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韦海涛

合集下载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一、综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一类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被生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质的高分子材料。

本文将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环境保护、生物医学和包装材料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这类材料在废水处理和土壤改良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研究者们通过改变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基团等方法来优化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以提高其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和效率。

在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用于药物载体、组织工程和生物支架等方面。

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细胞培养中。

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材料还可用于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在包装材料方面,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可以替代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

PLA和淀粉基聚合物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用于食品包装、购物袋和快递包装等领域。

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还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对于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合成方法和改性手段,有望实现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1.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传统的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可降解性而具有重要意义。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可再生性。

它们来源于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如植物淀粉等,不仅来源广泛,而且生长周期短,可持续供应。

传统的高分子材料如石油化工产品等是不可再生的,其资源有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难以处理,对环境的压力较大。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及其应用研究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及其应用研究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及其应用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制备和应用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一.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概念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是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出的微米级颗粒,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可用于医学、环保等多个领域。

常用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酸(PLGA)等。

二.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方法1. 溶剂挥发法此法较为常用,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将其滴加到水相中,有机溶剂挥发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呈现微球状,通过超声处理、离心或过滤等手段分离得到纳米微球。

2. 乳化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油性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水相中进行乳化,然后通过加入交联剂或混凝剂使其固化成微球状,最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纳米微球。

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应用研究1. 医学方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如作为药物载体、实现基因转移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内部孔结构可以容纳药物或基因负载,当微球进入人体后,药物或基因便可以逐渐释放,达到长效和定向作用。

2. 环保方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被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如治理污水、吸附重金属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内部多孔结构,这些特性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效率,使得很多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微球吸附和固化而得到清除。

3. 材料方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还可以应用于材料领域,如水凝胶、生物膜等的制备。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主要在其生物可降解性能和亲水性方面得到应用,可以形成水凝胶和生物膜,常用于生物工艺学领域。

四. 总结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微球的稳定性、药物载量、缩小微球尺寸等问题,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技术和理论,以便更好地发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应用潜力。

绿色可降解生物高分子聚乳酸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绿色可降解生物高分子聚乳酸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mod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 was mainly introduced. The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PLA were describ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blending modification,co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branching and crosslinking modification,nanocomposite modification and stereocomposite modific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LA in the fields of packaging materials,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materials and drug carrier materials were also reviewed. Eventually,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LA we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21 世纪,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循环型社会已成为我 国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可再生、环境友好型生物降解高分 子材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基于淀粉、秸秆、甘蔗渣 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 的生物降解性,并且原料丰富易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1–2] 与传统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不仅减少了对 石化资源的消耗,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经历的光合作用消耗了 二氧化碳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释放;同时生物质基高分 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生物降解性使其具有环境友好的可堆 肥性 [3]。因此,“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 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有 广阔的应用市场。在众多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中,聚乳酸 (PLA) 因其植物来源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 及高的强度等性能优势,未来在取代传统石化基高分子材料 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4]。PLA 是由淀粉或马铃薯、蔗糖、玉

PVA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进展

PVA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进展

PVA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进展刘鹏;李东立;许文才;付亚波【摘要】聚乙烯醇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水溶性的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能优良、易成膜、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在包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简述了聚乙烯醇的性能特点、降解机理、影响降解机理的各种因素;综述了淀粉、改性淀粉、壳聚糖、聚乳酸改性聚乙烯醇( PVA)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方法与研究成果,对聚乙烯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低成本、力学性能优良、降解完全的PVA可生物降解改性薄膜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聚乙烯醇/纳米黏土改性高阻隔包装材料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Polyvinyl alcohol ( PVA) is a biodegradable, water-soluble polymer which ha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easy film formation properties and relatively simple preparation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ackaging are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vinyl alcohol, degradation mechanism,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olyvinyl alcohol and summariz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polyvinyl alcohol ( PVA) biode-gradable material which modified by starch, modified starch, chitosan, polylactic acid. In the end, it indicates that PVA bi-odegradable film of low cost,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mpletely biodegradable film is the research priorities. Also, the PVA/nanoclay high barrier packaging materials is the main point for research.【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聚乙烯醇;生物降解;改性;薄膜【作者】刘鹏;李东立;许文才;付亚波【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2600;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2600;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2600; 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300222;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2600; 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484.3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产品质量、外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包装行业迅速崛起,在四大包装材料(纸、塑料、金属、玻璃)中,塑料包装凭借其色彩绚丽、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用量也远超其他三大类包装材料[1-2]。

pH响应性可降解聚(醚酯-氨酯)的制备及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

pH响应性可降解聚(醚酯-氨酯)的制备及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

pH响应性可降解聚(醚酯-氨酯)的制备及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张冬梅;张娜;纪晨旭;赵海云;张丹丹;刘文坤【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22(38)9【摘要】设计和制备了一类具有高pH响应性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旨在作为一种智能给药载体。

首先通过“硫醇-烯”点击反应合成了一种吡啶基二醇(PyDH);然后,以PyDH、聚醚酯二醇和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侧链含吡啶基团的聚(醚酯-氨酯)(PEEU-Py),并经溶剂挥发得到相应的薄膜材料。

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对PyDH和PEEU-Py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EEU-Py膜的力学、溶胀、降解、药物缓释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PEEU-Py膜展示出高的pH溶胀性,其在pH=1.5介质中的平衡吸水率分别为pH=7.0和pH=11.5的2倍和8倍以上;体外药物缓释研究表明,膜材料的药物释放速率随pH值的降低而提高,其药物释放能力与材料的溶胀性能相一致。

此外,细胞毒性评价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研究结果表明,PEEU-Py作为一种受外界pH变化触发的智能开关在药物载体上有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8页(P23-30)【作者】张冬梅;张娜;纪晨旭;赵海云;张丹丹;刘文坤【作者单位】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羽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康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4【相关文献】1.纳米TiO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高寒沙地固沙中的应用性能Ⅰ纳米TiO2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制备和表征2.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2-甲基氨基)乙酯高强度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pH响应性3.专利名称:一种制备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或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4.pH响应性吡唑醚菌酯/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抑菌活性5.以聚醚聚酯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pH响应性水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降解塑料寻求新突破

生物降解塑料寻求新突破

生物降解塑料寻求新突破
佚名
【期刊名称】《工程塑料应用》
【年(卷),期】2009(37)1
【总页数】1页(P87-87)
【关键词】生物降解塑料;北京奥运会;环保材料;国际论坛;材料技术;生态环境;社会公众;市场空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4.9;G811.21
【相关文献】
1.生物降解塑料奥运应用步入关键阶段--面向奥运服务的生物降解塑料研讨会在京召开 [J], 木易
2.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前景广阔——生物降解塑料未来五年年均增长25%以上[J], 陈振华
3.生物降解塑料,离包装还有多远?第二届生物降解塑料应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 范军红;沈晓芸
4.生物可降解塑料和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比较 [J], 柯琼贤;刘海平
5.生物可降解塑料助剂获突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增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增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增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魏泽昌;蔡晨阳;王兴;付宇【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因具有高机械强度、易加工性、高熔点、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固有的脆性,即低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严重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但也因此吸引了更广泛的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增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生物基聚酯,生物基弹性体,植物基生物高分子,天然橡胶和植物油以及生物大分子增韧聚乳酸的最新研究发展概况,同时提出了在经过改善韧性之后,聚乳酸存在的冲击韧性弱以及低结晶速率和低热转变温度等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关注的主题.【期刊名称】《材料工程》【年(卷),期】2019(047)005【总页数】9页(P34-42)【关键词】聚乳酸(PLA);断裂伸长率;增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生物相容性【作者】魏泽昌;蔡晨阳;王兴;付宇【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使用不仅降低了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性,而且对环境无害[1-3]。

聚乳酸(PLA)也被称为聚丙交酯,是以生物基玉米淀粉制得的乳酸为单体开环聚合得到的一种新型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并且最终可以完全降解成环境友好的终产物,如CO2和H2O[4-5]。

由于其具有高机械强度、易加工、高熔点、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6-8]等优点,近年来在农业、食品包装、医疗卫生[9-11]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

聚乳酸虽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但断裂伸长率低(通常小于10%)和韧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它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广泛使用。

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及其应用

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及其应用

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及其应用
周华;牛海涛;郭秉臣
【期刊名称】《非织造布》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论述了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的降解机理,介绍了几种可生物降解型纤维,并对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的加工方法进行了论述.由于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对环保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它的应用领域将日益扩大.
【总页数】5页(P24-28)
【作者】周华;牛海涛;郭秉臣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76.4
【相关文献】
1.基于水可冲散性且生物可降解的湿态非织造布的成型与机理研究 [J], 陈雪娇;靳向煜
2.生物可降解高吸水性非织造布的研制 [J], 章悦庭;胡绍华;虞和倬;王书忠
3.生物可降解PBST非织造布成型工艺与性能 [J], 许凤;李发学;俞建勇
4.生物可降解纤维在医用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 [J], 王晓婷;李亚滨
5.生物可降解非织造布 [J], 余旺苗;杨兴;陈旭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由石化产品制备的橡胶和塑料 制品已经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 合成聚合物的大量使用,石化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 题变得日益严重,因此用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制备生物可降 解的 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当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焦 点课题。 和传统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天然高分子有着诸如价 格低、生物降解性好、无毒、来源广泛以及资源可再生等 优点。所以在全球范围内用天然高分子材料逐步取代合成 的石化产品无论从社会学和环境学的角度来看都有着重要 意义。
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 通过乳酸分子间脱水、酯化、逐步缩合聚合 成聚乳酸。 要想获得高分子量的聚乳酸,水分的脱出及 抑制聚合物的降解是直接法的关键。 聚乳酸直接缩聚合成方法 主要可分为溶液聚合和熔融聚合。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
a) b) c)
为什么要对PLA进行改性? PLA质硬、韧性差、缺乏柔性和弹性,极易弯曲变形; 结晶度较高、降解速度不易控制; 不含反应功能基和亲水基团,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功 能扩展。 PLA改性方法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包括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主要是通 过改变聚合物大分子或表面结构改善其脆性、疏水性及 降解速率等; 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增塑及纤维复合等方法 实现对聚乳酸的改性。
接枝改性就是在淀粉骨架上引入大分子链,按照 方式可分为接枝聚合和衍生反应。淀粉接枝改性 主要为提高共混体系的使用性能或作为增容剂来 增加淀粉和共聚物的相间结合力。 所谓小分子改性就是低分子量物质与淀粉的羟基 反应,使淀粉带上官能团。常见的小分子改性淀 粉有烯丙基淀粉和乙酰化淀粉等。

将热淀粉与其它材料共混,既可以提高淀粉的耐 水性和力学强度,又大大简化了材料的制备过程。 常见的可与淀粉共混的材料有不可降解的合成高 分子,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以及天 然无机物等。 可与淀粉共混的可降解合成高分子主要有聚乙烯 醇(PVA)和聚酯类聚合物等。由于PVA与淀粉、 纤维素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PVA可以方便 地与淀粉、再生纤维素等共混以改善它们的物理 机械性能,从而制备出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 淀粉和聚乙烯-乙烯醇共混物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 其加工性能可与聚苯乙烯(PS)以及线性低密度 聚乙烯相媲美,但主要缺陷是对低湿条件敏感, 易脆化。
与纳米材料基本成分,具有极好的生 物活性,是公认的在硬或软体组织连接中起关键作用的物 质,它能与胶原蛋白和细胞紧密结合,引导骨的生长。 HA的缺点:缺乏机械强度,特别是在张力方面,脆性大、 强度较低、易断裂。 程俊秋等将纳米羟基磷灰石(HA)经超声振荡直接分散于 PLA溶液中,由TIPS(Thermally lnduced Phase Separation) 工艺制备的PLA/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黏结效果 和分散性,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有望作为骨组织工 程中的支架材料。
典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淀粉塑料

淀粉的基本性质
由六元环状葡萄糖重复单元构成。 葡萄糖单元是由a-1,4键连接而成,其构象为无规线 团,大多数淀粉有很高的支化结构,称为支链淀粉;而直 链淀粉主要由线性高分子构成。 在普通淀粉颗粒中大约含有20%的直链淀粉和 80%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是结晶性的聚合物,能溶于 沸水中,而支链淀粉则不溶。
脂肪族聚碳酸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Takanashi等用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含酯键的环 氧化物的三元共聚物(PPC)作药物缓释剂。 Masahiro等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备PPC微球作为 药物缓释体系的载体,研究该体系释药速率影响 因素,如PPC的分子量、药物含量等。结果表明, 随着微球直径的减小或负载药物浓度的增加,释 药速率增加,但释药速率和生物降解性能与共聚 物的分子量无关,通过SEM观察释药前后微球形 态,确认PPC微球支持了药物的长效、均匀释放。
聚乳酸的物理改性
共混改性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进行混合,通过 聚合物各组分性能的复合来达到改性的目的。 优点: 共混物除具有各组分固有的优良性能外,还 由于组分间某种协同效应呈现新的效应。
增塑改性
是在高聚物中混溶一定量的高沸点、低挥发性的低分 子量物质,从而改善其机械性能与加工性能。

例子 Jiro Ishhara等将干噪后的高分子量PLA在紫外光下照 射2 min后,添加增塑剂混匀注射成样,该材料弹性高、 透明度好、断裂伸长率高达412%。 Nadia Ljunberg等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甘油三乙酸脂 和柠檬酸三丁脂的增塑效果比较明显。PLA玻漓化转变温 度随着增塑剂浓度的提高呈线性降低。增塑剂分子量越低, 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
双降解型淀粉塑料
1998年,L. Griffin提出了既可光氧化降解又可生 物降解的新配方。 即在LDPE与玉米淀粉的混合料中,引入由不 饱和烃类聚合物、过渡金属盐和热稳定剂组成的 氧化促进剂母料。 降解过程 淀粉首先被生物降解,同时LDPE母体被挖 空,增大了表面积/体积比,在日光、热、氧等引 发下,使化学性不稳定的促进剂发生自氧化作用, 产生侵袭PE分子结构的游离基使LDPE的分子量 下降,发生生物降解。
胶 原 蛋 白
白 朊
大 豆 蛋 白

图1 淀粉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a) 普通 的玉米淀粉;(b)小麦淀粉。

由于淀粉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羟基,所以淀粉亲水 性良好并表现出类似于醇的性质。这种性质一方 面使其在在反应性混合时显得必要,但同时又使 它呈现出对水敏感、难于加工以及韧性差等缺点。 为了扩大淀粉的应用范围,就迫切需要对其进行 改性。

生物化学合成PLA
PLA 即聚乳酸分子 结构式如下:
其单体乳酸分子中的α碳 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 具有旋光活性,分为D-乳 酸、L-乳酸及DL-乳酸, 其中具有应用价值的是L乳酸。
L-乳酸经聚合可生成直链 状的聚乳酸(PLA)。
PLA的生物降解性
聚乳酸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与石油化 学合成树脂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性、机械物理性能。
表一:天然高分子的分类和常见例子
天然 高分 子
天 然 多 糖
天 然 纤 维
天 然 蛋 白
天 然 树 胶
天 然 橡 胶
植 物 多 糖
动 物 多 糖
植 物 纤 维
动 物 纤 维
矿 物 纤 维
动 物 蛋 白
卵 白 蛋 白
种 子 蛋 白
松 香
天 然 乳 胶
淀 粉
甲 壳 素
棉 、 麻 等
毛、 蚕丝 等
石 棉 等

表二:从分子结构看合成高分子的可降解性
高分子类型 主链键合形式 降解产物
聚酯
—C—COO—C—
—COOH + HO—C—
聚醚
—C—O—C—
—C—OH + HO—C—
聚氨酯
—C—O—CO—NH—C—
—C—OH + CO2 + H2N—C—
聚酰胺
—C—CO—NH—C—
—C—C—CO—OH + H2N—C—
淀粉作为可降解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物降
解性好。
缺点:强极性、强结晶性、热塑性差、
加工困难 、极强的亲水性 、耐候性差。
淀粉系列生物降解塑料


目前,淀粉塑料产量在众多品种的生物降解塑料中居首位, 占总量的2/3以上,我国建成的降解塑料生产线绝大多数 是生产填充型淀粉塑料和双降解淀粉塑料。 淀粉作为开发具有生物降解性产品的基本聚合物的潜在优 势在于: ① 淀粉在各种环境中都具备完全生物降解能力; ② 塑料中的淀粉分子降解或灰化后,形成二氧化碳气 体,不对土壤或空气产生毒害; ③ 采取适当的工艺使淀粉热塑化后可达到用于制造塑料 材料的机械性能; ④ 淀粉是可再生资源。
研究表明,聚乳酸使用后埋在土壤中6~ 12个月即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聚乳酸的产业循环
聚乳酸的生物化学合成 开环聚合法
开环聚合法首先由乳酸脱水缩合成丙交酯, 再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如下:
该法缺点: 工艺路线长且复杂、价格昂贵,难与通用塑 料竞争。
聚乳酸的化学改性
1. 共聚改性(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 是通过调节乳酸和其他单体的比例来改变聚合物的性 能。均聚PLA为疏水性物质,降解周期难控制,通过与其 他单体共聚可改善材料的疏水性、结晶性等,聚合物的降 解速率可根据共聚物的分子量、共聚单体种类及配比等加 以控制。 聚乳酸共聚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共 聚,L-PLA大分子链的规整度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和 弹性提高,力学性能和反应功能性得到有效提高,降解周 期和亲水亲脂性得到调整。 聚乳酸的共聚改性物可以是生物降解类材料如乙交酯、 己內酯、氨基酸等,也可以是非生物降解类材料如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聚酰亚胺等。

淀粉主要存在形式
以细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植物的种类和基因背 景不同,所含颗粒的尺寸、形态、组成会有很大的不同。

动植物吸收淀粉的方式 植物和动物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内淀粉酶和外 淀粉酶来分解和吸收淀粉。 内淀粉酶一般只分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上 的乙缩醛键,对支化点却不起作用; 许多外淀粉酶不仅能水解主链,而且能水解 支化点。
从来源看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前景
天然高分子和常见例子如表一所示,这些物质作 为动植物的构成以及保护体,同时也是生命、生 理过程的重要功能物质,而且大都可以由自然界 中既存的微生物分解成低分子化合物。 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天然高分子生物可降解材料 主要有淀粉、植物纤维、壳聚糖、胶原蛋白等, 其中尤其以改性后的淀粉塑料最为重要。
聚乳酸表面改性新技术
使用等离子体进行表面改性,是近来PLA亲 水改性的一个热点。 日本学者使用氢气和氧气等离子体对PLA膜 进行表面改性。 国内有人通过氨等离子体改性,在PLA表面 引入NH2基团,使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得到较 大改善,对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生长有明 显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