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三角地下成水养虾模式

合集下载

40天40头、最高亩产2000斤…珠三角八大养虾高手论道,都有哪些破局思维

40天40头、最高亩产2000斤…珠三角八大养虾高手论道,都有哪些破局思维

40天40头、最高亩产2000斤…珠三角八大养虾高手论道,都有哪些破局思维新荣腾,新品系,新财富o文/图水产前沿李钒寸土寸金的广东珠三角,一处被高档楼盘包围的虾塘珠三角是全国养虾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饲料、动保、种苗等企业重点关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这里的虾农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特别是在虾越来越难养的近几年,广东各地都因地制宜地摸索出新的养殖模式,逐渐从低迷中走出来。

近期,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荣腾”)联合水产前沿杂志发起“新荣腾新品系虾苗全国养殖效果调研活动”,这次,我们来到调研活动的第四站——珠三角。

看看这里富有创造力的养虾群体,有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

“虾虾”混养,亩产高达2000斤中山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横栏、阜沙、板芙、南朗、港口、坦背等地,今年整体养殖行情回暖,冬棚数量比去年增加20%,个别地区的塘租已经炒到4000元/亩,转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户明显增多。

当地虾农多采用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混养、轮捕上市的模式,有效地规避了精养高密度的风险,成功率达到8成以上。

据当地养殖户莫老板介绍,对虾的放苗密度一般为4万尾/亩,同时每亩投放10斤规格在40-50头的罗虾,对虾达到60头左右时,开始用地笼小批量捕上市。

一般笼捕4-5次后,再将池塘剩余的白虾养至大规格,一次性清塘。

罗虾清塘时达到3两/头,售价35-50元/斤。

“‘虾虾’混养模式平均能达到600-700斤/亩,坦背养殖户梁容根有30亩塘精养,分4-5次笼捕上市,最高一个塘亩产达到2000斤,两造虾赚了80多万,号称中山第一。

”莫老板笑着说。

莫老板建议,“虾虾混养”投苗密度不宜过高,4万尾/亩较为合适;其次,适时装笼上市,及时降低密度,为存塘虾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最后,一定要选择抗病力强、能养出大规格虾的虾苗。

“今年新荣腾的新品系虾苗表现很突出,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最重要的是还能养出大规格虾,生长速度也较快,非常适合和罗虾混养。

水产乱世,珠水123模式正式亮相

水产乱世,珠水123模式正式亮相

水产乱世,珠水123模式正式亮相中国水产行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养殖产量增速过快,出现结构性过剩,价贱伤农,饲料产能严重超过需求,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种苗良种良法普及率过低,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要么偏于理论难以落地,要么偏重营销难以复制,从饲料、种苗、养殖模式到流通,标准缺失严重,行业险象环生,混乱无序。

处于转型阵疼期的水产行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注入。

其中,养殖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对于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珠水123模式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廖国礼及其团队于2014年率先提出,经近3年实践探索,终有小成。

面对广西钦州一百多名农户,珠水123模式正式向外发布推广。

养虾是高风险的投资,2016年现金为王的时代对浙籍来钦州养虾从业者来说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租塘、清塘、进苗、购买饲料等等一切都需要现金说话,压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去年钦州养虾赚钱的不到5%,保本和微利的大约10%。

这样的成绩极大的挫伤了浙籍养虾业者的热情。

截止目前钦州浙籍养虾户放苗率不足25%,另外有50%的还在租塘和整修当中。

钦州养虾面积约11万亩,其中外来浙籍养虾从业者占据了85%以上的份额。

往年清明前后是放苗高峰期,但今年放苗时间明显推迟,表面看今年钦州养虾状态表现不佳,但平静中且蕴藏着重大转机。

经过几年的沉淀与淘汰,钦州的浙江籍养殖户逐渐向规模化、低密度化、混养模式化转变,而今年这一趋势更是成为主流。

钦州尊龙水产的浙籍养殖户刘挺飞正是这种模式演变的代表。

刘老板2003年到钦州养虾,13年间从一个20亩的养虾人发展到目前规模化、集成化的职业养虾人,他也见证了钦州养虾业的兴衰渐变。

他认为,尽管困难重重但这条虾还是能养,养虾模式非常关键。

去年钦州养虾赚钱的老乡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养殖模式上的改变。

刘老板表示:“钦州和珠三角的养殖条件、养殖现状都很相似。

但珠三角去年不但养殖成功率改观很大,而且赚钱的模式也是多样化,刘老板经常来往珠三角,学习当地养虾理念和模式,他发现通过降低水底污染、提高水体营养效率、稳定水质底质是最重要的环节。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一、技术概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在市场需求量增加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但主要还是以较为粗放的换水养殖模式为主,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浪费、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不稳定、排放水有机污染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些制约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系统研究和应用实践而形成的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体系,以凡纳滨对虾为主要养殖对象,依托现代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综合运用微孔增氧、免疫增强、水质调控、养殖尾水处理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的对虾高效、生态养殖,具备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养殖过程人工调控、尾水达标排放等明显特点,是符合我国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理念的对虾养殖新模式。

二、技术要点1.设施设备及循环水处理工艺1.1设施设备主要包含蓄水池、养殖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和室外尾水处理池等四部分,养殖池、蓄水池和水循环处理设备可设置在封闭、保温性能好的养殖车间内,养殖池和蓄水池上方屋顶透光,而水循环处理设备安置区尤其是生物滤池上方需避光。

(1)蓄水池:蓄水池水容量应不低于养成总水体的三分之一且能完全排干,主要用于盐度调配和消毒处理,可应用紫外线、臭氧或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处理。

(2)养殖池:长方形圆角或圆形对虾池,材质多以水泥或玻璃钢为主,面积25~100平方米,水深0.8~1.2米。

池底平整光滑,中央设集污区和排水口,以3~5%坡度顺向排水口,并在池底靠近与池壁交接处设置条形纳米微孔增氧管,在保证养殖池充足供氧的同时,有利于水体集污和快速排污。

排水口处设置独立的循环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分别接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和室外尾水处理池,平时较清的养殖水经回水管道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则打开排污管道排入尾水处理池。

(3)水循环处理设备悬浮颗粒的过滤:常用设备有微滤机和弧形筛等,以微滤机为宜,出水水质较好(可通过调节筛网网目、转速及反冲压力等改善水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对较低,但出水水质一般。

地下咸淡水小面积土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

地下咸淡水小面积土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

地下咸淡水小面积土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广西区合浦县党江镇地处南流江入海口,地下咸淡水资源丰富,采取打井抽取地下咸淡水实行半封闭的小面积养虾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连年获得大面积丰收,促进了党江养虾业快速发展,养虾面积从2001年2400多亩发展到目前33000多亩,为党江养虾业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党江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和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

笔者对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作以下总结,以便为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地理条件合浦县党江镇位于南流江入海口交汇处,南流江横穿过境,陆上沟渠众多,且党江镇地域是由南流江冲积和海滩涂淤积所形成,由于其成陆较早,地表深层泥土属盐渍土,在地表淡水的长期浸渗下30多米以下地层的水的盐度为4‰~10‰,为咸淡水,可钻挖抽取用来养虾,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近年来海区海水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而虾病不时暴发的情况,养殖户相继效仿采取打井抽取地下咸淡水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普遍获得成功。

二、池塘条件及配套基础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3亩~8亩,长方形或方形,水深1.2m~1.5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能自然排干池水。

2.提水设施每一口池塘均配备有钻挖井1口,井深约30m~40m,井口直径10cm,井壁是塑料管,在井底末端8m~10m长的管壁上开有许多孔径6cm的小孔隙,配套1台12匹柴油机和3寸管口径的自吸泵。

3.增氧设施有电区域的虾塘采用电动的水车式或叶轮式增氧机;无电区域的虾塘采用柴油机带动的长臂水车式增氧机。

一般面积3亩以内的池塘设置1台增氧机,3亩以上的池塘要配置增氧机2台以上。

每1台长臂水车式增氧机由6组~10组叶轮组成。

4.虾塘的修整与消毒养殖前应将虾池积水排干,封闸晒池15天以上,修整塘堤、清淤、清除池底的污泥等杂物,并对池底进行翻耕耙晒,再用生石灰75kg/亩~100kg/亩、漂白粉50ppm~60ppm进行全池杀菌消毒;对于新建的池塘,因其底质土酸性重,要先用生石灰100kg/亩全池均匀泼洒,然后使用机械或牛翻耕耙平,进水10cm进行浸泡。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近年来,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养殖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养殖环境和水质的恶化、疾病的严重流行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对虾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并进行养殖技术创新变得至关重要。

一、健康养殖模式研究:1. 养殖环境改良:对虾养殖需要重视水质的调控,采取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和过滤装置,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同时,充分考虑养殖场的地势和周边环境,避免周边污染物对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2. 饲料营养优化:通过科学配方,合理搭配饲料成分,确保对虾摄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

采用现代化饲养管理技术,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与疾病发生。

3. 健康管理策略:建立健全的养虾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监测和疫病防控等。

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用相应的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4.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监测水质、疾病发生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技术创新:1. 智能监测与控制: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对虾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通过自动调控设备,实现水质和水温等关键指标的精准控制,提高养殖环境稳定性。

2. 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对虾养殖与其他生物种养殖相结合,形成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例如,可以与贝类、藻类等生物共同养殖,利用它们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达到共生共利的良好态势。

3. 疾病防控技术:开展对虾疾病的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研究,发展新型疫苗和疾病防控策略。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具有抗病特性的新品种。

此外,开发高效、环保的消毒技术,有效控制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疾病传播。

4. 智能养殖设备创新:加强养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开发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处理设备、养殖网箱、饲料喂食器等。

冬棚土池养虾的利弊及要点

冬棚土池养虾的利弊及要点

冬棚土池养虾的利弊及要点冬棚养虾模式主要集中在广东珠三角、福建漳州沿海一带,因棚虾价格优势且行情比较稳定,同等白水塘亩产,其效益可以翻几倍,很多客户也选择在此一搏。

冬棚养虾之----利弊优势:利用盖棚创造一个相对可控(控温、控光、控雨水)的环境,提高了水体缓冲能力,减少了环境突变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很多应激和诱发因素,也就是这种小环境的稳定性增强了。

不足:相对封闭的环境存在气流不畅,长期处于低压、低氧状态,水更容易“变”,透光性差,特别是旧薄膜对光照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冬棚常见的水质变化主要表现在---“前期肥水难、中期难稳水、后期水易浊”。

虾池盖棚早期常见问题1、盖棚后的水质变化常见有“变清、变绿,变浑”。

变清和变浑主要是不同程度倒藻后的表现,变肥是返底所致。

主要是水体生物量少、不稳定及盖棚后的环境变化所引起。

2、大量浮游动物的出现大型水生昆虫(含生物敌害)、小型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低温期容易出现,会残食虾苗和摄食藻类,造成水清、水浑,也会消耗池塘溶氧,主要影响虾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长期低温的影响变温动物受水温变化影响较大,降温导致机体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表现为摄食率减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营养跟不上、生长受限、蜕壳不遂、容易发病等,主要还是影响成活率、抗病力和生长速度。

4、天气变化连续下雨、连续降温。

下雨和降温在冬棚期比较常见,短期和缓降都不怕,如果连续性强降雨降温则影响较大,若赶上蜕壳期,影响更大。

冬棚早期的管理重点1、稳定水体增加生物量,丰富生物多样性。

建议少量多次使用“藻安生”、“利菌多”、“三环活力源”,循序渐进见效,以稳定和微调为主。

2、强化营养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投饵,加强内服保健,补充营养和抗病力。

建议苗期投喂“利饵多”、“水产诱食酵母”,中大虾长期内服“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坚持积累营养,综合增强体质。

3、提高溶解氧白天做好通风,减少气压差带来的应激和水变,晚上外用“速解安”、“氧速保”补充溶解氧。

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

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

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水养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

对虾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经济水产品,其养殖技术的改进和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示范。

1.生态养殖模式的介绍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养殖品质、提高养殖稳定性为目标的养殖模式。

它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构建适合对虾生长的生态系统,并合理利用养殖环境中的资源进行养殖,从而提高对虾的产量和质量。

2.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2.1 生态养殖系统的构建对虾生态养殖系统的构建是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中的核心内容。

在构建生态养殖系统时,需要根据对虾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介质、环境控制设备和水质处理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湖泊、塘坝等自然水域来养殖对虾,同时引入适宜的植物和动物,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供对虾所需的食物和庇护所。

2.2 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控在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下,合理的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是保证养殖效益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科学配制饲料,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投喂频次,确保对虾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

此外,对虾生态养殖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疾病及其传播途径的监测,采取科学的疫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疾病对养殖产能的影响。

2.3 养殖环境监测和水质控制养殖环境和水质是对虾生长的重要因素。

生态养殖模式中,及时监测和控制养殖环境和水质变化对于促进对虾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关键指标如温度、溶解氧、PH值等数据,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和采取相应措施,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3.海水养殖对虾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了推广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需要开展示范项目的实施。

示范项目旨在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案,以引导更多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1 选址和规模示范项目的选址要满足适宜对虾养殖的条件,如水质适宜、水体流动性好等。

【对虾专题】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土池塘中后期管理要点

【对虾专题】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土池塘中后期管理要点

【对虾专题】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土池塘中后期管理要点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珠三角地区6月份南美白对虾价格相比同期大幅下降,很多养殖朋友选择延长养殖时间以求养成大规格虾,好卖出更高的价格。

因此,提高土池养殖中后期水体稳定性,对于保障对虾的养成规格和亩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继续以5月初放苗的两口实验塘为例(详见【对虾专题】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土池放苗前后管理重点),分析中后期土塘养殖管理要点。

养殖中后期,随着饵料投喂量的快速增加,水体氮污染加剧,加上6、7月份光照强度大、水温高,藻类繁殖过快,导致水体过肥。

由于我们的实验塘前期底部处理到位,中期藻类生长,水体肥度可以维持较长时间,能够解决池塘氮污染问题。

但持续性的水肥是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藻类大量繁殖,可能带来水体微量营养元素消耗过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对虾蜕壳高峰期且存塘量达到300-600斤/亩时,水体营养缺乏易引起对虾蜕壳不遂、慢料,严重时出现大量偷死。

图1 实验塘放苗40天水色图2 实验塘放苗50天水色养殖45天,实验塘料台那么,作为池塘管理者,针对中后期水色过浓的情况,除了控制投料,还应该做哪些工作呢?笔者从实验塘管理的角度,主要从以下三点阐述。

1、水体菌藻平衡水体中主要人为输入的污染是氮,进入中后期氮污染快速增加,除了藻类消耗外,我们还可以侧重培菌来竞争。

使用利洋公司“活力碳”(2瓶)+“利菌多”(2瓶)+“利饵多”(10千克)+池水(50-100千克),用密封桶发酵24-72小时,当闻起来有酸香味或pH值低于4时,按饲料重量的10%-20%拌料使用。

图3 发酵液图4 “活力碳”+“利菌多”+“利饵多”2、底部改良土池塘中的一些营养素(如微量元素等)主要来源于“土壤缓冲”,干塘期间土壤翻晒过程中,通过自然氧化和生物矿化,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残饵粪便等的沉积,导致池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下降,有效营养元素释放能力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使用利洋公司“底居安”、“底加氧”等底改产品,按照产品说明用量定期改良底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成活率方面 :1 口池塘的平均 式来说 ,采用地下咸水与采用天然海 内 一 般 比 较 稳 定 、 较 少 出 现 异 常 情 . 2 成 活率 为7 %,最低 3 %,最高可达 水调节盐度的养殖效益相差不大 。但 况 。后期则普遍水 色不理 想 ,主要表 0 3
9 %。 根 据 抽 样 统 计 ,2 0 年 珠 三 角 需 要 重 视 一 个 问 题 ,地 下 咸 水 养 虾 出 现是水色 暗绿 、浑浊等 。这也是珠三 9 09 海 兴 苗 虾 苗 的 平 均 成 活 率 亦 为7 。 成
3 生 长 速 度 方 面 :养 殖 周 期 平 均 能 够 很 快 起 来 。 藻 相 一 般 以 绿 藻 为 言 更 加重 要 。 . 为7d 9 ,平 均 规 格 4 头 /0 g 8 5 0 ,属 正 常 主 ,硅 藻 为 辅 ,藻 类 比较 丰 富 多 样 , 水平 。 图 1 一 个 很 典 型 的 地 下 咸 水 养 是
藻类数量一般可达 1 种以上。中前期 虾池塘整个养殖内氨氮 、亚硝酸盐的 O
7 0・ 《 当代水产》2 1年6,
采 用 地 下 成 水 调 节 盐 度 的养 殖 面 积 几 乎 占到 半 壁 江 山 ,其 养 殖 效 果 也 与 采
用天然海水调节盐度 的土塘养殖模 式
差 异 不 大 ,甚 至有 时候 其 效 果还 能好

些 。本文将结合 中山某养殖场 采用
地 下咸水 养虾 的一 些养殖数据 ,谈谈 地下成水养殖的特点 。
以保持在合 理的水平 。 2 产 量 方面 :该场 2 0 年第 一 地 下 咸 水 养 虾特 点 . 09 造虾 的平均产量 为3 35 g亩 ,最高 8. / k
是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氨氮主要
1 前期 水色好,肥水容 易;后期 是 早期 偏 高 ,中后 期一 般 含量 都较 .
养殖实例
该 场2 0 年第一虾养 殖选 用某品 09
牌 二 代虾 苗 ,1 2口池 塘全 部养 殖 成
功 ,取 得 了较 好 的养 殖 效 益 ,投 入产 出 比达 到 了5 %。 0

通 过 这 个 实 例 可 以 基 本 上 反 映 出 水 色也 比较好 ,一般 为黄绿色或褐绿 个 情 况 , 即对 于 珠 三 角 土 塘 养 虾模 色 ,水 质 清 爽 不 浑 浊 ,并 且 在 前 5 d 0
5 5 g亩 ,最 低 2 4 g亩 ,在 珠 角 水 色 差 。地 下 水 氨 氮 含 量 高 ,肥 水 比 低 。而亚硝酸盐则一般早期 和后期都 3k/ 3k/
土塘养虾模式中处于合理 的水平。
较 容 易 ,进 水 后 可 以不 用 施 肥 ,水 色 偏高 ,只有 中期 比较低 ,所 以相对而
虾的规格偏小 ,要 养出大规格的虾需 角土塘养 虾普遍 的规律。
2 养 殖 早 期 氨 氮 、亚 硝 酸 盐 高 ; . 后 期 亚 硝 酸 盐 高 。最 关 键 的 水 质 问 题
因 此 ,采用 地 下咸 水 养 虾 其 成 活 率 可 要 延 长 养 殖 时 间 ,存 在 一 定 的 压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