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后记 (23) 第一章绪论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时候,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我国“十五” 计划的良好开局和重要内容而备受国人重视。加入WTO旨在使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主流之中,缩短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入世”

不仅在经济运作层面和体制制度层面对我国产生冲击,同时,企业建设和管理文化层面也同样受到影响。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基础工作抓起,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的管理、业务管理、信息服务等;只有做好这些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才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它涉及到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等等这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 办公自动化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文件资料积累堆积如山,给文件保管、查询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办公程序,从文件起草、传阅、审批、归档、借阅等各个环节,常常存在浪费纸张、文字不清、传阅不及时、文件去向不明等现象。而信息化下的办公自动化。只要一台电脑,将所有文件输入进去,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主题词和全文检索进行查询,这样做既安全又省时,又准确,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 业务管理科学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业务从调研、立项、签约、履约到后期的服务,都可以进行科学管理,例如快速准确计算各种存在大量内部运算关系的业务报表,随时掌握大量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对业务市场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对租赁合同、工程项目合同等各种业务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检索查询程序生成各种报表,绘制各种统计图形,实现日常管理、综合分析和预测功能。 3 信息服务网络化 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于客户,并与其他企业建立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换,达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统一协调。 利用网站向客户提供详尽的企业产品信息和服务介绍,减少企业宣传成本;利用网站向客户直接进行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增加企业收入;利用网站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建立网站后还可以设置自己企业域名下的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企业通讯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极大降低经营成本。借助互联网,决策者得以迅速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新闻,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 4 商务活动电子化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电影也正面临着改革的问题,但是与其他行业来比较,电影业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市场一路低迷、下滑。这一局面的形成,由多种因素造成。分析归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存在矛盾 低成本与“两极分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国家电影体制,主要是考虑电影的政治宣传和教育效果而不是商业利润。1993年,电影界选择了面向市场的行业机制改革,打破了中影公司的垄断发行;但由于电影界的方方面面都准备不足,一时间造成了电影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在这种背景下,制片厂更是把压低成本作为控制风险的唯一选择。在这种低成本的情况下,从人物到故事,尤其是场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可能拍出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景观的电影”。囿于成本,一些被世界各国电影证明,对抓住、激发观众的观赏热情和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各种商业性手段、元素和技巧在导演拍片之前就要主动舍弃掉。 可以说,很多年轻导演只能走向“艺术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资金短缺的无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当下所谓艺术电影特别发达也不仅仅是创作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电影体制,尤其是投资、融资体制。由于低成本影片几乎不大可能进入主流电影院线,所以2004年完成的200多部影片中,最多不超过40部能进入主流电影院线,绝大多数则是所谓“见光死”,造成了极大的产业浪费。与低成本运作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英雄》、《十面埋伏》和《无极》等投资上亿元人民币的大片。一些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大牌导演借助于外国资本和外国公司极其老道的商业化运作,用铺天盖地的炒作来保证和获取高票房收入。但是,大制作已经成为某些大牌导演的“特权”,不应当是当下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主流运作模式。而问题还在于,电影体制和机制以及电影市场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造成了制作上的两极分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发行和放映方面的两极分化:发达省份、大城市、大影院、大影片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长此以往,这绝对会导致国产影片没有观众而失去投资,给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历史性进程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存在矛盾的原因 长期以来,国产影片数量少,质量差,这是导致中国电影市场连年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来,每年引进的大片已经很难刺激国内观众的胃口,倒是国内观众从引进的国外大片和国产影片比较的同时,对国产片的不满也就越来越明显和强烈。作为文化产业一块的电影,没有一定数量优秀的商品进入流通,而进入市场的商品又并非货真价实,或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观众多年不进影院,不看电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1.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影片生产早期学习的是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模式,订计划,定指标,并实行极为严格的审片制,全国故事片产量一直控制在每年100部左右。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影院众多。据测算,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每年需求量约为250部至300部中外故事片。在以前,中国电影总公司与各省市电影公司签订过承包合同,保证年供应长片节目200部,但实际上并未达到。影片数量的严重不足,造成发行放映单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拿一些老片、复片凑数。而观众对电影的选择又因城市与乡村、民族与区域不同而受到限制,选择的余地很小。 2.创作思想和人才培养机制滞后 在创作思想上,价值观、道德观有误的影片还偶有出现,格调、审美情趣低俗以及艺术质量差的影片虽已受到抑制,但仍然存在。个别影片,有的刻意表现某些人的畸形生存状态,有的基调灰暗、消沉,有的荒诞不经、粗制滥造。在赢得市场的运作上,许多影片功力不够,措施不力,投产盲目,缺乏策略和预测性,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影片仍占有较大比例。还有就是创作思想不能够深入生活,没有能够从人民生活中吸收营养。一部好的电影肯定是要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好的创作思想来源于好的指导思想,来指导电影的制作工作。正确的创作思想贯彻到电影创作的始终就一定能够产生优秀的作品。遗憾的是,很多电影花钱非常多,但是这么多钱只是在电影市场打个“水

残留容积和柱塞副间隙对柱塞泵效率的影响

·产品与市场· 收稿日期:2012-03-15 作者简介:孔令志(1983-),男,河南太康县人,本科,助工,技术员。从事煤矿用特种车辆大修工作。 0引言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轴向柱塞泵是将动力机械(如发动机、电动机)传递的机械能转换成流动液体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功用是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源。柱塞式液压泵由于其主要零部件(如缸体、柱塞)均为圆柱形,加工方便、密封型号好、密封性能好、容积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等对压力和温度要求较高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对柱塞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柱塞泵效率特性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在研究其效率特性时,通常将液压油视为理想状态;然而多个柱塞同时动作时,残留容积总和和柱塞副间隙对柱塞泵效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将讨论残留容积和柱塞副间隙对柱塞泵效率的影响,以获 得残留容积和柱塞副间隙的最佳关系。 1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介绍 如图1所示,缸体上平均分布有几个轴向排列的柱塞,柱塞可以在缸体中轴向自由移动,并且随缸体在传动轴带动下一起转动,当柱塞在缸体底部向外伸出时,缸体内容积不断增大,从而产生真空,油液经配油盘上的窗口B 吸入,反之,当柱塞由上部向缸体底部压缩时,缸体内容积不断减小,将油液从配油盘窗口A 向外压出,缸体每旋转一周,每个柱塞往复运动一次,完成一次吸油和压油。传动轴连续旋转时,则柱塞就不断地 Residual Volume and Plunger Pair Gap to Volume Ratio of Piston KONG Ling-Zhi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O.TAIYUAN Institute ,Taiyuan Shanxi 030024,China) Abstract :For the availability raising the bar piston pump,have discussed residual volume with the impact of bar piston subsidiary gap over bar piston efficiency of pump.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reduceing volume plung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volumetric efficiency of piston pump,but too much smaller volume plunger Chamber makes the plunger for heat generation "killed"phenomenon,this gap by in -creasing the plunger pair can be https://www.360docs.net/doc/829715721.html,bination of balance status derived Vice circumferential piston friction force equation.Analysis shows that,with the plunger clearances increased,they suffered weeks of friction also increases the loss of mechanical efficiency of the pump.Therefore,it need the efficiency that appropriate residual adjustment volume does raise the bar piston pump,by comparing the best residual volume and plunger pair gap can be received. Key words :plunger pumps ;residual volume ;plunger pair gap ;efficiency 残留容积和柱塞副间隙对柱塞泵效率的影响 孔令志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为提高柱塞泵的容积效率,探讨了残留容积和柱塞副间隙对柱塞泵效率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可 得,减小残留容积可以提高柱塞泵的容积效率,但是过小的残留容积,会使柱塞产生“咬死”现象,可以增大柱塞副间隙来改善。结合柱塞的状态平衡方程,推导出柱塞副周向摩擦力的受力方程,分析表明,随着柱塞副间隙的减小,柱塞副的周向摩擦力也减小,而柱塞泵的机械效率在增大。调节残留容积可以提高柱塞泵的效率,通过比较可以获得最佳残留容积和柱塞副间隙。 关键词:柱塞泵;残留容积;柱塞副间隙;效率中图分类号:TH137.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6673.2012.03.021 文章编号:1002-6673(2012)03-051-03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M achinery &E lectrical P roducts Vol.25,No.3May .,2012第25卷第3期2012年5月 图1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简图 Fig.1Axial piston pump working principle diagram 1 2 3 4 8765 B A 02ππ r 准 ω α 51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举措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石油”。随着大数据的 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本文在分析大数据产业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探索更明晰的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举措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抢占全球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大数据产业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业,适时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国家治理模式和企业决策流程重塑,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早日建成。 一、大数据产业分类及特点 (一)大数据产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大数据产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是二分法。根据占有大数据情况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自身生产数据或获取数据的产业和为大数据产业生产基础设 施和技术支持的大数据衍生产业;二是三分法。根据数据的营销模式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数据产品销售,为用户

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服务类产业、整合数据为用户提供整套服务的产业以及通过专业化分析为用户提供产品销售和广告 推介的产业;三是五分法。根据价值模式不同,大数据产业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内生型、外生型、寄生型、产品型以及云计算服务型。 (二)大数据产业特点 一是产业服务个性化。据相关调查显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企业不仅在销售额上比未运用数据分析的企业增长 百分之二十,而且在企业增长率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高达百分之五十。由此可见,种类广泛、数量庞大的大数据不仅能够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创造巨大的价值,而且还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生产率,获得更高的经济受益。换句话说,大数据产业已成为企业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二是产业决策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能促进劳动与资本一体化,提升企业自身的决策智能化发展水平,而且还能推动生产组织去中心化,为行业决策智能化提供平台。过去,局限于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企业只关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还不足企业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大数据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其在推动企业决策智能化和科学化发展过程中未能发挥领头羊的 作用。三是产业技术的高创新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渗

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传媒产业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调整产业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传媒产业现有诟病根据其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关键词:传媒;现状;策略纵观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形成初期中国的传媒产业形成产业化较晚各类传媒是有批次的陆续出现主要受到政府的主导。在发展期由于社会还有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传媒产业走出了多样化的道路。现今的传媒产业可以说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结构明确层次多样包含了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子刊物电脑视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传媒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随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只有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更加有效的制定相对应的策略。问题集中体现在结构、人才和机制等方面。首先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水平低且内部混乱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余家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龙头老大相

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多国的电视台总和还多。但是数量不代表一切规模小竞争力弱得问题尤为突出。从结构上来看我国的电视台多以中央和地方为主要资金支持大多由中央和地方领导少部分由私人或者合作形式运营造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多家地方台通过特色化运营改善节目质量使其收视率稳居前列有效的打破了国内混乱的传媒发展为中国传媒发展提够了很好的借鉴。我国传媒产业缺少人才集中体现在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创新人才。中国管理学发展较晚整体管理能力较弱在传媒产业方面亦是如此。目前多少传媒从业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对于传媒产业经营和管理的规律缺乏认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弱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较少。因此我国传媒产业的缺乏专业并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是一大问题。中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中有很多地方的改进不到位国家法律框架的调整对于行业规范制定都还很不完善。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中国现有企业缺少跟外国一些比较成熟企业的交流在人员、技术、资金方面交流不足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化企业。对于新媒体中人才的缺失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传媒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我国的传媒产业主要以传统媒体为主对于新媒体的开发和挖掘还不够。由于这种历史性和技术性的限制我国的传媒产业难以在世界范围

信息化管理建设及日常管理职责(参考模板)

信息化管理建设及日常管理小组职责 为了加强中心信息化小组的领导和管理,保障系统有序运行,现制定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组长:XXX 1、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全面领导工作。 2、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站点信息化建设工作。 3、组织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根据中心信息化需要对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调整。 4、研究决定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工作事项。 二、副组长:XXX 1、要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积极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带领小组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组织协调好信息小组各项工作,合理安排信息小组各岗位人员工作,确保信息小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组织落实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对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 4、加强与各站点的沟通协调,积极听取各站点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 5、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做好信息系统软件的改造、部署、安装、调试,使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适应发展要求。 6、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 7、负责各站点“健康XXAPP”、“微信公众号”、“XX智慧门诊”

的宣传工作。

三、技术指导员:XXX 1、负责单位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证系统能正常使用。 2、负责信息系统故障处理,及时排除日常出现的故障。 3、掌握好各系统软件的使用,负责注册用户、设置口令、授予权限等,并适时加以修改。 4.按照领导的修改意见,结合工程师进行系统改造、权限分配与修改、数据提取等工作。 5、负责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指导,协助、监督各应用站点完成各项应用操作。 6、做好医院职工的操作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 7、认真落实国家和单位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定期排查、处理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网络信息安全。8、根据领导审批后的意见进行站内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安装工作,承担单位计算机的维修工作,并做好相关维修记录。 四、各站点护长 1、协助信息小组做好本站点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掌握系统使用,准时把医生的排班上传。 3、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并上报维护,保障系统的正常使用。 4、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信息化培训,并做好站点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整个站点的信息化运用水平。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利用被困体积提高轴向柱塞泵的容积效率.x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利用被困体积提高轴向柱塞泵的容积效率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标准配流盘设计因为有不受控制地膨胀和压缩的流体发生经过插槽本身而产生一种容积损失。通过去除这些插槽同时采用被困容积式,真正起到改善柱塞泵的容积效率的结果。虽然目的并不在于研究适合所有柱塞泵的理想配流盘设计,但是该报告的确在被困容积的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也对解决配流盘的整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柱塞泵的工作和受カ 在这一节中,推导出了和轴向柱塞泵操纵效率有关的方程。注意:这里的效率在通篇中仅指和流体压缩损失有关的效率。这次分析由泵的单一柱塞的机械和液压力图表展开。利用该图表,分析计算了作用在柱塞上的机械力和作用在泵排油区一液体单元的液压力。通过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推导出了泵的瞬时功率的表达式。该表达式表明,为了计算泵的效率,必须考虑到必须的动力学、柱塞腔内的压力和流入流出柱塞腔的体积。这些数值来源于本文接下来的章节中。 N个柱塞X周正方向的力Fn。这个力是由于斜盘对滑靴的反作用力而使柱塞挤入。同理,在柱塞排油的一腔流体上也作用了一压力Pn。该压力驱使流体流出腔体或被认为是流体的排出力。把输入的机械力Fn转换为输出的液压力Pn,是该柱塞泵的工作的基础。 液压力 容积流量说明瞬时流线从第n个腔流出混入泵的排油腔。用Q0表示泵的众多容积流量网合成系统的排油。每个柱塞腔的压力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泵排油区一条流线上的压力是一个常数Pd。液压系统排油区的压力为P0。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来考虑一个流体单元。这个单元是封闭的从而可以代表第n个柱塞腔到系统排油区的流线。液压力(Pn Po)An作用于此单元,这里Pn是第n个柱塞腔的压力,Po 是系统排油腔的压力,An是代表着从第n个柱塞腔流出的流线的流体单元的瞬时横截面。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gartner 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列出了未来信息化技术变化方向的四个核心信息。对此,企业该如何进行决策?八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呈现出以下八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性设计、新材料的使用依然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10 年创新将依然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自实验室的新兴产物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比如机器人技术、社会分析学、虚拟世界经济等。二是通信与交流的自由度的增加加快了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技术的相互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随着互联网在语音和娱乐方面据主导地位,公共交换电话网正在被弃一边。一个大规模联接的世界将会创建大量新机会,且规模不再重要。三是社会化的交互将会重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方面产生比对汽车或大规模运输方面更大的影响。四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信息及关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管理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人员、熟练技能、关键点及战略等进行更新。五是各行业的革命型的改变。新的业务推动因素、技术创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迁等,都会加快根本性的和持续性的变化,成功将需要革命性的行为和结构。六是对技术部门进行商品化。信息化产业目前处于混乱当中,永久性的摩尔定律需要不断增长的规模经济,如何去驾驭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七是供需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继续,各公司将处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中断问题。企业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前的联合开发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多样性和新技术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单一企业独立构造和推广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前的联合成为信息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方式。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企业的通常做法。八是企业的虚拟化管理。企业内的硬体与软体将被转变成虚拟壁上插口,将具有以下特点:可靠的、可缩放的、灵活的、自己管理的、面向服务的,可以通过多种管道进行交互。以上八种主要发展趋势,一些是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另一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的趋势。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将对传统的文化信念提出挑战;企业外部的主要趋势,将会改变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规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与市场舞台上,且会影响到供应商市场。四大核心信息这八项趋势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领域。gartner 对这些趋势进一步提炼,从而归纳出四种明确的核心信息。虚拟化:硬体、软体和商业运作的虚拟化上述的技术发展将带来的主要商业及社会后果是虚拟化的:通过性能和硬体间更高的抽象来实现用户性能要求。虚拟化也将变得无所不在:虚拟动态提供硬体要求;以服务方式存在的软体——伴随多态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这一趋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动态提供或是外包商业运作——网路及协作技术的进步使这一切变得可行;建立虚拟化交互平台——直接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以及会谈。虚拟化将导致所有层面的信息技术产业化。由于硬体可以与虚拟无关,所以相同的硬体可以重组,这样就能消除专门化,带来规模效益。地理位置将变得透明,因为硬体、软体或商业运作的供应商以及用户都不关心对方的具体位置。随着通讯及信息日益数位化,人们工作的方式也将改变。外包及外购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企业将可以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和全天候地完成工作。网上虚拟交互平台将拓宽业务,甚至会消除各公司的传统界限,而且它也对现有的安全机制理念提出挑战。诸如wikipedia(维琪百科,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发明了人们如何共用信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互相学习的方式;诸如linden labs 之类的公司,通过其second life(中文译名:幸福人生)发明了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与会谈的方式。以此揭示最难处理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征求客户群的观点、回馈和新的

调研报告:加快推进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在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产业竞争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政务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域,可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效率和助推产业发展。近期我们对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对产业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借鉴杭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对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三园”格局初具规模,实力位居全国第二方阵。全省积极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早在2012年就着手发展大数据,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沣西新城为基地,高新区、国际港务区、杨凌示范区三园区并举的产业格局。沣西新城吸引了一些国家部委大数据中心入住,是国家卫计委全国人口信息处理与备份中心、国家地理测绘局数据中心等十大部委数据灾备中心,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高新区依托软件园企业,发展成为全省大数据研发应用的产业集聚区。杨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数据中心,是国内唯一由区域政府承建的面向全国的农业云。国际港务区以服务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在物流大数据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根据数据资源占有、产业带动、人才聚集、政策和环境支持来划分,发展比较成熟的属第一方阵,有北京、上海、浙江、贵州、广东,全省处在第二方阵。2016年,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88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0位,大数据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

政务数据建设全面启动,智慧咸阳全国示范领先。全省政务数据建设全面启动,各部门各地市因起步时间、资金人才投入等不同,呈现出不同发展阶段。2008年启动了省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已有53个省级部门,470个市级部门和2500个县级部门接入信用平台。省级22个厅级政务云建设也在紧密锣鼓地进行中,一些已经形成了共享。依托智慧城市的市级政务数据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咸阳市政务数据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咸阳成为陕西大数据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来自全国136个城市约1.5万人来参观学习,被写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教材,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10名。宝鸡、渭南等市政务建设也比较成熟,位居全省前列。延安市被列为陕西省首个政务云网络安全提升工程试点示范城市,其他地市、(区)县的政务云建设全面启动。总的来看,省、市、(区))县三级政务数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大数据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围绕金融、交通、电力、生物、先进制造等行业,全省发展了一批大数据企业,有西部资信、美林数据、识代运筹、未来国际、天互数据、九州通、交大长天等。一些企业在数据应用、数据分析等方面在全国领先,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有爆发增长的潜质。如:西安盈谷科技有限公司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的智慧医疗,技术水平国内第一,接入国内医疗机构近5000家。西安艾润物联网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智慧停车4.0系统,西安作为结算中心,业务辐射至北京、上海等十余省市,目前国内尚未有企业能与其抗衡,去年收费营业额达5亿元,3-5年时间营业额有望达到50亿元。美林数据荣登2016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其在大数据算法及产品研发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已经成功应用到制造、电力、金融等领域。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机制不断完善。省政府审议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了《陕西省政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越来越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的含义、实质以及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方法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最后,总结提出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推荐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信息技术;竞争力;建设 前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必须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也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运营的电子化,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及决策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 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有能力中难以模仿和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地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得经

济收益。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对于信息化的定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这样认为,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的实质是数字化、网络化。以网络等现代的科学手段,来实现各方面的信息共享交流。 信息化具有五重含义:信息化是由国家主导的;信息化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要运用现代信息前言技术和实用技术;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的目标是加速现代化的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和市场的每个环节信息化都无处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力,代表了优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的实施条件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

【摘要】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它的快速发展,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不断地刷新票房记录,增长我国经济。本文将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电影产业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即便自身仍会存在问题,但依旧会高速增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数据产业收益 绪论 中国电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的体制改革步伐,度过了无数的改革阶段,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并且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赢得了多方的高度关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运转,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就在2018年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再次打破了记录,达到了609.76亿,同比增长了9.06%,其中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占据票房份额的62.15%,到达了378.9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9%,相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并且2018年里票房过亿的电影就多达82部,其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有44部。一次次的新纪录表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第一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市场规模发展快 我国的电影产业从2003年改革至今,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在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国内的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膨胀期”。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从21世纪初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开始逐年增长,在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然而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每年的票房都在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开始,中国票房凭借每年百亿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609.8亿的惊人数目,相比于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长9.06%(见表1.1)。从一步一步的突破亿,十亿,百亿,达到现在的609.76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地在刷新,使之电影产业走上经济市场的主导地位。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 .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

最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

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