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31•【字号】川办发[2011]94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9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城镇化发展成就和问题第二节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第一节强化“一核”第二节壮大“四群”第三节打造“五带”第四节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五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第六节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第四章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一节提升城镇经济承载能力第二节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保障能力第三节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第四节提高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第五节加大城镇住房保障力度第五章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第一节加强城镇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第二节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镇风貌塑造第四节推动城镇综合管理机制创新第六章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一节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第二节完善城镇户籍和社会保障政策第三节提高和完善土地保障能力第四节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第五节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第七章实施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健全协调机制第三节加强评估监督附件:名词解释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城镇化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1.69万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充分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是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②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指 标
城镇新增就业 ( 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 ( 万人)
社 会 保 障 事 业 发 展 的总 体 思 路 、 展 目标 、 发 主要 任 务 和 重 大 政
策 措 施 .是 未 来 五 年 我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工 作 的 重 要 指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OY 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 万人) 技能劳动者总量 ( 万人 )
253 8.2 30 5
20 2 10 9
538 8. 442 8
29 1 3 . 26 9 3
285 9. 285 6.
“ 十二 五 ” 期 面 临 难 得 发 展 机 遇 推 进 西 部 经 济 发 展 高 时 地 建 设 . 定 和扩 大就 业 的 经 济 基 础 将 更 加 牢 固 . 业 需 求 将 稳 就
更 加 旺盛 . 业 容 量 将 进 一 步 增 大 ; 筹 城 乡 发 展 , 进 基 本 就 统 促
导性 文 件 。 第一 章 指 导 思 想 和 发 展 目标
2o 年 o5 基数 5 . 74
46 . 13. 6 78
十一五巍 划目标 [6] 20
5 2 0 00
zl 年 00 实际 7 54
41 . 2 4. 2 59
十一五 曩计增加 3 99 3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O/ 人) 其中:职工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779 8. 56 0 5 .
69 6 4 . 35 3 8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川府函[2009]273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11.27【实施日期】2009.11.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09年11月27日川府函[2009]27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促进灾区全面发展提高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方针和原则确定规划的指导方针是编制规划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举措的基础和依据。
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科学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带来的新要求,以新的视角对省情和发展环境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再认识,紧紧围绕“两个加快”,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从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入手,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使其成为指导全省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来推进全省跨越发展;二是如何通过妥善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来增强四川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如何通过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四是如何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和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五是如何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来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六是如何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七是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八是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九是如何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是如何通过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来推动形成区域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文字号】川办函[2012]61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16【实施日期】2012.03.1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2]6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附件: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确保《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序实施,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两化”互动这一着力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坚持规划引领带动,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突出抓好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城镇生态与文化特色建设,稳步提升城镇质量,确保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二、工作重点(一)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科学的省域城镇体系。
1.强化“一核”。
成都都市圈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要充分利用国家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规划建设天府新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成都的城市功能、提升国际化现代化水平,通过优化发展主城区和加快建设天府新区,使成都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带动全省、辐射西部,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生态田园城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省直相关部门负责)2.壮大“四群”,打造“五带”。
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城市群,以及成德绵广、成雅西攀、成资内(自)、成遂南广达和成眉乐宜泸五条城镇发展带,是承载我省人口与经济的城镇化重点发展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推进跨区域项目共建共享,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合理布局,形成经济联系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镇密集区和产业集群区,带动全省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05•【字号】川办发[2011]81号•【施行日期】2011.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8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附件: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3.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阶段4.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5.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6.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二)主要困难和挑战1.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3.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然不足4.农村体制创新力度还需加大(三)机遇和有利条件1.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大2.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优化加快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产业化经营3.农业科技进步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5.村容村貌整治三、主要任务(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5.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6.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二)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3.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4.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5.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挖掘家庭经营增收潜力2.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3.增加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四)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1.重点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2.突出抓好新村建设3.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6.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连片扶贫开发7.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四、区域布局(一)成都平原区(二)盆地丘陵区(三)盆周山区(四)川西南山区(五)川西北高原区五、保障措施(一)增加农业农村投入1.健全政府“三农”投入长效机制2.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4.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三农”(二)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1.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4.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三)加大“三农”工作力度1.强化政府“三农”工作职责2.完善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机制3.健全农村基层治理机制4.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附录:名词解释“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9•【字号】川办发[2011]86号•【施行日期】2011.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8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规划背景和发展基础(一)“十一五”时期四川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二)四川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矛盾二、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要求(三)发展目标三、发展和改革重点(一)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三)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五)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六)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发展(七)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八)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四、保障措施(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切实增加教育投入(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四川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我省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和经济发展高地战略,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发展基础(一)“十一五”时期四川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切实维护教育稳定,为推进四川“两个加快”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也为四川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川办发[2011]89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12.21【实施日期】2011.12.2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8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3% 。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省累计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957项,授权专利 8.3万件。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登记技术合同数 3.3万项,实现合同成交金额228.5亿元。
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保持逐年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为22.4% ,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2.3 % 。
科技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P 8 25
[ 文献标识码 ]B
[ 章编号] 17 — 0 9( 0 1 6 0 8 — 3 文 6 4 5 1 2 1 )0 — 2 4 0
Th sg n mp lt n o e tcM a si ‘ eT l h eDe i na d Co iai f o Th mai p Th wef n‘ t
1 引言
《 四川 省 国 民经 济和 社 会发 展 第 十二 个 五年 规 划 纲 要 》( 以下简 称 《 要 》 纲 )是 四川 省第 十 二个 五 I 年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主题 和 主 线 ,是 四川 省 未来 五
重点项 目图。每幅图都紧紧 围绕不同的 “ 重点项 目”
Ab t a t h sa t l n r d c st e d sg n o i to ft e tcma s i T e t l h fv — e rp a u l e sr c :T i ri e ito u e h e in a d c mp l i n o mai p n“ h c a h we f e y a - l n o t n t i i o i h a ” I i c u e e i n i e l g n eh d c ne t a df r e i , p h r c e i i s f cu S n . t n l d sd sg o o y a dm t o , o tn s d ms sg ma sc a a trs c . n o d n t Ke r s Ou l e Th m ai a ; sg f p y wo d : t n ; e t m p De in o ma i c
年 的着 力重 点 、工作 重心和 重大 部署 的纲领 性文 件 。 它 的编 制 对 于 进 一 步 明 确 四 川今 后 五 年 的 发 展 思 路 ,把 握发 展着 力点 ,对于全 省干 部群 众统 一思 想 、 凝 聚 力 量 ,抢 抓 新机 遇 ,确 保 “ 二 五 ” 目标和 任 十 务 的实现 具有 重要意 义 。 《 要 》 的编 制采 用 文 字性 描 述和 专 题地 图相 纲 结合 的方式 ,清 晰准 确地 展 示 了 四川 省未 来 五年 发 展 规划 的 重要 内容 。受 四 川省 发 展与 改 革委 员 会委
托 ,按照 四川 省 测 绘地 理 信 息局 的要 求 ,成 都 地 图 I 出版 社承 担 了 《 纲要 》 中所涉 及 的高速 公路 、铁 路 、
速、在建高速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速项 目的布局 。
( )铁路 重点项 目图 :重 点反 映规 划铁 路 、在 2 建铁 路 、规 划 城 际铁 路 、在 建 城 际铁 路 和 开展 前 期
Fi ey a - ln Ou l eo ih a ’Ap lc t n v — e rp a t n fS c u n’ p iai i o
Y ANG Ba — i g o qn
( hn d a o rp i P bi ig ue C e gu6 0 0 , hn) C eg uC r gahc u lhn s, hn d 1 10 C ia t s Ho
2 专题图概貌
《 纲要 》 共有 五 幅重 点项 目专 题 图, 即高速 公 路 ( 含港 口、机场 )重 点项 目图 、铁 路重 点项 目图、 生态 安全 战 略格 局 图、重 大 产业 重 点项 目图 、能 源
测绘第 3 卷第 6 2 1 年 1 4 期 0 1 2月
主题 , 以基 础 地理 底 图 为载 体 , 对 多种 繁杂 、抽象 的专 题 信息 加 以提取 加 工 , 以可 视化 的地 图手 段 表 达 出来 ,清 晰 、 明确 、 突 出地 反 映 了特 定 的专 题 内 容 ,是对 文字性 描述 内容 的具 体化 、可 视化 展示 。 ( )高速 公路 ( 1 含港 口、机场 )重点项 目图 : 重 点反 映规 划 港 口、机场 的分 布 ;重 点 反 映规 划 高
工作 的铁路 项 目的布 局 。
( )生态 安全 战略格 局 图:反 映 四大生 态功 能 3
区 的分布 。 ( )重大产 业 重点 项 目图 :反 映重 大产 业项 目 4 分布 及产 、重 大 产业 、能源 五 个重 点 项 目 的专 题地 图的编辑 设计 和制作 任务 ,克服 了时间紧 , 资料 有 限、抽 象 ,图面 要 素层 次 多 、表现 复 杂 的 问 题 ,完成 了 《 纲要 》 中所 需 的专题 用 图。
24 8
测绘第 3 第 6 2 1 年 1 4卷 期 01 2月
《 四川省 “ 十二五 ’规 划纲要》专题 地 图的 ’ 设计与编制
杨保 庆
( 成都地 图出版社 ,四川 成都 6 ) 1 1 0 O0 [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 《 四川省 “ 二五”规划纲要》中专题地 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 ,包括地理底图的编制, 十 专题 内容 的表现形式设计 ,色彩和符号的设计。
( )能源 重点项 目图 :反 映水 电 、火 电、气 田、 5 煤矿 和炼 油 五大 能源项 目的分布 。
3 专题图 内容及表现形式设计
3 1地理 底 图的编 制 . 地 理底 图是地 图专 题 内容 的 载体 ,用 来 定 向和 确 定主 题 要 素相 对位 置 ,反 映主 题要 素 和 周 围环 境 相 互联 系 、制 约 的密 切 关 系 ,它 决 定 了专 题地 图 的 数 学 精确 性 和地 理 相 关性 。普通 地 图是编 制 专题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