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一章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2)

合集下载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知识点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知识点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理论循环简化条件:理想气体,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熵,封闭循环,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三个基本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理论循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衡量评定港闸热效率影响因素:压缩比,等熵指数,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

压缩比相同,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汽油机按此工作。

最高压力一定,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高增压柴油机和车用高速柴油机按此工作。

汽车配件实际循环的影响:实际工质影响,换气损失,燃烧损失。

实际工质影响:理论中工质比热容是定值,实际气体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实际还存在泄漏。

平衡方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气门重叠: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提前打开,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燃烧室扫气:利用气流压差、惯性清除废气,增加新鲜充量,降低燃烧室热区零件的温度。

长林机械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分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充气效率影响因素:进气终了状态的气缸压力,温度,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配气相位。

充气效率措施: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增压是发动机提高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增压优点:①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气缸数减少或者气缸直径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比质量和外形尺寸②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③减少排气污染和噪声④降低发动机的单位功率造价⑤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增压缺点:①增压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都较高②增压发动机很难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合性及瞬变工况的要求③车用汽油机应用增压技术较困难④适用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发展晚并且效率偏低径流式增压器:主要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式涡轮机组成,还有支承装置、密封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参数,空气增压比压气机特性:压气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压比、效率和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01
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
随着传感器、计算平台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将逐步实现商
业化应用。
02
车联网(V2X)技术的普及
车联网技术将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之间的智能互联,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03
Hale Waihona Puke 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升汽车
排放控制技术及其原理
机内净化技术
通过改进发动机燃烧过程,减少 有害物质的生成。如采用缸内直 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等。
机外净化技术
通过安装在发动机外部的净化装置, 将已生成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 质。如三元催化转化器(TWC)、
颗粒捕集器(DPF)等。
01
03
02 04
燃油蒸发控制技术
减少燃油蒸发排放,如采用活性 炭罐、燃油蒸汽回收装置等。
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01
经济性评价指标
02
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 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03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不同车速下的百公里燃油消 耗量所绘制的曲线,用于评价汽车的经济性。
04
计算方法
05
通过试验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在道路上或底盘测 功机上进行等速行驶试验,测量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悬挂系统特性
提高动力系统平稳性
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阻尼等特性, 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
改进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降低功率和扭矩 波动,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一章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一章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添加标题
第一节 气体的热力性质
添加标题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添加标题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添加标题
第四节 发动机的循环
添加标题
第五节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添加标题
第六节 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的理想循环 三.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差别
第四节 发动机的循环
结论:实际循环的热效率低于理论循环。
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差别
202X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实际工作中,常测量压缩终了的压力。压缩终了的压力过低, 说明汽缸密封不良,其主要原因一般是气门密封不良、活塞 和汽缸磨损严重等。
结论:燃 烧
添加标题 汽油机及燃气发动机的燃烧接近定容加热过程。
添加标题 柴油机燃烧接近混合加热过程(同时存在定容加热和定压加热)。
添加标题 燃烧过程放出的热量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放热时越靠近上止点,则热效率越高。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连续不断的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循环。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5个
过程组成。通常用汽缸内工质的压力p随汽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θ) 而变化的图形,来表示汽缸内工质的实际工作情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发动机是指通过能源转换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或其他机械设备的装置。

原理及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是指发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结构。

下面将从燃烧原理、气缸工作循环、汽缸排列方式和发动机结构几个方面来介绍发动机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燃烧原理,发动机在燃烧室中将燃料和空气经过混合后点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活塞运动将其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是通过火花塞引燃来完成的,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后进入燃烧室,由火花塞的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产生的爆发力将活塞推动,进而驱动整个发动机工作。

其次是气缸工作循环,汽车发动机的气缸通常是根据循环工作原理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

四冲程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气压降低吸入混合气;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气压上升将混合气压缩;工作冲程中点火引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进入排气系统。

两冲程循环中没有压缩冲程,活塞在一次往复运动中完成进气、工作和排气三个过程。

第三是汽缸排列方式,根据汽缸的排列方式,发动机可以分为直列式和V型式两种。

直列式发动机的气缸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通常有4个、6个或8个气缸。

V型式发动机是将气缸分为两组,呈V字形排列,通常有6个、8个或12个气缸。

V型式发动机由于排列方式的原因,缩短了发动机整体长度,便于安装和布置其他部分。

最后是发动机结构,主要有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是利用汽油作为燃料,通过点燃汽油空气混合物来产生爆炸驱动发动机工作。

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在高压状态下,将柴油喷入气缸,借助高温高压的气体将柴油点燃,达到驱动发动机工作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混合动力发动机、电动车发动机等其他发动机结构形式。

综上所述,发动机的原理和机械结构是驱动汽车工作的核心,燃烧原理、气缸工作循环、汽缸排列方式和发动机结构是理解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的基础知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件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件

通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利用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辆自主行驶。随着算法和 硬件的不断发展,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
车联网
车联网技术通过无线通信将车辆与周围环境、其他车辆以及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实现信息 共享和协同驾驶。这将有助于提高道路安全、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出行效率。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发动机原理 • 汽车理论 • 发动机与汽车的关系 • 未来发展趋势
01
发动机原理
发动机类型
01
02
03
04
汽油发动机
利用汽油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 燃烧产生动力。
柴油发动机
利用柴油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 压缩后点火产生动力。
燃气发动机
利用燃气产生动力。
混合动力发动机
汽车动力学
行驶稳定性
分析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包括纵向、横向和垂向的 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包括转向灵敏度、转向回 正性和抗侧倾能力等。
舒适性
评估汽车的舒适性,包括 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学 特性等。
03
发动机与汽车的关系
发动机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的来源,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
人工智能在驾驶辅助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驾驶辅助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自动泊车、车道偏离预警、行人识别等。这些 技术的应用将使驾驶更加便捷和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底盘和车身的结构特点,包括 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 。
汽车性能
01
02
03

第一章 发动机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

第一章 发动机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
(2)假设整个循环过程中工质的质量不变,是在闭口系统中 作封闭循环,不考虑进、排气过程及其流动损失,并忽略 漏气的影响。
(3)假设工质的压缩与膨胀过程均为绝热过程,不考虑缸壁 的传热、漏气等热损失和补燃损失。
(4)假设工质的燃烧过程为对工质进行的定容或定压加热过 程,排出的废气带走热量用定容放热过程代替。
ηtm
1
1 ε K 1
λρK 1 ( λ 1) Kλ( ρ - 1)
式中
ρ
λ
ε 发动机的压缩比 ε Va /Vc (Vh Vc )/Vc
预膨胀比 后膨胀比 压力升高比
K 绝热指数
ρ Vz /Vz' ε/δ
δ Vb /Vz
λ pz /pc
P3 (P3 V 3 T3)
Q1P 4
(P4 V 4 T4)
(λ 1)
ηtp
1
1 ε K1
ρK 1 K (ρ 1)
2、循环平均压力 pt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以评定发动机
的循环做功能力。
W pt Vh
1)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m
εK ε 1
pa λ 1
K 1
Kλρ 1ηt
式中 pa 进气终了压力(KPa)
2)定容加热循环( ρ 1 ),循环平均压力
(5)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过程,不考虑实际循环中存在的摩
2.发动机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
发动机的性能主要决定于两方面: (1)由燃烧一定量的燃料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功; (2)由一定的气缸工作容积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功。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来衡量和评定的。理论循环 热力分析的重点是研究循环热效率。
2.1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循环净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说明每循环工质对热量的利用

发动机原理完整版:第一章2、3、4、5节

发动机原理完整版:第一章2、3、4、5节

发动机推力大小仅仅反映飞机的推力需求, 不能反映不同推力级发动机之间的性能优 劣
例如:
GE90(BY777) F=392000N, qma=1420kg/s
D=3.524m
wp-11(无人机) F=8500N, qma=13kg/s
2021/7/13
整理课件
D=0.3m
21
一、性能指标
2、单位推力 单位:N ·s/kg
• V9 V0 0 p 1 (0.5~0.75)
• 有效功 推进功的转换必有“损失”
2021/7/13
整理课件
38
三、推进效率
• 损失 = 有效功推进功 = 1 (V V )2
29 0
• 绝对坐标系中气流以绝对速度(V9 V0)排出 发动机所带走的能量,称为“余速损失”

若V0 =0,则全部可用能以动能 损失在空间,不产生推进功。
飞行速度变化时,只能用总效率表示经济性
飞行速度为零时,只能用耗油率表示经济性
2021/7/13
整理课件
42
四、总效率
• 对于涡喷发动机存在矛盾 0 t h p
– 涡喷发动机将热力循环获得的 机械能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动能 增量,进、排气速度差大,可 提高热效率和增加推力
– 但排气速度差大,推进效率低 ,总效率低经济性差,耗油率
整理课件
23
一、性能指标
3、推重比 FW = F / W
• 无量纲量 • 综合性指标: 反映气动热力循环的设计水平(如高单位推
力),反映结构设计水平。 • 统计:W增加1kg导致飞机重量增加2.5kg。
2021/7/13
整理课件
24
一、性能指标
3、推重比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一、选择题:1、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_____D__。

A.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B.排气损失C.进气损失D.摩擦损失2、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____A_____。

A.升功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3、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____A______。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4、发动机的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油发出的热量Q1的比值称之为_____B_____。

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5、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B____。

A.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B.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

]C.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D.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6、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______A____。

A.平均指示压力B.循环指示功C.有效功率D.平均有效压力7、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_____D_____。

A.平均有效压力B.有效扭矩C.有效功率D.有效热效率8、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____D______。

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每小时的油耗量D.平均有效压力9、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______A____。

A.机械效率下降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C.指示功率增加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选择题: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______D______CA。

A.180~270 B.300~360 C.340~400 D.410~480(2、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A______。

A.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1-2= u2-u1+ w1-2 mkg气体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所经历的过程中,则有
Q1-2= U2-U1+ W1-2 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到于其内能的增加 量与对外所作的机械功之和。
17/21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热力循环 二、循环评定指标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8/21
一、热力循环
就示是。真其空关度系。式真为空pv=度p0等-于p。大气压力与气体绝对压力的差值,用pv表
注意:只有绝对压力才是状态参数。
9/21
比体积
比体积:单位质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的比体 积。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m3/kg。
v
V m
密度: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以符号 ρ 表示,其单位为kg/m3。
15/21
一、功、热量和内能
3.内能 气体的内能是指气体内部所具有的各种能量的总和,由气体分 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位能组成。 内能是气体的状态参数。 对于理想气体,因假设其分子间没有引力,其位能为零,所 以其内能仅指其内部动能,它是温度T的单值函数。 1kg气体的内能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J/kg或kJ/kg,则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和功可以相互转换,为了要获得一定量的 功,必须消耗一定量的热;反之,消耗一定量的功,必会产生一 定量的热。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被成功地制造的。在热能与其他能量的 相互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遵循能量守恒原则。 1kg气体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所经历的过程中,如果气体与外界 交之换间的的热平量 衡为关系q1-可2,用机能械量功平为衡w方1-2程,表内示能为的:变化量为u2-u1,三者
7/21
温度
温度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按分子运动论,气体的温度是 气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气体的温度 越高,气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热力学温度:开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单 位符号为“K” (基本温标)。热力学温度以水的三相点温度 为基本定点温度(即水的固、液、气三态共存时的温度),并 规定其温度为273.15K。于是1K就是水的三相点温度的 1/273.15。 工程上的温度:摄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符号为 “℃”。 摄氏温度与开氏温度的关系为:
1kg气体容积(即比体积)的微小变化量为:
dv = Adx
1kg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微元功为:
dw= pAdx = pdv
1kg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为:
w
v2 pdv
若汽缸内的气体为mkg,其总容积Vv1 =mv,
则mkg气体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对外所作
的功为: W mw v2 pmdv V2 pdV
t=T-273.15
注意:只有开氏温度才是状态参数。
8/21
压力
定义:气体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的垂直作用力,用符号p表示,单 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Pa)。由于帕很小,工程上常用千帕 (kPa)或兆帕(MPa)为单位。
1 kPa =103Pa 1 MPa =106Pa 压力的表示方法: 1.绝对压力:指气体作用在容器壁上的真实压力,用p表示。 2.表压力:当气体的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 就pg表是示表。压其力关。系表式压为力p等g=于p-气p0 体。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p0的差值,用 3.真空度:当气体的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真空表测量的数值
1/21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1kg气体的温度变化dT时,吸收或放出的微元热量dq为:dq=cdT
1kg气体的温度从T1 T2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为: mkg气体的温度从T1 T2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为:
q T2 cdT T1
规定: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为正,向外界放出热量为负Q。 mq
T2 T1
mcdT
注意:功和热量都不是状态参数。
定义:工质由某一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状 态变化又重新回到初始状态所经历的封闭过程, 简称循环。
循环可分为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 循环过程可用p—v图表示。
19/21
p-v图
循环中工质所作的净功为:w0 循环中工质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 为: q1-q2 由于△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则可得出:q1-q2= w0 结论:循环中工质从高温热源吸收 热机给量械低q功温1,热w0只源,将。而其另中一的部一分部热分量转q2换传成递 mkg:Q1 - Q2=W0
u = f(T) 1kg气体的温度从T1变化到T2时,其内能的变化量△u为:
△u = u2-u1 = f(T2)-f(T1) m时k,g气其体内的能内的能变用化符量号△UU表为示: ,单位为J或kJ,温度从T1变化到T2
△U = U 2-U 1 =m[f(T2)-f(T1)]
16/21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R—气体常数,其数值取决于气体的性质,单 位为kJ/(kg·K)。
12/21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功、热量和内能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3/21
一、功、热量和内能
1.功
当气体的压力和容积发生变化时,气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传递的 机械能称之为功,用W表示。单位为焦耳,单位符号为“J”或 “kJ”, 1kJ=103J。
开尔文一普朗克说法:“不可能建造一种循环工作的机器,其 作用只是从单一热源取热并全部转变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 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被成功制造的。) 为了连续地获得机械功,至少必须有两个热源,即高温热源和 低温热源。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将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 引起其他变化。” 这一表述说明:不管利用什么机器,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花 任何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各种制冷设备必须消耗 功并把这些功转换为热量和低温物体的热量一起传给高温物体, 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结论:自发过程具有方向性---一切自发实现的过程都是不可逆 的。
20/21
二、循环评定指标
1.循环热效率ηt :指循环中热功转换的效率,它等于循环 中工质对外界作的净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 (评价经济
性)。
t
W0 Q1
Q1 Q2 Q1
1 Q2 Q1
2.循环平均压力pt :指单位汽缸工作容积所作的循环功
(评价动力性)。
pt
W0 Vh
21/21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2/21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 气体的热力性质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节 发动机的循环 第五节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六节 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3/21
第一节 气体的热力性质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状态参数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21
一、基本概念
1.工质: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工作物质(气体)。 2.热力系统和外界:把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宏观尺寸范围内的工 质总称为热力系统,如汽缸内的气体;把热力系统以外和热 功转换过程有关的其他物体统称为外界,如汽缸体。 3.热力状态:把工质在某一时刻所处的宏观状态称为工质的“热 力状态”,简称“状态”。工质的热力状态用物理量来描述, 这些物理量称为气体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比体积等。 4.热力过程:将热力系统中的工质从某一初始状态变化到另一状 态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称为热力过程。
22/21
5/21
热力系统分类
• 开口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的系统。
• 封闭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 统。
• 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 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交换的
系统。
6/21
二、基本状态参数
气体常用的状态参数有6个,其中温度(T)、 压力(p)和比体积(ν)这三个物理量,称基本 状态参数。 内能(U)、熵(S)、焓(H)。
m
V
10/21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分子不占体积、分子之间没有吸力的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克拉贝隆方程式):温度、压力、
比体积之间关系式。
1kg理想气体: pv RT
mkg理想气体: pV mRT 式中:V—mkg理想气体的总容积,V=mv。
v.热量
热量是由于温度的不同,系统和外界之间穿越边界而传递的能 量。
热量的国际单位与功一样为焦耳,单位符号为“J”或“kJ”。热
量通常用比热来计算。比热是指单位量的物质温度每变化1K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符号c表示,即
c dq
dT
式中:dq——单位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dT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