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 论文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论文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尺度效应和界面效应,具备出色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针对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固相法和凝聚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控制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气相法则适用于制备高纯度和无杂质的纳米材料,通过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使气体反应生成纳米材料。
固相法主要适用于制备纳米线或纳米晶,通过热处理、溶解、沉淀等方法得到纳米尺度的材料颗粒。
凝聚法则是通过凝聚剂的作用使纳米颗粒形成物质的凝聚态,如通过热处理使纳米材料形成块状材料。
二、纳米材料的性质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质研究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基础,通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特殊性质及其产生机制。
常用的表征手段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并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获取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形状信息。
X射线衍射用于分析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原子力显微镜则可以获得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等。
纳米材料的性质主要包括光学性质、电子性质、磁性质和力学性质等。
光学性质是纳米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其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的存在,纳米材料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范围内显示出独特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性质。
电子性质方面,纳米材料的载流子输运性质、电学性质和电磁性质都与其尺寸和结构密切相关。
磁性是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性质,由于表面自旋和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能。
力学性质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硬度、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
《纳米层状材料弹性与磁弹性弯曲特性的理论研究》范文

《纳米层状材料弹性与磁弹性弯曲特性的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纳米材料科学领域,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纳米层状材料,它们拥有显著的弹性及磁弹性特性,这使其在纳米科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纳米层状材料的弹性与磁弹性弯曲特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纳米层状材料的弹性特性理论研究1. 模型建立与假设在理论研究开始前,我们假设纳米层状材料具有均质性和连续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合适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多层薄膜的微观结构、界面交互等重要因素。
2. 弹性理论的推导利用层状材料的层间作用力和力学原理,我们推导出了描述纳米层状材料弹性特性的基本方程。
通过引入材料属性参数(如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我们建立了模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3.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我们利用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如不同层数、不同材料属性等)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特性。
通过结果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纳米层状材料的弹性行为和影响因素。
三、纳米层状材料的磁弹性弯曲特性理论研究1. 磁弹性理论的引入考虑到磁场对材料的影响,我们引入了磁弹性理论。
这一理论将材料的力学性质与其电磁性质联系起来,从而解释了磁场如何影响材料的弹性和弯曲特性。
2. 磁弹性弯曲模型的建立基于磁弹性理论,我们建立了描述纳米层状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弯曲特性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磁场强度、方向以及材料本身的磁性等因素对弯曲特性的影响。
3. 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我们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磁场与弯曲程度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模型进行验证。
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磁场条件下,纳米层状材料能够产生显著的弯曲效应。
这一效应有望在微型机器人、柔性电子等领域得到应用。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对纳米层状材料的弹性与磁弹性弯曲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纳米层状材料具有显著的弹性特性,其应力分布和应变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材料属性、层数等。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论文]纳米技术的应用论文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论文]纳米技术的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1e9c57a26925c52cc5bfc9.png)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论文]纳米技术的应用论文纳米材料是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者由该尺度范围的物质为基本结构单元所构成的超精细颗粒材料的总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论文篇一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摘要: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其生物安全性问题的提出及现今我国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希望纳米科技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纳米材料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纳米材料;生物安全;应用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09-0082-02一、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者由该尺度范围的物质为基本结构单元所构成的超精细颗粒材料的总称,根据物理形态划分,纳米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和纳米相分离液体等五类。
由于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与宏观物质所迥异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等,因而纳米材料具有异于普通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性能。
1984年,德国萨尔兰大学的Gleiter以及美国阿贡试验室的Siegel相继成功地制得了纯物质的纳米细粉。
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上,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二、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科技发展迅猛,大规模生产的各种人造纳米材料已经在生活消费品和工业产品中广泛使用。
据统计,纳米材料已经应用在近千种消费类产品中,来提高原有的功能或获得崭新的新功能,包括化妆品、食品、服装、生活日用品、医药产品等领域。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由于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巨大比表面积等,纳米材料具有很强的“双刃剑”特性,即在提高原有材料功能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例如,美国科学家让一组小鼠生活在含20纳米特氟隆颗粒的空气里,结果小鼠在4小时内全部死亡;而另一组生活在含120纳米特氟隆颗粒的空气里的小鼠,却安然无恙。
纳米材料与技术论文

纳⽶材料与技术论⽂ 纳⽶技术的开发,纳⽶材料的应⽤,推动了整个⼈类社会的发展,也给市场带来了巨⼤的商业机遇。
下⾯⼩编给⼤家分享⼀些纳⽶材料与技术论⽂,⼤家快来跟⼩编⼀起欣赏吧。
纳⽶材料与技术论⽂篇⼀ 纳⽶技术与纳⽶材料在纤维中的应⽤ 摘要: 本⽂介绍了纳⽶技术在化学纤维中的应⽤⽅式,并阐述了纳⽶技术在功能性纤维和其他特种纤维中的应⽤情况,以及纳⽶材料在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法,最后展望了纳⽶技术的应⽤前景。
关键词:纳⽶技术;纳⽶材料;功能性纤维;特种纤维 近年来,纳⽶技术与纳⽶材料正引起⼈们的极⼤关注。
纳⽶材料凭借其内部所特有的表⾯效应、体积效应、量⼦尺⼨效应、宏观量⼦隧道效应等四⼤效应,从⽽拥有完全不同于常规材料的奇特的⼒学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磁学性能、催化性能和⽣物活性等性能。
这些都为纳⽶材料在纺织⼯业的应⽤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纳⽶材料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在功能性纺织品和⾼分⼦科学领域有着⼴阔的应⽤前景。
[1] 1 纳⽶技术在化学纤维中的应⽤⽅式 纳⽶粒⼦的奇特性质为纳⽶技术的⼴泛应⽤奠定了基础,应⽤纳⽶技术开发功能性化学纤维主要有两个途径[2]。
1.1 纤维超细化 使纤维达到纳⽶级,以满⾜特殊⽤途领域的需要。
1.2 共混纺丝法 共混纺丝法是指在化纤聚合、熔融阶段或纺丝阶段加⼊功能性纳⽶材料粉体,以使⽣产出的化学纤维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
此法是⽣产功能性化纤的主要⽅法。
由于纳⽶粉体的表⾯效应,其化学活性⾼,经过分散处理后,容易与⾼分⼦材料相结合,较普通微粉体更容易共熔混纺;⽽且纳⽶粉体粒径⼩,能较好地满⾜纺丝设备对添加物粒径的要求,在化纤⽣产过程中能较好地避免对设备的磨损、堵塞及纤维可纺性差、易断丝等问题;对化纤的染⾊、后整理加⼯及服⽤性能等也不会造成很⼤的影响。
该法的优点在于纳⽶粉体均匀地分散在纤维内部,因⽽耐久性好,其赋予织物的功能具有稳定性。
⽬前化纤产品中复合型纤维的⽐例不断扩⼤,如果在不同的原液中添加不同的纳⽶粉体,可开发出具有多种功能的纺织品。
纳米技术的论文(精选五篇)

纳米技术的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纳米技术的论文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多个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特别是极大地推进了新型建材的开展,引见了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涂料、复合水泥、自洁玻璃、陶瓷、防护资料等方面的应用,经过阐述可知,纳米资料在新型建材范畴具有很好的开展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新型建材;应用;前景 1 纳米涂料的应用通常传统的涂料都存在悬浮稳定性差,耐老化、耐洗刷性差,光亮度不够等缺陷。
而纳米涂料则能较好的处理这一问题,纳米涂料具有下述优越的性能:(1)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可以弥盖墙体细小裂痕,具有对微裂痕的自修复作用。
(2)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抗异物粘附、沾污性能,抗碱、耐冲刷性。
(3)具有除臭、杀菌、防尘以及隔热保温性能。
(4)纳米涂料的色泽鲜艳温和,手感温和,漆膜平整,改善建筑的外观等。
固然国内外对纳米涂料的研讨还处在初步阶段,但是已在工程上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如北京纳美公司消费的纳米系列涂料已大量应用于北京建欣苑、建东苑等住宅区的外墙粉刷,效果良好。
在首体改造工程中,运用纳米涂料1700吨,涂刷6万平方米。
复旦大学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讨中心的专家已研发出了“透明隔热玻璃涂料”。
2 纳米水泥的应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因其刚性较大而柔性较小,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使其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防止地产生开裂并毁坏。
为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需加速对具有特殊性能混凝土的研发,而纳米混凝土就能有效的处理这样问题,纳米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纳米混凝土的强度、硬度、抗老化性、耐久性等性能均有显着进步,同时还具有防水、吸声、吸收电磁波等性能,因此可用于一些特殊的建筑设备中(如国防设备)。
通常在普通混凝土中参加纳米矿粉(纳米级SiO2、纳米级CaCO3)或者纳米金属粉末已到达纳米混凝土的性能,而且经过改动纳米资料的掺量还能配置出防水砂浆等。
目前开发研制的纳米水泥资料包括纳米防水复合水泥,纳米敏感水泥、纳米环保复合水泥以及纳米隐身复合水泥。
纳米材料制备分析论文

纳米材料制备分析论文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至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具有与其它普通材料不同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医学等领域。
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溶胶-凝胶、热处理、高能球磨、溶剂热法、化学还原法等。
本篇文档主要介绍制备纳米材料的分析论文,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纳米材料。
一、论文选题论文的选题需根据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来确定,如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复合应用等。
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到实验条件、材料选择和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等影响选题的因素。
二、材料准备制备纳米材料需要合适的前驱体,多数前驱体都需要化学合成。
例如,通过阴离子OA-AcOH压缩法含上硫化镉的溶胶得到硫化镉纳米材料。
在准备过程中还需要优化反应条件、控制反应速率等以增加材料的纯化程度和产率。
三、合成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溶胶-凝胶法、湿化学法、物理法等。
溶胶-凝胶法分为凝胶法和溶胶法两大类,前者需要将材料的凝胶前驱体加入溶液中,再将混合溶液沉淀经过干燥等后得到纳米凝胶;后者是将纳米粒子的溶液浸渍在固体表面上,溶液中的纳米粒子逐渐成为固体材料的一部分,形成有序立方结构的纳米材料。
湿化学法包括还原、沉淀、包覆等各种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还原法。
还原法在低温下加入还原剂来还原金属离子,最终形成纳米材料。
物理法包括高能球磨、反应喷雾干燥等,高能球磨是将钨束、束顶、碾磨体、袋壳和压力等置于一定温度、气氛和功率的环境中,进行球磨加工,得到毫微米和纳米粒子材料;反应喷雾干燥则是通过细密喷雾应用相分离法制备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表面有机修饰优点。
四、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在制备纳米材料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性能和形态表征,常用的表征方法有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
X射线衍射可以得到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粒度;透射电镜能用于表征金属或非金属纳米材料的粒度和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得到样品形态和结构的表征;拉曼光谱则可用于材料的分析、表征以及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的信息的获取。
纳米材料范文

纳米材料范文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载体状的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而且具有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质,可以用来制备复杂的特殊功能器件和系统。
纳米材料一直是材料科学家所关注的一个领域,它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侧重。
首先,纳米材料有很多种类,如金属纳米粒子,陶瓷纳米粒子,纳米晶,纳米结构,碳纳米管,多功能纳米材料等。
每种类型的纳米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为特定的应用提供了机会。
纳米材料具有比较大的表面/体积比,比微米材料具有更强的活性和灵活性,因此,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纳米材料的多功能性也使它能够应用于很多方面,如生物医学、能源材料、环境保护、电子系统、食品和农业。
纳米材料在这些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好处。
比如,生物医学领域中,纳米材料可以用作有效的药物传输材料,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也可以作为新型医疗设备或传感器。
能源材料领域中,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储能;环境保护方面,纳米材料可以在处理废水、废气、除尘时发挥重要作用;电子系统则可以应用于电子元件和芯片的制造。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论文篇一:纳米材料的论文纳米材料论文题目:纳米科技及纳米材料学院: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材料与冶金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2202128064 周鸣赵惠忠2022 .11.2【摘要】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
文章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殊性质以及纳米纳米材料各方面的性能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结构;性能;应用;前景【Abstract】Nanotechnology is the world's most promising decisive technology. The article briefly outlines the nanometer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and nano-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 special nature of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and the prospect of nano-materials applications.【Key words】 nanotechnology; Nano materials; Structur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Prospects1.纳米科学和技术1.1 纳米科技的定义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是一门在0.1~ 100 nm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高技术学科。
其涵义是人类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最终目标是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而创造特定功能的新物质。
纳米科技是现代物理学与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根底上诞生的,是一门根底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的新兴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应用——催化剂姓名:班级:学号:摘要:纳米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具备普通催化剂所没有的性质,这决定了纳米催化剂的高催化性能和选择性。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制备纳米催化剂,例如有机溶剂法、微乳液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
并且在众多领域中,纳米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纳米催化剂,性质,分类,制备,应用一、前言近年来,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广泛地渗透到催化研究领域,其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纳米催化剂的出现及与其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
纳米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等特点,显示出许多传统催化剂无法比拟的优异特性;此外,它还表现出优良的电催化、磁催化等性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涂料、生物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
目前,纳米技术的研究主要向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通过新技术减少目前使用的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的用量;二是进行新材料的开发[1],如复合氧化物纳米晶[2]。
由于纳米粒子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所以是一种极好的催化材料。
将普通的铁、钴、镍、钯、铂等金属催化剂制成纳米微粒,可大大改善催化效果。
在石油化工工业采用纳米催化材料,可提高反应器的效率,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产率和质量。
目前已经将纳米粉材如铂黑、银、氧化铝和氧化铁等直接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氧化、还原和合成反应的催化剂。
纳米铂黑催化剂可使乙烯的反应温度从600e降至常温。
随着世界对环境和能源问题认识的深入,纳米材料在处理污染、降解有毒物质方面有良好光解效果[3]。
在润滑油中添加纳米材料可显著提高其润滑性能和承载能力,减少添加剂的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4]。
对纳米催化剂的研究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二、纳米催化剂性质1、表面效应描述催化剂表面特性的参数通常包括颗粒尺寸、比表面积、孔径尺寸及其分布等。
有研究表明,当微粒粒径由10 nm减小到1 nm 时, 表面原子数将从20% 增加到90%。
这不仅使得表面原子的配位数严重不足、出现不饱和键以及表面缺陷增加, 同时还会引起表面张力增大,使表面原子稳定性降低,极易结合其它原子来降低表面张力。
2、体积效应体积效应是指当纳米颗粒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比其更小时,晶态材料周期性的边界条件被破坏, 非晶态纳米颗粒的表面附近原子密度减小,使得其在光、电、声、力、热、磁、内压、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等方面都较普通颗粒相发生很大变化,如纳米级胶态金属的催化速率就比常规金属的催化速率提高了100倍。
3、量子尺寸效应当纳米颗粒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将由准连续态分裂为分立能级,此时处于分立能级中的电子的波动性可使纳米颗粒具有较突出的光学非线性、特异催化活性等性质。
量子尺寸效应可直接影响到纳米材料吸收光谱的边界蓝移,同时有明显的禁带变宽现象;这些都使得电子、空穴对具有更高的氧化电位,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纳米半导体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
三、常见纳米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大致可以分为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大类。
下面仅就其中几种常见纳米催化剂进行介绍。
1、贵金属纳米催化剂Au是贵金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元素,其外层d 轨道具有半充满的电子结构,一般不易化学吸附小分子,且很难制得高分散的Au 纳米颗粒。
但是利用碳纳米管(CNTs) 与负载的金属之间特殊的相互作用,Ma等成功地利用化学镀层技术将Au 负载到CNTs 上,制备了高分散的Au/ CNTs纳米催化剂。
2、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过渡金属元素大多都含有未成对电子,因而表现出一定的铁磁性或顺磁性, 且极易化学吸附小分子,如Fe、Co、Ni就是制备CNTs 阵列的高效纳米催化剂3、金属簇纳米催化剂纳米金属簇属介观相,具有与微观金属原子和宏观金属相显著不同的性质。
我国科研人员在该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网报道,刘汉范等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Pt 族纳米金属簇以及Pt2Pd、Pt2Rh 、Pt2Au 等纳米双金属簇。
该研究小组还将高分子基体效应与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大量合成纳米金属簇;他们还利用微波介电加热技术实现了纳米金属簇的连续合成,并解决了纳米贵金属簇的稳定性问题。
4、生物纳米催化剂与传统的化学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反应条件比较温和,能够使用再生原料。
生物催化剂多指酶催化剂,实质上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其尺度通常在纳米范围。
酶催化剂主要包括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还原酶和合成酶等,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文献[5]报道,甲烷单加氧酶(MMO) 能在相当温和的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氧化为甲醇,实现了化学催化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转化。
四、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化和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
其过程是:用液体化学试剂(或粉状试剂溶于溶剂中)或溶胶为原料,而不是传统的粉状物为反应物,在液体中混合均匀并进行反应,生成稳定无沉淀的溶胶体系,放置一定时间形成凝胶,经脱水处理得产品。
常溶胶-凝胶法用于催化材料的制备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已有研究表明该法的优点是:⑴制备的均匀度高,尤其多组分的制品均匀度可达分子或原子水平;⑵金属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使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抗结碳能力;⑶能够较容易的控制材料的组成。
该法存在的问题是:原料成本高,在制备各种单组元或复合物时原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例如从正硅酸乙酯,异丙醇铝叔丁醇水解制备硅铝催化剂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调整不同类型的盐水解速率相差较大的问题,这方面已有一些报道[6]。
2、浸渍法浸渍法通常将载体放入含活性组分的溶液中,待浸渍达平衡后分离出载体,对其进行干燥、焙烧后即得到催化剂,但该方法仅适用于载体上含少量纳米颗粒的情况。
刘渝等将自制的纳米级C-Al2O3先后浸渍H2PtC l6和Ce(NO3)3溶液中,待浸渍达平衡后取出,经高温煅烧后得到负载型Pt-C-Al2O3-CeO2催化剂。
刘晓红等合成了一系列的二氧化锆水溶胶,再用浸渍法担载0.5 wt%的Pd,制得的Pd/ZrO2NCs可用于由丙酮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二异丁基酮(DIBK)的还原缩合反应;通过调节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可以选择所需要的产物(MIBK或DIBK)。
3、沉淀法沉淀法是在液相中将化学成分不同的物质混合,再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对沉淀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或煅烧制得纳米催化剂。
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配位沉淀法等,其共同特点是操作简单、方便。
纪红兵等采用共沉淀法,通过Ru对MnFe2O4的同晶取代制得了NCs MnFe1.95 Ru0.05O4,经改性后,可有效地将烯丙醇类化合物氧化成醛酮类化合物。
4、微乳液法微乳液法首先需要配制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体系,然后将反应物溶于微乳液中,使其在水核内进行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在水核中成核、生长,去除表面活性剂,将得到的固体粗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干燥、焙烧,即可得到粉体纳米催化剂。
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比例即可达到控制产物颗粒尺寸的目的,可用于制备金属NCs、金属氧化物NCs 和复合氧化物NCs等。
该方法所采用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小、单分散性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郭林等采用微乳液法制得的纳米钴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分解N2O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5、离子交换法首先,对沸石、SiO2等载体表面进行处理,使H+、Na+等活性较强的阳离子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然后将此载体放入含Pt(NH3)5C l2+等贵金属阳离子基团的溶液中,通过置换反应使贵金属离子占据活性阳离子原来的位置,在载体表面形成贵金属纳米微粒。
6、水解法首先,在高温下将金属盐溶液水解,生成水合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再将沉淀产物加热分解得到纳米颗粒。
该方法可分为无机水解法、金属醇盐水解法和喷雾水解法等。
水解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化学组成可精确控制、粉体性能重复性好、收率高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
7、惰性气体蒸发法惰性气体蒸发法是在低压的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使其蒸发后形成纳米微粒。
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受真空室内惰性气体的种类,气体分压及蒸发速度等的影响,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控制微粒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五、纳米催化剂的应用1、纳米催化剂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纳米催化剂在化学电源中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把纳米轻烧结构体作为电池电极。
采用纳米轻烧结体作为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光化学电池的电极,可以增加反应表面积,提高电池效率,减轻重量,有利于电池的小型化。
如镍和银的轻烧结体作为化学电池等的电极已经得到了应用。
2、光催化空气净化传统的空气净化技术大中的有毒污染物,但污染物本身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问题。
而以锐钛矿型纳米TiO2催化剂为代表的光催化空气净化技术具有室温深度氧化、二次污染小、运行成本低和可望利用太阳光为反应光源等优点,再加上纳米TiO2制备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和抗磨损性能良好等优点,在空气尤其是在室内空气的深度净化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3、汽车尾气处理COx和NO气体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中的主要污染成分。
负载NCs Pt-γ-Al2O3-CeO2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使用温度范围与汽车尾气温度范围不匹配的问题,催化CO转化率可高达83%[7],有关专家运用模拟实验。
证实,在存在氧气条件下,Pd-RhNCs 在CO氧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而在无氧状态下,Pt-RhNCs活性更高;对于NO还原反应,无论氧气存在与否,Pt-RhNCs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此外,Khoudiakov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上的纳米Au微粒对于室温下CO的氧化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六、总结纳米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多个行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石油,材料改性,环境保护等,因此值得人们对此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但在纳米催化剂的开发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纳米催化剂制备成本和提高催化效率,更为廉价的制备成本和高效新能将能推动纳米催化剂的迅速发展。
七、参考文献[1] 钱伯章.纳米材料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04,32 (4): 25-28.[2] 汪信,陆路德.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J]. 无机化学学报, 2000,(2):213-217.[3] 蒿凤延,董波,漆文华. 碳五加氢石油树脂化工废水的处理[J]. 四川环境, 2004,23 (4):54-56.[4] 陈香生. 纳米材料及其在石油化工催化剂和添加剂中的应用前景[J]. 炼油设计, 2001,31(3):58-611.[5]阎子峰. 纳米催化技术[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28[6] Carsten Stocker, Alfons Baiker. Zirconia aerogels: effect of acid-to-alkoxide ratio, alcoholic solvent and supercritical drying methodon structural peoperties[J].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diers, 1998,223:165- 178.[7] 刘渝, 杨芸. 负载型催化剂Pt-γ-Al2O3-CeO2的合成和活性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38(6):78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