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虾的解剖

合集下载

鳌虾的解剖实验报告

鳌虾的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鳌虾的外部形态结构,了解其生物学特征。

2. 通过解剖鳌虾,掌握甲壳动物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小龙虾,是一种常见的甲壳动物。

本实验通过对鳌虾的解剖,了解其内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为后续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材料:新鲜鳌虾若干只。

2. 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解剖针、显微镜、解剖刀、生理盐水、记录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鳌虾的外部形态结构(1)观察鳌虾的整体形态,记录其颜色、大小、附肢数量等特征。

(2)观察鳌虾的头胸部,包括额剑、复眼、触角、颚足等。

(3)观察鳌虾的腹部,包括尾节、附肢等。

2. 解剖鳌虾(1)将鳌虾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头胸部的背甲,暴露出内部器官。

(2)用解剖剪剪断鳌虾的腹节,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等。

(3)用解剖针挑开鳃盖,观察鳃丝的结构。

(4)用显微镜观察鳌虾的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记录观察结果(1)记录鳌虾的形态结构特征。

(2)描述鳌虾内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鳌虾的外部形态结构鳌虾呈淡红色,身体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由头部和胸部组成,共有15个体节,其中头部6个体节,胸部9个体节。

腹部6个体节,尾节1个体节。

2. 鳌虾的内部结构(1)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幽门胃、中肠、后肠和肛门。

胃位于头胸部前端,呈球形,壁薄,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

幽门胃位于后端,较小,壁略厚。

中肠很短,位于幽门胃两侧,有1对肝脏。

后肠贯穿整个腹部,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残渣,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2)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精巢、输精管、输卵管等。

雌性鳌虾卵巢位于腹部,呈长条形,内有大量卵子。

雄性鳌虾精巢位于腹部,呈圆形,内有大量精子。

实验虾的解剖

实验虾的解剖
9
1、头胸部:由头部5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 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1/3;头胸甲前端有一尖状 突起,称为额剑,其上下缘有锯齿;头胸甲后面有 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胸部与腹部的分界线; 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 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
10
2.腹部:腹部长而侧扁,分为7节;最后一个体节 为1长三角形尾节,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腹面 正中有一裂缝,为肛门。
目的
❖ 通过观察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甲 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识 甲壳纲的代表动物;具备初步识别甲壳 动物常见种类的能力。
内容
1. 虾的外形 2. 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
实验材料与用具
• 对虾的浸制标本 • 解剖器具,解剖盘,放大镜
实验操作及观察 ➢外部形态结构的解剖及观察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肠上动脉、胸直Βιβλιοθήκη 脉)4. 生殖系统: 精巢1对,白色;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巢1对,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其末
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
• 消化系统:由口器、口腔、肝脏(淡黄色腺体)、食管、胃 (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后肠和肛门组成。
• 排泄系统:触角腺(扁圆形腺体), 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 腺,浸制标本为乳白色
•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1条白 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食管下神经节;脑
2、内部结构 先将头胸甲左侧下半部小心地用剪刀除去,
再轻轻地将头胸甲全部剥去,最后自后向前 沿背中央剪开,小心除去甲壳。
(1) 肌肉:横纹肌,成束。
(3)生殖系统 雄:精巢1对,白色,位于围心窦腹面。 雌:卵巢1对,纵贯全身背部两侧,性未成

虾的分析实验报告

虾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虾的形态学分析,了解虾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等,为虾的生物学研究和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新鲜活虾若干只(虾种不限)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用油、镊子、解剖针、解剖针盒、解剖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外部形态观察(1)观察虾的外部形态,包括体长、体宽、颜色、身体分段、足的数量、触角等。

(2)用解剖刀在虾的背部中央纵向切开,观察虾的背部肌肉、肠道、生殖器官等。

2. 内部器官观察(1)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虾的头部器官,包括触角、眼、口器、颚、鳃等。

(2)观察虾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肝脏等。

(3)观察虾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精巢等。

(4)观察虾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

(5)观察虾的排泄系统,包括触角腺、排泄管等。

3. 组织切片观察(1)取虾的肌肉组织,用解剖刀切成薄片。

(2)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显微镜用油。

(3)用显微镜观察肌肉组织的结构,包括肌纤维、血管、神经等。

四、实验结果1. 外部形态观察(1)虾体长:平均体长为5.2厘米。

(2)体宽:平均体宽为1.8厘米。

(3)颜色:虾体呈青绿色,背部有两条白色条纹。

(4)身体分段:虾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5)足的数量:虾有20对足,其中前两对足为触角,其他为步足。

2. 内部器官观察(1)头部器官:虾的头部器官包括触角、眼、口器、颚、鳃等。

触角为两对,长而细,用于感知外界刺激;眼位于触角基部,用于观察外界环境;口器包括上颚、下颚和颚叶,用于取食;颚用于咀嚼食物;鳃用于呼吸。

(2)消化系统:虾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肝脏等。

胃位于头部,负责初步消化食物;肠道位于腹部,负责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肝脏位于胃下方,负责解毒和储存营养物质。

(3)生殖系统:虾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精巢。

卵巢位于腹部,负责产生卵子;精巢位于腹部,负责产生精子。

(4)循环系统:虾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龙虾的解剖实验报告

龙虾的解剖实验报告

龙虾的解剖实验报告引言龙虾(学名:Homarus gammarus)是一种著名的海洋节肢动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海产品。

为了深入了解龙虾的内部结构和解剖特征,我们进行了一次龙虾的解剖实验。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一只新鲜的龙虾、消毒器械、显微镜、刀具等。

2. 实验步骤:- 将龙虾放入冷冻室中,使其处于麻醉状态。

- 使用消毒器械对龙虾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操作的卫生。

- 使用刀具切割虾壳,露出内部器官。

- 依次解剖出龙虾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并观察记录各器官的结构和特征。

- 将解剖得到的器官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

结果与讨论头部解剖1. 头部由前部、中部和后部组成。

2. 前部包括两只复眼、两只感觉触角、一对颚足和一对颚。

3. 复眼是龙虾辨别光线和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

4. 感觉触角可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5. 颚足用于取食和捕捉猎物。

6. 颚是龙虾的咀嚼器官,用于破碎食物。

胸部解剖1. 胸部由8个节组成,每个节都有一对足。

2. 第一对足退化为螯肢,用于捕捉猎物和自卫。

3. 第二至第六对足用于行走和游泳。

4. 第七对足较为特殊,具有较长的刺毛,可用于清洁身体表面。

5. 第八对足是龙虾的尾部,用于游泳和逃跑。

腹部解剖1. 腹部由6个节组成,每个节都有一对腿。

2. 腹部的末端有一对较大的尾扇,用于游泳。

3. 腹部的内部有龙虾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等。

4. 龙虾的消化器官包括食道、胃、肝和肠道。

细胞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龙虾的器官组织,可发现细胞结构丰富多样。

不同器官的细胞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例如,肝脏细胞富含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具有代谢和分泌功能;肌肉细胞形态饱满,排列有序,以实现龙虾的运动能力。

结论通过对龙虾的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龙虾的内部结构和解剖特征。

龙虾的头部包括复眼、感觉触角、颚足和颚;胸部具有足和螯肢,用于行走、游泳和捕捉猎物;腹部包括足、尾扇和消化器官;细胞结构观察揭示了不同器官的细胞形态和功能特征。

虾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虾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实验,了解虾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分布。

2. 观察虾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3. 掌握虾的解剖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虾属于甲壳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由头部和胸部组成,具有保护、运动和感官等作用;腹部则主要负责消化、呼吸和排泄等功能。

本次实验以对虾为例,通过解剖观察,了解虾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对虾、解剖盘、解剖刀、镊子、剪刀、放大镜、显微镜、酒精、清水等。

2. 实验用具:解剖台、蜡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试剂瓶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虾的外部形态:观察对虾的体型、颜色、附肢等特征,了解其外部结构。

2. 解剖对虾:将虾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从腹部中央切开,观察头胸部和腹部的内部结构。

3. 消化系统:a. 消化腔:观察消化腔的大小、形状,了解其消化功能。

b. 口腔:观察口腔的形状、结构,了解其摄取食物的方式。

c. 食道:观察食道的长度、直径,了解其食物传输过程。

d. 胃:观察胃的形状、大小,了解其消化功能。

e. 肠道:观察肠道的大小、形状,了解其消化和吸收功能。

4. 呼吸系统:a. 鳃:观察鳃的大小、形状,了解其呼吸功能。

b. 鳃丝:观察鳃丝的排列和结构,了解其气体交换过程。

5. 循环系统:a. 心脏: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了解其泵血功能。

b. 血管:观察血管的分布和形状,了解其血液运输过程。

6. 排泄系统:a. 肾脏:观察肾脏的位置、形状,了解其排泄功能。

b. 尿道:观察尿道的形状、大小,了解其尿液排放过程。

7. 生殖系统:a. 雄性生殖器官:观察精巢、输精管等器官的形状、大小,了解其生殖功能。

b. 雌性生殖器官:观察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形状、大小,了解其生殖功能。

8. 观察其他器官:a. 神经系统:观察脑、神经节等器官的形状、位置,了解其神经系统功能。

b. 附肢:观察附肢的形状、功能,了解其运动功能。

实验4 沼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实验4 沼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雌虾
3. 生殖系统: 雄性:精巢1对,白 色半透明,每侧精巢 发出1条细长的输精 管,末端开口于第5 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巢1对,黄 色至褐色,向两侧腹 面发出1对细短的输 卵管,末端开口于第 3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 生殖孔
雄性 生殖孔
卵巢
心脏
精巢
输卵管
肝脏
雄虾
输精管
实验4 沼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 (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节肢动物身体分区和附肢的分化、机 能分工,以及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 解剖镜、放大镜、蜡盘、解剖剪、镊子等。
三、实验材料 –沼虾新鲜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 身体分20节,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6节(尾节属第6节的 部分)。全身被几丁质外骨骼。 •头胸部:由头部和胸部愈合而成,外被有一头胸甲,头胸节前端中央向前伸出一额 剑,侧扁,上缘和下缘均有小齿(齿数量因种而异)。额剑的两侧有一对具柄的复 眼。头胸节的两侧为鳃盖,鳃盖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内有鳃片。 •腹部:体节明显,每一体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板和腹板。尾节锥形,腹面有一纵裂 缝为肛门。
颠倒,然后用解剖镜观察其结构。
1. 头部:共5对附肢。
附鞭
触鞭
(1)小触角 (第一触角): 原
外鞭
肢3节,基部有毛,触鞭2
触鞭
条,其中还有一短的附鞭。
鳞片
具有嗅觉作用。
(2)大触角 (第二触角): 较
原肢
长,原肢2节,内肢演变
原肢
成1条长的触鞭,外肢不
平衡囊
分节,扁平、宽大呈鳞片
状。具有触觉功能。
小触角
– 其中第4、5对是小颚,叶片状,协助取食。 – 大颚与小颚共同组成了口器。

实验7虾的解剖

实验7虾的解剖

实验7虾的解剖虾是一类可食用的海产生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食用和养殖,是海洋渔业中重要的经济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虾的生物学结构特征,我们进行了虾的解剖实验。

虾的外形特征虾的身体呈现出扁平的形状,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

头部上有一对长达一半身长的触角,以及一对较短的触须和大眼睛。

胸部上有5对腿,前三对具有鉴别性的特征,分别为螯足、大脚趾和尖足;后两对足则为游泳足,有助于虾的游泳。

腹部共有6节,尾节延伸成鳎状,形成强有力的扇形尾肢,带有一对尾肢。

虾的解剖结构和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我们通过虾的解剖实验,深入了解虾的内部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1. 头部解剖首先打开虾的头部,可以看到虾头内部有一对颚足,上面附着着眼球。

眼球的退化与攀附用途有关,在虾的生存中能使虾在暗处寻找食物,发挥出攀附紧贴的优势。

虾的头部还有一对触角和两对触须。

触角较为特殊,由感觉神经、旋转肌和弹性蛋白等器官组成,能感知味觉、嗅觉和重力,还有认知方向和距离等功能。

虾的胸部上有5对腿,前三对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一对为螯足,更多的具有捕食、防御和转移的功能;第二对为大脚趾,可以用于拍打水面快速游动或者攀援物体,可以说是虾的重要游泳器官之一;第三对为小脚趾或尖足,用于抓握食物或者控制方向等。

此外,虾的胸部内部还有一对小刮刀状的摇摆线,摇摆线固定在甲壳上,可以产生摆头运动。

虾的腹部可以分成共6节,每一节都有一对腿。

这些腿逐渐逆向增大,末位腿发达成为强有力的尾肢,通过扇形的节律性运动,可以让虾快速穿行水中。

此外,虾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都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结语本次实验我们通过虾的解剖,了解了虾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本着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原则,希望更好地研究虾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功能,以供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使用。

对虾的解剖观察实验报告

对虾的解剖观察实验报告

对虾的解剖观察实验报告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对虾的解剖观察实验。

这可是个既有趣又能长知识的活动,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是心里七上八下的,但当我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小家伙,心情瞬间变得轻松了。

就像是开启了一场海洋探险,不仅能了解虾的结构,顺便也能加深对自然的理解。

说到底,谁能拒绝一场关于海鲜的“科学派对”呢?2. 实验准备2.1 材料准备在进行解剖之前,首先得准备好各种材料。

我们需要的有新鲜的对虾、解剖刀、镊子、剖面板,还有一些清洁用品。

你知道吗,处理虾的时候要小心翼翼,毕竟这可是咱们的“主角”呀。

为了确保对虾的新鲜,最好是在市场上刚买回来的时候就进行解剖,嘿,想想看,绝对是“活色生香”的状态!2.2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其实也挺简单的。

首先,先把对虾放在剖面板上,稳稳地,不要让它们“翻车”。

然后,用解剖刀小心翼翼地划开虾的背部。

哇!瞬间就能看到里面的各种结构,真是让人惊喜得想拍手。

每一个器官都那么独特,像是在跟我们讲述它的故事。

这时,大家可以用镊子把内脏取出来,仔细观察,像是在翻阅一本自然百科全书。

3. 观察结果3.1 器官结构好啦,进入重头戏!解剖后,我们发现对虾的器官结构真是千奇百怪。

首先是虾的外壳,那硬硬的甲壳就像是它的盔甲,保护着它不受敌害。

接着,看到那粉嫩嫩的肌肉,简直让人垂涎欲滴!不说了,我已经开始想象晚上吃虾的美味了。

然后就是那些看起来有点神秘的内脏,像是心脏、肝脏,还有那些复杂的消化系统,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3.2 生态意义通过这次解剖观察,我们不仅了解了对虾的身体结构,更能深入思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虾可是海洋里的小战士,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

想想看,如果没有它们,整个海洋生态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像一个庞大的拼图,每一块都不可或缺!4. 结论总的来说,这次对虾的解剖观察实验让我收获颇丰。

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神秘世界,还激发了我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1. 头胸甲;额剑;复眼;颈沟;鳃盖;鳃腔
2. 附肢(13对): 头部及其附器:共5对 • 小触角、大触角 、大颚 、第1小颚 、第2小颚 1. 胸部及其附器:共8对 2. 3对颚足 、5对步足 腹部6对附肢 • 5对游泳足 、1对尾肢
南美白对虾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学 名凡纳对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 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 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 (Penaeus),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1条白 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食管下神经节;脑
2、内部结构 先将头胸甲左侧下半部小心地用剪刀除去,
再轻轻地将头胸甲全部剥去,最后自后向前 沿背中央剪开,小心除去甲壳。
(1) 肌肉:横纹肌,成束。
(3)生殖系统 雄:精巢1对,白色,位于围心窦腹面。 雌:卵触角)、第二触角 (大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
胸部8对附肢: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 腹部有6对附肢,游泳足。
15
17
鳌虾胸部附肢:共8对;前3对为颚足,为摄食的辅助 器官,与1对大颚、2对下颚共同组成口器;后5对为 步足,均为单枝型,主要用来爬行。①颚足3对 ② 步足5对。
外触鞭,主要司嗅觉、平衡及身体前端触觉; 第二触角(大触角),外肢节发达,内肢解具一极 细长的触鞭,主要司身体两侧及身体后部的触觉; 第三附肢(大颚),特别坚硬,边缘齿形,是咀嚼 器官,可切碎食物; 第四附肢(第一小颚)呈薄片状,是抱握食物以免 失落的器官; 第五附肢(第二小颚)外肢发达,可助扇动鳃腔水流, 是帮助呼吸的器官。 胸部:8对附肢,包括三对颚足及五对步足,颚足基部具鳃 的构造,助虾呼吸;步足未端呈钳状或爪状,为虾摄 食及爬行器官。 腹部:7节,6对附肢。前5节较短,第6节最长,最后一节呈 三角形,称为尾节,尾节不着生附肢。腹部6对附肢为 主要的游泳器官。第六附肢宽大,与尾节合称尾扇。 14
10
1、头胸部:由头部5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 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1/3;头胸甲前端有一尖状 突起,称为额剑,其上下缘有锯齿;头胸甲后面有 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胸部与腹部的分界线; 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 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
11
2.腹部:腹部长而侧扁,分为7节;最后一个体节 为1长三角形尾节,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腹面 正中有一裂缝,为肛门。
9
•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 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 岸分布最为集中。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 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 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 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 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 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 种。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 高,营养丰富。
(肠上动脉、胸直动脉)
4. 生殖系统: 精巢1对,白色;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巢1对,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其末
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
• 消化系统:由口器、口腔、肝脏(淡黄色腺体)、食管、胃 (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后肠和肛门组成。
• 排泄系统:触角腺(扁圆形腺体), 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 腺,浸制标本为乳白色
实验11 虾的解剖
目的
❖ 通过观察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甲 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识 甲壳纲的代表动物;具备初步识别甲壳 动物常见种类的能力。
内容
1. 虾的外形 2. 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
实验材料与用具
• 对虾的浸制标本 • 解剖器具,解剖盘,放大镜
实验操作及观察 ➢外部形态结构的解剖及观察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18
鳌虾腹部附肢:
共6对,均为双枝型;前5对为游泳足,扁平呈片状, 内外肢均不分节;周缘密生刚毛,用来游泳;第6 对腹肢称为1节尾肢,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尾扇 在虾的运动中起增强腹部拨击水的作用。
19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方法
• 小心剪去头胸甲左侧下半部,轻轻剥除 头胸甲左侧全部;
• 自后向前沿腹部背面中央剪开,除去腹 部背面与侧面的甲壳;
熟时呈白色,成熟时呈暗绿色。
(4)消化系统 口、食道、胃(红褐色)、肠、肝胰腺(
暗红色)。
(5)排泄:大触角 基部的触角腺。
(6)呼吸:鳃,头胸 部两侧及附肢基部。
甲壳动物的循环系统
Back
作业
1. 绘螯虾内部结构解剖图
12
3.附肢 除尾节无附肢外,沼虾共有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 除第一对触角与5对步足单枝型外,其余都是双枝 型;双枝型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叶状肢和杆状肢。
叶状肢扁平而不具关节;杆状肢具关节、比较 细长、可分为三部分—原肢、外肢和内肢(又分为 5节,依次称为座节、股节、腕节、掌节和指节)。
13
南美白对虾20个体节除最后一节外,每一体节都生着 一对附肢。 头部:第一触角(小触角),原肢节较长,端部又分内
• 成体最长可达24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 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 之称。
7
8
• 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 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年8月 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 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 。
• 目前,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 种类。
• 在解剖镜下边解剖边观察。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1. 呼吸器官:鳃共7对,分别着生于第2对、第3对颚足和5对步足的 基部;鳃室有出水孔和入水孔各1对
2. 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3.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
在心脏的背面2对,前侧面和腹面各有一对心孔。 动脉:细且透明,前3条(前大动脉、触角动脉2)、肝动脉1、后2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