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喷焊文献综述
焊接文献综述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车用AA7075(T6)激光-MIG复合焊和单独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1. 引言铝合金材料由于导电导热性好、质量轻、抗腐蚀、易成形等优点,受到众多工业制造领域的青睐,可以制造各种各样化工耐蚀和低温设备,这样极大地推动了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发展。
因此,提高铝合金焊接的生产率和焊接质量,减少焊接缺陷存在的高效焊接方法已成为实际生产的迫切要求[1]。
激光焊接是实现铝合金结构联接最具有技术和经济优势的加工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激光焊接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连接工艺,因为他能在较高的焊接速度和较低的热输入下,获得深而窄的焊接接头,但成本高。
气体保护焊虽然成本低,在焊接特性上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将两种方法结合,可有效的提高焊接效率,近年来发展的铝合金复合焊接技术主要是采用高能焊接方法,如激光-电弧焊、激光-等离子弧焊、等离子电弧焊、等离子-电子束焊、TIG-MIG、等。
这些焊接方法具有能量密度大且较集中、焊接速度高、焊接变形小、焊接质量高等优点[1]。
此外,基于固相连接技术的新型焊接技术——搅拌摩擦焊也可用于高强铝合金的焊接,该种方法具有优良的接头力学生能,不需要填充焊接材料,没有焊接烟法和飞溅,很少的焊前准备和焊接变形等优势。
在此主要针对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进行分析。
2. 激光复合焊的现状、实验研究及应用2.1. 高强铝合金激光焊接分析及现状铝合金材料由于导电导热性好、质量轻、抗腐蚀、易成形等优点,受到众多工业制造领域的青睐[1],美欧等主要工业国家都用4位数字来表示铝和铝合金牌号,其中2系与7系一般为高强度铝合金,主要为压力加工铝合金中防锈铝合金类、硬铝合金类、超硬铝合金类、锻铝合金类、铝锂合金类。
铝合金的激光焊接在八十年代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这主要是由于铝合金对激光的高反射性和自身的高导热性。
除此之外铝合金还存在一些难点,例如铝元素电离能力低,焊接过程中光致等离子体易于过热和扩展,焊接过程稳定性差;激光焊接熔深比大,气泡不易上浮析出,容易产生气孔等[9]。
等离子喷涂涂层研究进展精选.

等离子喷涂涂层研究进展引言等离子喷涂是热喷涂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粉末原料送入高温等离子火焰,呈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喷向基体,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凝固在基体上,粒子呈扁饼状互相机械咬合在一起,形成涂层。
由于等离子喷涂具有等离子弧温度高,能量集中,焰流速度快,稳定性好、调节性好,形成涂层结合强度高,孔隙率低且喷涂效率高诸多优点;涂层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强化和修复,还可以赋予材料表面特殊的性能等,因此等离子喷涂技术已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制造、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纺织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长期以来,模拟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涂层沉积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涂层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种类、大小、形状、速度、熔化状态的颗粒高速沉积在基体表面并相互作用的堆叠过程。
熔融颗粒在快速冷凝时可能因应力存在而发生翘曲现象;而液滴高速撞击在基体表面又可能导致飞溅等现象出现,同时,会产生微观缺陷。
受基体温度、喷涂工艺、快速冷却及其它的因素的影响,涂层的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涂层的性能由喷涂时所发生的动力学和热传输过程及凝固过程所决定,因此,研究喷涂过程对于优化工艺参数、如何对喷涂工艺的控制实现智能化,并对喷涂过程实施在线反馈控制做出及时调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 等离子喷涂涂层机理及过程分析等离子喷涂是采用刚性非转移型等离子弧为电源,以喷涂粉末材料为主的热喷涂方法。
等离子喷涂的基本原理【4】:喷枪的电极(阴极)和喷嘴(阳极)分别接整流电源的负、正极,向喷枪供给工作气体(氮气、氩气或5%-10%氢气),通过高频火花引燃电弧,气体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其中心温度可达15000K以上)而电离,经孔道高压压缩后呈高速等离子射流喷出,速度可高达1.5Km/s。
喷涂粉末被送粉气流载入呈等离子焰流,很快形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并高速撞击到经预处理的基材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粘附在零件表面,后来的熔融粒子又在先前凝固的粒子上层叠压,从而获得良好的层状致密涂层。
等离子喷涂法制备SOFC连接体材料保护涂层——毕业论文

等离子喷涂法制备SOFC连接体材料保护涂层摘要:作为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连接板主要起着在相邻的电池之间传输电子和分隔燃料与相邻电池氧化剂的作用,金属连接板以其低成本的优势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腐蚀和氧化的速度,通常采用烧结法、电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喷涂等技术在连接板上增加一层保护膜。
其中,等离子喷涂法具有不受基体材料尺寸、喷涂材料等条件限制,在快速、低成本制备SOFC部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在SUS430连接板上制备La0.8Sr0.2Mn0.3(LSM)保护薄膜,优化了在SUS430基体上等离子喷涂LSM保护薄膜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采用XRD, SEM分别分析了薄膜的成分,表面与截面形貌;对比了喷涂前后LSM粉体的成分与相结构变化;用二支点法测量了有与无LSM保护膜时,金属连接板的电导率。
实验得出了较好的结果:喷涂前后粉末的衍射峰的强度、宽度和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
元素分布均匀,不含其它的杂质元素,证明了等离子喷涂LSM薄膜没有引起LSM的相和化学成份的变化,该方法能够用于SUS430金属合金上喷涂LSM保护膜。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的LSM保护膜与粘结层、粘结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板As an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has arisen high attention from the world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 Plasma spray, which is not limited by base's size or material, has clear advantage in fast and low-cost preparation of SOFC component. So,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SOFC component by plasma spray, in this article, has important social and actual economic purports to our national future energy resour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reduction of SOFC's operating temperature, at present, metal can be used as material of interconnect, which reduced cost of cell system, and elevated its competitive capacity. La o.8SSr o.2Mn O.3 (LSM) was deposited on SUS430 using air plasmas spray (APS) in this paper. Effect of spraying parameters on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film during a course of preparation was invested;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MEA) which included anode, electrolyte and cathode, was deposited on anode-supported using air plasmas pray.Key words:Plasma Spray, Solid Oxide Fuel Cell,Metal Interconnect1.绪论 (1)1.1引言 (1)1.2燃料电池概述 (2)1.2.1. 燃料电池原理 (2)1.2.2. 燃料电池的分类 (2)1.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3)1.3.1SOFC的关键部件 (3)1.3.2SOFC连接板材料 (4)1.3.2.1 陶瓷材料 (4)1.3.2.2 金属材料 (5)1.3.3国内外连接板的研究现状 (5)1.4本文研究内容 (6)2.研究方法与试验装置 (7)2.1等离子喷涂技术 (7)2.1.2 等离子喷涂的原理 (7)2.1.2 等离子喷涂的特点 (7)2.1.3 等离子喷涂装置 (8)2.1.4 等离子喷涂工艺流程 (8)2.1.5 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与应用 (8)2.2小结 (9)3. 等离子喷涂制备SOFC连接体材料保护涂层 (10)3.1前言 (10)3.2实验原料及仪器 (10)3.3实验内容 (10)3.3.1LSM 粉体的制备 (10)3.3.2 基体的准备 (11)3.4结果与讨论 (12)3.4.1LSM成分分析 (12)3.4.2薄膜表面、组织形貌 (13)3.4.3 电导率 (14)3.5 小结 (15)4. 实验总结与展望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2)附录一文献综述 (2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概况 (23)附录二外文翻译 (28)1.绪论1.1 引言使用金属作为连接板材料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下,金属连接板材料发生腐蚀;第二个问题是金属连接板的热膨胀系数和SOFC的其它部件不匹配。
等离子弧堆焊综述

材料表面工程结课论文——等离子弧堆焊学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教学老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1 -一、堆焊简介........................................................................................................... - 1 -1.1堆焊定义 ................................................................................................. - 1 -1.2堆焊材料 ................................................................................................. - 1 -1.2.1 铁基堆焊合金 ........................................................................... - 1 -1.2.2 钴基堆焊合金 ........................................................................... - 2 -1.2.3 镍基堆焊合金 ........................................................................... - 2 -1.2.4 铜基堆焊合金 ........................................................................... - 2 -1.2.5 复合堆焊合金 ........................................................................... - 2 -1.3堆焊的常用方法 ..................................................................................... - 3 -1.3.1 手工电弧堆焊 ........................................................................... - 3 -1.3.2 氧—乙炔火焰堆焊 ................................................................... - 3 -1.3.3埋弧堆焊 ...................................................................................... - 4 -1.3.4钨极氩弧堆焊 .............................................................................. - 4 -1.3.5等离子弧堆焊 .............................................................................. - 5 -二、等离子弧堆焊简介........................................................................................... - 5 -2.1等离子弧的产生及特点 ......................................................................... - 5 -2.2等离子弧堆焊的原理及特点 ................................................................. - 6 -2.2.1 等离子弧堆焊的原理 ............................................................... - 6 -2.2.2 等离子弧堆焊的特点 ............................................................... - 7 -2.3等离子弧堆焊的分类 ............................................................................. - 8 -2.4粉末等离子弧堆焊 ................................................................................. - 8 -2.4.1 自熔性合金粉末 ....................................................................... - 8 -2.4.2 复合合金粉末 ........................................................................... - 9 -2.5等离子弧堆焊的应用 ............................................................................. - 9 -2.5.1 修复机械零件 ........................................................................... - 9 -2.5.2制造双金属零件 .......................................................................... - 9 -三、等离子弧堆焊的发展趋势............................................................................. - 10 -参考文献................................................................................................................. - 11 -摘要等离子弧堆焊工艺是表面涂覆技术的一个分支,是焊接工艺方法在表面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等离子弧热喷焊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as h v lp n n rsn ttso l mas ryw ligwl b rsne nh r. 1.T eDe eo me ta d pee ts u fpa pa edn i epee tdi ee a s l
Ke r s l ma s r ywed n y wo d :p a s p a l ig;e u p n ;c n r l q ime t o to
Ab ta t ls r h r ls ry wed n sa k n fs ra e h r e n ie r g b h a fp a ma a n e ti sr c :P a ma a c te ma p a li g i i d o uf c a d n e g n e n y t e w y o ls r a d c ran i e a o o e .I e e t e r , l maa cwed n a d g e tp o r s ea p cso q i me t c n rla d ma e i l y p w r n r c n a s p a l y s r l ig h ma e s r a r ge si t s e t f up n 。 o t n t r nh e o -
反应等离子喷涂的发展及其应用

反应等离子喷涂的发展及其应用摘要:反应等离子喷涂试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同等离子喷涂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本文综述了反应等离子喷涂的特点,涂层的种类以及涂层应用的领域。
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展示了反应等离子喷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反应等离子喷涂;涂层种类;应用领域0 前言传统等离子喷涂具有焰流温度高,能量集中,粒子飞行速度快等特点[1]。
自蔓延合成(SHS)也称燃烧合成(CS),是利用化学反应自身放热制备材料的新技术,在常规制备方法中难以得到的陶瓷、金属间化合物等高熔点、高性能的材料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2]。
将等离子喷涂和自蔓延高温合成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反应等离子喷涂[3]。
1 反应等离子喷涂的特点反应等离子喷涂是基于一定的燃烧合成反应实现的,将等离子喷涂和燃烧合成结合,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各自优点,利用等离子焰流来控制燃烧合成的反应程度。
反应等离子喷涂有两种,一种是S-S反应,这种反应所用粉末一般为高放热反应体系的复合粉末,另一种是S-G反应。
在喷涂过程中,喷涂材料在飞行过程中与反应气体发生反应,最终反应产物沉积到基体上形成涂层。
利用等离子焰流作为热源,引发所喷涂粉末发生燃烧合成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产物迅速升温,从而在焰流中合成所需产物,并以极高的速度喷出,沉积到基体上形成涂层。
由于产物的合成以及涂层的形成几乎同步完成,因此,反应等离子喷涂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
反应等离子喷涂不仅可以用于制备氮化物和硼化物陶瓷涂层,还可制备原位合成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能够显著改善单一陶瓷涂层韧性差的缺点,提高涂层的机械性能。
反应等离子喷涂涂层呈波浪式堆叠在一起的典型的层状组织结构,硬质相和基体相变形粒子互相交错。
合成反应热与等离子弧热叠加,有利于高熔点硬质相的熔化,克服了传统等离子喷涂金属-硬质相粉末时硬质相分布不均匀、组织粗大、熔化不完全等缺点[2]。
2 反应等离子喷涂的研究2.1 粉末反应等离子喷涂以高放热反应组元为喷涂粉末,在喷涂过程中完成相的合成和涂层沉积。
等离子喷涂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众所周知,除少数贵金属外,金属材料会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而遭受腐蚀。
此外,金属表面受各种机械作用而引起的磨损也极为严重。
大量的金属构件因腐蚀和磨损而失效,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钢材因腐蚀和磨损而造成的损失约占钢材总产量10%,损失金额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4%。
如果将因金属腐蚀和磨损而造成的停工、停产和相应引起的工伤、失火、爆炸事故等损失统计在的话,其数值更加惊人。
因此,发展金属表面防护和强化技术,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随着尖端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要求机械设备能在高参数(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度自动化)和恶劣的工况条件(如严重的磨损和腐蚀)下长期稳定的运行[1]。
因此,对材料的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采用高性能的高级材料制造整体设备与零件以获得表面防护和强化的效果,显然是不经济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研究和发展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就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而表面处理技术也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
热喷涂技术就是这种表面防护和强化的技术之一,是表面工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所谓热喷涂,就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弧、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和非金属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火焰流的本身动力或外加的高速气流雾化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材料表面,与基体材料结合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覆盖涂层的一种技术[2]。
本文在低碳钢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沉积了Al2O3+13wt.%TO2复合材料涂层,对沉积的涂层进行了组织结构和硬度、磨损等性能分析测试,试验所得数据对提高零部件表面耐磨、耐蚀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1.2热喷涂技术概述1.2.1热喷涂技术分类热喷涂技术是表面工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3]。
所谓热喷涂,就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弧、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和非金属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焰流本身的动力或外加的高速气流雾化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材料表面,与基体材料结合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覆盖涂层的一种技术[4]。
点焊工艺及参数范文

点焊工艺及参数范文
等离子焊(Plasma Welding)
等离子焊是一种焊接方法,用等离子气体体系形成一个等离子气体帽,然后将电弧形成的热能带入焊缝中,形成熔池,从而达到焊接的目的。
等离子焊工艺的优势
1.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好:等离子焊可以有效提高焊接速度,因此,焊接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2.焊接深度比较大:等离子焊可以利用更高的温度来实现更深的焊接
深度;
3.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由于等离子焊采用机械操作,操作简单,可
以实现良好的焊接结果;
4.节能效果显著:等离子焊比其他焊接方法可以节省能源,更加高效
环保。
等离子焊的参数
1.电流:等离子焊的电流值会影响工件的热量,进而影响焊接质量和
焊接速度。
2.电压:等离子焊的电压影响等离子气体的高低,进而影响焊缝的深
度和温度。
3.气体流量:等离子焊气体流量的大小影响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
4.焊头运动速度:等离子焊头的运动速度会影响焊接的质量和焊接速度,如果运动速度太快,焊接会粗糙,焊接太慢,焊缝的深度就太小。
5.电弧起火点:等离子焊电弧的起火点影响焊接质量,起火点过远,焊接就会粗糙,起火点过近,焊接就会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献综述1.1 等离子喷焊的概况和发展喷焊(spraying welding)是在热喷涂过程中同时对机体加热,使焊层在基体表面熔化,形成喷焊层的方法,又称热喷焊。
喷焊包括喷涂和重熔两个过程。
等离子喷焊技术是采用等离子弧作为热源加热基体,使其表面形成熔池,同时将喷焊粉末送入等离子弧中,粉末在弧柱中得到预热,呈熔化或半熔化状态,被焰流喷射至熔池后,充分熔化并排除气体和熔渣,喷枪移开后合金熔池凝固,形成喷焊层的工艺过程[4]。
等离子喷焊是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新技术,由于其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一直受到工程界人士的重视。
进入70 年代,等离子喷焊技术进一步被接受,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新的发展,例如,在合金粉末中添加碳化物来增加表面性能,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喷焊枪。
80 年代初期,许多行业认识到等离子喷焊的优越性,促进了等离子喷焊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以及喷焊枪操作控制设备的发展,相应地产生了许多先进的等离子喷焊设备。
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弧焊电源的出现,微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功率喷焊枪的研制,推动了等离子喷焊设备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等离子喷焊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大大拓宽了等离子喷焊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
早期的等离子喷焊系统大多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逻辑电路或二极管矩阵逻辑电路作为程序控制单元,系统组件的集成度不高。
由于等离子喷焊系统的被控对象较多,所以设备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焊接规范的调节不太方便,适应性较差。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机、PLC 和工控机大量应用于等离子焊接的控制系统中[5]。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陈焕明等人利用欧姆龙的C40P 型PLC 实现对等离子喷焊系统的控制,所设计的系统能满足喷焊工艺要求,提高了抗高频干扰的能力[6],济南大学的张智杰等人则使用siemens 的LOGO!模块实现对等离子喷焊工艺的控制,降低了系统的研发周期;华中科技大学的王伟等人则利用87C552 单片机,将I2C 总线引入到等离子喷焊控制系统中,简化了电路,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降低了成本;美国的Richard Ethen Marques使用微机进行等离子喷焊的研究,西北工业大学的李京龙等人则成功地将PC 机应用到对等离子喷焊系统的控制当中,实践证明PC 机控制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故障率低,并且故障易排除[13]。
1.2 等离子弧对自由电弧的弧柱进行强迫“压缩”,从而使能量更加集中,弧柱中气体充分电离,这样的电弧称为等离子弧。
1.2.1 等离子体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电离现象,通常把已电离气体的离子与未电离的离子总数之比成为电离度。
电离度越高,气体中的正离子和电子就越多。
在物理学中把电离度大于0.1 % 的气体成为等离子体。
它是继固态、液态及气态以外的物质第四态。
与普通气体不同,由于等离子含有正离子和电子,因而呈现明显的导电性能。
等离子体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很强的导电性、电准中性与磁场的可作用性。
等离子体的温度非常高,温度跨度也非成大。
按温度的高低可以将等离子体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又可分为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
在等离子喷焊中是热等离子体其温度可达16000 K。
1.2.2 等离子弧的产生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具有两种形态,即自由电弧和压缩电弧。
若气体放电现象不受任何拘束,则成为自由电弧。
由于自由电弧不受任何约束,弧柱一般较粗,热量比较分散,其电离度也较低,温度大约5000~6000 K。
等离子弧是受到压缩作用的电弧,与自由电弧的区别见表1.1。
表1.1 电弧形态特征电弧特征自由电弧电弧燃烧不受任何约束,电弧温度一般在5000~6000 k。
压缩电弧电弧燃烧由于冷却喷嘴的拘束作用而存在机械压缩效应、热压缩效应、自磁压缩效应。
1.2.3 等离子压缩效应自由电弧通过冷却喷嘴时受到三重压缩作用[7]。
(1) 机械压缩作用等离子通过等离子喷枪的喷嘴喷射出来,由于再循环冷却水的作用下水冷紫铜喷嘴孔道内壁的温度很低,喷嘴附近气体必然受到冷却,在喷嘴孔道内壁上形成一层冷气膜,从而限制等离子弧弧柱扩张,对等离子弧起到压缩作用。
这种对弧柱的压缩作用成为机械压缩效应。
喷嘴孔径越小、孔道越长,喷嘴对弧柱的机械压缩作用就越强。
(2) 热循环效应由于循环冷却水的作用而在喷嘴内壁形成的冷气膜,气体电离度很低,因而导电性很差,电流通过时阻力大,而电弧中心部位温度较高,电离度较高,因而电流通过时阻力较少。
电流的绝大部分只能从电弧的中心部位通过。
从而导致电弧中心部位的温度升高,电离度进一步增大,这又导致电流进一步集中,是电弧弧柱进一步压缩。
这种对弧柱的压缩作用成为热压缩作用。
它主要取决于其他的进气方式、流量大小和喷嘴内壁的冷却效果。
(3) 自磁压缩效应由电磁原理可知,当一根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在导线周围就会形成磁场。
当两根平行导线通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由于磁场的相互作用,这两根导线产生相互吸引的电磁力。
等离子弧可以看作是由无数根相互靠近的、电流方向相同的平行导线所组成的。
这样由于电磁力的作用,弧柱内各部位产生指向弧柱中心部位的压缩力。
这种压缩作用成为自磁压缩作用。
1.2.4 等离子弧的组成等离子弧可化为阴极和阴极区、弧柱区、阳极和阳极区三个部分,如图1.1所示[7]。
图1.1等离子弧组成部分1―阴极2―阴极区3―弧柱4―阳极区5―阳极6―焰流(1) 阴极和阴极区等离子放电的绝大多数电子是由阴极发出的。
阴极表面放电部分的总和成为阴极斑点。
其电流密度高达103~106 A/cm-2。
阴极区是指靠近阴极电场强度很强的区域,其距阴极约为10-4 cm。
由于大量电子从阴极溢出,造成阴极区内正负离子数的不平衡,造成阴极区内正负离子数的不平衡,造成阴极位降区,电位度可达105~106 V/cm-1的数量级。
(2) 弧柱区弧柱区是由电弧长度上均匀分布的导电气体组成。
弧柱的电阻较小,电压降较小,电位梯度一般为10~50 V/cm-1。
弧柱中正负带点离子流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每瞬间每个单位体积中正、负带电粒子数量相等,这是由于弧柱中电子流所需的电子可以从阴极区得到充分的补充,而是弧柱从整体上呈中性。
因此,所谓等离子体即指弧柱部分。
(3) 阳极和阳极区阳极基本上仅受弧柱区流来的电子,电子流入阳极也集中在阳极表面的阳极斑点区内。
阳极区指靠近阳极斑点附近约10-3~10-4 cm电场强度较高的区,其电位梯度约为103~105 V/cm-1数量级。
进入阳极区的电子带来大量的热量,使阳极温度升高。
1.2.5 等离子弧的特点(1) 温度高,能量集中[8]由于等离子弧受到强烈的压缩作用,弧柱中心的电离度大,电流密度大,电压高,因而其温度高,能量集中。
图1.2是等离子喷涂的非转移型弧的温度分布。
图1.2 等离子非转移型弧温度分布由图可见,在等离子中心温度最高达32000 k。
图1.3是钨极自由电弧和转移弧的温度对比。
两者均采用氩气作为工作气体,氩气流量为1.1 m3/h,电流为200 A,钨极自由电弧的电压为14.5 V,转移弧的电压为29 V。
从图中可以看出,转移弧的温度最高可达240000 k 以上,儿女自由电弧只能达到18000 k,并且整个转移弧的温度均在14000 k以上。
这一特点可以使得等离子弧可以熔化任何难容材料,增加了等离子喷焊的应用范围。
(2) 焰流速度高、冲击力大进入喷枪的工作气体瞬时被加热到上万度高温,工作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等离子焰流自喷嘴中高速喷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在喷嘴附近,焰流的喷射速度高达亚音速或超音速。
在等离子喷焊时,这一特点对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是非常有力的。
(3) 稳定性好由于等离子弧是一种压缩型电弧,弧柱挺拔,指向性好,电离度高,因而电弧位置、形状以及弧电压、弧电流均比自由电弧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
这对于保证等离子喷焊工艺过程的稳定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4) 调节性好压缩型电弧可调节的因素较多,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功率、工作气体的流量、喷嘴的尺寸以及电源的连接方法等来控制等离子弧的温度和热量;通过变换工作气体的种类可以得到氧化、中性或还原气氛;通过改变弧电压、喷嘴结构和气体流量等,可以控制等离子焰流的冲击力等。
图1.3 钨极自由电弧和转移弧的温度分布对比1.2.6 等离子弧的形式按电源的接线方式可以讲等离子弧分为非转移型等离子弧、转移型等离子弧和联合型等离子弧[8,9],如图1.4所示。
(1) 非转移型等离子弧非转移弧如图1.4a所示。
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在喷嘴和阴极上。
等离子弧子喷嘴和阴极之间形成。
工件上不接电源,等离子弧在喷嘴内部。
当连续送进工作气体时工作气体被等离子弧加热,就会形成高温等离子焰流从喷嘴内部喷射出来。
非转移弧常用于喷涂、表面处理以及焊接或切割较薄的金属或非金属。
(2) 转移型等离子弧转移型等离子弧如图1.4b所示。
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在工件和阴极上。
在阴极和工件之间形成等离子弧。
在引燃转移弧时必须先引燃非转移弧,即现将电源正极接到喷嘴上,引燃非转移弧后,将电源正极从喷嘴切换到工件上,形成转移弧。
其温度较非转移弧高,能量集中,常用于切割、焊接及堆焊。
图1.4 等离子弧的形式(3) 联合型等离子弧联合型等离子弧如图1.4c所示。
工件、喷嘴均接在正极,在喷嘴与阴极之间形成非转移弧,在工件和阴极之间形成转移弧,这两种形式的电弧同时存在。
一般非转移弧是作为辅助热源,起着引燃转移弧及预热金属粉末的作用;转移弧主要用来加热粉末和工件,是喷出的粉末迅速进入熔池与工件融合。
由于非转移的存在能够提高转移弧的稳定性,因而在很小的电流下,连联合弧依然很稳定。
主要用于电流在100 A以下的微束等离子焊接。
1.3 等离子喷焊等离子喷焊是以转移型等离子弧为主要热源、在金属表面喷焊合金粉末的方法。
1.3.1等离子喷焊的基本原理图1.5 是等离子喷焊焊接原理图。
在采用联合型等离子弧喷焊时,一般采用两台独立的直流弧焊机作电源,分别供给非转移弧和转移弧。
两个电源的负极并联在一起,通过电缆接至喷焊枪的钨电极(负极)。
非转移弧电源正极通过电缆接喷焊枪喷嘴,转移弧电源正极通过电缆接工践。
冷却水通过水冷电缆引至焊枪,冷却喷嘴和电极。
氩气通过电磁气阀和浮子流量计进入喷焊枪。
电源接通后,借助高频火花引燃非转移弧。
再借助非转移弧弧焰在钨电极和工件之间造成的导电通道,引燃转移弧。
转移弧引燃后,可保留或切断非转移弧。
主要利用转移弧在工件表面产生熔池。
合金粉末由送粉器按需要量连续供给,借助送粉气流(也用氩气)送入焊枪,并吹入电弧中。
合金粉末在弧柱中被预先加热,呈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喷射到工件熔池里,在熔池里充分熔化,并排出气体和浮出熔渣。
通过调节转移弧和非转移弧电流,送粉量和其它工艺规范参数,来控制熔化合金粉末和传递给工件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