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讲义螯虾解剖
鳌虾与带子的解剖

实验8带子与鳌虾的解剖2016.4.308.1目的:了解软体动物和甲壳纲的结构特征,掌握带子与鳌虾的解剖方法。
8.2内容:(1)软体动物,甲壳纲的主要特征甲壳纲主要特征:甲壳亚门在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例如体形大小、体节数目、体躯划分及附肢的分化都有较大的差异。
在生活方式上绝大多数为海洋生,为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成员,常被誉为海洋中的昆虫,少数侵入淡水。
是构成水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也有极少数进入陆地生活,但不能脱离潮湿环境。
甲壳类动物都具有两对触角,这一点区别于其它节肢动物(有螯肢亚门无触角,三叶虫亚门及单肢亚门仅有一对触角,相当于甲壳类的小触角)。
甲壳类动物的附肢基本上都是双肢型,但在不同的体区有不同的形态与机能的分化,其中至少有三对口后的附肢作为颚。
甲壳类动物生活史中由卵孵出后为无节幼虫(nauplius),仅有三个体节,三对附肢,相当于成体的前三对附肢,即两对触角及一对大颚。
经多次蜕皮不断地在肛门前部增加体节数,原始的种类体节可多达数十节,高等的种类体节数减少并固定,体区划分清楚。
此外有些种类头部和胸部可能也会融合到一起,形成头胸部。
所有的甲壳亚门的干细胞分裂时的特征相同。
软体动物主要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外套膜,外套膜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或无壳)。
无真正的内骨骼。
体内有一血腔(即一系列扩张的静脉窦)。
血腔血功能如液体骨骼,用以维持身体的紧张度。
血内含少量星形或阿米巴形细胞。
血液中含血蓝蛋白(腹足纲及头足纲)。
口的肌肉含肌红蛋白。
真正的体腔退化为生殖腔和围心腔。
体表一般有纤毛或黏液。
口内有齿舌。
齿舌是多数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由多列角质齿板组成,形似锉刀,用于帮助摄食。
常有大型消化腺体。
有栉鳃,表面具纤毛,用以激动水流(在双壳类有助于滤食水中食物颗粒)。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5、排泄系统
马氏管 着生在中、后肠交界的许多细长的盲管 可将虫体浸入培养皿内的水中,用放大镜观察
6、神经系统
用剪刀剪去两复眼间头顶和后头的头壳,保留复眼和单眼;再用镊子 小心地除去头壳内的肌肉,即可观察 脑:位于两复眼之间,为淡黄色块状物 围食管神经: 1对,脑向后发出 食管下神经:围食管神经相连 除留小段食道外,除去消化管;再除去腹隔和胸部肌肉,然后观察 腹神经索:白色,在胸部和腹部腹板的腹中线上 在胸部有3个神经节,在腹部有5个神经节
4、消化系统
前肠 咽 食道 嗉囊 前胃(砂囊) 中肠(胃) 胃盲囊: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指状突起,6个向前,6个向后 后肠 回肠 结肠:较细小、常弯曲 直肠:较膨大 肛门:在肛上板之下 唾液腺:1对,位于胸部嗉囊腹面两侧,色淡,葡萄状,有1对导管前行,汇 合后通入口前腔
2、肌肉系统
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3、循环系统
心脏 位于头胸部背 方的围心窦中 ,为半透明、 多角形的肌肉 囊 用放大镜观察 ,可见有3对心 孔
3、循环系统
动脉:细而透明,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可见心脏发出7条血管 由心脏前行的动脉 前大动脉:1条,由心脏前端发出 触角动脉:1对,由前大动脉基部两侧发出 肝动脉:1对,由触角动脉外侧发出 由心脏后行的动脉 腹上(后大)动脉:1条,沿后肠背方后行到腹部末端 由心脏下行至腹面动脉 胸直动脉:1条,弯向胸部腹面
3、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1对,左右相连成一长椭圆形结构,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 。由许多精巢管组成。 输精管: 1对,由精巢腹面两侧向后伸出 射精管: 1条,两条输精管绕到消化管腹方汇合而成 副性腺:射精管前端两侧的一些迂曲细管 贮精囊: 1对,通入射精管基部。仔细将副性腺的细管拨散开后 可看到
描述鳌虾观察顺序及解剖技术流程

描述鳌虾观察顺序及解剖技术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描述鳌虾观察顺序及解剖技术流程在生物学研究中,解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鳌虾的解剖实验报告

鳌虾的解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鳌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对于深入研究其生存和繁殖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对鳌虾的解剖操作,可以了解其身体构造和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生理结构。
鳌虾是一种节肢动物,栖息于海洋深水区域,体长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
鳌虾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十分特殊,它的眼睛顶部有一个透明的斜面,可探测到周围的光线,进行视觉反应。
鳃在颈节的前面,形成壳状器官,可过滤水中的氧气。
鳌虾同时具有两对触角,在寻找食物和发送信息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手将鳌虾固定住,用手指轻压其背部进行麻醉。
2.用镊子将鳌虾的壳状器官打开,找到鳃,并观察其内部结构。
3.用镊子仔细取出鳌虾的各内脏器官,包括胃、肠、肝、心脏、卵巢等。
4.观察并记录鳌虾的各个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结构特征。
5.将各器官进行标本处理,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组织等微小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鳌虾的各项解剖学数据。
首先,我们在解剖鳌虾的过程中明确了它的身体结构和各器官的位置。
鳌虾的壳状器官的内部结构清晰,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组织构造明显。
其次,我们观察到鳌虾的心脏和肝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其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人类相似,可以为人类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再者,我们得到了鳌虾的卵巢组织,了解到其生殖繁衍机制。
总之,鳌虾的解剖实验让我们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态特征和生命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实验结论:鳌虾是一种独特的生物,能够在海洋深处存活,适应着严峻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通过解剖实验,我们了解到了鳌虾的身体构造和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加深了我们对于此生物的认识。
希望此次实验能为深入研究鳌虾的生物遗传以及生殖繁衍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动物学实验课件】螯虾解剖共52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2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动物学实验课件】螯虾解剖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景Biblioteka 澈。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虾类解剖

2.附肢 (头部附肢 胸部附肢 腹部附肢)
• 头部附肢 • 1)复眼 • 2)第一触角 • 3)第二触角 • 4)大颚 • 5)第一小颚 • 6)第二小颚 • 7)三对颚足
(第三颚足的最末节(即指节)与末
二节(即掌节)的长度比,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胸部附肢
步足(五对) 步足是虾类捕食与爬行的器官、内肢发达, 外肢退化,步足由七节构成,即底、基、座、 长、腕、掌、指节。前三对为钳状,后两对为 爪状。
腹部附肢(六对)
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内外肢皆不分节,边缘具 有羽状刚毛。雄性对虾的第一腹肢的内肢变成 交接器,第六对为尾扇,尾肢宽大,与尖的尾 节形成尾部扇形的构造,通称为尾扇。尾扇在 游泳时有升降作用,而且可以快速划水,使身 体向后弹跳,躲避敌害。
二.螯虾的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短管状的食道、壁薄的胃、 短的中肠、长而细直的后肠、粗短的直肠以及 开口于尾节腹面的肛门组成。 口器:由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三 对颚足组成。 胃磨:贲门胃的内壁有三组小齿构成胃 磨。幽门部的前端生有无数刚
1.螯虾的头胸甲 八区 1)额区 2)眼区 3)触角区 4)胃区 5)肝区 6)心区 7)颊区 8)鳃区 七刺 1)胃上刺 2)眼上刺 3)眼后刺 4)触角刺 5)鳃甲刺 6)颊刺 7)肝刺
• • • • • • •
七脊 1)额角后脊 2)额角侧脊 3)额胃脊 4)眼胃脊 5)触角脊 6)颈脊 7)肝脊 八沟 1)中央沟 2)额角侧沟 3)额胃沟 4)眼后沟 5)眼眶触角沟 6)颈沟 7)肝沟 8)心鳃沟
实验五
实验目的:
虾类解剖
通过对几种虾的解剖,了解虾类的生物学性,以便更 好地养殖或研究。
鳌虾解剖实验实验报告

鳌虾解剖实验实验报告
《鳌虾解剖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解剖鳌虾,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以及探索其生物特征
和生活习性。
实验材料:鳌虾、解剖刀、剪刀、手套、解剖盘、显微镜、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鳌虾放置在解剖盘上,戴上手套。
2. 用剪刀剪开鳌虾的外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3. 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开鳌虾的腹部,暴露内部器官。
4. 观察鳌虾的内部结构,记录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5. 用显微镜观察鳌虾的细胞结构。
实验结果:
通过解剖实验,我们发现鳌虾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
它的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肠等器官,用于消化食物。
鳌虾的呼吸系统包括鳃和气门,用于呼吸氧气。
此外,鳌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非常发达,可以感知外界环境并做出相应
的反应。
实验结论:
通过鳌虾解剖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种生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物特征。
这
有助于我们对鳌虾的生活习性和生态角色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们研究其他
类似生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实验启示:
解剖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
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应该多进行实验探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科学素养。
鳌虾和蝗虫的比较解剖

• 附肢
除第1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共19对附肢,即每 体节1对
除第1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它都是双枝型
整理课件
4
整理课件
5
整理课件
6
雌、雄螯虾的外形比较
• 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雄生殖孔, 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生殖孔
整理课件
72
整理课件
73
3、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 精巢:1对,左右相连成一长椭圆形结构,位于腹 部消化管的背方。由许多精巢管组成。
• 输精管: 1对,由精巢腹面两侧向后伸出 • 射精管: 1条,两条输精管绕到消化管腹方汇合
而成
• 副性腺:射精管前端两侧的一些迂曲细管 • 贮精囊: 1对,通入射精管基部。仔细将副性腺
• 触角:1对,位于额上部两复眼内侧,细长呈丝状, 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
• 口器:典型的咀嚼式口器
整理课件
46
整理课件
47
整理课件
48
整理课件
49
整理课件
50
整理课件
51
(三)棉蝗的外形观察-胸部
• 外骨骼
背板: 前胸背板发达,中、后胸背板较小,被两翅覆盖 腹板: 前胸腹板在两足间有一囊状突起,向后弯曲,指向中胸腹板,
• 结合已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 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观察各种鳃
足鳃:第2颚足至第4步足基部 关节鳃: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 肢鳃:第1颚足基部
整理课件
18
整理课件
19
整理课件
20
2、肌肉系统
操作步骤
– 观察完呼吸系统后,用镊子自头胸甲后缘至额 剑处,仔细将头胸甲与其下面的器官剥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螯虾内部解剖
呼吸系统:鳃 呼吸系统:鳃(第二颚足---第四步足基部)
足鳃、关节鳃等
解剖要领:
2:剪、去 头胸甲
1:分离
3:去腹部 背甲
1:循环系统:心脏与动 脉
2 生殖系 统
4 肌肉
循环系3统消化系统
5 排泄系统 6 神经系统
谢
谢
观
看
实验三螯虾解剖
精品jin
外部形态
身体分部(21体节)
头胸部
头部体节:6节愈合 胸部体节:8节愈合
头胸甲、额剑、 鳃盖、 眼
腹部: 7节,分节明显,具节间膜,尾节锥形
附肢(19对) 头部5对附肢
胸部8对附肢 腹部6对附肢
第一触角(小触角) 第二触角(大触角) 大颚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第一颚足 第二颚足 第三颚足 5对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