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合集下载

2023年食品安全十佳案例

2023年食品安全十佳案例

2023年食品安全十佳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嘿,宝子们!食品安全可是咱们生活里超级重要的事儿呢。

在2023年啊,这食品安全领域那可是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吃的要求不只是吃饱,更要吃好、吃得安全。

但同时呢,也有一些不良商家想要钻空子,这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大家都在盯着吃进嘴的东西,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力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有了这些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

二. 问题详细描述1. 有个案例是关于小作坊生产的网红零食。

这小作坊呢,卫生条件那叫一个差,加工场地脏兮兮的,好多地方都有霉斑,而且加工的原材料也不新鲜。

他们为了降低成本,竟然用一些过期的原料,这多坑人啊。

这网红零食在网络上销量还不小呢,好多年轻人都喜欢买,完全不知道背后这么多隐患。

2. 还有个大餐厅的案例。

这餐厅看着装修高档,可是后厨的情况让人不忍直视。

厨师们不按照正规的食品加工流程来,生熟食品的处理完全没有分开,交叉污染特别严重。

他们的冷藏设备也是形同虚设,很多应该冷藏保存的食材就那么随意地放着,变质了都不知道。

3. 另外,有个连锁的食品店,卖的是一些包装好的糕点。

他们在标签上玩猫腻,明明里面有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成分,像花生啥的,但是标签上却不标明。

这对那些有过敏体质的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个大炸弹,一不小心吃了就可能出大问题。

三. 解决方案概述1. 对于小作坊,监管部门那是毫不留情,直接查封取缔。

并且对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召回,避免更多人受害。

然后呢,对整个小作坊生产的同类产品进行大排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有问题的。

2. 大餐厅的话,先责令停业整顿。

要求他们重新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来装修后厨,从设备到人员的操作规范都要重新培训。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查后,才允许重新开业。

3. 连锁食品店就得为他们的虚假标签负责。

监管部门要求他们重新正确标注标签,并且对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追回通知,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四. 实施步骤细节1. 小作坊方面首先,执法人员接到举报或者检查发现问题后,迅速到达现场,拍照、取证,把所有生产的产品都清点封存。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食品安全健康有关的具体事例

食品安全健康有关的具体事例

食品安全健康有关的具体事例一、那些年的“染色馒头”事件1、这可算是食品安全里比较出名的一个事儿啦。

想当年,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馒头看起来白白胖胖又好看,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把馒头染成白色,可这可不是用什么安全的食材来染的哦。

普通消费者哪能想到馒头会被这么折腾呢,大家就这么开开心心地把馒头买回家。

结果呢,吃了之后可能会对身体有各种不好的影响。

这事儿一被爆出来,大家都吓了一跳,感觉自己每天吃的东西都不放心了呢。

2、就像我们平时在学校食堂吃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可就糟透了。

毕竟我们大学生都没什么钱,在食堂吃饭就图个安全放心。

要是食堂的馒头也这样,那我们还能相信啥呀。

而且馒头是很多人早餐的选择,这么一搞,真的是让大家的健康都受到威胁。

二、瘦肉精事件1、这个瘦肉精也是很吓人的。

有些不良的养殖户为了让猪看起来瘦肉更多,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些猪被卖给市场,我们吃了这样的猪肉,身体可能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啊,肌肉震颤之类的症状。

想象一下,我们本来开开心心地吃着红烧肉或者炒肉丝,结果却吃进去了这么危险的东西。

这对我们的健康简直就是一种严重的破坏。

2、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有时候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饭,也会点一些猪肉类的菜。

要是饭馆进的是这种有瘦肉精的猪肉,那我们的健康可就没法保障了。

我们在外面吃饭,就是希望能吃到美味又健康的食物,瘦肉精这种东西的存在,真的是让大家很头疼。

三、地沟油事件1、地沟油可就更恶心啦。

一些不良商家把从下水道等地方收集来的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又重新端上了餐桌。

这种油里面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可能有病菌,还有很多脏东西。

我们平时在小吃街吃那些油炸的小吃,比如炸串啊、炸鸡柳之类的,要是用的是地沟油,那可就太可怕了。

我们的肠胃可能会因为吃了这些东西而生病,搞不好还会得更严重的病呢。

2、咱们大学生都喜欢吃小吃,但是地沟油的存在让我们在选择小吃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

感觉好像每一口都有可能是“毒药”一样。

而且这也让那些正规使用好油的商家很委屈,因为大家都被地沟油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的,他们的生意也可能受到影响。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篇一:食品安全问题案例(392字)2006年11月12日,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但当地养鸭户却表示,这种红心鸭蛋并不是出自白洋淀,正宗白洋淀产的鸭蛋心根本不红,而是呈橘黄色,主要吃玉米饲料。

据调查,石家庄平山县、井陉县的一些养鸭户和养鸭基地,在鸭子吃的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红药”,这样生出来的鸭蛋呈现鲜艳的红心,而且加得越多,蛋心就越红。

当地人都把这种加了红药的蛋叫“药蛋”,自己从来不吃。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含量最高达到了0.137mg/kg,相当于每公斤鸭蛋里面含有0.137毫克。

苏丹红分为Ⅰ、Ⅱ、Ⅲ、Ⅳ号,都是工业染料,有致癌性。

苏丹红Ⅳ号颜色更加红艳,常被用来做鞋油、油漆等工业色素,毒性也更大。

篇二:食品安全问题案例(439字)案例一: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案例二: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案例三:2006年11月17日,上海媒体率先报道了山东产多宝鱼药残超标情况。

案例四:2007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一养殖企业正式起诉台湾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山东青岛的独资企业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产品“孔雀石绿”超标。

篇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828字)案例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经典案例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经典案例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经典案例在快餐界,麦当劳那大大的“M”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方面,那可真是有不少高招。

一、严格的原料采购把关。

麦当劳对于食材的要求就像挑女婿选媳妇一样严格。

就拿土豆来说吧,他们对土豆的产地、品种都有详细的规定。

那些被选中的土豆,大小得差不多,形状也得符合标准。

为啥这么讲究呢?因为只有这样的土豆,才能炸出麦当劳标志性的薯条。

每一批土豆进来,都要经过层层检测,就像过五关斩六将似的。

要是土豆有啥“毛病”,比如说农药残留超标或者长得不符合要求,那可就只能被拒之门外了。

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食品安全,毕竟食材的好坏可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二、标准化的制作流程。

走进麦当劳的厨房,就像走进了一个标准化的美食工厂。

每个员工都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食品特工”。

从汉堡肉饼的煎制时间到面包的加热时长,都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说那汉堡肉饼,在煎板上得煎多久,用多高的温度,那都是精确到秒和度数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的麦当劳吃到的汉堡,味道都是差不多的。

而且标准化的流程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员工们都得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就像战士得经过艰苦训练才能上战场一样。

如果操作不按标准来,那可不行,就像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肯定会出乱子。

三、高频次的自查自纠。

麦当劳可不会等别人来检查才发现问题,他们自己就经常给自己“找茬”。

店里的经理就像一个超级侦探,每天都要在店里巡视好多遍。

从食品储存的温度到厨房设备的清洁状况,都得检查个遍。

一旦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地方,比如冰箱温度有点高了,或者某个角落有点脏了,那必须马上整改。

而且麦当劳还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检查记录系统,就像写日记一样,把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都记录下来。

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哪些问题是经常出现的,哪些地方还需要重点关注。

就像我们自己身体不舒服了,得经常检查身体,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麦当劳的自查自纠就是为了让食品安全不出问题。

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概述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在2023年,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这些事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严厉的批评。

本文将详细介绍其中两起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一:婴儿奶粉质量问题今年在某知名婴儿奶粉品牌中,发现了质量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该品牌的部分产品中含有有害物质超标,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该事件立刻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和抗议。

相关监管部门对该品牌进行了调查,并责令召回了受影响的产品。

同时,该品牌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案例二:食品外卖中毒事件另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故是在某知名外卖平台上发生的。

一位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订购了一份外卖食品,但在食用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该外卖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行为,导致了食品污染。

此事引起了消费者们对外卖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质疑,并使得该外卖平台受到了恶劣的口碑影响。

受影响和应对这两起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的选择和购买也更加慎重,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食品企业在事故后更加重视食品质量管理,加强了内部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结论食品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推动食品质量的持续改善。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食品供应体系。

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以外卖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为题,我们列举以下10个案例,详细描述每个案例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展示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1. 食材不新鲜在某家外卖平台上,一名顾客点了一份海鲜炒饭,但在食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

经调查发现,外卖店使用了过期或不新鲜的海鲜,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添加剂超标一家烧烤店在外卖平台上销售的食品被检测出添加剂超标,其中包括防腐剂、增味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超标使用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3. 食品交叉污染一家外卖店同时提供素食和非素食菜品,但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离,导致素食菜品被非素食菜品的污染,给素食者带来了不便和食品安全隐患。

4. 食品储存不当一名顾客点了一份外卖汤品,但在食用后发现食物味道异常。

经过调查,发现外卖店将食材保存在不合适的温度下,导致食物变质,影响了食品的口感和安全性。

5. 食品信息不真实一家外卖店在菜单上标明使用新鲜食材,但实际上却使用了低质量、不新鲜的食材。

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并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6. 配送延迟导致食品变质由于配送员的失误或交通状况,外卖食品的送达时间延迟。

这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食用体验,甚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7. 食品过敏源未标注一名过敏患者订购了一份外卖食品,但在食用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经过调查,发现外卖店没有将食品中的过敏源标明清楚,导致过敏患者无法正确选择食品。

8. 食品卫生问题一家外卖店的食品加工环境脏乱差,存在卫生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不洁净的厨具、污染的食材等,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9. 配送员擅自打开食品包装一名配送员在送外卖的过程中擅自打开了食品包装,并尝了一口。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食品被污染,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10. 食品价格欺诈一些外卖平台上的商家将食品价格标得比实际价格高,通过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获取不正当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篇一:食品安全问题案例(392字)
2006年11月12日,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但当地养鸭户却表示,这种红心鸭蛋并不是出自白洋淀,正宗白洋淀产的鸭蛋心根本不红,而是呈橘黄色,主要吃玉米饲料。

据调查,石家庄平山县、井陉县的一些养鸭户和养鸭基地,在鸭子吃的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红药”,这样生出来的鸭蛋呈现鲜艳的红心,而且加得越多,蛋心就越红。

当地人都把这种加了红药的蛋叫“药蛋”,自己从来不吃。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含量最高达到了0.137mg/kg,相当于每公斤鸭蛋里面含有0.137毫克。

苏丹红分为Ⅰ、Ⅱ、Ⅲ、Ⅳ号,都是工业染料,有致癌性。

苏丹红Ⅳ号颜色更加红艳,常被用来做鞋油、油漆等工业色素,毒性也更大。

篇二:食品安全问题案例(439字)
案例一: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案例二: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案例三:2006年11月17日,上海媒体率先报道了山东产多宝鱼药残超标情况。

案例四:2007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一养殖企业正式起诉台湾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山东青岛的独资企业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产品“孔雀石绿”超标。

篇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828字)
案例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案例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案例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
“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案例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案例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案例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篇四:食品安全问题案例(667字)
案例一: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案例二: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
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案例三: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案例四: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案例五: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处理。

案例六: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篇五:食品安全问题案例(414字)
案例一: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案例二: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
“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案例三: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案例四: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这一事件造成该地区蜂蜜价格的大幅跌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