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工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的研究

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的研究

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的研究作者:李仲奎秦信武陈孟华来源:《汽车科技》2013年第02期摘要:针对目前广受推崇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探讨了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在车身上的布置方案,分析了动力电池在前后地板下方的最大布置空间,并通过实际样车开发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文章还对布置空间不足的情况,提出了改善性建议。

关键词: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空间;电池包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3)02-0019-05纯电动轿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取消了燃油箱、发动机、排气管等系统,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机等系统。

新增的系统与传统燃油车的系统相比,体积、重量及其对安装环境的要求上都有较大的不同。

尤其是新增的动力电池,由于自身体积大、重量大[1],在布置上很难找到完美的空间,并且在充电或高负荷运转时电池温度较高,还需要一套冷却系统。

另外,动力电池的布置还影响着整车的轴荷分配,以及乘坐舒适性。

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动力电池布置杂乱无序的情况,本文对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布置空间进行分析,以此来达到轿车车身上最好的电池布置位置、最大化的电池布置空间和较好的轴荷分配,并在某纯电动轿车上得到验证。

1 动力电池模组及系统说明纯电动轿车要满足车辆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通常要有足够多的电池单体构成多个电池模组最终组建成一个电池系统。

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多采用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单体,有圆筒电池和方体电池之分。

轿车用作动力的电池一般为方体电池。

常常是多节电池串并联构成模组,如图1所示。

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系统电压高达300多伏,电池单体的电压一般为3~4 V,因此要满足纯电动轿车使用需求,就需要数百个电池单体串并联,这样就需要足够大的电池包体积才能容纳这么多的电池单体,表现在车身设计上就是要有足够大的电池布置空间。

考虑到电池系统的简单化和车身结构的简单化以及密封,将电池组固定在一个电池包或不超过两个电池包内。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危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其动力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备受行业和技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就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等,通过电能或动力电池进行驱动,实现零碳排放的环保效果。

它是传统燃油汽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零排放、零噪音、节能环保”的优点,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据预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将迅速增长。

其中,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电机、变速箱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在这些组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储存途径。

动力电池可将电能转换为动力,驱动电机工作,推动电动汽车前进。

由于其重量大、成本高、密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机构众多,并且在研发过程中涉及多个领域,如材料、电气、机械、化学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也逐渐成熟,如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镁电池、固态电池等。

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瓶颈然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1.电池成本高、性能差,车辆续航能力差动力电池成本依然较高,性能不理想,严重制约电动汽车的市场普及。

例如,电池循环寿命短,续航里程短等问题,使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有所下降。

2.电池安全隐患存在动力电池在充电、放电、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电池管理技术和安全控制技术不完善,容易引发电池短路、过充、过放、高温等情况,导致国内外多起电动汽车起火事件。

3.电机效率低电机效率低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另一个问题。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与测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交通出行的新选择。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也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逐步普及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那么,本文将会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其组装需要严格的工艺控制和技术水平。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电芯的排序:电芯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为了保证电池组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均衡,需要把质量相近的电芯进行排序,进行平均分配。

2.电芯包装:将相同质量的电芯进行组装。

根据电动汽车的应用要求,电池组一般是由数百个或者数千个电芯组成。

电芯的包装有两种:棒状电芯和圆柱形电芯。

3.电芯组装:将经过包装的电芯进行组装,包括并联和串联。

并联是指将同一电池串联组成一个电池组,而串联是指将多个电池组并联组成一个更大的电池组。

4.电池组测试:电池组测试是电池组装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测试项包括电池的分布数、电池电容、电池的评估、电池的均衡性等多项测试项目。

本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组装过程。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因此,电池组的质量和性能也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将针对电池组的测试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测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测试是电池组装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电池组装完成后,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全面的测试来确保电池的质量和性能。

电池组测试项包括电池的分布数、电池电容、电池的评估、电池的均衡性等多项测试项目。

1.电池的分布数测试电池的分布数是指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分布是否均匀。

为了保持电池组的均衡性,需对电池组的电压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

2.电池的容量测试电池的容量测试是测试电池组的性能的重要方面之一。

容量测试是评估电池组性能的最基本方法。

测试容量的核心是充放电测试,即对电池组进行完整的充放电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匹配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匹配技术

车辆工程技术15车辆技术1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匹配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汽车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现如今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

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并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使我国乃至全球面临能源紧缺的危机[1]。

因此,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轿车,是解决燃油汽车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应对国家能源紧张、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纯电动轿车需求量的持续高涨,如何快速高效的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厂家面对的主要问题[2]。

纯电动轿车动力总成部分作为传动系统核心单元,其性能的优劣是纯电动轿车能否在市场立足的重要保障[3]。

1.2 研究现状 国外对纯电动轿车的研究时间比较早,主要是政府对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进行资助扶持政策。

美国政府于2009年以后,陆续的为电动轿车的推广提供了很多贷款和补贴,用于研究电动轿车电控和电池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驱动等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4-5]。

日本则早在1996年就对电动轿车进行了鼓励推广,对购买者进行补贴和免税等相关政策,促进了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6-7]。

国内对纯电动轿车的研究时间相对国外则较晚,但近些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推广力度很大,国内的电动轿车企业或机构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同时,也成长起来了一批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以及天津力神等电池企业[8-9]。

武汉理工大学的喻厚宇等人对双轴驱动纯电动轿车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高了车辆动力经济性能和制动性能。

吉林大学周飞鲲等针对目前国内外纯电动轿车的结构特点,基于Cruise/Simulink建立了多种模式的VCU开发模型。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和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动力系统参数的合理匹配和整车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的研究,可以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整车控制策略;性能;续航里程1. 引言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能进行驱动的汽车。

相比传统的燃油驱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势,因此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仍然是制约其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动力系统参数的合理匹配和整车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2.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电机、电池组、控制器和转速减速器等组成。

不同的动力系统参数配置会对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产生显著影响。

2.1 电机参数匹配电机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首先,要考虑电机的功率输出能力,以确保纯电动汽车具备足够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其次,要合理选择电机的最高转速和最大扭矩,以满足纯电动汽车各种工况下的需求。

2.2 电池组参数匹配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能源来源,其容量和能量密度的选择对续航里程至关重要。

较大的电池容量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但也会增加整车的重量和成本。

因此,需要在综合考虑续航里程、重量和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电池组的参数配置。

2.3 控制器参数匹配控制器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大脑”,负责电机的控制和能量管理等功能。

控制器的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到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

合理选择控制器的参数配置,可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效率,进而提高整车的续航里程。

3. 整车控制策略研究整车控制策略是指对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匹配研究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匹配研究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匹配研究作者:严永利周运强董晓文于志科赵慧玲吉海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大量应用,对电动车设计研发过程中的动力电池匹配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保障电动汽车的整车续航里程等要求,就要求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匹配选型。

另外,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整车的能量来源,整车所有的能量消耗都来自动力电池。

因此所选择的动力电池的类型、质量和各种技术参数都会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动力电池参数匹配主要包括电池容量、电池数目、电池电压等参数的匹配。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匹配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行业同仁在进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匹配时提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匹配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9-0110-011 动力电池的匹配原则动力电池类型的选择要符合电动汽车的运行要求。

电动汽车要求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以满足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动力性的要求,同时也希望动力电池具有与汽车使用寿命相当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拥有高效率、良好的性价比以及免维护特性。

目前可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

其中锂离子蓄电池的高能量和充放电速度快等优越性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目前市场前景最好的一种产品。

动力电池的电压等级要与驱动电机的电压等级相一致,且满足电机电压变化的要求。

同时,由于电动空调、DC-DC、空调系统(PTC和压缩机)、电动真空泵和电动转向助力泵等附件也消耗一定的电能,所以电池组的总电压要大于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

动力电池一般有能量型和功率型两种,为满足电动汽车的行驶要求,采用能量型电池,匹配时主要考查电池的能量,即电池应具有足够大的容量,以增加车辆的续驶里程。

电池容量与其功率成正比,容量越大,其输出的功率也越大,所以其输出功率均能满足整车电力系统的要求,因此主要是根据其续驶里程来确定电池容量,并且确定的电池容量还须符合市场现有产品的标准,并通过对现有产品反复验证进行设计。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以改善 . 目前常用的改性工艺方法有掺杂改性 、 碳包 覆改性、 材 料颗 粒 形貌 改性 、 复 合 导 电性 的使用 等L 9 J . 例如 : 对L i M n O 4 进行 阴离子掺杂 , 对提高结
接影响着电池的各种性能指标 , 决定着电池的成本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0 5 .
电池的主导正极材料[ 7 】 . 但是 , 该材料具有锂离子扩 散速度慢 、 电子导电率低 和振实密度低 的缺点 , 导致 其室温下 的循环性能 以及高速充放 电性能力差 , 制
约 了它的商业化进程 J . 由于各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都有其各 自的不 足, 对此 , 科研人员通常采取一定的改性工艺对其加
基金项 目: 四川 省科技厅科技 支撑计划 ( 2 0 1 1 c z 0 2 6 0 ) 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 朱 晓玲( 1 9 8 3 一 ) , 女, 博士 , 讲师, 从事 汽车电子技术研究
第 l 期
朱 晓玲 , 等: 电动 汽车动 力 电池 正极 材料研 究进展
・4 3・
要 :电动汽 车 已成为 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 方向之一 , 动 力电池是 电动汽车的核 心部 件 , 动力 电池技 术 则是
电动汽 车发展 的核 心技 术 . 总结 了传 统 锂 离子 电池 正极 材 料 的 优缺 点, 及 对 它 们 的改 性研 究, 着 重介 绍 了 L i F e S i O 4 、 HV P O 4 F 、 L i 3 ( P O 4 ) 3 和纳米正极材料 的研 究现状和性 能改进 方法 , 并对其发展方 向进行 了展 望 .
较 差 .
加大 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力度 , 同时政府也制 定 了一些 相关 政 策 、 法规 来 推动 电动 汽 车 的发 展 , 电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研究崔俊博;张勇;王晶星【摘要】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传统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电动汽车不仅能够减少燃油消耗,提高经济性,而且还能降低尾气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好坏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另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这2个方面也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竞争的关键所在.能否开发出性价比高的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0(000)009【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电动汽车;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作者】崔俊博;张勇;王晶星【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23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燃油的大量消耗引起的能源危机变得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中国、欧洲等都在致力于研究新能源汽车。

当前最有成效、发展最快的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动力电池,电池的好坏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另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这2个方面也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竞争的关键所在。

所以能否开发出性价比高的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是安全性,只有安全性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得到应用;再者是制造成本,那些制造成本低且寿命长的电池才有机会作为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还要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这些是电动汽车是否具有高的续驶里程、加速性及爬坡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动态特性(曲线)配组法
电池的特性是通过充放电过程中其端电压的变化反映。电池端电压的变化间接体现电池充放电容量、 内阻、表面温升、充放电平台、电极极化程度、ΔV 出现时间、寿命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充 放电电压特性一致的电池在电化学特性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动态特性配组的原理是模拟电池组的实际使 用情况,设置一定的测试环境和条件,统一、相同地施加到各单体电池(设为 n 个)上。通过对获得的充 放电曲线进行相似性分析和比较,把特性相近的单体电池(实质是充放电曲线相似)组合成组,使各单体 电池的性能最接近,其性能和寿命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各单体电池性能。 单毅[11]通过对充放电曲线的研究,发现它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电池的特性,因此是合适的分选参数。大 电流对电池性能差异有放大效果,实际使用时一般将串联电池组最大工作电流下的充放电曲线作为单体锂 离子电池的特征曲线进行分选。采用在充放电曲线上选取特征点的方法,以不同电池对应特征点之间的欧 式距离为指标,采用层次聚类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软件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SAS)的计算,得到单 体电池之间的差异程度。按照差异程度可以再进一步分选分类,结果表明通过分选后组合的电池组没有发 生容量快速衰减和内阻快速增加,电池组的充放电曲线也很稳定,没有明显的波动。 闻涛等[12]在“一种基于电池特征向量的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池特征向量的 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在该配组方法中,配组参数除包括 0.2 C 容量、恒压充电容量与恒流充电容量比值、 放电结束后电压恢复度(放电结束后稳定电压值/下限电压)等常规参数外,其还包括单体电池的电压特征 向量 Y ( y1 , y2 ,..., yn ) 与标准电压特征向量 S ( s1 , s2 ,..., sn ) 之间的相关系数 rYS 。相关系数的定义如下:
3
多参数配组法
多参数配组法通过容量、压差、电压平台、自放电率及内阻等多个外部参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综合性 能评定,因为选取的外部特征值较多,能一定程度反映电池内部实际特征值的差异,可以分选出一致性较 好的电池组。 申建斌[6]等采集了 100 个合格锂离子电池的 6 项性能参数 (老化前后电压、 容量、 内阻、 1C 放电平台、 [7] 电芯厚度)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 、核主成分分析(KPCA) 、随机森林 (RF)3 种无监督聚类方法, 对数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据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随机森林(RF)数据在低维空间 显然形成 4 类,任意从中选 4 个电池组成电池组作循环性能仿真测试,结果显示由该方法挑选出的单体电 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分析变量的重要程度的结果表明,容量、内阻、平台的聚类贡献最大,但是 其他变量对聚类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这也从侧面说明多参数配组需要引入更多的参数。
3
rYS
( y Y )(s S )
i 1 i i
n
( y Y ) (s S )
i 1 i i 1 i
n
n
(1)
式中: yi 表示待分选电池电压特征向量的第 i 维,即第 i 个数据点; n 表示向量的维数,即电池电压数据 点的个数; Y 表示待分选电池电压特征向量的平均值; si 表示标准电压特征向量的第 i 维, S 表示标准电 压特征向量的平均值。 采集单体电池的电压数据用于计算对应电池的相关系数,电压数据同时包括充电电压数据和放电电压 数据。单体电池的相关系数越接近 1,则说明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越接近标准充放电曲线,各单体电池 的性能相似度也即越高。该配组工艺选择单体电池电压的相关系数,再结合其他常规配组参数(容量、自 放电率等) 能够优选出一致性较好的电池。 由于标准电压特征向量是根据批量生产的电池数据进行确定的, 因此该配组工艺实现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合适的标准电压特征向量,并且每批电池的标准电压特征向量由 于原材料的差异、制造工艺的波动等因素也可能不同,这无疑增加了配组工艺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 赵亚锋等[13]基于动态特性配组的思想,利用容量、海明距离和相关系数相结合的方案进行配组。在模 糊数学中,两个模糊集的海明距离越小,则说明这两个模糊集越接近,其实质为两模糊集相对变化的幅度 小,数学意义为两条曲线所围的面积越小,接近度越高。海明距离公式如下:
2
徐春明等[8]在“一种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配组方法”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结合容量和压降分选的多参 数配组工艺。具体步骤为:①对电池在 0.2C 电流下进行容量分选;②对容量分选合格的电池充电至 50% 额定容量,分别测试 24h 和 168 h 后的电压 V1 和 V2,得到压降值 V1~V2,根据压降即可进行进一步分选; ③将压降合格的单体电池满充,并联 4 h 以上,使任意两个单体电池间电压小于等于 1 mV;④将上一步合 格电池串联放电,至任意一个电池达到截止电压后停止放电,记录放电结束 1h 后各电池电压值;⑤根据 配组需要的串联电池个数及上一步放电结束后各电池电压值设定配组压差标准,将符合压差标准的电池进 行配组。在该配组工艺中,整体考虑了电池容量(第 1 步) 、自放电率(第 2 步) ,模拟电池放电状态(第 4 步)等若干因素,同时操作上简单易行,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分选效果,但是由于其在模拟电池放电状态 的第四步仅仅考虑了电池放电结束后的压差,没有对电池整个放电过程的电压偏差度进行统筹分析,因此 该配组工艺对于复杂工况下运行的电池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季马贵等[9]在“一种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专利中提出了类似的多参数配组工艺,配组参数主要包括 容量和电压差, 其中电压差通过采集电池组接通电阻性负载前后的电压值加以相减得到。 在此配组方法中, 其特点在于通过电阻性负载采用实际放电参数对电池组进行放电,能够反映出电池组实际工况下的工作状 态。由于其没有考虑各单体电池自放电的差异,在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单体电池的性能差异会逐渐 显现出来,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缺陷。 张陈斌等[10]等研究了基于统计模型的动力电池静态配组过程分析, 提出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需要 遵循的基本原则: 即在挑选单体电芯经过并串联构成动力电池组的过程中, 应选择电芯的开路电压均值大, 而方差小的单体电芯,并且要求电芯的电阻的方差尽可能小,而均值也尽可能小。遵循该配组原则,能够 提高电池组的使用效率和功率输出能力。 多参数配组法考虑的配组参数较多,可以一定程度识别出单体电池内部实质差别,相比单参数配组具 有明显优势,是大多数电池制造厂所采用的配组方法,但是其选取的参数大多数是电池处于稳态时的外部 参数,如电池放电结束后稳定的电压值,其并没有对单体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参数(电压)变化情况进行 分析,即无法反映单体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池特性(包括充放电容量、内阻、表面温升、充放电平台、 电极极化程度等)变化趋势。只有单体电池的电池特性变化趋势一致(即充放电曲线相似) ,单体电池的 性能才会趋于接近。因此,多参数配组工艺存在原理性的缺陷, 不能充分反映出动力电池之间的本质差别。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工艺研究进展
马 军,李爱魁,杜 涛,刘 飞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摘要: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基本性能。其中,动力电池在经过长期运行后, 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性越来越大,严重缩短了电动汽车的的续航里程和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及到电动汽车的 安全运行。科学合理的动力电池配组工艺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电池之间的一致性,是动力电池规模成组应用于电 动汽车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该文分别介绍了动力电池 3 种主要配组工艺(单参数配组法、多参数配组法 以及动态特性(曲线)配组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配组;一致性;动力电池
1
引言
动力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一般通过上百个或上千个单体电池以一定的串并联模式配组形 成电池模块加以应用。其中,单体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制造工艺、生产设备及环境等因素的 差异或波动,导致生产的单体电池性能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1-4],当单体电池成组应用时,各 单体电池之间性能的差异会导致诸如电池组容量下降、寿命缩短甚至起火爆炸等严重的后果。因此,为提 高动力电池组性能,除了提高单体电池制造工艺外,还必须采用合适的配组工艺和方法,以确保动力电池
静态容量配组法
按一定倍率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由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来计算容量,按容量对电池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电池厂家在少量电池配组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 说明在设定的充放电条件下的容量相同,不能反应电池的工作特性,会造成电池组寿命缩短,容量降低, 整体性能降低,这是电池组短时间内损坏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单参数配组法由于考虑的因素太少,实际应用过程中缺陷较多,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 池的配组。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the Methods of Making Sets of Lithium-ion Battery
MA Jun, LI Aikui, DU Tao, LIU Fei
(Wuhan Nari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f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74, Hubei Province, China)
作者简介:马军,男,硕士,中级工程师,从事储能电站研究;电话:15827621851,E-mail: majun@。 1
பைடு நூலகம்
组的长期安全运行。 针对动力电池的配组工艺,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单参数配组法、多参数配组法以及动态特性(曲 线)配组法等。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是上述方法的组合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动 汽车动力电池三种主要的配组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内阻配组法
内阻是一个重要的电池参数,绝大部分老化的电池都是因为内阻过大的原因而造成无使用价值,只能 报废,内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池性能。由于这种方法是在 1 kHz 的频率下测量得出的,所以并没有 反映电池在各种充放电情况下的匹配度。 除了上述的交流内阻配组法外,李然等[5]基于电化学阻抗谱(EIS)可以准确反映电池内部成分变化, 获取更多动力学信息和电极界面结构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多点频谱法,其选取特定频谱测试电池阻抗,用 测量结果模拟阻抗谱曲线并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多点频谱法能够提高电池分选精度,解决了电化 学阻抗谱耗时长,分选难度大,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缺点,但是该方法应用于不同电池上的差异性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