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的调查与分析

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的调查与分析

《旅游市场调查》调查报告2011年 10月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在对扬州八怪纪念馆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旅游者的年龄特征,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月收入,旅游目的以及对旅游的满意程度和重复旅游的认知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就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特征;旅游感知;发展建议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金农故居西方寺内,展厅中陈列有“八怪”书画,供游客品赏。

另辟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以其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一,调查背景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了能准确掌握,真实的采集到旅游者的信息和资料,将本调查区锁定在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出口处。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00份,最后共回收有效调查表457份,回收率为91.4%。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一)旅游者的特征1,旅游者的年龄特征如图1所示,来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旅游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40岁以下的共有175人,占总人数的35%,而40岁以上的游客有65%。

由此可见,扬州八怪纪念馆要想增加客流量,可以从老年人着手,开展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活动,以此来吸引年轻旅游者。

表1 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年龄分布表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来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旅游者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初中以下的旅游者有71人,占总人数的14.2%,初中至高中的旅游者有135人,占总人数的27%,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旅游者有294人,占总人数的58.8%。

表2 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教育水平分布表3, 旅游者的月收入根据调查的资料分析,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旅游者月收入大部分属于中高层。

统计的结果如图1所示:1000元以下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图1 扬州八怪纪念馆旅游者月收入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来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旅游者的月收入属于中高层,集中在1000—3000元.其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大多是学生,学生没有工作,也没有就经济来源;处于1000—3000元的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因为扬州八怪纪念馆属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所以老年人居多。

清代的扬州八怪

清代的扬州八怪

清代的扬州八怪扬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清代的江南文化重镇。

在清代,扬州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人艺术家,被称为“扬州八怪”。

本文将介绍清代扬州八怪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

一、扬州八怪的起源清代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18世纪中期的一群扬州地区的文人艺术家。

他们在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和文学风格。

他们大多数都是收入丰厚的官僚、商人或地主,因此有了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从事艺术创作。

扬州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交流地,吸引了大量的艺术人才,推动了八怪文化的形成。

二、扬州八怪的特点1. 反对浮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追求质朴、自然,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纯粹性。

他们崇尚自然景物的真实再现,排斥夸张和矫饰,追求作品的内在表达和意境的传达。

2. 批判社会现实八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八怪作品中常可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通过绘画和文学作品传递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3. 艺术创新扬州八怪致力于创新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山水画和文学体裁,大胆尝试新的构图、用色和意象,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4. 艺术家自我表达八怪文化注重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和主观情感。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境界,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三、扬州八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1. 加强艺术创新扬州八怪在艺术创作中大胆尝试,推动了中国绘画和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他们对传统艺术进行了突破和革新,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倡导真实自然八怪文化反对浮华和虚伪,强调真实和自然的艺术表达。

这种追求真实的精神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塑造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真实性和纯粹性。

3. 打破传统束缚扬州八怪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规范和制约,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勇于创新、大胆突破的范例。

他们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彰显个体价值扬州八怪注重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和自我展示,强调个体的主观情感和创造力。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地点:非遗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园(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南大街(常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实践时间:7月1号——7月3号实践地点简介:非遗馆、艺博园,都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市民广场,周边的环境清幽,景色优美。

目前非遗馆和艺博园同时对外开放,这里将会成为常州市工艺美术生产和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的积聚地。

非遗馆内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示,馆内已有多种传统手艺在展示,如常州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以及芝麻糖的制作工艺等。

艺博园的主体是创意企业,它的特色就是把工艺与产业相结合,展示的是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那里陈列着汪鹤鸣的烙画作品,宜兴徐悲鸿画院、常州画院、常州龙城书画院的画师的作品,画家刘伟光的作品等,又使那里成为一个原创艺术的基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南大街,是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第一天(7月1号)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

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基地---薛家镇。

刚下车,队员们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中的旗帜,“阳光小队”的标志在阳光的沐浴下更显的夺目。

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分析“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的异同之开题报告

分析“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的异同之开题报告
第五阶段:经过导师审阅、指正、修改,形成自己的一篇论文。姓名学号学院 Nhomakorabea专业
美术学史论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
分析“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的异同
选题意义: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绘画派别的产生, 首先是在特定的时代和 地域条件下,由一些在艺术思想、观念风格、生活态度、艺术师承和表现技法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 的画家所组成,如明代的浙派、吴门画派,清代的扬州画派、金陵画派以及新安画派等等。 海上画派的形成主要受经济因素与商业文化的影响。所以有人认为:“‘海上画派’作为清末民初的绘画流派,像扬州画派一样,是商品经济所催生的产物。”
8.樊卫国: 《晚清沪地移民社会与海派文化的发轫》, 《上海社会科 学院学术季刊》
9.单国强: 《郑燮生平与艺术》, 《扬州画派研究文集》, 天津人民 美术出版社
10.马利霞 : 《“海上三任”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文教资料》
研究方法:
论文选题以文献研究法为主,以个案研究法为辅。对两个画派进行研究,尝试探索出两者发展的社会背景,以此阐发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两个画派在主题、理念、风格思想上的异同。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学者们对两个画派的研究,整合信息,发现选题研究方向的创新点,形成自己看法。
第二阶段:查阅两个画派相关画家的风格,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对两个画派的绘画风格有一定程度上认识的深化
第三阶段:梳理思路,形成提纲,拟写开题报告
第四阶段:根据开题报告及导师意见,论文基本成型
第2、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扬州文史馆社会实践

扬州文史馆社会实践

扬州文史馆社会实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扬州,又称广陵、江都,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传承和积淀了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

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奔赴扬州,探寻扬州传统文化,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同学们分别前往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扬州烈士陵园、东关街、湾头玉器古镇以及扬州富红茶社实践学习。

文化馆纪念馆,非遗保护标杆7月22日,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八怪纪念馆参观学习。

“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是扬州市文化馆对社会的承诺,每月不低于20项的各类活动,展览厅每年举办大型展览达15次以上,8个馆办业余团队常年在馆活动,非遗展示厅常年开放展览。

实践团的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了解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高邮民歌,雕版、玉雕、杨派盆景、扬剧文化、古琴、扬州弹词《扬州小巷》、评话、富春早茶等。

同学们了解到,文化馆结合当地文化传统,组建了多个特色团队,如被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的扬州康乐艺术团;排演专场折子戏的梅研会聚海堂京剧社,;以昆曲教学、推广为宗旨的扬州空谷幽兰曲社等,这些特色团队为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力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国家、省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

讲解员告诉同学们,文化馆承办的“扬州市群文新作评比”、“扬州市少儿艺术节”、“扬州市老年艺术节”,以及“幸福扬州”送戏送展览到基层、“扬剧票友周周唱”等活动延续多年,深受广大市民好评,已经成为全市群众文艺的重要品牌活动。

扬州八怪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观察团的同学们在进行考察时发现,馆内有近六十幅的“扬州八怪”书画刻石,这些书画刻石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碑刻的神韵。

让同学们更直接的欣赏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处。

关于扬州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扬州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扬州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扬州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扬州市积极推动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扬州市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1.主题多样化扬州市开展的实践活动主题多样化,涵盖科学、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例如,科学活动包括实验、观察、研究等,文化活动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等,社会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增加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2.组织丰富多样扬州市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样,既有学校组织的课内实践活动,也有社会组织和家长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通常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社会组织和家长组织的实践活动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1.知识与能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例如,在科学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文化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书法、绘画等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活动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3.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参与社区实践、企业实践等活动,学生可以与社会各界接触,了解社会规则和运作方式,提高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对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与建议1.实践活动的质量不一致调研发现,扬州市实践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活动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扬州八怪”核心交往圈研究综述

“扬州八怪”核心交往圈研究综述

略》这篇文章中,以“扬州二马”为中心,从“扬州八怪”十五家中 雨。三者有机结合,促进了“扬州八怪”交往圈的形成。
选取多位成员,分析他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很多关于他们交游
事迹的资料。 吕友者的《清代盐商对扬州八怪的赞助》这篇文章主要从盐
商的附庸风雅、盐商对“扬州八怪”的赞助方式、盐商赞助对扬州 八怪画风的影响等方面,讨论盐商对“扬州八怪”的赞助,说明
家年谱中,可以发现“扬州八怪”成员间的交往方式——大部分 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其幕府里的宾客众多。他鼓励并影响文人雅士
通过书画交往。另外,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扬州八怪”成员之间 的创作,各种雅集活动为他赢得了名声,促进了扬州诗坛的繁荣。
交往的阶段性,即可以看出“扬州八怪”成员间由松散到密集的
李瑞豪的《卢见曾与“扬州八怪”》的论述内容分为两个方
一、“扬州八怪”十五家年谱、交游
文学活动》,王小恒的《论“扬州二马”的图书收藏事业及其文化
“扬州八怪”研究资料繁多,内容丰富、翔实,为研究“扬州八 贡献》,王小恒的《论清中期扬州盐商文化——以“扬州二马”为 怪”交往圈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其中,卞孝萱著的《扬州八怪年 例》,李家池的《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王贤辉的
行踪漫考》,秦岭云的《扬州八家丛话》,丁家桐、朱福炜的《扬州 实都为研究“扬州八怪”交往圈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八怪传》,卞孝萱的《扬州八怪年谱》,蒋华的《扬州八怪传略》,丁
其他文章如刘敏的《论清代两淮盐运使对文化的贡献》、刘
家桐的《扬州八怪》,吉秋炜的《扬州八怪精品赏读》,以及“扬州 墨的《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刁美林的《乾嘉学术幕府中的文人
谱(上下册)》介绍了“扬州八怪”十五家年谱,分别介绍了十五家 的出生地。祖籍扬州的只有郑板桥、李鳝、高翔和罗聘,其他都 属于外省。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扬州八怪”十五家分别于何时来

红楼梦社会实践报告

红楼梦社会实践报告

红楼梦社会实践报告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凤凰街,并深入探讨了《红楼梦》与扬州文化之间的联系。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亲身走访了一些与《红楼梦》有关的名胜古迹,以及探究了扬州当地文化的特色与表现方式。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这次实践中参观的一个景点——“蘅芜苑”。

它是清代古建筑之一,曾为金陵清枫书院的后院,其主人梅岭,其实就是红楼梦中的梅家。

同时,书院周围的环境也成为《红楼梦》爱情故事中“太虚幻境”的原型。

在景区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收藏于这里的各种珍贵的文化遗物,比如清代的《红楼梦》手稿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初版等,这些珍品为我们提供了得以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故事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环境的机会。

其次,笔者们走访了扬州当地的一些市井胡同,其中不乏一些体现了《红楼梦》文化影响的街道命名。

比如,我们走过的“那啷街”(“那啷”是《红楼梦》中书中“摸着鼻子好傻好呆”形容词的一部分),以及“尤溪口街”(这是龚宝森著的“红楼梦桃花扇续集”中的一个地名),这些街道,无疑都是向我们展示了扬州市民对于《红楼梦》故事的珍视程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走访了一位当地的曲艺演员,此人年逾八旬,他的对于《红楼梦》故事的熟悉程度让我们十分惊讶。

在他的演绎中,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夫妻、姐妹之间的情感交错、矛盾激烈,以及扬州文化社会习俗的具体表达,这为我们理解《红楼梦》不能仅限于文字故事本身,还需要结合当时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多个方面去理解。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于《红楼梦》文化的品味不再仅仅停留于欣赏其故事情节本身,而是可以站在更加广阔的文化和历史视角下去思考和欣赏。

笔者相信,这次活动对于我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和扬州市民对于《红楼梦》文化的认识与保护,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前言提到扬州八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扬州。

扬州建城两千多年以来,几经繁华,几度盛衰。

有唐时的诗人流连,有宋代的词人唱和,更有清朝的盐商云集,文化昌盛。

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并未淹没扬州那如天上繁星般灿烂的文人墨客,而扬州八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

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

康乾盛世以来,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绘画大师,“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基本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还有高凤翰、华嵒,边寿民、闵贞等,共有十五六人之多。

一.扬州八怪的形成1.依江临河,交通便利吴王夫差于两千年前消灭了小小的邗国,并在此筑城,修了邗沟,这便是扬州城建城的历史。

而到了隋朝,隋炀帝下旨开凿京杭大运河,疏通邗沟,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贯穿南北。

这虽是滥用民力,却功利千秋万代。

扬州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捷,人才因此频繁来往,物资也因此而频繁交流,地区日益富庶,唐时便负盛名。

《资治通鉴》曰“扬一益二”。

今唐城遗址以及大量出土文物,便映证了唐诗中“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盛况。

明清交替,扬州虽遭“扬州十日”的蹂躏,但经今百年的休养生息,扬州再次兴盛。

凭着依江临河,交通便利的优越的天然条件,再次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运河上商贩聚集,文人来往,城市中人头攒动,盐商也在此筑宅,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百业兴旺,盐业为最盐业一直是官府垄断的产业,吴王刘濞曾煮海为盐,密谋造反,最后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以后历代王朝对盐业一直很重视,严惩制私盐者。

“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

由于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北广袤数百里,盐场二三十处,皆可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产量极丰,且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

因此,自古以来,两淮盐场便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

同时,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富之源”。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西濒运河,东临大海,方圆数百里内,河道纵横,水陆交通便捷,是自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南漕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

加之扬州附近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场,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扬州,扬州自然也就成了两淮盐商的聚集地。

在盐业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空前繁荣,玉器,漆器,雕版印刷,丝绸制品名扬天下,时人传唱“青海玉,扬州工”。

3.官吏崇文,盐商养士扬州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时地方官员如王士祯、孔尚任、卢见曾等,十分重视文化。

常常是“昼了公事,夜接词人”。

学者名流得到礼遇。

当时盐商又多行养士之风,常常举行诗文酒会。

在此之下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

4.石涛倡导,借古开今石涛(明,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 中国清代画家, 自称苦瓜和尚, 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石涛晚年客居扬州。

他在绘画上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上主张“天法而法乃为至法”。

从理论到实践,开清代文化变革创新之先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1.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人谓之为八怪之首。

他的诗关注现实,认为诗歌要“拂尘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疾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写英杰之风猷”,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

他还常通过一些题画诗表达个人情怀,对老百姓的无比眷恋。

如《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2.金农(1687—1764) ,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

他博学多才,五十岁金农后始作画,终生贫困。

为罗聘之师。

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

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3. 罗聘,(1733-1799)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

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渔父、师莲老人,是八怪中最年轻的,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

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

著有《香叶草堂集》。

他还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画鬼即是画人,将人间的丑恶百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

4.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

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

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 他的诗作,情韵清远,如岩绝,烟凝霭积,能非凡境,有《蛟湖诗集》存世。

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5. 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贞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

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

有诗曰:“小园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6.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

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

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

7.高翔(1672-1734),又称高其佩,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

江苏扬州人,一生未做官,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

他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

他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8.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

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

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李觯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落笔苍劲,大胆泼辣,纵横驰骋,挥洒自如,感情充沛,不拘绳墨,富有气势。

其作品曾遭到保守者的反对,认为有霸悍之气。

三.扬州八怪之怪扬州八怪“怪”在坎坷波折的身世、独辟蹊径的立意、不落窠臼的技法、挥洒自如的笔锋、特立高标的品行。

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

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也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扬州八怪主张推陈出新,自立门户。

在艺术创作上师法自然,抒发性情;在绘画风格上,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他们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画派相对立,而被称之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这“怪”名已由贬变褒了。

四、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影响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

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

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

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对后世文人画家产生深远影响。

“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都有所了解。

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别,结合自身的遭际,对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

对遭受苦难的人民,他们常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

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当时的清王朝又正处于盛世,他们的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

他们当中,做官的力争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无意官场的,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为标榜。

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所以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扬州八怪所处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

虽百姓安居,市场繁茂,交流频繁,但是,看似强大的清帝国已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封建主义的制度也在大变革的前夕悄悄土崩瓦解,封建制度的弊病也不可逆转的暴露出来,只能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回光返照。

中国这艘航船已经很残旧了,仅仅只是靠康雍乾这三位颇有才能的掌舵者才勉强维持,不至于在大海上迷失方向。

盛世的背后,是官场的腐败,才让和珅此等小人飞黄腾达,从18世纪末年以后,社会危机不断爆发,昔日表面上繁荣一时的清朝社会很快陷入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中:民众反抗不断,自然灾害仍然频繁,官僚腐败盛行,政府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中国落后于西文世界发展水平成为定局,控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实际上是在康乾盛世时期最终铸定的。

扬州八怪对此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清楚社会的种种弊病,却无力改变。

他们中大部分都未曾做官,少数从官者也因不善逢迎,愤然辞官而去。

他们不愿趋炎附势,不愿随俗沉浮,也就寄情山水书画,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怀和百姓疾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