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材料指导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实训课实验室报告

人体解剖实训课实验室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人体解剖实训,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2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训室四、实验材料1. 实体解剖模型: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

2. 显微镜、切片、实验指导书等。

3. 实验服、手套、剪刀、镊子等实验工具。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穿戴实验服、手套,保持实验室整洁。

(2)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2. 实验过程(1)骨骼系统解剖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连接方式。

重点观察头骨、脊柱、胸廓、四肢骨骼等。

(2)肌肉系统解剖观察人体肌肉模型,了解肌肉的形态、起止点、作用等。

重点观察胸大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

(3)内脏系统解剖观察人体内脏模型,了解内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心脏、肺、肝脏、脾脏、胃、肠等。

(4)神经系统解剖观察人体神经系统模型,了解神经的形态、分布和功能。

重点观察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3. 实验观察与记录(1)观察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记录其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2)分析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了解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3)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支架,具有保护、支持、运动等功能。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了解到骨骼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连接方式,为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了解到肌肉的形态、起止点、作用等,为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3. 内脏系统内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具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功能。

通过观察内脏模型,了解到内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为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的中心,具有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

人体解剖上肢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上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上肢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认识上肢肌肉的分布、形态和功能。

3. 掌握上肢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上肢骨骼标本、上肢肌肉标本。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放大镜等。

三、实验内容1. 观察上肢骨骼(1)肱骨:观察肱骨的形态、结构,包括肱骨体、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解剖颈、肱骨小头等。

(2)桡骨:观察桡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桡骨体、桡骨茎突、桡骨颈、桡骨粗隆等。

(3)尺骨:观察尺骨的形态、结构,包括尺骨体、尺骨鹰嘴、尺骨冠突、尺骨茎突等。

(4)腕骨:观察腕骨的形态、结构,包括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钩骨等。

(5)掌骨:观察掌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掌骨体、掌骨底、掌骨颈部等。

(6)指骨:观察指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指骨体、指骨底、指骨颈部等。

2. 观察上肢肌肉(1)三角肌:观察三角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2)肱二头肌:观察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3)肱三头肌:观察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4)肱肌:观察肱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5)桡侧腕屈肌:观察桡侧腕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6)尺侧腕屈肌:观察尺侧腕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7)指深屈肌:观察指深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8)指浅屈肌:观察指浅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9)桡侧腕长伸肌:观察桡侧腕长伸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10)桡侧腕短伸肌:观察桡侧腕短伸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11)指伸肌:观察指伸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四、实验结果1. 上肢骨骼:通过观察,掌握了上肢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上肢肌肉:通过观察,认识了上肢肌肉的分布、形态和功能。

人体解剖大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大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三、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四、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人体骨骼模型2. 人体器官模型3. 解剖刀、剪刀、镊子等解剖工具4. 实验记录本、笔5. 实验显微镜、载玻片等六、实验内容1. 观察人体骨骼系统(1)骨骼系统的组成: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2)骨骼的形态特点: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骨骼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

2. 观察人体肌肉系统(1)肌肉系统的组成: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肌肉的形态特点:长肌、短肌、扁肌和环肌。

(3)肌肉的功能:运动、维持姿势和调节体温。

3. 观察人体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元的形态特点:胞体、树突和轴突。

(3)神经系统的功能:传递信息、调节生理活动。

4. 观察人体循环系统(1)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2)心脏的形态特点:四个腔室、瓣膜和血管。

(3)血管的形态特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循环系统的功能:输送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代谢废物。

5. 观察人体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呼吸道的形态特点: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3)肺的形态特点: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4)呼吸系统的功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6. 观察人体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消化道的形态特点: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

7. 观察人体泌尿系统(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肾脏的形态特点:肾单位、肾小球和肾小管。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实验目的: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3.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原理:实验材料:1.人体标本或解剖模型;2.实验器械(如手术刀、剪刀、手套等);3.实验台、实验手册等。

实验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a.穿戴好实验服和手套,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卫生;b.准备好需要的器械和实验材料;c.熟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2.实验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a.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类和研究内容;b.认识人体的组织和器官。

3.实验人体的体表解剖:a.通过观察和摸索,了解人体各部位的骨骼和肌肉;b.定位人体的各种解剖标志物,如骨骼突起等。

4.实验人体的全身解剖:a.根据实验手册指导,进行全身解剖,逐层深入,了解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位置;b.注意保持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5.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a.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结果;b.结合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际解剖标本,对所学到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佩戴实验服和手套,并保持实验环境清洁卫生;2.实验器械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洗消毒;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残留物正确处理,保持实验台的整洁;4.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注意个人的防护和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解剖人体,我清晰地认识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本次实验也加深了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了解到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解剖人体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位置。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一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并对人体结构和组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训课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实训课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人体骨骼标本3. 人体肌肉标本4. 人体内脏标本5.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识别骨骼的主要结构,如骨膜、骨髓、骨松质等。

(2)观察脊柱、胸廓、骨盆、上肢骨、下肢骨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识别肌肉的主要类型,如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

(2)观察肌肉的起止点、肌腹、肌腱等结构特点。

(3)观察上肢肌、下肢肌、躯干肌等主要肌肉群的功能。

3. 内脏系统观察(1)观察人体内脏标本,识别内脏器官的主要结构,如心脏、肺、肝脏、脾脏、肾脏等。

(2)观察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六、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脊柱: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等部位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特点。

(2)观察胸廓:观察胸骨、肋骨、胸椎等组成胸廓的骨骼结构。

(3)观察骨盆:观察髂骨、坐骨、耻骨等组成骨盆的骨骼结构。

(4)观察上肢骨:观察肱骨、桡骨、尺骨、掌骨、指骨等组成上肢的骨骼结构。

(5)观察下肢骨:观察股骨、胫骨、腓骨、跖骨、趾骨等组成下肢的骨骼结构。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上肢肌:观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等上肢肌肉。

(2)观察下肢肌:观察股四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等下肢肌肉。

(3)观察躯干肌:观察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腹直肌、腰方肌等躯干肌肉。

3. 内脏系统观察(1)观察心脏: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及瓣膜。

(2)观察肺:观察肺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肺泡、支气管等结构。

(3)观察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肝脏的叶、段、血管等。

解剖人体的实验报告

解剖人体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人体,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系统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 增强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后续医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解剖台2. 骨骼模型3. 解剖刀、剪刀、镊子等解剖工具4. 解剖图谱5. 实验报告纸五、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解剖- 观察全身骨骼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 分别观察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四肢骨骼的形态和连接方式。

- 认识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2. 肌肉系统解剖- 观察肌肉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 分别观察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的形态和功能。

- 认识肌肉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内脏系统解剖- 观察内脏器官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 分别观察心、肺、肝、脾、胃、肠、肾、膀胱、生殖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 认识内脏器官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4. 神经系统解剖- 观察神经系统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 分别观察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的形态和功能。

- 认识神经系统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六、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由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骼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

- 骨骼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律,如颅骨的命名以颅面、颅顶和颅底为依据。

2. 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由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组成,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 肌肉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以肌肉的形状、位置、功能或起止点为依据。

3. 内脏系统- 内脏系统由心、肺、肝、脾、胃、肠、肾、膀胱、生殖器官等组成,具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和生殖功能。

- 内脏器官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以器官的功能、位置或形态为依据。

4.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具有传导神经冲动、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 神经系统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以神经的功能、位置或形态为依据。

七、实验讨论1. 解剖人体是医学学习的基础,通过解剖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解剖学者实验报告

解剖学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基本结构;2. 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相互关系和功能;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 提高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器材1. 尸体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镊子、剪刀、骨锯、骨钻等;3. 显微镜及配套切片;4. 人体解剖学图谱。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1)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人体骨骼的各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胸廓、骨盆等;(3)学习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骨间膜等;(4)了解骨骼的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等。

2. 肌肉系统(1)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人体肌肉的各个部位,如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四肢肌肉等;(3)学习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功能;(4)了解肌肉的协作关系和运动过程。

3. 消化系统(1)观察消化系统标本,了解消化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消化器官,如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3)学习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消化、吸收、排泄等;(4)了解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4. 呼吸系统(1)观察呼吸系统标本,了解呼吸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呼吸器官,如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3)学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呼吸、气体交换等;(4)了解呼吸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5. 循环系统(1)观察循环系统标本,了解心脏、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位,如心房、心室、瓣膜等;(3)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泵血、循环等;(4)了解血管的类型、分布和功能;(5)了解循环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6. 神经系统(1)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神经系统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识别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如脑、脊髓、神经节、神经等;(3)学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感觉、运动、反射等;(4)了解神经系统的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

人体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人体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图谱2. 解剖模型3. 显微镜4. 刀具、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5. 实验报告本五、实验步骤1. 观察头部结构(1)观察颅骨:观察颅骨的形态、大小和骨缝。

(2)观察颜面结构:观察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

(3)观察面部肌肉:观察面部肌肉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观察脊柱和四肢骨骼(1)观察脊柱:观察脊柱的形态、大小和椎骨的连接方式。

(2)观察四肢骨骼:观察四肢骨骼的形态、大小和关节的连接方式。

3. 观察关节结构(1)观察肩关节:观察肩关节的形态、大小和运动方式。

(2)观察肘关节:观察肘关节的形态、大小和运动方式。

(3)观察膝关节:观察膝关节的形态、大小和运动方式。

4. 观察肌肉结构(1)观察躯干肌肉:观察躯干肌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

(2)观察四肢肌肉:观察四肢肌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

5. 观察内脏器官(1)观察心脏: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和瓣膜的位置。

(2)观察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和血管的分布。

(3)观察肾脏: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肾盂的位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结构:颅骨和颜面结构完整,肌肉分布合理,符合解剖学要求。

2. 脊柱和四肢骨骼:脊柱形态规则,椎骨连接紧密,四肢骨骼结构完整,关节连接灵活。

3. 关节结构:肩、肘、膝关节形态规则,运动方式符合解剖学要求。

4. 肌肉结构:躯干肌肉分布均匀,四肢肌肉起止点明确,符合解剖学要求。

5. 内脏器官:心脏、肝脏、肾脏形态规则,血管分布合理,符合解剖学要求。

七、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人体结构的基本认识,了解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和功能。

2.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解剖教研室编写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第一章绪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三、实验室守则……………………………………
第二章实验指导及报告
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
任务二观察颅骨及其连结……………………………
任务三观察四肢骨及其连结…………………………
任务四观察头颈肌(系解+局解)……………………
任务五观察躯干肌(系解+局解)……………………
任务六观察四肢肌(系解+局解)…………………
任务七观察消化系统…………………………………
任务八观察呼吸系统………………………………..
任务九观察泌尿系统………………………………..
任务十观察男性生殖系统………………………………..
任务十一观察女性生殖系统…………………………….
任务十二观察腹膜分泌系统…………………….
任务十三观察心脏模型……………………
任务十四观察全身动脉……………………
任务十五观察全身静脉…………………………..
任务十六观察淋巴系统…………………………….
任务十七观察眼模型………………………………
任务十八观察耳模型…………………………………任务十九观察脊髓模型………………………………任务二十观察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任务二十一观察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任务二十二观察脑的被膜、血管……………………任务二十三观察脑神经…………………………………任务二十四观察脊神经…………………………………任务二十五观察脏神经……………………………
第一章绪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
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征?(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

主要项目要求如下:
1.注明、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任务一观察上皮组织的结构)。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
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第二章实验容
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椎骨、胸骨的形态结构。

3.能指出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
分离躯干骨标本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标本
学生需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脊柱和胸廓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重点理解脊柱侧面观、椎间盘结构和胸骨角,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容
本实验主要是观察躯干骨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观察躯干骨连接时,重点认识椎间盘的结构,椎骨间的韧带,脊柱侧面的生理弯曲和胸廓的组成及形态。

认识胸骨角。

二、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组别日期代教教师分数
(一)实验号数及题目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容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讨论和结论
任务二观察颅骨及其连结
一、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颅骨侧面、颅底、外面及颅骨前面的主要结构。

3.能指出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
分离颅骨标本完整颅骨标本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标本
每次实验前必须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及颅骨的整体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重点理解颅的侧面观、前面观及颅底、外面观,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容
本实验主要是观察颅骨,重点辨认颅骨侧面观、顶面观、前面观及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二、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组别日期代教教师分数
(一)实验号数及题目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容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讨论和结论
任务三观察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上肢骨及下肢骨的组成和名称。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结构。

3.能在骨标本上辨认髋骨、股骨、胫骨的主要结构。

4.能指出四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
四肢骨标本完整骨架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标本
每次实验前必须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四肢骨的组成和名称及四肢主要骨的主要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四肢骨的组成和名称,重点理解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髋骨、股骨、胫骨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容
本实验主要是观察四肢骨的主要结构。

二、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组别日期代教教师分数
(一)实验号数及题目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容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讨论和结论
任务四观察头颈肌一、实验指导
任务五观察躯干肌一、实验指导
任务六观察四肢肌一、实验指导

任务七观察消化系统一、实验指导
任务八观察呼吸系统一、实验指导
任务九观察泌尿系统一、实验指导
任务十观察男性生殖系统一、实验指导
任务十一观察女性生殖系统一、实验指导
任务十二观察腹膜分泌系统
一、实验指导
任务十三观察心脏模型
一、实验指导
任务十四观察全身动脉
任务十五观察全身静脉
任务十六观察淋巴系统
任务十七观察眼模型
任务十八观察耳模型
任务十九观察脊髓模型
任务二十观察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任务二十一观察中枢神经传到路
任务二十二观察脑的血管、被摸任务二十三观察脊神经
任务二十四观察脑神经
任务二十五观察脏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