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不足麻醉医生使用双腔管或国产支气管阻塞器行肺隔离的比较研究
支气管封堵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蒋京京 , 宋哲 明 , 彭龄 .nvn 导管和双腔支 气管导管用 孙 U iet
于单肺通 气的效 果比较[. 医学杂 志,092(2: 5— J实用 ] 20 , 1) 97 5 1
15. 9 9
[]hzk T, a ̄ a H, sieA O eln etai s g 2I i i Y n h m I hk . n -u gvnit nui s a s lo n
11 .一般资料 与 B组 比较 ,P O 1 <. 。 . 0 本 院于 2 1 5月一 0 1 7月择期手术行需单肺通气 23 0 0年 21 年 .两组患者术 中血 气分期 和气道压力变化
表 2 两组插管 、 定位时 间和术中肺萎陷情况
患者 10例 , 为 A 南通 安琪支气管封堵 导管 ) 和 B 双腔 0 分 ( 组 ( 两组 患者 各个 时 间点 S O 均无 明 显差 异 ( > . ) 见 p: P 00 , 5 支气管导管 ) , 般情况见表 l 组 一 。 表 3 。
单肺通气普遍使用 的方法有 2种 ,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 病人肺萎陷无 明显差异 , 见表 2 。 气管封堵法 。双腔支气管导管 管径 较粗 、 具有 固定 弯曲角度 , 插管时需进行角度选择 ,因而容易在插管时造成气道损伤Ⅲ , 定 位及 管理复杂 。国内外 的相关报道认 为支 气管封堵导管具 有 插管定位方便 、 阻隔双肺效果 确切等优点 3 1 。 1资料与方法
2 两组插 管、 . 2 定位时间和术 中肺萎陷情况 0 8 1 (2 : 0 — 2 8 4 A组所用 的插管和定位 时间明显少 于 B (<. )两组 2 0 .2 2 ) 2 5 4 0 . 组 P0 1, O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组(BB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每组30例。
麻醉诱导后,BB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双肺通气,DLT组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双肺通气。
记录两组插管前、后和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插管定位的时间、单肺通气前及单肺通气后的气道压力、肺萎陷质量、胸膜打开后20 min的动脉血气记录PaO2及PaCO2、气管拔管早期咽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插管前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插管后及拔管后的MAP及HR较BB组明显升高(P<0.05)。
BB组建立单肺通气的时间短,单肺通气开始后气道压低,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降低(P<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的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侧肺萎陷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咽喉的损伤较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ronchial occlusive device and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 on the one-lung ventilation of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orac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bronchial occlusive device group (BB group)and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the BB group achieved two-lung ventilation through bronchial occlusive device and the DLT group achieved two-lung ventilation through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and heart rates (HR)before and after intubation and before and after extubation,intubation positioning time,airway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ne-lung ventilation,lung collapse quality,arterial blood gas PaO2 and PaCO2 20 minutes after pleural opening,and occurrence of sore throat and hoarsenes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racheal extub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MAP and H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intubation (P>0.05),and MAP and HR after intubation and after extubation of the DLT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BB group (P<0.05). The BB group had shorter one-lung ventilation establishment time,lower airway pressure after the start of one-lung ventilation,and lower incidences of 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and hoarseness (P<0.05);the differences in arterial blood gas PaO2 and PaCO2 20 minutes after pleural opening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side lung collaps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to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bronchial occlusive device shows more satisfactory one-lung ventilation effect,higher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smaller throat injury,which is a feasibleand practical one-lung ventilation method.[Key words] Bronchial occlusive device;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One-lung ventilation;Respiration;Lung tumor胸科手术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手术视野,防止健侧肺的污染等目的,常常采用单肺通气。
研究探索双腔支气管导管临床到位的简易方法与临床意义-麻醉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研究探索双腔支气管导管临床到位的简易方法与临床意义-麻醉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麻醉学毕业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七篇:研究探索双腔支气管导管临床到位的简易方法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探索双腔支气管导管临床到位的简易方法与临床意义。
方法将200例胸腔镜下行左右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常规力求临床到位;B组故意深插导管后用仪器(Datex气体分析仪)监测气道峰压变化。
结果临床到位者左右单肺气道压差最多不超过4 cm H2O, 且左右两肺顺应性值接近,而导管过深者,则左肺气道压高出右肺至少6.8 cm H2O以上,且左肺顺应性明显低于右肺。
结论利用两单肺气道峰压差可提高双腔管的临床到位准确率。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气道峰压;准确率;Robershaw双腔管(Ro-DLT)插入到位与否,关系到某些胸科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能否保持平稳和手术可否顺利进行;可以说RoDLT准确到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临判断双腔管位置的方法很多[1,2], 支纤镜引导法最准确,但较繁琐;听诊法简单,但有误诊。
如何提高听诊判断Ro-DLT临床到位的准确率是本研究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ASA1~2级择期胸腔镜下行左右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双手多汗症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29.3岁,男94例,女106例,术前除双手多汗外无其他异常,胸部X线摄片未见异常。
1.2麻醉方法: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术前30 min肌注。
异丙酚2 mg/kg、芬太尼0.1 mg、维库溴铵0.08~0.1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静脉快速导,经口插入左侧Ro-DLT (男37#、女35#)后接ohneda210型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钟通气量(MA)100 mL/ (kgmin), 呼吸频率(RR)12~15次/分,氧气流量(Flow)2 L/kg, 呼吸比(1∶E)1∶1.5.上述参数术中保持不变,异氟醚维持麻醉。
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胸科手术2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的成功率、术中单肺通气的时间、单肺通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部成功;单肺通气时间55~180分钟;5例发生SpO2<90%、PETCO2>45mmHg,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声嘶1例,怀疑是气管插管时意外导致杓状软骨脱位,耳鼻喉科行杓状软骨复位后发音恢复正常。
结论:实施肺隔离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是有效的方法,健侧肺单肺通气时,患侧肺完全萎陷,为胸科手术操作创造了理想的手术野,但是要警惕发生低氧血症及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肺隔离术单肺通气胸科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的麻醉技术谓之肺隔离术[1]。
肺隔离可以防止患侧肺血液、分泌物、肿瘤坏死组织进入健侧肺,引起感染、呼吸道阻塞,并能使患侧肺萎陷,创造理想的手术野。
双腔支气管插管是实施肺隔离的有效方法,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胸科手术患者20例,ASA Ⅱ~Ⅲ级,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7~79岁;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2例,开胸肺大泡切除术3例,开胸肺破裂修补术4例,开胸肺癌根治术11例。
麻醉方法: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诱导用药: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舒芬太尼、丙泊酚,经口插入F35~37双腔支气管导管,用听诊法判定双腔导管前端位置并作相应调整,以达到双肺隔离目的,左右肺通气良好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监测心电图(ECG)、血压(NIBP)、心率、SpO2、PETCO2、气道压力,部分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有创动脉压。
单肺通气管理:手术开始双肺正压通气(IPPV),术中健侧肺单肺通气,单肺通气的参数设定[2]:潮气量VT8~10ml/kg,频率F15次/分,吸氧浓度FiO250%,吸呼比I:E1:1.5,气道压力<35cmH2O,PETCO2<45mmHg;手術结束后改为双肺通气缓慢膨胀患侧肺。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手术的比较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手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 组)20 例,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20例。
全麻麻醉诱导后,A 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纤支镜确定两组导管位置并固定。
B 组用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 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及定位时间、单肺通气的成功率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的变化情况,然后比较其单肺通气前后通气效应及气道压力变化、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两组相比较,A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高(P<0.05),OLV 30 min、OLV 60 min 时,B组患者气道压比 A 组明显降低( P<0. 05) ,但是两组在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单肺通气前后 HR、MAP 的变化、术侧肺萎缩优良率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麻下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成功率及效果相似,但在插管定位时间、困难气道、气道峰压增加率、咽痛声嘶发生率等方面支气管封堵器封堵技术优于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全麻下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是一种比较理想麻醉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封堵器;双腔支气管导管;食管癌;单肺通气食管癌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统计显示,食管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 4位[1] 。
与其他胸部肿瘤手术相比,食管癌手术具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中肺部受压及需单肺通气、术中未及时吸痰等特点,食管癌根治术大多采用右侧卧位左侧开胸路径进行手术,术中需要对左肺进行封堵,使左肺萎陷,右肺单肺通气[2]。
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1 1 一般 资料 6 . O例 胸腔 镜 手术 患 者 , 大 泡切 除 肺 术者 3 2例 , 肺楔形 切除术 者 2 8例 , 4 男 2例 , 1 女 8例 ,
年龄 1 7 8— 2岁 , S A A I~Ⅱ级 , 术前 均 无心 脑 肝 肾功
能 障碍 , 湿肺 、 困难 气道 、 前 已有声 音 嘶哑或 咽 喉痛 术 的患者及手 术 时 间 超 过 5 h者 除外 。随 机 均 分 为两 组 : 腔支气管导管组 ( 双 A组 ) C odc 和 op eh支气 管封堵 器组 ( B组 ) 每组 3 , 0例 , 所有 操作均 由同一位技 术熟 练 的麻 醉医生 完成 。两 组患 者年 龄 、 重及性 别 差异 体
成 功后 均接 A sv/ 9 0麻 醉机 , 中监测 气 道压 、 et a57 0 i 术 呼气末二 氧化碳 ( EC 、p PT O ) S O 。调节呼吸参数 : 双肺 通气 时 , T8 0m / g R 0~1 V —1 L k , R 1 3次/ i m n单肺通气 时 , T6~ L k , R 1 V 8m /g R 4~1 mn Pr O 维持在 87 i ,EC  ̄/ 3 4 m g 术 中静 脉 血 浆靶 控 输 注 丙 泊酚 20— 5~ 2m H , .
哑、 咽喉痛发 生率较低 , 但肺萎 陷较 慢且吸痰不方便 。两者用于胸腔镜手术各有利弊 , 临床上应 酌情选择 。 【 关键词 】 支气管堵塞 器;双腔支 气管导 管;胸腔镜手 术
随着胸 腔镜 手术 的普遍 应用 , 单肺通 气质 量 的 对
1 2 麻 醉 方 法 每 例 患 者 入 室后 用 D t h ea . a xO m d e A sv/ 9 0监 护 仪常规 监 测 M P H S O , 放 eta57 0 i A 、 R、p 2开
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科手术应用的影响曾光

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科手术应用的影响曾光发布时间:2023-06-24T09:43:53.856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6期作者:曾光[导读] 目的: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科手术应用的影响。
长沙泰和医院麻醉科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科手术应用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为单肺通气麻醉,对照组实施常规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组为支气管阻塞器。
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胸科手术中,采用支气管阻塞器通气麻醉效果也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安全。
【关键词】支气管阻塞器;胸科手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胸外科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属于大型手术,因此对麻醉管理要求较高。
在实施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肺内分流形成,导致胸腔开放、负压消失,进而会引发通气功能以及纵隔神经反射障碍,因此患者机体循环能力以及呼吸功能会出现异常现象,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良好麻醉方案是确保手术成功关键所在。
单肺通气麻醉方法属于临床中常见麻醉方案,在湿肺以及咯血等手术中,麻醉作用较为良好[1],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科手术应用的影响,故而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以2021年4月为开始时间,以2023年1月为结束时间,以70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0.05,可比性良好。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n(%)]组名例数男/女年龄平均年龄观察组3520/1521~7548.18±2.68对照组3519/1622~7648.54±2.17X2/T值0.0450.749P 值<0.05<0.05纳入标准:①上述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2];②无麻醉、手术禁忌者;③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无任何异议签订知情同意书;④患者术前无认知功能障碍,语言表达正常;⑤意识清晰。
肺部手术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对提高麻醉质量的应用体会

肺部手术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对提高麻醉质量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手术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对提高麻醉质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肺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35例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大大提高了肺部手术麻醉的效果,在肺部手术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SpO2、HR、DBP变化对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感染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进行肺部手术时,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在麻醉过程中要掌握此项技术应用于肺部手术麻醉适应证,充分发挥其有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部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质量;应用效果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项肺部手术常用工具,具有提高通气的功能,同时避免健侧肺受到患侧肺分泌物或血液的污染,确保肺部手术的顺利进行。
当前临床上针对肺部手术麻醉质量的提高主要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获得了较为乐观的成果。
本文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肺部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肺部手术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对提高麻醉质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0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部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44例男性与2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为(42.3±10.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7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穿刺桡动脉和右颈内置管,麻醉药物: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对70例患者行诱导麻醉,肺部手术时维持麻醉药物为异丙酚,同时持续性吸入异氟谜,手术过程中间断性使用芬太尼、维库溴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不足麻醉医生使用双腔管或国产支气管阻塞器行肺隔离的
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为缺少经验的麻醉医师选择肺隔离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非困难插管的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双腔管或国产支气管阻塞器组,将经验不足的麻醉医师随机分配使用不同的装置,观察其单独行肺隔离的成功率、所需时间及使用纤支镜次数。
结果使用双腔管行肺隔离成功率更高,所需时间更短。
结论对缺少经验的麻醉医师来说,双腔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关键词】麻醉医生;肺隔离;比较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64-02
胸科手术对单肺通气需求量日益增加,有时经验缺乏的麻醉医师也不得不面对单独使用肺隔离装置的窘境。
选用何种成功率更高肺隔离装置是缺少经验的麻醉医师迫切关心的问题,然而此类研究以前未见开展。
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观察经验不足麻醉医生使用不同装置(双腔管或支气管阻塞器)行肺隔离的情况,尝试解答经验不足麻醉医生的困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其中男33例,女7例,术前评估中排除困难气道或者气道分级为ⅲ-ⅳ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双腔管(dlt)组和支气管阻塞器(bb)组。
参与试验的麻醉医生共12人,其中低年资住院医师3
人、进修医师3人、实习医师6人,所有参与医师以前每年开展肺隔离少于3例,试验之前的一个月无操作经历。
试验前一天,每个麻醉医生会得到两种装置的标准指导,包括真人演示如何插管和成功插管的纤维光学影像回顾。
1.2 方法患者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0.1和阿托品0.5mg。
入室后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心电图。
全麻诱导咪达唑仑0.06mg/kg,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
0.5ug/kg。
诱导后3min开始插管。
双腔管(公司)通过直接喉镜帮助在直视下插入声门,当支气管套囊深入超过声带之后,拔出管芯,把管子向左旋转90度然后插入直至感到轻微的阻力,然后用纤支镜调整至正确位置;若位置不正,退出双腔管使其支气管口在隆突之上,再从双腔管的支气管口插入纤支镜,将纤支镜深入到左主支气管,再插入管子超过纤支镜。
使用支气管阻塞器(公司)时,先插入8.0或8.5单腔气管导管,然后纤支镜经过导管口置入,寻找定位目标支气管,在镜下将阻塞器插入并调整到最佳位置。
参与试验的麻醉医生仅负责平卧位的插管定位,完成插管后由单独唯一的高年资麻醉医师(检查医师)根据插管定位失败标准,见表1。
判定肺隔离成败;若参试麻醉医师被判定失败或无法完成插管,则由后者完成插管。
术中管理,包括患者改侧卧位后肺隔离装置的检查纠正,由其他高年资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负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中参试麻醉医师的成功/失败例数及失
败原因。
记录插管时间(从气管导管越过声带时开始记时,当插管
完成或尝试失败放弃时终止)及插管定位过程中纤支镜使用次数。
由检查医师完成的插管也分别记录插管时间和纤支镜使用次数。
1.4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3 讨论
在单肺通气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形下,选出对胸外麻醉经验不足的麻醉医生最有效的肺隔离装置有易于病人。
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阻塞器是实现肺隔离的主要手段[1],两者各有优缺点[2],但先前比较肺隔离方法都是由胸外科麻醉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操作,因此,此类研究结果对初学者没有意义。
本研究排除了困难气管插管,将缺乏经验的麻醉医师随机分配到dlt组和bb组,仅观察参试者在平卧位的插管定位情况,以寻找最适合初学者的肺隔离装置。
研究发现,尽管在插管前接受过培训,失败率在两组中仍较高,参试者平均所需时间为6-9分钟,而国外报道经验丰富的胸外麻醉医师成功插管所需的时间在2-3分钟之间[3],本研究中由检查医师所完成的插管也仅耗时59-123s。
参试者高失败率和长时间表明,问题可能在于麻醉医生对解剖标志或纤支镜使用不熟悉[4],而并不是病人解剖复杂所导致。
同时组间比较发现,dlt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bb组,而插管时间少于bb组,提示初学者可能更适应双腔支气管导管。
我们通过分析插管失败的原因,发现在bb组中有50%(5例)是因为无法在纤支镜下完成阻塞器的置入而放弃,这是
两组插管成功/失败率出现差异的根源,表明对初学者来说,同时进行纤支镜和阻塞器的操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挑战,更难掌握。
相对而言,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仅需熟悉纤支镜下的气管解剖标志,因而更易被经验不足的麻醉医师接受。
brodsky等也认为纤支镜对偶尔使用双腔管的麻醉医生特别有用[5]。
虽然许多胸外麻醉专家都提倡使用纤支镜辅助放置肺隔离装置并诊断和调整位置
[6-7],但我们发现尽管使用纤支镜并不能确保成功,这可能还是与初学者不能熟练掌握纤支镜的使用有关。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认为对胸外麻醉经验不足的麻醉医师来说,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几率更高,较支气管阻塞器更易掌握,可能是施行肺隔离更好的选择。
但增强对气管支气管解剖的认识和使用纤支镜的熟练度才是提高插管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campos jh,reasoner dk,moyers parison of a modified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with a single-lumen tube with enclosed bronchial blocker[j].anesth analg,1996,83:1268-1272.
[2] 曹春芳,沈江,周燕,等.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1,(3):347-348.
[3] campos jh,kernstine kh:a comparison of left-sided broncho-cath with the torque control blocker univent and the wire guided blocker[j].anesth analg,2003,96:283-289.
[4] campos jh,hallam ea,van natta t,kernstine kh:devices for lung isolation used by anesthesiologists with limited thoracic experience:comparison of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univent torque control blocker,and arndt wire-guided endobronchial blocker[j].anesthesiology,2006,104(2):261-266.
[5] brodsky jb,lemmens hjm:left double-lumen tubes: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1,170 patient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03,17:289-298.
[6] campos jh:progress in lung separation[j].thoracic surg clin,2005:15:71–83.
[7] brodsky jb,lemmens hjm:left double-lumen tubes: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1,170 patient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03,17:2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