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分析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分析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分析及答案蒙娜丽莎微笑揭秘一、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写下美国科学家列于文斯通用科学的观点阐明蒙娜丽莎时隐时现的微笑之谜的经过,说我们观赏艺术作品有赖于科学,追寻艺术奥秘的道路坎坷而漫长。

二、文章脉络本文针对500去疑惑人们的难题,做出了深入探讨与猜测。

开篇先交代蒙娜丽莎微笑的谜样之处,再对其成因展开各种猜测。

全文共12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蒙娜丽莎的微笑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议论。

第二部分(第2-9节)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进行了种种猜测。

第1层(第2-4节)详述人们对微笑之谜的悖论。

第2层(第5-9节)列文斯通对微笑之谜的猜想。

第三部分(第10?12节)人们对与否存有必要掀开微笑之谜的相同观点。

三、写作方法语言迷人。

本文就是一篇探究“美”的科学散文,在行文中,读者能够感受到的,除了科学美、艺术美之外,除了语言美。

首先,文言语言的采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岂不大煞风景”,“在天之灵闻之,当跌足叹息曰……”,“当拊掌赞之曰……”这些语句都简约而精确的抒发出来人物的心意。

此外,文章还精妙地采用典故、化用诗句。

比如典故“焚琴煮鹤”很恰当的整体表现出与艺术谜样之美的层层解剖学之后的索然无味。

四、重难点导析(1)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观感就是“先是看见微笑,继而似乎略去,然后微笑再次发生,过一会再次谜样地略去”,这种谜样的微笑就是如何产生的呢?(2)达?芬奇是怎样捕捉到蒙娜丽莎如此美丽又神秘的表情的呢?(3)为何别的画家没恶搞超过?芬奇这样绘画呢?(4)文中描述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采用的是“无界渐变着色法”,意思是朦胧似烟凭想象,对此我们如何理解?(5)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列于文斯通指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列于文斯通的根据就是什么?(6)为什么有人不赞成蒙娜丽莎的微笑揭秘?(7)有人指出掀开蒙娜丽莎微笑的奥秘合乎超过?芬奇的意愿,这又就是如何看看的?(8)作者在文中是赞成揭秘还是不赞成揭秘呢?第(1)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谜,目前还无法获得使所有的人都信服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课文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带出列于文斯通的研究,同时带出人们对艺术的探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七单元测试基础卷(含答案)人教版部编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七单元测试基础卷(含答案)人教版部编

第七单元测试基础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49分)1.读拼音,写词语。

(10分)yuè pǔ() táo zuì() guān jiàn()shàn zāi() gāng qín() jǐn náng()wēi é() chún pǔ() pù shài()máo wū()2.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3分)奴婢.(bì pí)票券.(quàn juàn)谬.论(miào miù)凸.显(tū tú)恬.静(tián tiān)驰骋.(chéng chěng)3.用“○”圈出下面语段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横线上。

(4分)晚上,大戏开演了。

罗鼓声一响,演员们粉磨登场。

他们动作有板有眼,说唱字正腔园,令台下的观众深深淘醉,现场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

①②③④4.对下面两幅书法图片的作者判断正确的是()。

(2分)A.颜真卿和柳公权B.欧阳询和柳公权C.柳公权和欧阳询D.颜真卿和欧阳询5.补全四字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9分)①余音()梁②戛然而()③黄钟大()④()()如生⑤轻歌()舞⑥惟妙惟()⑦曲终人()⑧笔走()()(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的词语有和。

(填序号)(2)再写两个与词语⑤搭配形式相同的词语:,。

(3)晚会上的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之时已是深夜。

人们在回去的路上依旧在讨论方才的演出。

(选词填空)(4)用词语⑧造句: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1)浪花涌过来。

(扩句,至少扩两处)(2分)(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写成第三人称转述)(2分)(3)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属于“解释说明”的一项是()。

(2分)A.主人吩咐:“酒宴摆下——” B.这就是他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议论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议论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议论文阅读看到文字那么多的阅读理解同学们都是头疼的,小编这里为广大考生收集了中考总复习资料,趁现在有精力,赶紧的刷两套题目,巩固知识,专心备考。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议论文阅读【考查要点】在整体上,考查的重点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如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对全文论证结构的梳理、划分,对全文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对全文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如语言特色、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概括文段的大意,分析文段的思想内容,分析文段的层次结构,快速辨识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理解文段的论证方法或表达手法,提取与概括文中的论点,品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味、理解关键词语与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等等。

【知识疏理】1.论点、论据、论证、驳论方面的知识。

2.全文中心论点的判断。

3.全文结构与议论的层次性分析,用提纲概括全文每层次论述的大意。

4.全文分论点的表现形式与层次性,编写段落提纲。

5.全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段的中心句的理解,段意的概括。

6.论证的要点和层次。

7.全文中论证方法的使用。

8.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

9.驳论点的写法与驳论据的写法。

10.句子的哲理含义的理解,长句的理解,段中的句序。

11.句式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2.设问和反问的作用。

13.句中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试题特点】题型以填写简答题为主,少有选择题。

填写简答题的出题角度比较丰富,填写、概括、答问、解释、阐述、自由表达等为主要出题角度。

大多数选文都设计有开放式、迁移式的考题。

【解题导引】例1.(徐州)理性的阅读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才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

对于读书,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

多读、勤读固然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够“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瓴悟到更多的道理。

2019-蒙娜丽莎的微笑阅读理解及答案-word范文 (4页)

2019-蒙娜丽莎的微笑阅读理解及答案-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蒙娜丽莎的微笑阅读理解及答案蒙娜丽莎的微笑【俄罗斯】诺里·斯塔夫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

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

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

凯莉的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

“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

”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

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

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

”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

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

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

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

语文:第18课《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18课《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

第18课《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倩影()联翩()闪烁()旷世()魅力()亵渎()2、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使人陶醉在美妙的艺术胜境中,浮想联翩,浑然忘我。

扑朔迷离:⑵艺术之魅力竟至于此,可叹为观止矣。

叹为观止:⑶达·芬奇在天之灵闻之,当跌足长叹曰:焚琴煮鹤,莫此为甚!焚琴煮鹤: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现藏于巴黎罗浮宫。

B、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时隐时现。

C、人眼的视网膜中心的小凹区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D、人眼的视网膜环绕小凹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很敏感。

4、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何神秘之处?5、列文斯通博士对蒙娜丽莎的管风琴给了一种怎样的解释?6、对文章末尾的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二、同步解读列文斯通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因而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

由于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

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

由于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列文斯通说:“在看她的嘴时,你发现笑容消失了。

”为了证实其论断,列文斯通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

面部阴影完全消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

面部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

列文斯通如是说。

7、人眼的视网膜的两个不同区域是、。

8、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的是,善于分辨运动和阴影的是。

9、列文斯通说:“在看她的嘴时,你发现笑容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10、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时隐时现?11、请你写出达·芬奇的一些其他名作。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附答案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附答案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阅读附答案①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致,尤其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引发了种种猜想和议论。

②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目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仿佛隐去,然后微笑从新呈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③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博士,是一名钻研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尤其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致。

她认为蒙娜丽莎微笑之所以时隐时现,是因为视觉系统的本性而至。

她在一本名为《美术故事》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我晓得你已看过这幅画不下一百次,然而再看,就这么看……”她照着做了——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感觉《蒙娜丽莎》拥有一种闪烁的特性,但仍是不明白到底是为甚么。

一天,她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忽有所悟:微笑的忽隐忽现是因为我眼睛注目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玛格丽特大喜过望: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究解开了!④玛格丽特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拥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对暗影不敏感,而擅长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却擅长区分运动和暗影。

人们在赏识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视网膜的外围区刚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

因为外围区擅长区分暗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凸起了,从而显示出笑容。

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野移到她的嘴部,在看她的嘴时,会发现笑容消失了。

⑤为了证实这个论断,玛格丽特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象处理。

面部暗影完整解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

面部暗影逐步加强时,笑容就呈现了。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野在画面上游移而至。

⑥至此,有人会说:“让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流传百世不是更好吗?为甚么非得要去揭秘呢?科学家真是无事忙。

就算你对了,将旷世奇美归结成眼球的滚动、视野的游移、脑电波的闪烁,还有甚么电脑图象处理等等,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大师之杰作,岂不大煞风景?达·芬奇在天之灵闻之,当跌足长叹曰:焚琴煮鹤,莫此为甚!”⑦但也有人会说:⑧孰是孰非?唯有去问达·芬奇本人了。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同步练习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同步练习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同步练习一、双基测评1. 下面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倩.影(qīng)联翩.(piān)编辑.(jí)B. 揣.摩(chuǎi)旷.世(kuàng)闪烁.(shuò)C. 拊.掌(fù)亵.渎(zhí)魅.力(mèi)D. 煞.风景(shā)颧.骨(guàn)模.仿(mó)2. 下面句子中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A. 达·芬奇是怎样逮捕到如此美丽又神秘的表情的呢?B.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转移所致。

C. 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环境不敏锐,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D. 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大师之杰作,岂不大煞风景?3.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别的画家为什么没有模仿达·芬奇呢_______列文斯通说_______要做到这一点_______就必须在画嘴时不看嘴_______达·芬奇是怎样做到的_______仍然是个谜_______4. 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章末尾的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最近事态有出乎意料的发展……仍然是个谜”。

完成6—8题。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列文斯通以科学观点对蒙娜丽莎微笑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句中的“可能”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她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从命题规律中探求

从命题规律中探求

(三)
我还能忆起去年冬天的情景。每次去看望母亲,她 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 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我现在的食 量不能让母亲满意。母亲念叨着,写书那么费脑筋, 吃这点怎么成啊?后来再去母亲家,就发现阳台上放 了几口大缸。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我边吃边赞美 泡 菜 , 努 力 做 出 狼 吞 虎 咽 的 样 子 。 母亲终于满意了。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 泡菜让我带回来。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想 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穿梭 忙碌。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 次,装泡菜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 网兜,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车子载着我离家几 百里。我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可是在那 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 掌心。
从命题规律中探求 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动向
围绕文章内容设计的问题
1、04《蒙娜丽莎微笑揭密》15、阅读正 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微笑被称为 (2) “神秘”的微笑是因为(1) 2、04《蒙娜丽莎微笑揭密》16、细读第 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 3、04《最完美的礼物》20、第5段画线 句“恐惧和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 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
(一)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的问题
6、C/11、第三段画线句说:“读一读陈省身的遗言我 们会汗颜不已”。这是因为 。 7、D/12、文中多用四字词语,如以 、 来说 明宝带桥;以 、 来形容鱼沼飞梁; 以 、 来摹写五亭桥。 8、D/13、文中列举的名桥具有的共同点(1) (2) 9、D/17第4段说泉等老师时“手上托着一页石片”, 而第5段却说“他们每天都要烤两页石片”,你认为 “一页”和“两页”是否有误?请说说理由。 10、D/18、第三段画线句说“那些孩子也都相信”的 依据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上海市】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①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引起了种种猜测和议论。

②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③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博士,是一位研究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特别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趣。

她认为蒙娜丽莎微笑之所以时隐时现,是由于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

她在一本名为《美术故事》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我知道你已看过这幅画不下一百次,但是再看,就这么看……”她照着做了——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感觉《蒙娜丽莎》具有一种闪烁的特性,但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一天,她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忽有所悟: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我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玛格丽特大喜过望: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
④玛格丽特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而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

由于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

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在看她的嘴时,会发现笑容消失了。

⑤为了证实这个论断,玛格丽特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

面部阴影完全消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

面部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

⑥至此,有人会说:“让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流传百世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得要去揭秘呢?科学家真是无事忙。

就算你对了,将旷世奇美归结成眼球的转动、视线的游移、脑电波的闪烁,还有什么电脑图像处理等等,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大师之杰作,岂不大煞风景?达·芬奇在天之灵闻之,当跌足长叹曰:焚琴煮鹤,莫此为甚!”
⑦但也有人会说:“”
⑧孰是孰非?惟有去问达·芬奇本人了。

相关链接:
《蒙娜丽莎》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作于1503—1505年。

画上的蒙娜丽莎长发披肩,端庄稳重,脸部稍侧,双目正视,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艺术史上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也是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当时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在绘画理论方面,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为系统的理论,对欧洲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1.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1)
(2)
(4分)

(2分)
“焚琴煮鹤”是指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在文中比
喻(2分)
4.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请写出其中三点。

(1);
(2);
(3)(3分)
5.从文中推断,第⑦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⑥段相对。

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⑥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
解。

(3分)
参考答案:
1.(4分,各2分)
(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
(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4.(3分,答出一点得1分)
(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
(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
(5)严谨的科学态度
5.(3分,符合一点得1分)得分要点:
⑴能从科学或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

⑵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

⑶表述完整。

【附原文】
“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

他特别是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心得,作出过许多贡献。

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天之灵当拊掌赞之曰: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