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评讲教案设计共7页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第一章:试卷分析1.1 试卷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如数的认识、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加减法运算等。

1.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针对每个部分,分析学生在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等。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试卷讲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审题、计算等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第二章:选择题讲评2.1 选择题错误原因分析针对试卷中的选择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如对概念理解不清晰、粗心大意等。

2.2 讲评方法举例讲解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2.3 巩固练习设计类似的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检验讲评效果。

第三章:填空题讲评3.1 填空题错误原因分析分析试卷中填空题的错误原因,如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失误等。

逐个讲解错误答案,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3.3 巩固练习设计类似的填空题,让学生练习,检验讲评效果。

第四章:解答题讲评4.1 解答题错误原因分析针对试卷中的解答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如审题不仔细、思路不清晰等。

4.2 讲评方法讲解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4.3 巩固练习设计类似的解答题,让学生练习,检验讲评效果。

5.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考试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建议给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如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审题能力等。

第六章:专项训练设计6.1 训练目标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设计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技能。

6.2 训练内容选择题专项训练、填空题专项训练、解答题专项训练。

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目。

6.4 训练评价对学生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七章:课堂互动环节7.1 互动目标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讲评教案第一章:试卷分析与评价1.1 试卷结构分析了解本次试卷的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

分析各题型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

1.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统计学生的整体答题情况,包括平均分、及格率等。

分析学生的错误类型,如概念理解不清、计算错误、审题不仔细等。

1.3 学生表现亮点与不足总结学生在试卷中的表现亮点,如解答题思路清晰、选择题准确率高等。

指出学生在试卷中的不足之处,如计算题粗心大意、应用题理解不深刻等。

第二章:重点题型讲解2.1 选择题讲解分析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如排除法、比较法等。

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选择题,进行详细讲解,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2.2 填空题讲解解释填空题的答案来源,如课本知识点、概念理解等。

引导学生掌握填空题的答题技巧,如注意单位转换、符号使用等。

2.3 解答题讲解分析解答题的答题步骤,如审题、列式、计算等。

针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第三章:错题巩固与练习3.1 错题分类整理将学生在试卷中的错误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如计算错误、应用题错误等。

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错题,加深对错误的认识。

3.2 错题巩固练习根据错题分类,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目。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错题的理解,提高答题准确性。

3.3 错题讲解与答疑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题进行讲解,解释错误原因。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提高答题技巧与策略4.1 审题技巧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步骤与方法,如关键词搜索、信息提取等。

举例讲解如何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避免漏解或误解。

4.2 答题策略分享分享一些答题策略,如先易后难、时间分配等。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自我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试卷答题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5.2 教师总结与建议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提出表扬与鼓励。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评讲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评讲

精选课件ppt
7
2、纠正:
(1)、做此类题目时,应先找出珠子的排列规 律,按规律分组。再根据总数求出这一规律数的 组数和余数(102÷4=25组、、、2个)即每 一组的第二个都是白色,所以第102个是白色珠 子。
(2)、再看每一组里面有几个(3个)白色的, 然后用组数×个数(25×3=75个)再加剩余白 色珠子的个数即75+1=76个(余数2里第一个 是黑色、第二个是白色)
精选课件ppt
13
纠正: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分析:“再摘32个,则全家人摘的橘子就一 样多了”说明小明还需要32个才和爸妈一样 多,那么已摘的+再摘的=三人摘的同样多时 的总数,(即178+32=210)再根据总数 ÷人数=平均每人摘的,(即210 ÷ 3=70 个)求出小明和爸妈同样多时各摘的、然后 再求出小明实际摘的个数。
精选课件ppt
4
典型错例分析
一、填空
第5题
花店里有若干朵百合花,比菊花少
18朵,玫瑰花是菊花的3倍,康乃馨比
玫瑰花少42朵,康乃馨有84朵,花店里
有百合花( )朵。
1、 出错的原因:
没有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复杂,学
生理解不清。
2、 纠正方法:根据已知条件,依 次求出相关连的量
精选课件ppt
5
精选课件ppt
11
典型错例分析
(三)选择
第1题
一辆公交车上原有7人,以后每站上来 3人,第4站后,车上有( )人
A、16
B、19
C、22
错误原因:(1)、没有认真审题弄 清楚哪是第一站,从而把数据算错。
纠正: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审题还要 在练习本上写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学情分析:在学习“三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相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相加,对列竖式进位相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第38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 659+306=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

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2014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主要研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这是学生研究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惯。

4.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1.让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让学生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惯。

课时安排:加法3课时减法3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1课时整理和复1课时单元测试1课时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第36-37页例1及相应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研究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复准备1.听算:20+33= 35+12= 24+37= 51+25= 36+60= 43+20=30+22=2.笔算56+28= 47+39= 66+2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强调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研究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教学例1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哪些动物?2)提出数学问题:中国特有动物中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几种?3)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

根据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

学生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件。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52+20=32+59=53+28=2.笔算:430+260=570+380=师:笔算时要注意什么?3.引入新课。

师: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例1)师: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它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板书:271+122)师:这道算式怎么计算呢?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测量 全单元优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测量 全单元优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教案单元测试一一、直接写得数.185= 16-153=(4+6)3=540-360= 17+132= 18-91=3023= 840+27=(85-85)26=590+100= 2463= 100-254=二、填空.1.486-320191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2.有两个算式:2255=45,78-45=33,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3.看一本书,9天看了135页,平均一天看()页.照这样计算,12天可以看()页,如果一本书300页,要()天看完.4.工人叔叔修一条公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条公路全长()米.如果每天修15米,需()天修完.如果想用6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米.5.商店里有7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卖3元.那么310求的是();107求的是();3107求的是();3(107)求的是().6.工地上两辆汽车运水泥,每车运80袋,一共运来水泥8000千克.根据下列问题写出相应算式:(1)两辆汽车共运来多少袋?列式:();(2)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列式:();(3)每袋水泥重多少千克?列式:();还可以这样列式:().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84+(96123)的得数是().① 276 ②108 ③452.求75除975与150的差,商是多少的算式是().①97575-150②(975-150)75③97575-15075 ④75(975-150)3.30与25的和除它们的积,求商用().①(30+25)3025 ②3025+(30+25)③302530+25 ④(30+25)(3025)4.某村要修一条长780米的水渠,前4天修了240米.照这样计算,这条水渠修完需要多少天?正确的算式是().①7804 ②780+(2404)③ 780(2404)④(780-240)+(240+4)5.少年官小红花艺术团有180个学生,是书法组人数的5倍.书法组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正确的答案是().①45人②9人③36人④225人四、递等式计算.165+15054 (73+65)(75-28)4321812-127 152-738(1086)五、列式计算.1.370与174的和除以17,商是多少?2.23乘以103与87的差,积是多少?六、应用题.1.商店有3箱衬衣,每箱12件,一共卖了126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两种方法解)2.服装厂20天做了4800套学生装.照这样计算,28天可以做多少套?如果要做8400套学生装,需要几天完成?3.工程队铺一条柏油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铺完,实际18天铺完,每天铺多少米?比原计划每天多铺多少米?参考答案一、90,11,30,180,43,9,690,27,0,690,12,0二、1.除,乘,减 2. 78-2255=333.15,180,204. 120,8,205.10支(每盒)钢笔多少元,7盒一共有多少支,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6.(1)802=160(袋),(2)80002=4000(千克),(3)8000280=50(千克), 8000(802)=50(千克)三、1.② 2.② 3.② 4.② 5.②四、285,6486,161,111五、1.32 2.368六、1.35元 2.6720套,35天 3.100米,10米单元测试二1.直接写出得数.(l9分)30+66=(387-387)+0= 16-168=7+5+5-7= 9+8-9+8= 25+4+70=(111+189)3= 4343= 1258100=396250=(l+7)(l6-6)= 8l44=3311+49= 187+29-29= 587+496=26+2626= 15371537=32(3216)= 300-(300-222)=2.在下面每个条件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8分)(1)一班有37人,二班有4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2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利拿20元钱去买4元1千克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光每小时生产7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每个问题的下面补充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8分)(1)甲、乙两组一共生产多少台机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辆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产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下面每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6分)(1)11917=7 (2)430-220=210917=13 21030=75.计算下面各题.(18分)7515+205 (150-75)(25-20)(3390-1695)17 687+(99-67)0-131000+(10000-9888)6 900560+20906.列式计算.(8分)(1)486与114的和除以2789与2783的差,商是多少?(2)305减去15乘以18的积,差是多少?7.应用题.(前5小题各5分,第(6)小题8分)(1)甲、乙两个单位去植树,甲单位共植树210棵,乙单位25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甲、乙两单位一共植树多少棵?(2)一班有35人,二班有45人,两个班平均每人买了8本练习本,一共买了多少本?(3)买4本书用了12元钱,买120本同样的书,一共要用多少钱?(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40千米需要几小时?(5)某汽车队用8辆汽车3次运水泥480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袋水泥?(6)体育队买4箱运动服,每箱10套,共用去6000元钱,每套运动服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参考答案1.66,0,14,10,16,99,900,9,10,0,80,81,39,187,1083,26,1,16,2222.(1)两班共多少人?(2)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可以买几斤?(4)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3.(1)甲组生产机器的台数乙组生产机器的台数(2)每小时行驶多少干米几小时(3)实际生产的台数原计划生产的台数(4)零件的总个数每小时生产多少个4.91(11917)(430-220)305.105 15 110 674 1002 1815 6.(l)100(2)357.(1)210+25 6=360(棵)(2)8 +(35+45)= 640(本)(3)124 120=360(元)(4)540+(2703)=6(小时)(5)480083=200(袋)(6)6000410=150(元)(7)6000 (10 4)=15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评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深化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1、公布全班考试成绩,并对各分数段的成绩进行分析
本次测试应测51人,实测51人。

优秀生27人。

90-100的人数为12人,80-89的人数为15人。

,60-79的人数为10人,60分以下14人。

全班最高分99分,最低分15分本次测试成绩不太理想,不及格人数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表扬一直保持优秀和进步的学生:
学习之星:
进步之星:
二、自查自纠
1自查、自纠。

各自试卷上出错的题目,自己重新读题,并试着更正。

2、记录。

自己自查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

三、小组合作交流
各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题的思路。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评讲。

四、典型错例分析
(一)、填空
第3题
÷8,要使商是三位数,)。

1、出错的原因:(1)、马虎没有认真审题,没注意到最小。

2、纠正:
(1)、做此类题目时,要看除数和被除数的最高位。

(2)、当被除数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所以最小的就是8(应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

3、类比练习
36÷5,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二)、判断
第2题
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
错误原因:1、与乘数末尾有0的相混。

2、思考问题印象化,没有真正的动脑思考。

纠正方法:1、举例验证
2、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动脑思考后再做。

补救练习
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一定有0()
(四)计算
第2题
夺红旗
×
(2)、习惯性的从前往后做,从后往前推蒙了。

(3)、连续运用“已知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被除数=商×乘除数”没有很好的确定未知数的位置,这一类题目解题方法不够熟练。

纠正:引导学生理解做这种类型的题要从后往前做。

“56在这里是积,2是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根据“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即
56÷2=28),而28又是÷6=被除数”......补救练习
×
第4题
体育老师不小心把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每筒羽毛球多少元吗?
错误原因:(1)、没有看懂表格。

没有弄明白137元是买篮球和羽毛球的
总价钱
(2)、没有搞懂数量关系
纠正:1、要求羽毛球的单价,需要知道羽毛球的总价和数量,所以应先求买3筒羽毛球的总价(即137元减去买一个篮球的钱数)
2、根据“羽毛球的总价÷羽毛球的数量=羽毛球的单价”
补救练习
你能算一算买多少支钢笔吗?
五、做考试总结
通过这次考试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说说你今后的努力方向。

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

(11分)
1、(1)80÷2=(),想:8÷2=(),所以80÷2=()
(2)500÷5=(),想:5 ×()=500,所以500÷5=()
2、÷4=13……)。

3÷8,要使商是三位数,)。

4、0除以任何不是()的数都等于()。

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5分)
1、168÷8的商是三位数。

()
2、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
3、一个数除以5,余数是6。

()
4、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
5、803除以4的结果是20……3. ()
三、我会比。

(在○里填“>”“<”“=”)(6分)
48÷4○84÷4 720÷8○720÷9 26 ×3○26 ×2
26÷2○26 ×2 0÷64○29 ×0 113 ×0○113 ×1
四、计算我能行。

(22分)
1、口算我最棒。

90÷3= 80÷4= 240÷6= 600÷6=
606÷6= 305÷5= 320÷8= 120÷2=
2、先估一估,再连一连。

651÷3 920÷2 475÷3 878÷4672÷3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四百多
714÷5
560÷2840÷7 976÷3800÷5
3、看谁能夺得红旗
14
148÷2= 204÷4= ★276÷3=
178÷2= 904÷5=★835÷4=
六、列式计算。

(12分)
1、一个数的9倍是360,这个数是多少?
2、210除以7得多少?
3、480里面有多少个8?
4、把62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30分)
1、地球绕太阳一周大约是365天,合多少个星期还余几天?
2、三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有38名男同学,26名女同学。

(1)如果每4个人分成一组,一共可分成几组?
(2)一共买来133棵树苗,如果每行栽7棵,一共可以栽几行?
3、星星玩具厂一天生产了264个玩具,如果每6个装一盒,能装多少盒?
4、体育老师不小心把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每筒羽毛球多少元吗?
5、3个老师和62个学生坐船过河,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多少只船才能一次性把他们运走?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