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四节能量之源 光合作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
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Ⅰ)②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Ⅱ)③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Ⅱ)④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Ⅲ)⑤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Ⅰ)⑥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Ⅰ)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3).情感目标:体验前人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并作出相关的评价;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讨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②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捕获和转化。
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弄清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才能分析和讨论哪些环境因素将对光合作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分析前人的研究历程,评价他们的研究方法,得出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对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 第四节能量之源 光合作用(说课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光合作用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材在讲述了关于酶和A TP的基础知识后,紧接着讲述了第三节《光合作用》。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这一节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储存的能量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和《生物的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提供了保障,同样后者也为光合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说明了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一节内容建立在第一章中有关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并与第七章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和生物的界级分类以及第八章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有关。
因此,这一节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这内容很有必要。
㈡教学目标我们所面对学生是属于根据兴趣而学习,偏于记忆性的知识点,对于理解性的知识点,较难掌握,以及爱于动手操作等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2)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4)理解光合作用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师生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和技巧。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概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本课题的重点是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联系,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高中生物 第四节能量之源 光合作用0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讲授新课光合作用场所的叶绿体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教师强调叶绿体中酶和色素的分布。
(叶绿体具双层膜的结构,在基质中有许多圆饼状的基粒,组成基粒的一层层结构叫做片层结构。
我们可以看到基粒是绿色的,是因为在基粒的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和基质中还分布着许多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可见的太阳光。
我们常见的叶子呈什么颜色?(比较几种不同的叶子)叶绿体中应含有那几种色素呢?(课件展示: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红光叶绿体中叶绿素b(黄绿色)蓝紫光的色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叶子多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四倍,但是叶绿素易分解。
你们知道为什么秋天绿叶会变黄呢?绿色植物利用色素所吸收的光能作为推动力就能把基本不含能量的C O2和H2O变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这么奇妙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边画边讲光反应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光能以后发生两方面的生化反应:一、把水分子分解成氧和氢。
其中的氢是活泼的还原剂,将参加下一步反应;其中的氧以分子状态释放出去,我们常说绿色植物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它所产生的氧气是来自于二氧化碳吗?二、光合磷酸化。
生:回答叶绿体的结构。
学生观察生:绿色、黄绿色等引导学生回答生:秋天叶绿素被分解,类胡萝卜素显现出来生:来自于被光解的水2讲授新课在酶的作用下,A D P和P i合成A T P。
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所需的能量从哪能得到呢?这样,光能转变成了活泼的化学能储存A T P的高能磷酸键中。
(课件演示光反应过程,教师引导观察)这个反应没有光可以进行吗?所以我们把这一整个过程叫“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应发生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提示: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在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反应式中,H2O在光反应中被分解,C O2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边画边讲暗反应过程)通过叶表的气孔被吸收以后,首先与叶绿体基质中的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这一过程叫“固定”。
高中高中生物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一、课题:《光合作用的过程》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三、课型与课时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讲解五、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
2. 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3.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六、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七、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请同学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及叶绿体中的色素等知识,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
科学家们是如何知道的,经历了哪些探索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怎样?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请大家预习教材P101-P104。
㈡进行新课第一学习时间:课内预习、基础训练——不看不讲。
问题:1、光合作用的原理?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重温该历史,你有哪些感悟?3、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主要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4、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主要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5、光反应、暗反应的相互关系?第二学习时间: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不议不讲。
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18世纪中期观点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ey〕的实验普利斯特利时期其他人的实验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的实验 1785年的结论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R.Mayer)的观点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及结论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的实验及同位素标记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win)的实验及卡尔文循环2、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原理〔概念〕〔2〕光合作用反应式〔3〕光反应阶段〔4〕暗反应阶段〔5〕光反应、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三〕总结光合作用过程第三学习时间:拓展训练,提炼升华——不练不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前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等知识。
这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提供了氧气和养料。
因此,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阐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三、重难点1、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难点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四、教法学法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完善。
小组代表展学,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注意利用典型例题即时强化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约4--5千亿吨有机物。
2、这些有机物中所含能量相当于10,000,000亿千瓦时的电能。
3、三峡电站2012年的发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
(通过数据,吸引学生兴趣,突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视)(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播放flash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画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分析过程打下基础)(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完成导学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应内容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辨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联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课后作业:结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C3、C5、ATP、[H]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变化。
[最新]高中生物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最新]高中生物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e721fe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8.png)
[最新]高中生物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关系十分密切;光合作用总的反应方程式的确立历经了科学家们293年的艰辛探索,渗透着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光合作用整个生理过程复杂而抽象,它包含发生在叶绿体中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蕴含着物质转变、能量转化,涉及到较复杂的概念、原理、规律。
因此,一般的教学媒体、方法,难以使绝大部分学生准确、全面、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我们借助CAI、优化教学过程(含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激活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一、确定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2.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智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1.自学研究史,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2.通过试验(含设计)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借助光合作用意义分析,渗透生物学进化观点、生态学观点、生命科学价值观等的教育。
2、教学重点(1)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概念(2)掌握光合作用连续的全过程图解和实质、构建植物代谢知识结构体系(3)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初步的研究和创造能力(4)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深刻理解生命科学的价值3、教学难点(1)科学实验方法的教育(2)完整知识结构的构造(2)光合作用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与师生共同探究型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5、教学手段:(1)CAI:①臭氧层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减缓温室效应?②设计实验,证明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③设计实验,探索叶绿体中色素接受何种波长的光④动画演示光反应过程、暗反应过程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来自于水设计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需要原料二氧化碳用心爱心专心设计实验,探索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循环途径⑤光合作用在世纪之交的研究动向(2)分组实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6、课型:新授课7、课时:2课时二、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总体方案的设计2.3.4.5.明确教学目标教教教认智学学学知能内媒方模培容体法式训设设设设设计计计计计依据教学设计的实施模式(见下图),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方案。
5. 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案目标知识方面: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案重点: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案难点: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案方法:讲解、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案程序第1课时[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课堂上采用以思、议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及相关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体验性。
[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科学家 原料场所和条件 产物 海尔蒙特 水 普利斯特利空气 英格豪斯 阳光 1785年 CO 2 O 2 萨克斯 淀粉 恩格尔曼 叶绿体
二、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 [以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代替老师的“讲”,让学生从中感受科学探究的历程;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代替教师的“灌”,让学生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师在这节课只是“导演”。
本节课学生反应活跃,对自已得出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学反应效果很好。
当然,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某些光合作用发现有关的实验难点还没能很好的解决,在以后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历程的同时也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光合作用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关系十分密切;光合作用总的反应方程式的确立历经了科学家们293年的艰辛探索,渗透着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光合作用整个生理过程复杂而抽象,它包含发生在叶绿体中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蕴含着物质转变、能量转化,涉及到较复杂的概念、原理、规律。
因此,一般的教学媒体、方法,难以使绝大部分学生准确、全面、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我们借助CAI、优化教学过程(含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激活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一、确定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2. 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3.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智能目标: 1. 自学研究史,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2. 通过试验(含设计)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 运用原理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研究史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实施,培养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等科学精神;2. 借助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及动态变化全过程的分析,认识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内因与外因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3. 借助光合作用意义分析,渗透生物学进化观点、生态学观点、生命科学价值观等的教育。
2、教学重点(1)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概念(2)掌握光合作用连续的全过程图解和实质、构建植物代谢知识结构体系(3)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初步的研究和创造能力(4)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深刻理解生命科学的价值3、教学难点(1)科学实验方法的教育(2)完整知识结构的构造(2)光合作用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与师生共同探究型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5、教学手段:(1)CAI:①臭氧层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减缓温室效应?②设计实验,证明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③设计实验,探索叶绿体中色素接受何种波长的光④动画演示光反应过程、暗反应过程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来自于水设计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需要原料二氧化碳设计实验,探索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循环途径⑤光合作用在世纪之交的研究动向(2)分组实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6、课型:新授课7、课时:2课时二、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设计依据教学设计的实施模式(见下图),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方案。
1、教学内容设计在注重学科知识完备性、整体性、动态性、多维性、开放性的前提下,将其分成:(1)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2)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及其连续性;(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4)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入研究史,探索性实验设计。
重构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系统性、层次性、生命性、逻辑性。
2、教学媒体的设计光合作用一课教学媒体选择计算机,设计一套人机交互型的CAI 课件,力求直观、动态地描述微观世界中的生化反应,辅助学生完成“模拟实验”,且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落实的途径(形成性测试等)均在桌面有一个按钮,学生可以实时与计算机互换信息,使学生主动参与性增强、兴趣提高。
3、教学方法的设计①“探索性实验”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提出假设—→分析、论证、检验—→总结并迁移②“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采用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自学—→观看CAI 动画演示—→伴CAI 讨论—→学生总结③“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采用CAI 个别化教学法4、认知模式设计实验/观察(叶绿体、叶绿体色素)—→CAI 演示光合作用过程—→理论(概念)—→实践(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宏观(叶)—→微观(叶绿体、光合作用)—→宏观(应用)5、智能培训设计分析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手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归纳……,综合培养了观察、实验、思维等能力。
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完成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三、教学流程图的设计*四、教学后记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化“提出目标—→提供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实验—→实验结果分析—→结论”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注重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亲自体验科学思维方式、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教学设计中“学生自学—→学生观察CAI演示的光合作用过程—→伴CAI学生分步讨论具体过程—→伴CAI、学生对比光、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辅之以CAI宏观地再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动静结合地描述全过程,学生对知识掌握准确、记忆清晰、理解深刻、分析透彻。
3、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五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讲授者—→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被动的接受者—→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媒体作用的转变:演示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设疑、分析、讲授—→学生发现、探索、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讲授式—→自主型与探究型的结合这五大转变努力让学生参与概念和原理的建立过程、生物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体现了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教学思想。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讨论:①臭氧层是如何形成的②如何减缓温室效应总结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及实质学生活动1教学目的: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2、理解叶绿体的有关结构特点及其中色素种类及作用3、综合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和生理意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准备: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 1.矿质元素以什么状态存在和被根吸收?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分哪两步?与呼吸作用有何关系?绿色植物的生活,除了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外,还需要有机物,如葡萄糖等,那么,有机物从哪昊来呢?归根到底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一)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1.叶绿体的结构特点①含各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用挂图复习) ②含各种色素2.叶绿体的色素种类和作用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1/5)叶黄素(黄色)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吸收可见的太阳光)叶绿素吸收红光(4/5)叶绿素b(黄绿色)和蓝紫光问:叶子颜色是绿色的原因(2)各种色素的作用:吸收可见光,用于光合作用.(简要讲解太阳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知识,思考:以物理知识分析叶绿体色素颜色与所吸收的光的关系)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思考:将绿色植物放在什么光下(用玻璃罩)光合作用效率最高?无色全光> 蓝紫光> 红光> 其它颜色的光> 绿色光> 无光(黑色罩)(二)光合作用的过程总反应式:我们回忆初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指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指葡萄糖,由此,写出反应式如下:6CO2+12H2O*──光叶绿体─→C6H12O6+6O*2+6H2O(配平)将反应式配平如上,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A反应条件:有光能和叶绿体(只有叶绿体作为完整的细胞器存在,才能完成光合作用,而不只是“叶绿素”)B式中的O* ,是指O18,即O16的同位素,我们在研究光合作用时给植物O18的水,是为了做标记,看水中的氧最后成为什么化合物的成分,在自然情况下,植物吸收的水当然是O16的水了;由此看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反应物中的水;另外也推出,反应前后都有水,简介Hill反应。
C总而言之,二氧化碳成为葡萄糖的组分,葡萄糖中的H则来自水——这叫做二氧化碳被H还原。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上述2个问题,叶绿体色素种类和功能、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下面我们讲解实验四(详见自编实验指导)[第二课时]复习:光合色素种类、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十分复杂。
反应过程:复杂,有几十步,但总的说来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条件:光,多种酶和光合色素(在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进行)①2H2O 光、叶绿素4[H]+O2 +4e,叫水的光解(1)物质变化即:氧气以分子状态被释放(是副产品),来自于水,[H]具有强的还原性②ADP+Pi+光能量酶、叶绿素ATP即:光能被叶绿素分子捕捉、传递,最后转变为化学能(2)能量变化: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贮于A TP中)II、暗反应:条件是不需要光(有光也可以),需多种酶,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总的来说是CO2被还原(CO2不活泼,所以先固定,后还原)(1)物质变化: C5+CO2───→2C3────→C6H12O6+H2O上述过程分连续的两阶段:CO2的固定和CO2的还原(需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供能)注解:C5是二磷酸核酮糖,C3是磷酸甘油酸(2)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贮于A TP中),发生于第二步说明:A 碳C的转移途径是:CO2 C3 C6(葡萄糖)(解释)B二氧化碳由C5来固定(解释)C碳5的再生D经过6次循环,才能形成一个葡萄糖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因此,尽管暗反应不需要光,暗反应也不能在晚上(或无光条件下)单独进行;但是,在实验情况下,暗反应毕竟晚于光反应,所以给实验植物断光后,植物仍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暗反应。
(举例题说明) CA上图是利用绿色植物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T之前有光而无二氧化碳,时间T之后停止光照而给植物二氧化碳,纵坐标是有机物的合成量,请分析曲线A-B-C-D的各段变化。
(分析略)4.解释下列几个问题(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有哪些?各参加哪一步反应?水──光反应;二氧化碳───暗反应(2)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各生成于哪一个反应过程?葡萄糖──暗反应;氧气──光反应;水——暗反应(3)生成物中各种元素的来源如何?葡萄糖中的C、O来源于二氧化碳,H来源于水;生成的氧气的氧来源于水(4)光反应和暗反应能否独立进行?否,因为暗反应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三)光合作用的反应总式6CO2+12H2O 叶绿光体C6H12O6+6O2+12H2O写这反应式时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也有水生成,反应式中不能抵消(2)“─→”不能写成“=”(3) O*是一种标记方法,不要漏写(四)光合作用的实质:把无机物(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