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发展历程PPT课件
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

二、建筑结构的发展阶段
6 筒体结构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愈来愈高,建筑物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也愈来愈大, 筒体结构便是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它的受力特点是,整个 建筑犹如一个固定于基础上的封闭空心筒式悬臂梁来抵抗水平荷载。这 种结构体系可以适用于高度不超过300米的建筑,而多筒是将多个筒组合 在一起,使结构具有更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谢谢观看
二、建筑结构的发展阶段
2 木结构
我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之一,木结构早在唐朝时期已经形成一 套严整的制作方法,并在南方地区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是取材方便,加 工运输灵活,施工速度快,造型美观,价格便宜,抗震性能较好;其缺点是承 载能力不足,层数不宜超过3层,耐火性能极差。
二、建筑结构的发展阶段
1 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历史悠久,天然石是最原 始的建筑材料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占 主导地位的砌体材料烧结黏土砖已有 二千多年的历史,与黏士瓦并称为“秦 砖汉瓦”。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就地取 材,具有很好的保溫性能,耐久性能好, 抗压性能好,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管理、维护方便;其缺点为抗拉、抗弯、 抗剪性能差,抗震性能较差,自重大,施 工劳动强度高,运输耗费大。
建筑结构的发展 历史
一、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
1 建筑结构的发展
建筑的结构从最初为了满足人类遮风挡雨最基本的需求,到人类对更 长跨度、更大空间、更高高度的追求,以及如今日益复杂的建筑经历了多 个发展历程:砌体结构→木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 结构→筒体结构→型钢混凝 剪力墙结构主要适用于住宅楼、宿舍楼和公寓。其优点是侧向刚度 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自重较大,建筑 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的公共建筑。
现代城市建筑与发展PPT课件

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适应 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管理和改造的城市,强调对环境的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总结词
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
详细描述
现代城市建筑根据其功能和规模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同时,随着生态和智能技术的 不断发展,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也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两大重要风格。这些建筑风格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功能需 求,也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追求。
02
活质量。
05
现代城市建筑的未来展望
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 将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的主流,通 过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 等方式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将 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的另一大趋势,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建筑能源管 理、设备控制、安全监控等功能。
BIM技术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 息管理,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 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城市建筑的挑战与机遇
城市更新与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更新和改造成为未来城市建 筑的重要任务,需要解决老旧建筑的维护和改造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建筑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节能、减排、资 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满足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
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的场所和环境,包括 住宅、社区、城市等方面。人居环境的建设 和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旨在 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美丽的居住环 境。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美国休斯顿贝壳广场大厦(One Shell Square) 世界最高轻混凝土建筑(γ=18.42kN/m3), 51层, 212m,若用一般混凝土,大约仅能建35层。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monier用钢丝作为配筋制作了花盆并申请了专利后又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管道拱桥等专利尽管他不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原理甚至将钢筋配置在板的中部他仍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明者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 1824年,英国人J. Aspdin 发明了 波特兰水泥,有了混凝土; ■ 1850年,法国人Joseph Louis Lambot 用水泥砂浆涂在钢丝网的两面 做成小船----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1861年,法国花匠J. Monier 用钢 丝作为配筋制作了花盆并申请了专利, 后又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管道、拱 桥等专利----尽管他不懂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受力原理,甚至将钢筋配置在 板的中部,他仍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发明者;
B.19世纪50年代钢筋混凝土开始 用于简单的楼板、柱、基础等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建筑课件ppt

THANK YOU
感谢聆听
100%
颐和园
介绍颐和园的园林设计、建筑风 格、历史变迁以及其在中国古代 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80%
长城
分析长城的建筑特点、历史意义 、建筑材料以及其在中国古代防 御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西方古代建筑案例
古希腊神庙
介绍古希腊神庙的建筑特点、 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以及其在 西方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罗马斗兽场
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建筑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空间压
力,并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
02
关键技术挑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如结构稳定性、抗震
性能、风荷载效应、消防安全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创新设计和施
工技术的研发。
03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02
建筑设计与艺术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功能性原则
确保建筑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 ,包括空间布局、设施配置等 。
经济性原则
合理控制建筑成本,包括材料 、施工、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美观性原则
注重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审 美设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
可持续性原则
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 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安全网、佩戴安全带 等,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环境保护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尘土、污水等污染,减少 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节能减排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和碳 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古希腊的建筑》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罗马时代的希腊式建筑
总结词
古希腊建筑风格在罗马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详细描述
在罗马时代,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 展。罗马人在征服希腊后,将希腊的建筑技术和风格引 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建造了许多具有希腊特色的建筑。 这些建筑包括剧场、浴场、宫殿和别墅等,其中最著名 的例子是罗马时代的万神殿和维纳斯和罗马神庙。这些 建筑采用了古希腊的柱式和装饰图案,展现了古希腊建 筑艺术的魅力。罗马时代的希腊式建筑不仅在当时享有 盛誉,也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建筑》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希腊建筑简介 •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类型 • 古希腊建筑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 古希腊建筑的装饰和艺术风格 • 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品和案例分析
01
古希腊建筑简介
古希腊建筑的发展历程
早期古希腊建筑
晚期古希腊建筑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 建筑初现,以神庙建筑为主,如雅典 卫城。
。
典型的神庙建筑包括帕特农神庙 、埃皮道鲁斯神庙和德尔斐的阿
波罗神庙等。
这些神庙通常采用大理石建造, 结构坚固,装饰精美,展现出古 希腊建筑的卓越技艺和美学追求
。
剧场建筑
古希腊剧场建筑是用于戏剧演出的场 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功能。
著名的剧场建筑包括埃皮道鲁斯的剧 场、雅典的酒神剧场等,它们的建造 技艺和规模都体现了古希腊建筑的卓 越成就。
古希腊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和谐与 美感,通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呼应 ,创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建筑材料
古希腊建筑主要使用石材,如大理 石、石灰石等,这些材料质地坚硬 、耐久性强,能够保证建筑的长期 保存。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建筑结构ppt课件完整版

建筑结构ppt课件完整版•建筑结构概述•建筑结构荷载与抗力•建筑结构材料性能与选用•建筑结构基本构件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与实例分析建筑结构概述建筑结构定义与分类定义建筑结构是建筑物中承受荷载、传递荷载并将荷载作用在基础上的骨架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根据材料、受力特点和使用功能等,建筑结构可分为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保持整体稳定。
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长期保持其设计功能,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030201建筑结构重要性近代建筑结构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新型建筑结构,代表建筑如埃菲尔铁塔、纽约帝国大厦等。
古代建筑结构以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为主,代表建筑如中国的长城、故宫等。
现代建筑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出现了许多被誉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如悉尼歌剧院、迪拜塔等。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建筑结构荷载与抗力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永久荷载包括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等,是随时间变化的荷载。
可变荷载包括地震作用、爆炸力、撞击力等,是偶然发生的荷载。
偶然荷载荷载类型及作用方式抗力概念及来源01抗力是指结构或构件承受荷载的能力,即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破坏或过大变形的能力。
02抗力来源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构件的刚度及稳定性等因素。
荷载与抗力关系分析荷载与抗力的关系是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的核心问题。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荷载的类型和作用方式,以及抗力的来源和特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
通过荷载与抗力的关系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024建筑构造第六版课件

建筑构造第六版课件•建筑构造概述•建筑材料与性能•建筑结构体系与类型目•基础与地下室构造•墙体构造与保温隔热录•楼板层与地面构造•屋顶构造与防水排水•门窗与遮阳设施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录建筑构造定义与目的定义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目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技术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建筑构造历史与发展历史建筑构造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进步与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密切相联。
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建筑构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自由度。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01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条件、环境的不同,则对建筑构造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为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必须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有利于结构安全02建筑物除根据荷载大小、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度外,对一些零部件的设计都必须在有利于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构造设计。
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03建筑构造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构造方案,将预制构件、机械化施工等应用到建筑构造中去,以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提高建设速度,改善建筑质量。
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筑构造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降低建筑造价,减少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益。
同时,还应注意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构造设计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确定建筑及构配件的尺寸和公差,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常用建筑材料介绍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各类型水泥的性能及应用范围。
建筑钢材的种类、性能、规格及选用,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
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分类及应用,包括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码头
堤坝
.
4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用于空间结构
薄壳
.
折板
5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E. 预制构件得到广泛应用,普 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向大跨和高层发展
装配式建筑
大跨度建筑
.
高层建6筑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HRB335钢筋;HPB235级钢筋系指 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
圆钢筋》GB13013中的Q235钢筋;
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 RRB400级钢筋系指现行国家标准
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3014中的KL400钢筋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美国休斯顿贝壳广场大厦(One Shell Square) 世界最高轻混凝土建筑(γ=18.42kN/m3), 51层, 212m,若用一般混凝土,大约仅能建35层。
.
17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德国某飞机库 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屋盖,跨度达90米。
.
18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日本浜名大桥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 面桥梁,跨度超过240米。
.
19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b. 公元前273年罗马时代的混凝土强度 在5~40MPa之间;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混凝土抗压强度 普遍低于20MPa;
d.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混凝土平均 抗压强度已超过30MPa;
e. 20世纪70年代,较高强度的混凝土 (40~50MPa)开始用于高层建筑的柱 子上;
g. 目前,工程上已大量使用C80~C100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实验室配置出的最 高强度已达266MPa;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高553米,
f. 20世纪70年代晚期,已能较容易配置
出8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
11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系指现
C.钢筋材料的发展
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 钢筋》GB1499中的HRB400和
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A.上世纪50年代
受原苏联规范HNTY 123-55影响较大,采用三系数(荷载的超载系数、材料的均质系数 和构件的工作条件系数)按三种极限状态(强度、变形和裂缝)进行设计。
.
7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B.上世纪60年代初期
在基本照搬原苏联规范HNYT 123-55的基础上,颁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草案),确定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最初的基本模式。
.
9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G.2011年
颁布了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
10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A.混凝土强度(标号)的发展
a. 考古发现,距今天5000多年前,就有 强度达到11MPa的混凝土地坪;
(3)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E.1991年
颁布了第一部基于自主科研、具有鲜明中国特 色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采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F.2002年
颁布了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继续补充和完善 基本设计方法;从“构件计算”向“结 构设计”过渡;增加了“结构分析”内 容;引入了混凝土 本构关系及多轴强度 准则;适度提高结构安全度设置水平及 材料强度等。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
1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 1824年,英国人J. Aspdin 发明了 波特兰水泥,有了混凝土; ■ 1850年,法国人Joseph Louis Lambot 用水泥砂浆涂在钢丝网的两面 做成小船----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1861年,法国花匠J. Monier 用钢 丝作为配筋制作了花盆并申请了专利, 后又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管道、拱桥 等专利----尽管他不懂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受力原理,甚至将钢筋配置在板的 中部,他仍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发明者;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美国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混凝土建筑,76层,262米。
.
15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广州国际大厦 普通混凝土建筑,62层,总高手197.2米。
.
16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C.上世纪60年代中期
修订和颁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21-66), 核心内容仍参照原苏联规范的规定,按多系数极限状态计算。
D.1974年
颁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10-74),内容在 很大程度上仍受原苏联规范的影响,采用综合安全系数的计 算方法。
.
8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
12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 :
.
13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
14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B.19世纪50年代钢筋混凝土开始 . 用于简单的楼板、柱、基础等2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C.1920年先后建造建筑物、 桥梁、容器,进行直线形和 圆形预应力的新时代
桥梁
水塔
建筑物
圆形预应力
.
直线形预应力
3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C.进入20世纪后,许多国家开始建筑码头、堤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