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小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 ppt课件

大学语文 ppt课件
• A.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 B.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 C.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 D.高尚的人格情操 • E.进步的政治思想
• 6、 《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 ABDE )
• A.期约不遇的忧伤 • B.向往理想的爱情 • C.终成眷属的喜悦 • D.反复追寻的执著 • E.暂且逍遥的自慰
• 本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重章叠句形式 使其有一唱三叹之美,且深化了诗歌的意 境。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称赞这首诗“最 得风人深致”。
• “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 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 诗中重叠句表现方式的作用:细致地表现时空转 换和情感地发展。
• ⑴白露为霜—未晞—未己,体现时间的推移,暗 示追求时间的漫长是追求者的执著。
自考《大学语文》教案
《蒹葭》(《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 “诗”或“诗三百”.全书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有5国风, 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 《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 (2)第二层——五六句。以自然环境的险恶, 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
• (3)第三层——七八句。借吕尚、伊尹的故事, 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
• (4)第四层——九十句。由幻想回到现实,再 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激愤
《饮酒》(其五)
•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 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 活,情意真切,语言质朴,简洁含蓄,富 有韵味,与当时颇为泛滥的玄言诗大不相Biblioteka 同。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

大学语文-古代小说-PPT

大学语文-古代小说-PPT
返回
世代累积型
史传文学、民间传说、野史记载 诗词的典故,说唱文学的题材 民间流传,无名氏加工修饰 故事复杂完善,写定者再创造、定型
返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是非成败读《三国》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 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家《庭悲红剧楼:贾梦府由》昌的盛走悲向败剧落主。 题
2、爱情悲剧: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破灭和黛玉之死。
3、人生悲剧: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大观园众 女儿的悲剧结局。
4、社会悲剧:封建社会行将衰朽的历史性的悲剧命运。
医生说:但那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 比别的大不同,凭他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 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槽烂木,也无性力了。(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西游记》的现实性
诙谐风趣的背后是一种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神魔故事中凝结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深刻 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明代中后期文化界的思想 松动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新气象。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1、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 性巧妙的结合起来
返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世情写真《金瓶梅》
世情小说发展繁荣的社会历史背景
——敦诚赠曹雪芹诗
鲁迅《〈絳洞花主〉小引》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 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 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 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 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 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

小说的基本常识ppt课件

小说的基本常识ppt课件
了(反映了)人物的_____(性格特征或品 质),歌颂(揭露,批判,抒发)了_____ (观点,现象,感情)。
21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 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8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思想 性格
主题
29
30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 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因 而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是多样的。
要抓住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 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 说的中心人物,即主人公。

2.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10
(三)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
(1)以主人公命题;如《李娃传》《孔乙己》 (2)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 (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祝福》 (4)以官场全文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药》
11
(四)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
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情节 集中,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真实,便于 直抒胸臆,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15
二、小说阅读的方法
16
(一)整体感知全文的方法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变化、故事情节发 展,概括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17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读描写
抓细节
揭根源
18
(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①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起增强文章思想 深度,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小说基本知识 PPT课件

小说基本知识 PPT课件

16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
草场交接
结合图片,理清情节结构
出门沽酒
隔门戏
刺杀仇敌
上梁山17
小说的 情节 及 结构:
•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
• 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
• 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发展)
•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高潮和结局)
11






施神
耐 庵

12

情 东京岳庙 后

白虎堂
野猪林
草料场
13


雪 山 神
夜 上 梁 山

14
疏通情节
15
通读全文,正音正字
•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字音:
1、赍发( jī ) 投奔(bèn )玷辱(diàn )
2、模样(mú )酒馔(zhuàn)
3、尴尬(gāngà) 呐出了( nè)虞候(hòu) 连累(lěi )
31
2 以一当十
林冲是北宋京城八 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 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 的人尚且被逼的忍无可忍, 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 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 朝的黑暗腐败。
3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三课时
33
分析环境
34
三.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 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 写。
23

1.林冲性格有什么变化发展?(注意 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提示: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

[最新]8.大学语文之小说解析PPT课件

[最新]8.大学语文之小说解析PPT课件
雍正继位后以亏空公款名,抄曹家,“少留房 屋,以资养赡”。
乾隆四年(1739),曹家再次为皇室内部倾轧 牵连而被抄,从此完全失势,一蹶不振。
空城计
(未见《三国志》、《三国志平话》)
裴松之注引《郭冲王事》,说诸葛亮守平阳时, 兵多被派出,城内仅万人,突然司马懿率二十万 众来攻,但“亮意气自若……又令大开四城门, 扫地却洒。宣帝(司马懿)常谓亮持重,而猥见 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然随之,裴松之指出其之不可信:诸葛亮时在汉 中而非阳平,司马懿并未与诸葛亮直接对阵。而 且司马懿如确有二十万兵,又明知诸葛亮兵少, 充其量不冒险进城,断不至于仓皇逃走。
全书一百回。 作者题署:兰陵笑笑生 李开先,王世贞,屠隆,贾三近,……
版本系统
《金瓶梅词话》,明万历四十五年(1613)刊, 卷首有东吴弄珠客序,系《金瓶梅》最早刊本, 也是版本流行中的秽本,最接近原作风貌。回目 字数参差不齐,文词通俗;大量使用兰陵方言、 口语,韵文多词,故事始于武松景阳岗打虎。
《三国志》:〖晋〗陈寿原撰、南朝 宋·裴松之注解。
《汉晋春秋》:〖东晋〗习凿齿。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后汉书》、《世说新语》、《太平广记》 …… 《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英宗至治年
间(1321~1323年) 新安虞氏刊行。 三国题材戏曲……
诸葛亮
隆中策划三分天下,联吴制曹,智取荆州,西取 益州,平定汉中,管理蜀地,五月渡泸,七擒孟 获,平定南郡,五度北伐。凡决策必亲自制定。 治国、治军、治学、修身、发明、写作,生生不 息,竭忠尽智,效死不渝。
《朱熹语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
《红楼梦》
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本《脂砚斋重 评石头记》问世。

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诗歌)给学生PPT课件

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诗歌)给学生PPT课件

叙事立场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 立场。
写作方式转变: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 的个人写作方式,出现"新生代"作家。
-
8
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专题
一、小说的主要特点
以叙述为主,表现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微篇 手法: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 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具虚构性、典型性。 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9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小说
1.五四:写实与抒情 2.中叶:战争硝烟中的心路历程 3.末叶:从写实到虚构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小说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
10
三、作家作品选讲 1.鲁迅《孤独者》(现代小说)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 1925年10月写《孤独者》 选自小说集《彷徨》
(1)体现荒诞离奇的情节“美”
作者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是为了 展现一种情节的 “错位”之美,一个充 满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美”的世界。
-
23
①常规是庙住和尚,庵住尼姑,但“荸 荠庵”却住着和尚。
②按戒律和尚不杀生,而这里的和尚 “年下也杀猪”,并且“杀猪就在大殿 上”。
③戒律要求不邪淫,而这里的和尚不仅 准备将来还俗娶亲,就是在庙里也可以 有老婆。
-
18
1961年到北京京剧团工作 1963年出第二部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1963年后参加样板戏创作 1979年重返文坛,作品源源不断 1997年病逝。
-
19
代表作品:
《大淖记事》(nào):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
《故里三陈》、《受戒》、《异秉》 小说多写童年、故乡 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自考大学语文课件——《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详解

自考大学语文课件——《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详解

苏秦雄辩之辞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 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 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 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 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 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 奏其效。”
扩展阅读
1.关于冯谖 2.关于孟尝君
3.关于“门客(士)”
《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好客
•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 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 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 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 自持其饭比之。客渐,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 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 为孟尝君亲己。
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迁评孟尝君
1.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 (《太史公自序》) • 2.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 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 “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 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 不虚矣。

后人评孟尝君好客
• 明唐顺之说:“赞 其好客,美刺并显, 太史公断之曰‘自 喜’,盖斥其非公好 云。”(《精选批点 史记》) • 清李晚芳说孟尝君 好客“但营私耳” (《读史管见》)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打破编年 体例,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开始出现将一个人 物的事迹集中于单篇的体例,建立了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 篇章,已具备“纪传体”的形式,为后来的传记文学提供了 先例。 1.叙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如《荆轲刺秦王》 《苏秦以连横说秦》(策士、壮士、志士) 2.人物风姿各异,能言善辩,有勇有谋,颇富传奇色 彩。如苏秦、邹忌、触龙、荆轲等。 3.言辞铺张,文笔恣肆,颇多雄辩之辞(说辞艺术)。 如苏秦之雄辩、触龙之巧辩等。 4.善用历史故事、寓言说服事理,也善用比喻、排比、 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 亡羊补牢等。

自考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精品课件

自考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精品课件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徧合, 起矫(孟尝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①之,动词,到。 ②诸民当偿者,定语后臵句‚当偿诸民‛ ③合券,验合债券 ④徧,通‚遍‛⑤矫,假托。 ⑥以,介词,把。 ⑦因,副词,于是。
• • • • • •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 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 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 ‚万岁‛。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 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 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 也。‛
①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古代一种公文文种。 ③责,通“债”。 ④署,署名,签名。 ⑤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⑥果:果真,的确。 ⑦负,辜负,对不住。 ②计会kuài,会计。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愿寄食(于)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 “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①属,通“嘱”。②好,hà o,爱好,擅长。③而, 承接。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 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 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 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 ‚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通‚懦‛,懦弱 通‚返‛,返回
4以何市而反/梁使三反
5 券徧合
通‚遍‛
通假字
6不拊爱子其民
通‚抚‛,安抚 通‚悦‛,高兴
7孟尝君不说
8后朞年 9寡人不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 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P235页第2段末)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说的正是 这个道理。
这种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反映人性
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如果作者不直接把它揭示出来,读者
第二,作为丫环、小妾、传宗接代工具的金鲤鱼。
第三,金鲤鱼的愿望:在儿子婚礼上穿一件大红百裥 裙。
第四,儿子振丰的反抗行为。
第五,一件未完工、未穿过的百裥裙。
编辑课件
22
三、主题思想(思考题一)
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小说表现了身为小 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封建等级制 度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使得穿什么衣服也成 了一种社会身份的标志,一种政治化的权力问题,由此揭 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
编辑课件
4
六、作者说婴宁是“隐于笑者”,如何理解?
1、表面含义是指用笑来隐藏真实情感的人。 2、深层含义是说明婴宁性格的双重性:一是个性痴憨,不 解人情,不谙世事 ,充满欢乐;二是用笑来试探人生,应付 生活,作为取得胜利的手段。
这句话应理解为婴宁并不是真的憨傻或对人情世事一窍 不通,否则就不会有狡黠的墙下恶作剧,也不会因凄恋鬼母 反笑为哭,只是平时依着自然的天性,她笑对世情、隐藏不 露而已。
婴宁
一、蒲松龄,明清小说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 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二、课文讲解: (一)王子服上元节遇美女。 (二)王子服思美女。 (三)王子服寻美女。 (四)王子服娶美女。 (五)美女社会化。 (六)作者的评论
编辑课件
1
三、小说整体建构的特点(叙事的双重性)
(见提示第三段)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 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 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 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 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 真正机杼。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 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 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 露人类困境的主题。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 。
编辑课件
5
七、环境描写(花)的作用
1、正是花的环境,养成了婴宁纯真、痴憨而又略带狡黠的
天性 。 ——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达到了妙合
无痕的境地。婴宁的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由鬼母教养, 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乱山幽谷之中,正是这样的特定环境, 才养成了她纯真、痴憨而又略带狡黠的天性。
2、花的环境,作为象征、类比,是对婴宁音容笑貌、独特 个性的有力烘托 。
编辑课件
25
六、小说叙事结构上的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怎样的 审美效果?
第一,首尾呼应,突出现代背景,强化金鲤鱼的悲剧命运。 第二,以百裥裙为叙述的中心线索,单一集中而起伏跌宕, 扣人心弦。
七、倒叙的作用,对比的作用:(见提示第四段)
中间倒叙金鲤鱼过去的故事,并通过金鲤鱼与珊珊祖孙两 代人的命运对比,突出时代变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强化了 金鲤鱼的悲剧意味。
2、车夫姚纳的肖像描写。
3、小母马的肖像描写。
第二层与第三层,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
马的痴呆、瘦弱,类比车夫的悲惨处境、神
心理原因(实质)是:贾宝玉、林黛玉心情相对,却都 将真心真意瞒起来,相互试探,假意试探,反复试探,而且 双方又过分敏感,于是节外生枝,越吵越大。
普遍意义: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 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 多愈烈。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从这个意义上 说,有情人弄假成真、弄巧成拙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今天 在我们周围还时时发生。
留恋,一方面又在痛苦与无奈中将镖局、改成客栈,并执意“
不传”断魂枪。

通过沙子龙的复杂心态,小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社会大
变革时代一时找不到现实延续点和连接线的焦灼困境,揭示
出当时国人在时代变迁中一时找不到自己生存位置的孤寂与
悲凉。这一丰厚而沉重的思想内涵,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
实意义。
编辑课件
13
四、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个性特征
编辑课件
23
四、金鲤鱼悲剧的客观、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金鲤鱼身边的许多人,坚守穿 衣的名份与权力。
2、主观原因:金鲤鱼本人的身份意识与等级 意识。
事实上双方都被当时的传统意识形态控制住 了。
编辑课件
24
五、金鲤鱼形象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与悲剧 命运:
1、性格特征:聪明伶俐,温和善良,逆来顺受。 2、内心世界:具有封建的身份意识和等级意识。 3、悲剧命运: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生竟连穿一次大 红百裥裙的机会都没有得到,最后含恨而死。
老落后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利于我们了 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沙子龙夜间练枪,说明其留恋往昔的声名、武艺。
(二)王三胜与孙老者的争斗,沙子龙拒传枪法。
本段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
第242页孙老者的肖像描写,暗示孙老者有高超的武艺、积极进取 的精神。
第243页的心理描写,一是表现王三胜的报仇心切的心理,一是表 现王三胜认为沙子龙没有对手,孙老者一定会吃亏的高兴的心理。
1、性格转化轨迹——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 笑”,再到“笑须有时”。
2、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 法的顺应;这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 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 由这样一番洗礼。它象征着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个 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花与笑的交相辉映,是这篇小说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课件
6
宝黛吵架
一、曹雪芹,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长篇章回小说《石头 记》(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二、课文内容讲解: (一)宝黛吵架。 (二)丫环解劝。 (三)贾母的教训与抱怨。 (四)吵架的结果:宝黛爱得更深了。
编辑课件
7
三、宝黛吵架的心理原因(实质)是什么?是否具有 普遍意义?
编辑课件
26
苦恼
一、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的 小说言简意赅,冷峻客观,与莫泊桑齐名,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
二、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冬日傍晚街头景象,姚纳丧子
后的悲惨孤寂的心境。
编辑课件
27
第一段分三个层次:
1、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阴冷的氛围,为 车夫悲惨的故事作铺垫。(思考题六)
编辑课件
8
四、直接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作者运用直接心理描写手法,深入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细腻而微妙的变化,真实、生动。将读者很有可能忽略的故 事情节发展的内因揭示出来,同时也能进一步反映人性的复 杂和内心奥秘。达到“曲径通幽”,引针探海的艺术效果。
编辑课件
9
五、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谈谈你的理解和评
编辑课件
20
五、香雪夜行荒山的心理刻画与环境描写:
1、自然景物:明净、欢快、美丽。 香雪的心情:兴奋。
2、自然景物:黯淡、模糊。 香雪的心情:恐惧。
艺术效果:情景交融,呈现出诗化的意境美,真切感人。
编辑课件
21
金鲤鱼的百裥裙
一、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二、课文五个标题的实际内涵:
第一,珊珊发现了一条百裥裙。
七、比喻:P245有关孙老者描写的比喻,新奇贴切,富有
表现力。
编辑课件
17
哦,香雪
一、铁凝,当代作家。
二、课文讲解:
(一)火车开进台儿沟并在此停留一分钟。
1、第249页第二段:台儿沟偏僻、落后、贫穷、沉寂,没有现代 娱乐。
2、描写方法:举止描写,对话描写。
3、火车开进台儿沟的隐喻象征意义:象征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转 折和它尚处于初始阶段,预示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正在展开。
编辑课件
2
四、婴宁的个性特征:(见提示第一段)
1、个性的表层是爱笑:无时无地的笑,千姿百 媚的笑;
2、内里是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 整篇小说几成婴宁笑声的组曲、憨性的乐歌。无 疑,这个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 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
编辑课件
3
五、婴宁性格转化轨迹 及其社会人生内涵:(见提示 第二段)
(三)沙子龙的无奈与觉醒。
编辑课件
12
三、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意义和
作用,理解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
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以刀枪棍棒为代表的国术
,面对强大凶残的坚船利炮,不得不谋求改变。身怀“五虎断
魂枪”绝技的镖师沙子龙,一方面对往昔神枪的威风八面满怀
编辑课件
19
四、香雪性格的质朴美
作者以动人的抒情笔调,歌唱了在这文明与原始的交汇 中,后者所折射出来的质朴美。香雪就是这质朴美的化身。 她心地纯真,“洁净如水晶的眼睛”,能使“爱计较的人也变得 慷慨大方”;她性格执著,为了一个小小的“铅笔盒”心愿,竞 能不顾后果地冲上火车;她生性胆怯,但趁着心愿满足的激 情,也能勇敢地在暗夜荒山中独自穿行。
(二)香雪追寻铅笔盒,深夜回归台儿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化和现代文明。
香雪追寻铅笔盒的象征意义:象征香雪追求知识,追求文明,追
求进步,表现新时代人们强烈编辑的课现件 代使命感。
18
三、小说的思想感情内涵
象征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转折,表现新时代人们追求 知识,追求文明的强烈的现代使命感。
如果把火车看作现代文明的象征,那么,台儿沟就是古 老中国大地的缩影。火车终于开进了贫穷、落后、封闭、 沉寂的深山,虽然只在台儿沟停站一分钟,但却具有整个 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转折和它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隐喻意义。 人们惊奇、向往、激动、流泪,情不自禁地追逐着火车跑; 穿戴、谈吐、行为、心理.一切都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 化。这无疑是沉睡大地的觉醒,预示着一个五彩缤纷的新 世界正在展开。但同时也有对质朴美的赞叹和对这质朴美 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的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