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1引言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
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
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
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
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市民们旅游的新宠。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也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侧重介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按照分类,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一、经济乡村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些国外的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纾缓农村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途径。
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经济分析。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增加食宿服务业就业机会、推动当地文化艺术及手工制作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各种方式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社会乡村旅游除了经济上的积极影响之外,也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有学者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社会建设和社会资本形成、促进社会互动和社会融合方面的作用。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强经济的互动和交往,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环境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了热点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开展乡村旅游禁不得伤害生态环境。
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共生的。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不同的方面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积极影响。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
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

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外学界纷纷关注和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行展望。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游览、度假和体验农耕文化的一种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乡村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增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领域。
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亦提供了很多启示和经验。
首先,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聚焦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乡村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
研究者们通过对乡村的历史、传统、文化、建筑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以中国传统乡村为例,研究者们揭示了传统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元素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卖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次,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涉及到品质提升和市场营销的问题。
由于传统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意识的滞后,乡村旅游业往往面临着品质较低和服务不足的问题。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民众服务意识等手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例如,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到乡村旅游项目中,改善了乡村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基础设施,并提供了培训和指导以改善服务意识。
此外,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还关注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保护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和保护乡村社区的利益。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许多国内外地区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引入乡村旅游项目中,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乡村旅游的研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未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的协同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等问题。
同时,需要加强乡村旅游的跨学科研究,提高对乡村旅游的综合认识和理解,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实用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探讨其经验和启示。
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1.农家乐农家乐是国内乡村旅游的一个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
其特点是利用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提供农村生活体验和休闲度假服务。
农家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庄式的农家乐,以农庄为基础设施,提供农业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服务;另一种是农户式的农家乐,由农户家庭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强调亲情、友情与人情。
2.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一种集旅游、文化、农业、商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项目。
其特点是用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具有园林特色的休闲度假场所,强调农业、乡村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特色。
3.乡村体验乡村体验是一种以旅游为手段,以农村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体验是一种以参与为主的旅游活动,游客可以在农村体验农业生产、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等内容,感受乡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1.农场旅游农场旅游是一种以游客参观农场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这种旅游形式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常配合着自然、食品、动物观赏、户外活动等多种旅游元素,提供给游客一种深入了解乡村生活、体验乡村文化的机会。
2.马术度假村马术度假村是一种以马术运动和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度假项目。
这种度假村通常坐落在乡村地区,为游客提供马术培训、马术表演、骑马旅行等服务,使游客沉浸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之中。
3.自然生态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提供自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
这种旅游形式常常涉及到森林、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游客可以在这些景观中进行徒步旅行、骑马旅行、野外露营、钓鱼等活动,体验自然生态的美妙和神奇。
三、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的经验和启示1.开发旅游特色,注重产品区分乡村旅游要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提供风景、住宿、餐饮等服务,还要注重创新和区分,根据游客特点设计独特的旅游产品,提供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体验。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资源禀赋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产品、文化等资 源不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
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规划与开发过程中, 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制 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避 免对环境和文化造成破坏。在实践中,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 等多种模式,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述评,总结了乡村旅游的定义与分类、 发展历程、影响因素、规划与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次演示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 不足和问题,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不深入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 率;可以深入研究游客的消费行为和需求特征,以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 可以加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旅游形式;可以 推动乡村旅和启示。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回顾
03 三、重点阐述
04 四、总结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 是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次演示旨在综 述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结: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涉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业的影响等方面。然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深 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缺乏对一些新兴的乡村旅游形式的探讨等。未来研究 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加强对新兴乡村旅游 形式的和研究,推动乡村旅游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乡村 旅游的发展。
国内外乡村旅游对比及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国内外乡村旅游对比及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xxxx学年论文题目:国内外乡村旅游比较及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学号:xxxxxxx姓名:x x x指导老师:x x x完成日期:20xx年x月国内外乡村旅游比较及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发展乡村旅游被视为拉动乡村经济、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文章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接着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 ,并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
最后 ,文章展望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业态;农家乐;乡村旅游;趋势一、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乡村旅游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和旅游界的重视 ,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研究也慢慢活跃起来。
(一)、乡村旅游的分类当前 ,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已不下 10 个 ,它们都认为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开发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的专项旅游产品。
笔者认为 ,要从整体上对乡村旅游下准确的定义 ,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 ,把握“乡村”这一关键词。
乡村是非农业人口不超过 30 %的地区。
乡村作为一个地理单元 ,它包括农区、林区、牧区和渔区 ,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资源 ,大体上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 ,自然、文化遗产类 ,指乡村地域上各种自然赋存的景观和历史遗留的人类活动遗迹、遗址等 ,比如乡村的山水田园、花草树木、古建筑、民风民俗等;第二 ,建设成就类 ,指现代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比如乡镇企业的厂房和产品、乡村选举制度、生活设施等;第三 ,娱乐类 ,指为乡村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的各种资源 ,比如乡村戏曲、武术、杂技及各种人造娱乐设施等;第四 ,意象类 ,指乡村的景观和文化给人留下的感觉形象 ,比如乡村的居住方式、耕作方式等;第五 ,商业类 ,指能为乡村居民带来商业利益的各种实物资源 ,比如各种农产品、土特产及纪念品等。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十年来,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业的热门发展方向。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国内外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定义;2.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推广;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5.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定义方面,研究者广泛讨论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范畴。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结合农村社区资源和农民的劳动力等优势,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和文化交流等服务的旅游方式。
其次,乡村旅游被看作是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推广也是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分类,并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产品的建议。
此外,通过运用营销策略,研究者还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的方法。
然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文化冲击等问题。
因此,研究者提出了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与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社区参与等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方面,研究者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此外,通过品牌建设和旅游形象推广,研究者还提出了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十年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与定义、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产品开发与推广、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等方面。
未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可以从更多维度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本文针对国内、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进行分析。
Abstract: Rural tourism as a special tourism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presents a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l. Aiming a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actic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关键词:国外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研究Keywords: foreign country;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引言: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变当地传统观念以及城市居民体验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在农村地区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以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为主体的新兴旅游方式。
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1、国内乡村旅游的前景分析乡村旅游可以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遗产等方面为解决三农问题做贡献。
例如,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景色秀丽迤逦,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浙江很多乡村旅游地就处于名胜景点区附近,受到景区旅游业的带动,当地经济也比较发达。
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1 乡村旅游可以形成寻常农业景观,因为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类型复杂。
1.2 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对于实现生产生活软性方面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3 乡村旅游的逐渐从资源导向向客源导向、品牌导向过渡。
2、促进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分析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向广大农村延伸的产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国内外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特征,包括合理规划、强化社区及规范市场等,进而,论文分析了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乡村旅游基本特征发展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特征1.1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国外乡村旅游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由于工业化与城市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和追求乡村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自然环境,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西班牙政府将废弃的贵族古堡改造成为简单的农舍,并把规模较大的农庄也列为供游客旅游参观的范围,接待乐意到乡村观光的旅游者,由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但在这个时期,乡村旅游者的人数较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为旅游者专门服务的乡村旅游设施,致使乡村旅游还处于在初级发展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与乡村地区的通达性得到改善,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增强,这促使了乡村旅游在许多国家广泛的开展起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绿色运动的掀起,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并使之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现代旅游者重要选择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已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旅游组织大力推动和鼓励下,乡村旅游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总体而言,乡村旅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其发展背景都十分相似,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第二,是由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后,农业和农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
在这种状况下,各国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业功能,改善农村面貌,面对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措施。
1.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1.2.1 合理规划,有效管理北美乡村旅游发达的国家,上级主管部门一般把发展地区乡村旅游的权利下方到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并请各方面专家进行周详的旅游规划,使开发出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1.2.2 强化社区,注重发展若想使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消除政策壁垒是关键。
政府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教育,让当地社区居民了解开发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吸引居民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通过提供服务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来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1.2.3 制定政策,规范市场乡村旅游目的地所在地区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宏观管理,如通过制定政策来规范市场,通过成立监督机构来监督乡村旅游市场、通过建立对乡村旅游的统计指标来评价其投资情况,通过给予借贷利息减免的优惠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如美国明确农场应具备的软、硬件设施;编制针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和规划;成立“农村旅游发展基金”,对农场主进行资助等等。
1.3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类型国外乡村旅游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发展了半个世纪,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文献的搜集、分析以及政府或协会官方网站报道的梳理,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乡村旅游类型体系。
其乡村旅游旅游产品涵盖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主要有六种形式:(1)农产品生产基地型。
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农业观光,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葡萄园、草毒园、南瓜园等各类果园、奶粉和干酪农场、加拿大枫糖农庄等;(2)动物农场型。
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乡村娱乐,具体内容包括奶牛或肉牛农场、羊驼或美洲驼农场、马场、山羊农场及其它牧场、养鱼场、烟熏肉等肉制品农场、蜜蜂养殖场等;(3)花卉园艺型。
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乡村休闲。
具体内容包括温室、切花、苗圃、种子、公共花园、水上花园、香草园、圣诞树等;(4)乡村旅游购物型。
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旅游购物,具体内容包括农贸展销会、主题节庆活动、传统乡村工艺品展览、土特礼品零售商店、葡萄酒厂参观等;(5)乡村体验型。
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乡村节庆活动,具体包括农场婚礼、郊野驾车游、科普教育班、农田迷宫、滑雪比赛、民俗歌舞表演、嘉年华等;(6)乡村度假型。
该产品的核心为提供餐饮及住宿服务,具体包括民宿牧场、度假农场、露营等。
1.4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1.4.1 政策扶持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壮大,无不与各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密切相关。
如英国为了解决日渐凸显的农村贫困、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等问题,在2001年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增加了环境和农村事务,实施了更灵活、更富竞争性并且对环境负责的政策,政府每年投资大约5亿英镑来改善本国的农村基础设施。
在2007年,英国政府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拨款16亿英镑来推进农村发展计划。
英国政府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英国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的人数超过10亿万人次。
1.4.2 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使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可能的保持原真性、原生态,是乡村旅游能进行开发并能激发旅游者前来游览的原动力。
在法国、日本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它们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和规划时,非常注重对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修复和保护,尽可能保持其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和原貌的景观。
1.4.3 旅游方式朝着自助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景点,也不再满足于形式陈旧的乡村旅游项目,他们对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开始自主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和新的乡村旅游项目。
2 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2.1 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乡村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就起源而言,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萌芽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当时政府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北京近郊的四季青人民公社、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天津静海县小靳庄、上海崇明岛等地定点开展了一些具有乡村旅游性质的政治性接待活动。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以深圳首次举办的荔枝节为标志。
此后,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城郊纷纷效仿深圳荔枝节的做法,举办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项目。
对于乡村旅游起源的两种说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都倾向于第二种,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这主要是由这个时期的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亲近自然、缓解城市压力的愿望与日俱增,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逐日增加,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传统,渴望自由,而具有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面临调整,那么如何振兴乡村地区的经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乡村地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乡村地区发展的经验,国内各级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复苏的有效手段,致力于各种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
在1990年后,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产品以“看农家景,尝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已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往往为景区依附型开发模式,且多分布在大城市的近郊和特色农业地区以及东部发达地区。
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至2006年先后四次推出的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年,把我国乡村旅游推向了新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旅游热潮。
截止到2006年,我国己建成乡村旅游景区(点)2万多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家,遍布31个省区市。
仅2006年一年,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者3亿多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亿元人民币。
(邵琪伟,2006)。
200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国民休闲计划,并将乡村休闲纳入国民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合力推动下,乡村旅游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如图1)2.2.1 规模持续扩大,表现形式多样在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共同驱动下,乡村旅游规模持续扩大。
首先,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所面对的旅游者逐渐从精英阶层过渡到普通大众阶层,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旅游方式。
其次,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较好的经济、社会影响,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
自1998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至少l万个村、约300 万人口从事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的增长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
从已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多样,主要有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修学教育游、乡村土地产购物游、健身疗养游和乡村美食文化游等形式。
2.2.2 乡村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截止2003年,国家旅游局共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东部地区100个,占49.76%;中部地区65个,占32.1%;西部地区38个,占18.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地域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乡村旅游景区(点)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观念等制约发展数量较少(中国乡村旅游网2011)。
2.2.3 旅游功能单一,品味不高截止2003年,国家旅游局共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农业观光项目共计154个,约占77%。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功能比较单一,仍以观光为主。
国内许多地区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开发时,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这就造成乡村旅游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并且所提供的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品味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求。
2.2.4 消费水平低,重复性消费任何事物的发展存在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同样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当乡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其发展通常是以数量取胜,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基础上再寻求质的突破。
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总体规模大,而单体规模小的特点。
如成都郫县农科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初期,郫县农科全村居民都经营“农家乐”,以小规模经营的经营方式为主,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所获得的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50%以上。
而到2001年以后,“农家乐”经过重组兼并或联营的方式,使直接经营“农家乐”农户数量由103家锐减至10多家,并形成较大的规模经营模式,从每天接待50多人次发展到600多人次提供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