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一、目标展示
1、了解中国画的概念等相关知
识。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
的民族文化内涵。

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
爱之情。

二、主体学习、交流展示
中国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画的
对比欣赏
导入本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的理解“形”指什么?“神”指什么?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解
以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花鸟画《禽兔图》为例详细分析。

(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
“性”外形“神”气质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韵致。

学生思考并回答
(请同学分组讨论,交流)
“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
的理解
“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的理解
“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的理解
a.“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

——中国画的诗情画意
b.“以大观小”:超越直观世界,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中国画的构图
a.“骨法用笔”
是说的与骨法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

南齐谢赫德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一法中,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括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意思在内。

b.“应物象形”
蕴含着天人关系和物我交融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代表着中国画家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状态。

“形”头脑中经过加工的艺术形象,它可以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向。

“随”对象的形、色、质、香等类相,以及画家审美心理感受的类相而“赋彩”。

如:《出水芙蓉图》、《簪花仕女图》等。

宋代的“运墨而五色具”
明清以后:“色不碍墨,墨不碍
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
关于意境的理解
关于章法的理解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艺术风格,兴起于宋代。

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尽情地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以郑板桥的作品为例说明
三:当堂检测
怎样理解中国画“以大观小”的表现方法?找出相关作品并举例说明。

课堂总结:
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欣赏中国画首先要了解它的艺术特点。

希望本课的学习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继承、发扬这部分优秀传统艺术的良好开端。

色”--色墨和谐、色墨交融
“意境”是一种借助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境与意会,意味隽永深长的艺术境界。

“意”是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境”则是由象引发的“象外之象”
“章法”是指画面构图、构思。

学生完成并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