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安全性观察及免疫效果分析改

合集下载

两种不同剂型人用狂犬疫苗不良反应与免疫效果评价

两种不同剂型人用狂犬疫苗不良反应与免疫效果评价

两种不同剂型人用狂犬疫苗不良反应与免疫效果评价目的分析和评价水剂和冻干剂人用狂犬疫苗在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免疫效果,为今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接收的102例狂犬病暴露后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选用水剂和冻干剂两种类型狂犬疫苗作为研究试剂,比较两组患者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阳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冻干剂人用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水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加以推广。

标签:狂犬病;人用狂犬疫苗;不良反应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具体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以及处理情况有关,临床表现为怕水惧风、咽肌痉挛等,病死率接近100%,对于该病你的预防,以接种人用狂犬疫苗为主,但是无论采用水剂还是冻干剂,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也并不一致[1]。

现选取两种不同剂型人用狂犬疫苗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接收的102例狂犬病暴露后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患者作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无既往人用狂犬疫苗接种史、严重慢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疾病。

其中男性71例,女性3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3.6±4.7)岁。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选用水剂和冻干剂两种类型狂犬疫苗作为研究试剂,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种水剂人用狂犬疫苗(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号为201101055),剂量为0.5ml/支,暴露后免疫程序为2-1-1;观察组接种冻干剂人用狂犬疫苗(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号为201109167),剂量为0.5ml/支,按照标示量配置稀释液,完全复溶后注射,暴露后免疫程序为1-1-1-1-1[2]。

“2-1-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2-1-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2-1-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应用效果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9T11:36:52.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继莲施永辉邓萍黎荣[导读] 因此,2-1-1狂犬疫苗接种程序具有长期推广应用的价值。

刘继莲施永辉邓萍黎荣(江西省萍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萍乡 337000)【中图分类号】R45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41-02狂犬病在目前是可防不可治的传染病,被可疑动物致伤后预防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

一直以来,我国批准采用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5针肌内注射方案(即一般狂犬病暴露者于第0、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一个剂量)。

由于接种周期长、次数多、程序复杂,许多人忘记或耽误了接种后续针次,免疫效果受到影响。

而随着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研制技术的不断进展,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部分企业的狂犬病疫苗可以采取一个国际上已经成熟应用的简便而有效的免疫程序即“2-1-1”,随着“2-1-1”疫苗于2011年6月30日开始获得批签发合格证上市销售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级狂苗接种点的广泛应用。

为检测“2-1-1”接种程序的应用效果,我们从收集了2011年运用五针法接种狂苗及“2-1-1”接种程序接种狂苗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 调查内容1.1调查对象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接种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1-1”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暴露人群。

对比组选择传统五针法程序接种人群。

1.2调查内容依从性、副反应及接种效益情况。

1.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电话追踪随访、座谈等形式;以及时、准确、全程接种疫苗为合格,有漏种、推迟接种者为不合格,合格接种率高为依从性高。

电话追踪随访狂犬病暴露接种人群在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召开市、县(区)、乡(镇)预防接种门诊部医护人员座谈会,了解他们使用传统程序五针法和“2-1-1”程序四针法的效益比较情况。

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当前临床中所应用的狂犬疫苗主要有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和Vero 细胞狂犬疫苗,Vero 细胞纯化疫苗是目前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狂犬疫苗,所以目前主要用此类疫苗。

可以说,只要对疫苗进行及时并足量地注射,便能够十分有效地对狂犬病进行预防,然而,在实际中,依然存在一部分患者在注射疫苗后仍然患有狂犬病,并最终导致死亡,这对于社会的稳定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疫苗注射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R73-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89-011.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1.1 未对伤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对于动物所抓伤以及咬伤的伤口部位,患者没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对创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很容易导致病毒存在,另外,还有可能是由于包扎与缝合这一环节中出现了失误,患者在经过包扎与缝合后,很容易会对组织造成挤压,使得病毒被加速吸收,所以在伤口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是不主张包扎和缝合的。

1.2 狂犬疫苗注射并未满足及时与足量的要求(1)患者在受到咬伤与抓伤后,并未及时地购买疫苗并进行注射,在这其中拖延了较长的时间,导致疫苗的效果难以发挥;(2)由于一定的因素,使得患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日程对疫苗进行注射;(3)患者在注射一次或者两次后便不再坚持继续注射疫苗,疫苗的全程注射工作并没有如期完成[1]。

1.3 护理人员本身的注射技术不够熟练护理人员自身经验较少,在注射时很容易导致跑液以及漏液等情况出现,另外,护理人员在注射时也很容易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注射的部位不十分准确。

造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制剂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剂量,或者在抽取药液时不够彻底、在排空时有跑液等情况出现,或者是在对患者进行注射前并未将药液摇匀,导致出现沉淀,这就容易导致注射到患者体内的药剂量出现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注射的肌肉部位较浅,特别是对于肥胖者来说,在注射后患者对药液的吸收十分缓慢,产生抗体的时间出现了延缓,使得效果出现降低。

狂犬疫苗安全性分析-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狂犬疫苗安全性分析-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狂犬疫苗安全性分析一、狂犬疫苗安全性WHO的立场文件中指出,不同种类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整体较好。

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狂犬病疫苗的纯度、制备工艺、处方成分及剂型有关,并可能与产品各批次间的差异相关。

此外,疫苗的使用方式(如肌肉注射或皮内注射)和受种者的个体差异也有影响。

据统计,约有35%-45%的受种者接种部位会出现一过性轻微红疹、疼痛和/或红肿,在接种加强针次时尤为显著。

5%-15%的受种者曾观察到一过性发热、头痛、头晕、胃肠道症状等轻微全身不良反应,过敏、神经系统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罕见。

1997-2005年,据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显示,在鸡胚细胞疫苗的所有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占7%,主要为神经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不一,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疹和血管性水肿。

对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观察中,超过1770名志愿者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严重上臂疼痛(15-25%);头痛(5-8%);不适、恶心,或两者兼有(2-5%);过敏性水肿(0.1%),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加强免疫之后。

加强免疫后,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率上升至6%。

细胞培养疫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少,在注射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的数百万个体中,共报告发生5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GBS及急性播散性脊髓炎,不超过疾病的基础发生率,可能与接种疫苗无关。

目前大规模使用的Vero细胞疫苗及原代鸡胚细胞纯化疫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相仿。

国内对国产与进口Vero细胞疫苗安全性对比研究发现,国产疫苗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1.4%、0.8%、17.1%和2.4%;发热、皮疹、头痛、疲劳乏力和其他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2%、0.4%、2.4%、4.2%和0.3%,不良反应均在第7天完全消失,与进口疫苗的安全性基本一致。

对于肌内接种和皮内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部分研究显示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也有研究显示皮内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肌内接种,主要表现为局部红斑、疼痛和肿胀,但总体来讲反应较轻微。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重庆狂犬抗体检测机构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重庆狂犬抗体检测机构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882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先生首次成功发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之后经历了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目前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

早期的神经组织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全程免疫后仍有1‰的死亡病例),且疫苗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由于疫苗中含有动物脑组织的髓磷脂成分,接种后可能引起神经性麻痹反应(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WHO于1984年建议停止生产和使用神经组织疫苗,目前各国已陆续停止使用。

20世纪60年代起,采用细胞和组织胚胎培养技术生产的狂犬病疫苗(CCEEVs)取得了长足发展。

由于采用了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CCEEVs避免了产品中残留动物脑组织、细胞蛋白残留等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疫苗效价和免疫后抗体水平,减少了注射针次,最大限度降低了免疫失败病例。

现已证明,CCEEV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Vero细胞纯化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等。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为美国Wistar研究所首创,随后法国Merieux研究所1974年获得生产许可,经多中心临床人体观察,该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免疫效果好。

但是人二倍体细胞增殖慢,病毒产量低,疫苗成本高,价格贵,尚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于1985年获得生产许可,人体观察不良反应轻、效果好,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有着同样的安全性和效力。

而且由于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高、疫苗产量大、价格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根据不同厂家的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较轻微,免疫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重组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

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

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

-调查研究-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佟荟,李贵文,蒋静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443000摘要:目的对宜昌市接种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脱髓鞘性脊髓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减少或避免接种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类似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对宜昌市2017年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判定原因和依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2017年宜昌市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岀现脱髓鞘性脊髓炎1例报告,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结论接种疫苗后若岀现不正常体征,要及时就医,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监测;异常反应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83(2021)02-0126-03DOI:10.3969/j.issn.1006-2483.2021.02.030A case report on demyelinating myelitis occurring after vaccinationof freeze-dried human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TONG Hui,LI Guiwen,JIANG JingYich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ichang,Hubei44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uspected case of demyelinating myelitis after vaccination with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in Yichang city,and to provide a clinical basis for reducing or avoiding similar serious,suspected,and abnormal vaccination reactions after inoculation of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aseof demyelinating myelitis after freeze-dried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inoculation in Yichang City in2017were analyzed. Results In2017,a case of demyelinating myelitis occurred after inoculation of freeze-dried human rabies vaccine(Vero cells)in Yichang city,which was due to the abnormal reaction of vaccination.Conclusion If abnormal signs occur after vaccination,timely med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diseases and deaths.Keywords:Rabies vaccine;Surveillance;Abnormal reaction2017年12月18日湖北省宜昌市某狂犬病预防专科门诊报告1例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 e 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病例,通过宜昌市疾控中心AEFI监测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并组织相关专家组诊断,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分析陈建设

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分析陈建设

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分析陈建设作者:朱明轮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通过试验探究纯化狂犬疫苗在接种之后的免疫效果和能够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方法取在我院接受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自愿参与采血检验狂犬病抗体(IgG)的患者40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按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三个小组,每位患者均无菌采静脉血2ml,待其凝固后分离血清,使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验狂犬病抗体(IgG)。

结果在患者使用纯化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抗体(IgG)总阳性率达95.75%。

50岁组的阳性率达85.96%。

P【关键词】纯化狂犬疫苗;免疫效果;抗体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22-02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引发的人畜共患病,病死率极高[1]。

虽然狂犬病病毒一般在动物之间传播,但是可以通过动物咬伤人时将疾病传染给人。

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可达100%[2]。

由于人类对于狂犬病并没有自然的免疫能力,因此,对于不同的年龄、性别与职业人群均易感染[3]。

目前对狂犬病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及时对暴露创口的清洗与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为了了解患者接种纯化狂犬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的情况,我院进行了相关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在我院接受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自愿参与采血检验狂犬病抗体(IgG)的患者40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按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三个小组。

50岁组患者共57例,平均年龄62±2.9岁。

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参与本次试验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首先对创口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使用狂犬病疫苗为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 细胞)(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在2-8℃下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进行。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分析-重庆狂犬疫苗抗体检测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分析-重庆狂犬疫苗抗体检测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分析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狂犬病病毒RNA编码核蛋白(N)、M1、M2、病毒包膜糖蛋白(G)和L五种蛋白,其中G蛋白是狂犬病病毒最主要的抗原,可有效刺激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增生,并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G蛋白特异性抗体是狂犬病疫苗最重要的保护性抗体,免疫效果主要依赖其抗原表位、结构、蛋白折叠及糖基化等。

N蛋白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性抗原,能够刺激B细胞和Th细胞诱导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磷蛋白(P)可诱导CTL,但保护作用较弱。

机体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约7天左右产生IgM抗体,在约14天后产生IgG抗体并迅速升高。

IgM和IgG抗体均具有中和病毒的能力,有些中和抗体能进入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神经细胞内抑制病毒复制。

CTL的高峰出现在免疫后12天,可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狂犬病病毒,Th细胞可增强抗核蛋白和糖蛋白抗体,也能增加保护效果。

但Suss的研究认为细胞免疫在狂犬病中的作用不明。

由于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序列高度保守,氨基酸同源性达78%至93%,故病毒之间在核壳体水平上存在着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

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部位为G蛋白外功能区,当其氨基酸同源性>74%时,病毒之间能够交叉中和,为同一遗传谱系内的病毒;膜外区的氨基酸同源性<62%时,则无交叉中和反应。

目前疫苗株均属于遗传谱系I,对遗传谱系II中的病毒感染不具保护作用。

现已经有十余个种类或基因型的狂犬病病毒属病毒被描述为狂犬病的病原体。

目前为止,遗传谱系I的狂犬病病毒是引起人狂犬病的最常见的病毒型别,也是至今应用于狂犬病疫苗生产的唯一病毒种类。

故现有疫苗可能无法为遗传谱系I外的其他血清型病毒感染提供保护。

因此,用于疫苗的病毒种类必须慎重选择。

生产用毒种应是在实验室细胞培养适应和减毒,并具有稳定生物学特性的固定毒株,其历史和来源应确证清楚,并经过全面的特征性检定,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性观察指标 根据《预防接种手册》的判定标准,局部反应根据红晕大小分为弱、中、强 反应三档;全身反应体温37.1~ 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 38.6℃为强反应。 6、血清学抗体测定 5针全程免疫后2~ 3周采集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 荧光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的滴度。狂犬病毒抗原片及羊抗人IgG荧光抗体。 判定标准:IgG抗体≥ 1∶5为阳性,≥ 1∶10为有保护性。 7、统计学分析 (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的差别采用配对资料的假设检验,首先将接种前 后的滴度倒数变换成2底的对数值,然后求二者差数的均数及标准误,再求t值 进行t检验。 (2)接种后IgG抗体≥ 1∶10的百分比显著性检验 应用卡方检验,当t值小于1 时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直接计算P值,根据P值大小判定是否有差异。
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安全性观察及免疫效果分析
小组成员:罗兰、胡智琦、周子又、马熙雨
背景介绍
一、近期疫苗事件:
事件一: 2016年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 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翟金亮 告诉澎湃新闻,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 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 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 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 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 “这是在杀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 主任王月丹评论称,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 运输的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 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接种者免疫无效会感染 发病死亡。
材料与方法
1、疫苗 常州药业延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 (Vero细胞疫苗)本品每西林瓶为1.0 ml,每人次用量1.0 ml或法国安万特巴 斯德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纯化疫苗(维尔博)本品每西林瓶为0.5ml,每人次用 量0.5 ml。 2、观察对象 2016年6月7~ 19日间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前来温江区疾控 中心犬伤门诊就诊的所有人群。 3、免疫程序 采用暴露后免疫程序,即5针程序:0,3,7,14,28 d接种。儿 童用量相同。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要求操作。 4、分组 本着自愿选择原则,在观察期间前来就诊的人群中按接种疫苗 的不同分成两组,G1组与G2组 5、安全性观察方法及指标 就诊时填写狂犬病疫苗接种登记册及疫苗安全性观察表,详细记录病人住 址及联系电话,接种后6,24,72 h及7,14,28 d分别询问全身状况,测量体温 并观察局部反应
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查相关的 文献资料,加以分析与研究。 统计分析法 :分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发进行t检验 和概率计算,增强结果的说服性。 分析归纳法:研究分析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 容并合理分类;根据比较研究及案例分析的结果,总结归纳 国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 实验法:设计实验,血清学抗体的测定,评价Vero细胞狂犬 疫苗的有效性。
预期结果
1985年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被批准使用,1987年WHO颁布Vero细胞生产人用 纯化狂犬病灭活疫苗规程,并推荐用于暴露前和暴露后接种。 我们的预期结果为: ① 安全性观察:根据《预防接种手册》的判定标准,使用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 苗全身性反应为弱反应 ② 血清学抗体测定:血清中IgG抗体的滴度≥ 1∶10,有保护性
即预期结果为:用Vero细胞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在免疫中安全且效果好。
未来展望
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迄今仍无特效的 治疗方法。为了控制狂犬病的流行和减轻社会的 疾病负担,应坚持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狂犬病疫 苗。最 有 前 途 的 Vero 细胞精制狂犬疫苗。在 具有 良 好 安 全 性 与 免 疫 效 果 的 情 况 下, 以下对于推广狂犬病疫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例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经济成本,提高疫 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目前对狂犬病疫苗的 研究已比较深入,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 究。第一,维持时间短,之后应加强注射。更长 免疫持久性的 Vero 细胞精制狂犬疫苗是以后的研 究方向; 第二,Vero 细胞精制狂犬疫苗对暴露后 人体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如果能使Vero 细胞精 制狂犬疫苗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则可以达到更好的 效果; 第三,随着“2-1 -1 ”免疫 接 种 程 序 的 推 广,能 否 以 此 为 切 入 点,使该程序更简化, 降低国家及个人经济成本是未来新的方向。相信 以后狂犬病的发病率将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3.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几次大批量假狂犬疫苗事件,给接种疫苗者和有动物咬伤史的人带来了极大的 心理负担,所以检测对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至关重要。
四、研究现状:
自 1885 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第一支狂犬疫苗以来, 人们对狂犬疫苗的制备和接种方法进 行了不断的改进 ,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Vero传代细胞细胞系 疫苗无论在有效性还是安全性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Vero 细胞为非洲绿( Cercopithecus aethiops monkey) 肾细胞的传代细胞系 , 是经WHO 批准用做人类疫苗的生产基质 。本研究中涉 及的三种疫苗都是 Vero 细胞精制狂犬疫苗 ,其中法国维尔博疫苗为当前国际预防医学界公认的高 效疫苗 ,两种国产疫苗都是获得我国卫生部批准文号的产品 ,为国家二类新药 我国 Vero 细胞精制狂的普遍 认可 , 有条件的病人都会选择接种进口疫苗 。然而, 狂犬病在低收入阶层中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 他们因其居住 、工作场所的复杂性, 被患狂犬病动物伤害的机会相对更大, 在无法承受进口疫苗 昂贵价格又不信任国产疫苗的情况下, 不可避免地造成免疫空白,这一点也是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死 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证实了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的预防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的情况下 , 推广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狂犬疫苗, 有利于提高各类犬伤病人的抗体保护性, 最大 限度地消除发生狂犬病的隐患。我们于1993年在卫生部批准立项的前提下,开始了Vero细胞狂犬 病疫苗的研制,并于1998年取得成功,
确 定 研 究 目 标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了解专家学者的研究, 收集资料
确定研究课题
制 定 研 究 计 划 进 行 研 究 研 究 结 果
检索、查阅相关文献, 梳理分类
进行考察、统计分析
制定具体计划
准备材料、进行试验
处理数据、撰写相关报告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事件二:
二、狂犬病的分布:
三、目的和意义:
1.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达100%。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 降低暴露后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确保所使用疫苗的接种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我们需要定期对 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检测。 2. 预防接种是防制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鉴于我国目前使用的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的质量 和副反应现状,以及在使用中出现的混乱状态,已不适应日益要求有高质量疫苗的实际需要;以Vero细 胞为基质制备高效、安全和副反应小的新一代疫苗是当今各国的发展趋势。许多贪图利益之人觉得有 利可图,出售假疫苗或失效疫苗。为防止惨剧的发生,需要定期对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效 果进行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