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
躯干骨实验报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躯干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2. 掌握躯干骨的结构特点,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的形态与功能。
3. 熟悉躯干骨的连接方式,如椎间盘、椎骨间的韧带、肋骨与胸骨的连接等。
4. 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躯干骨解剖结构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人体躯干骨模型或实物标本2. 显微镜3. 细胞结构模型4. 细胞组织切片5. 实验记录本6. 笔记本三、实验步骤1. 观察躯干骨组成(1)观察躯干骨模型或实物标本,识别椎骨、肋骨和胸骨。
(2)记录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2. 椎骨的观察(1)观察椎骨的形态,包括椎体、椎弓和椎板。
(2)观察椎骨的连接方式,如椎间盘、椎骨间的韧带。
(3)观察椎骨的生理弯曲,如颈椎、胸椎和腰椎的生理弯曲。
3. 肋骨的观察(1)观察肋骨的形态,包括肋骨体和肋骨头。
(2)观察肋骨与胸骨的连接方式,如肋软骨。
4. 胸骨的观察(1)观察胸骨的形态,包括胸骨体和胸骨柄。
(2)观察胸骨与肋骨的连接方式,如肋软骨。
5. 显微镜观察(1)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模型和细胞组织切片。
(2)观察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4)观察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6. 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躯干骨的组成、结构特点、连接方式和功能。
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细节。
2.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记录要准确、完整。
4. 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整齐。
五、实验作业1. 绘制躯干骨组成图,标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2. 绘制椎骨、肋骨和胸骨的结构图,标注各结构的特点。
3. 分析躯干骨的生理弯曲对人体的意义。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以全面了解人体躯干骨的组成、结构特点、连接方式和功能,为后续学习人体解剖学打下坚实基础。
躯干骨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躯干骨骼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 掌握躯干骨骼在人体运动和支撑中的作用;3. 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躯干骨骼主要由脊柱、骨盆和胸廓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中轴骨骼。
脊柱具有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参与运动等功能;骨盆具有保护内脏、支持体重、参与运动等功能;胸廓具有保护心脏、肺部等内脏器官、参与呼吸等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人体躯干骨骼标本、解剖模型、教学课件;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剪、放大镜、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脊柱:(1)脊柱的组成: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2)脊柱的结构特点:椎体、椎弓、椎间盘、棘突、横突、关节突等;(3)脊柱的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4)脊柱的功能: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参与运动等。
2. 观察骨盆:(1)骨盆的组成:髂骨、坐骨、耻骨、骶骨;(2)骨盆的结构特点:髋臼、髂骨翼、坐骨大切迹、耻骨弓等;(3)骨盆的功能:保护内脏、支持体重、参与运动等。
3. 观察胸廓:(1)胸廓的组成:胸椎、肋骨、胸骨;(2)胸廓的结构特点:肋骨的弯曲、肋间隙、胸骨的形状等;(3)胸廓的功能:保护心脏、肺部等内脏器官、参与呼吸等。
4. 观察躯干骨骼的连结:(1)脊柱与骨盆的连结:椎骨的关节突、骶髂关节等;(2)脊柱与胸廓的连结:肋椎关节、横突肋关节等;(3)胸廓与骨盆的连结:胸骨与肋骨、肋骨与胸椎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是人体中轴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参与运动等功能。
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助于维持人体直立姿势,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 骨盆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具有保护内脏、支持体重、参与运动等功能。
骨盆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3. 胸廓是保护心脏、肺部等内脏器官的重要结构,具有参与呼吸等功能。
胸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有助于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4. 躯干骨骼的连结使得脊柱、骨盆和胸廓能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和支撑功能。
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篇一: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实验报告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征?(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班级:组别:日期: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
实验内容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椎骨、胸骨的形态结构。
3.能指出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分离躯干骨标本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学生需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脊柱和胸廓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重点理解脊柱侧面观、椎间盘结构和胸骨角,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人体骨骼观察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2. 掌握骨骼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分析骨骼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1. 时间:2021年X月X日2. 地点:XX大学解剖实验室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图谱;2. 实验工具:解剖镊、解剖剪、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1)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分辨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观察骨骼的表面结构,如骨皮质、骨松质、骨膜等;(3)观察骨骼的内部结构,如骨髓、骨小梁等;(4)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骨缝、韧带等。
2. 观察骨骼模型(1)对照图谱,观察骨骼模型的各个部分,如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2)了解骨骼模型的结构特点,如骨骼的形态、连接方式等;(3)分析骨骼模型与实际骨骼的关系。
3. 观察骨骼图谱(1)对照图谱,观察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2)了解骨骼图谱的绘制方法和技巧;(3)分析骨骼图谱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部分。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骨盆等,负责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形态和支撑身体重量;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负责运动和支撑身体。
2. 骨骼的组成骨骼由骨皮质、骨松质、骨膜、骨髓等组成。
骨皮质位于骨骼表面,负责保护骨骼;骨松质位于骨骼内部,负责储存钙质和氧气;骨膜覆盖在骨骼表面,负责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骨髓位于骨骼内部,负责产生血细胞。
3. 骨骼的功能骨骼具有保护、支撑、运动、储存钙质和氧气等功能。
骨骼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保护脊髓等;骨骼支撑身体,维持身体形态;骨骼参与运动,如骨骼肌的收缩使身体产生运动;骨骼储存钙质和氧气,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
4. 骨骼与运动的关系骨骼是人体运动的基础,骨骼肌的收缩使骨骼产生运动。
骨骼的形态、连接方式和关节结构决定了人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范围。
人体骨头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 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3. 掌握骨骼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3. 实验图谱和教材五、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
2. 分别对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进行解剖观察。
3. 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六、实验内容(一)颅骨1. 观察整体结构:颅骨由23块骨头组成,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颅盖主要由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颅底由蝶骨、筛骨、颞骨和额骨等组成。
2. 解剖观察:- 额骨:位于颅前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
- 顶骨:位于颅顶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 颞骨:位于颅侧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和听觉系统。
- 枕骨:位于颅后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3. 功能:颅骨主要起到保护大脑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二)躯干骨1. 观察整体结构:躯干骨由51块骨头组成,分为脊柱、胸骨和肋骨三部分。
2. 解剖观察:- 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组成,保护脊髓。
- 胸骨:位于胸前部,呈长方形,保护心脏和肺部。
- 肋骨:12对,保护胸腔器官。
3. 功能:躯干骨主要起到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和参与呼吸运动的作用。
(三)四肢骨1. 观察整体结构:四肢骨由126块骨头组成,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两部分。
2. 解剖观察:-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3. 功能:四肢骨主要起到支持身体、参与运动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共有206块,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构成人体的骨架。
3. 通过解剖观察,掌握了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八、实验心得1. 人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解刨躯干骨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人体躯干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
2. 通过观察和触摸标本,熟悉躯干骨的解剖位置和相互关系。
3. 理解躯干骨在人体运动和保护内脏器官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躯干骨标本五、实验内容1. 脊柱的观察-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 观察椎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椎体、椎弓、椎板、棘突、横突等。
- 观察椎间盘和椎间关节,了解其功能。
2. 胸廓的观察-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
- 观察胸椎的棘突、横突、椎间盘和椎间关节。
- 观察肋骨的形态结构,包括肋骨的体部和颈部的特点。
- 观察胸骨的形态结构,了解胸骨与肋骨的连结方式。
3. 骨盆的观察-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组成。
- 观察骶骨的形态结构,包括骶骨的翼部和椎骨的连结。
- 观察尾骨的形态结构,了解尾骨的功能。
- 观察髋骨的形态结构,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的特点。
- 观察髋骨与脊柱的连结方式。
4. 躯干骨的功能- 脊柱:支持躯干,保护脊髓,参与人体运动。
- 胸廓:保护胸腔内脏器官,参与呼吸运动。
- 骨盆: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参与人体运动。
六、实验步骤1. 观察脊柱标本,熟悉椎骨的形态结构。
2. 观察胸廓标本,熟悉胸椎、肋骨和胸骨的形态结构。
3. 观察骨盆标本,熟悉骶骨、尾骨和髋骨的形态结构。
4. 触摸活体躯干骨,了解躯干骨的解剖位置和相互关系。
5. 结合实验内容,总结躯干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
七、实验结果1.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具有支持躯干、保护脊髓和参与人体运动的功能。
2.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具有保护胸腔内脏器官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3.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组成,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人体运动的功能。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躯干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报告躯干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躯干骨的组成、结构及功能;2. 掌握躯干骨的解剖学特点;3. 熟悉躯干骨的连接方式及生理弯曲。
二、实验原理躯干骨是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脊柱、胸廓和骨盆三部分。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调节内脏等作用;胸廓是保护心脏、肺等重要器官的结构;骨盆是连接脊柱和下肢的骨环,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传递肌肉力量等功能。
三、实验器材1. 人体躯干骨模型;2. 解剖学图谱;3. 手术刀、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脊柱:(1)观察脊柱的总体形状、长度及生理弯曲;(2)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3)观察椎骨的结构:椎体、椎弓、椎间盘、椎间孔、椎骨间韧带;(4)观察脊柱的连接方式:椎骨间的连接、椎间盘、椎间韧带。
2. 观察胸廓:(1)观察胸廓的形状、大小及组成;(2)识别胸廓的各个部分:胸椎、肋骨、胸骨;(3)观察胸廓的连接方式:胸椎、肋骨、胸骨的连接;(4)观察胸廓的生理弯曲:胸椎的生理弯曲、肋骨的生理弯曲。
3. 观察骨盆:(1)观察骨盆的形状、大小及组成;(2)识别骨盆的各个部分:髋骨、骶骨、尾骨;(3)观察骨盆的连接方式:髋骨、骶骨、尾骨的连接;(4)观察骨盆的功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传递肌肉力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1)脊柱呈“S”形,具有生理弯曲,有助于减轻重力对脊椎的冲击;(2)椎骨间连接方式多样,包括椎间盘、椎间韧带等,有利于脊柱的灵活运动;(3)脊柱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调节内脏等作用。
2. 胸廓:(1)胸廓呈穹窿形,具有保护心脏、肺等重要器官的作用;(2)胸廓的生理弯曲有利于呼吸运动;(3)胸廓的连接方式多样,包括胸椎、肋骨、胸骨的连接。
3. 骨盆:(1)骨盆呈盆状,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传递肌肉力量的作用;(2)骨盆的连接方式多样,包括髋骨、骶骨、尾骨的连接;(3)骨盆具有连接脊柱和下肢、传递肌肉力量的功能。
人体骨骼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熟悉骨骼的主要功能,如支撑、保护、运动等。
3. 掌握骨骼的形态和命名。
4. 通过解剖和观察,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解剖工具(解剖镊、解剖刀等)4.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 识别颅骨的各个部分: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枕骨。
- 观察颅骨的连接方式,如颅骨间的缝和关节。
- 分析颅骨的保护功能。
2. 观察躯干骨- 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 观察椎骨的形态特征,如椎体、椎弓、椎间盘等。
- 分析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意义。
- 识别肋骨和胸骨,观察它们的连接方式。
- 分析胸廓的保护功能。
3. 观察四肢骨- 识别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 识别下肢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 观察四肢骨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等。
- 分析四肢骨的运动功能。
4. 观察骨骼肌- 识别骨骼肌的起点和止点。
- 观察骨骼肌的形态和分布。
- 分析骨骼肌的收缩和运动机制。
六、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保护大脑,躯干骨支撑和保护内脏,四肢骨参与运动。
3.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通过收缩产生运动。
4. 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助于减轻体重和分散压力。
七、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维持姿势。
2. 骨骼生长和发育: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生长速度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成熟。
3. 骨骼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和功能。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基础,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至关重要。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篇一: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实验报告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征?(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班级:组别:日期: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
实验内容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椎骨、胸骨的形态结构。
3.能指出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分离躯干骨标本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学生需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脊柱和胸廓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重点理解脊柱侧面观、椎间盘结构和胸骨角,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观察躯干骨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观察躯干骨连接时,重点认识椎间盘的结构,椎骨间的韧带,脊柱侧面的生理弯曲和胸廓的组成及形态。
认识胸骨角。
(五)实验结果任务二观察颅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颅骨侧面、颅底内、外面及颅骨前面的主要结构。
3.能指出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分离颅骨标本完整颅骨标本(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每次实验前必须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及颅骨的整体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重点理解颅的侧面观、前面观及颅底内、外面观,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观察颅骨,重点辨认颅骨侧面观、顶面观、前面观及颅底内、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五)实验结果任务三观察四肢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上肢骨及下肢骨的组成和名称。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结构。
3.能在骨标本上辨认髋骨、股骨、胫骨的主要结构。
4.能指出四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四肢骨标本完整骨架(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每次实验前必须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四肢骨的组成和名称及四肢主要骨的主要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四肢骨的组成和名称,重点理解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髋骨、股骨、胫骨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观察四肢骨的主要结构。
(五)实验结果任务四观察躯干肌、四肢肌任务五观察消化系统任务六观察呼吸系统任务七观察泌尿系统任务八观察心血管系统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2、能在标本上辨认四肢骨和躯干骨的形态结构;3、能指出人体骨骼的主要体表标志;4、观察膈的位置、形态和功能;5、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起止点,并在活体上验证它们的功能;6、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7、辨认消化管各段的位置、形态和连通关系;8、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9、掌握气管和主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和特征;10、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1、掌握肾的位置、形态;12、熟悉输尿管的行程和狭窄部位;13、熟悉膀胱的形态、位置和毗邻,膀胱三角位置;14、熟悉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内部结构;15、学会心的传导系统和血管;(二)实验器材1、分离躯干骨标本;2、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3、分离颅骨标本;4、完整颅骨标本;5、四肢骨标本;6、完整骨架7、腹腔解剖标本;8、各类牙的标本或模型;9、呼吸系统概观标本或模型;10、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模型;11、气管、左右主支气管标本;12、左右肺标本;13、胸腔标本;14、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概观标本及模型;15、男女骨盆和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及模型;16、完整的心脏离体标本或模型;17、心的血管标本;(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只要是观察人体骨骼的主要结构及各系统的形态结构。
(四)、实验方法通过触摸、精讲、启发、引导和讨论的教学方法(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们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和讲解,使学生们更为深刻的了解到人体的神秘,也使同学们明白解剖学在医学中的低位和重要性。
20XX-1-11蒙红亮篇二: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一)正确使用显微镜。
(二)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
(三)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四)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
三、实验器材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一)学习显微镜的一般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对光2.装片3.使用低倍镜4.使用高倍镜5.使用油镜(三)观察细胞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四)观察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五、注意事项(一)使用显微镜携取: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
放置:镜台向前,镜臂向后,置于工作台偏左侧。
保护: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染显微镜的任何部位;(二)观察切片六、实验作业(一)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特点。
(二)从疏松结缔组织片观察中,说明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三)在骨骼肌纤维纵切片观察中,绘制一根肌原纤维结构图,并标注明带、暗带、h带。
实验二运动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三)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四)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五)观察肩、肘、桡腕关节模型,观察髋、膝、踝关节模型,掌握其组成结构特点。
(六)通过观察肌肉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与讨论,熟悉关节、肌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
三、实验器材(一)人体骨架模型:人体骨架、人体完整散骨模型、脊柱模型等。
(二)人体完整的散骨模型: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模型,关节分类模型,椎连结模型、颅骨模型。
(三)人体肌肉模型:全身肌肉挂图和模型,上、下肢肌肉模型,躯干肌模型等。
四、实验步骤(一)观察上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二)观察下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三)观察躯干骨、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四)观察颅骨、掌握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五)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用关节类型模型来观察关节类型。
(六)观察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七)观察上、下肢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确定其运动功能,分组进行活体表面上肢肌肉的触扪与观察。
五、注意事项注意骨骼的位置和关节的形成。
六、实验作业(一)说明抽查部分骨的名称、位置、主要结构。
(二)说明人体主要关节结构名称、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功能。
(三)说明所指的肌肉名称、起止点及运动功能。
(四)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人体动作的综合分析与实践一、实验目的(一)运用所学习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深入理解和分析人体各关节和肌肉在各项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为指导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设计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力量与柔韧性练习手段、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体育项目繁多,动作复杂多样,可借助相应的条件,对常见的较为简单的运动动作进行练习和解剖学分析,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通过常见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关节做什么运动,由哪些肌肉完成,肌肉的工作性质和固定条件是什么等。
分析运动动作的发展变化,判断动作技术的质量水平与练习效果。
三、实验器材哑铃、单杠、肋木等。
四、实验步骤动力性动作分析:(一)直腿仰卧起坐1.动作要领描述该动作要求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头后,躯干前屈向下肢靠拢,两腿伸直,随后躯干后伸还原至起始位(图3-2)。
2.划分动作阶段仰卧起坐动作可大致分为坐起和还原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