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学科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微量元素铁、锰及重金属铅的营养概述及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铁、锰及重金属铅的营养概述及研究进展

生 素 那 样 可 以 在 体 内合 成 , 而 只 能 从 环 境 中 摄 取 。 随 着 规 模 化 ,集 约 化 畜 牧 业 的 发 展 .各 种 微 量 元 素 添 加 剂 的 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饲料中添加铁 、 锰 等 微 量元 素 在世 界 各 同较 为 普 遍 ,
各 类 微 量 元 素 在 发 挥 不 同 生 理 功 能 的 同 时 .也 会 带 来 饲 料 安 全 、 食 品 安 全 和 环 境等 方 面 的 问题 。
3 铅 的 研 究 进 展 31 铅 的 生物 学功 能 .
铅 是 地 壳 的 组 分 ,普 遍 于 土 壤 、
水 与 空 气 中 。几 十 年 来 ,环 境 中铅 的 来 源 发 生 了 变 化 ,数 量 明 显 增 加 。 肉
食 品 中铅 的 污 染 很 严 重 ,这 对 人 体 的 健 康 带 了 威 胁 。 铅 不 仅 可 以 引 起 饲 养 动 物 生 长 缓 慢 、机 体 产 生 贫 血 、免 疫 功 能 障 碍 、宿 主 抵 抗 力 改 变 、神 经 系
作 者 简介 :任 晓 文 (9 4 ,女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5 向 为 动 物 营 养 与 免 疫 18 一) y
42 口 匝目匿口 21. 012 1
E粮 锰 水 平 提 高 , 各 组 织 含 锰 量 也 明 t
显提高 。
22 锰 的 生 理 功 能 .
限 以 10 r /g为 宜 。 吕 林 等 (0 7 00n k g 2 0) 研 究 表 明 ,锰 水 平 及 锰 源 对 肉 鸡 体 重
其血 浆 中 F e和 Z n浓 度 发 生 变 化 。 姜
俊 芳 等 (0 3 2 0 )试 验 表 明 ,在 肉仔 鸡 口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研究方法进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研究方法进展

由于石墨炉法灵敏度高 , 不宜用于高浓度元素的分析 . 石墨炉也不宜测定特别难溶的元素, 如钽 � 钨等 , 因为它们的化合物非常稳定 , 难以原子化 . 无火焰原子化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注入的试样几乎可以完全原子 化 . 特别对于易形成耐熔氧化物的元素 , 由于没有大量氧存在 , 并由石墨提供了大量碳 , 所以能够得到较好的 原子化效率. 当试样含量很低, 或只能提供少量的试样时, 使用无火焰原子化法是很合适的 . 它的缺点是 : 共 存化合物的干扰要比火焰法大, 当共存分子产生的背景吸收较大时, 需要调节灰化的温度及时间, 使背景分 子吸收不与原子吸收重叠, 或使用背景校正方法来校正. 其次, 由于取样量很少, 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 动都会引致偏差, 因而重现性要比火焰法差 . 2 .3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试液中的砷用 KI 及二氯化锡还原至三价砷 , 再在酸性环境中以金属 锌还原为极量挥 发的砷化三氢
多元素同时测定技术的发展为aas仪器技术的更新换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aas法各元素的测量动力学范围比较窄一般只有两个数量级因而它的发光强度一般都较单元素灯弱当同一样品中要测定的各元素浓度范围差异较大时为保证测试的灵敏度则很难同时测量所以在某一些方面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同时多元素测定并无实际意义
第1 卷 第2 期 吕梁学院学报 V � o l.1 No .2 Jo urn a l o fLv li a n g Un i ve rsi t
2 011 年 4 月 A pr.2 011
�化学�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法 测 定 微 量 元 素 研 究 方 法 进 展
霍宇平
( 吕梁学院 化学化工系, 山西 离石 03 3000)

要: 原 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 在动植物中 微量元素 的测定 方面有 其它分析 方法不 可替代 的优

微量元素锌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锌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9), 790-795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8.89132Research Progress of Trace Element Zincin SepsisQinglan Lai, Xianzheng Wu*Emergency Department, Tongji Hospital, ShanghaiReceived: Oct. 12th, 2018; accepted: Oct. 27th, 2018; published: Nov. 2nd, 2018AbstractSepsis is defined as “life-threatening organ dysfunction caused by a dysregulated host response to infection [1]” and is one of the major health problems worldwide, and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fully elucidated pathophysiology and uniform diagnostic test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ce element zin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During sepsis, zinc is redistributed from the serum to the liver, and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zinc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psis. Furthermore, changes in zinc homeostasis are significant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suggesting that zinc can be used as a biomarker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sepsis and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sepsis.KeywordsZinc, Sepsis, Biomarker, Homeostasis微量元素锌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来庆兰,吴先正*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科,上海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7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日摘要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全世界主要健康问*通讯作者。

必需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研究进展

必需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研究进展
吴 美琴 颜 崇淮
( 海交通 大 学 医学院 附属 新 华 医院 ,上 海 市儿科 医学研 究所 , 上
上海 市环境 与 儿 童健 康 重点 实验 室 ,上 海 2 0 9 ) 0 0 2
摘 要: l 就 4种必需微量元 素对儿 童健康 的利弊进行 了综述 ,其 中包括 :铁 、锌 、锰 、碘、铜和
钼,铬 、镍 和钴 ,硒和锡 ,氟 和钒 ,硅 。必需微量元 素与儿童生 长发育息息 相关 ,但 过量则会 对 儿童产生 不利影响。 关键 词 :微量 元素 ;儿 童 ;健康
中 图 分 类 号 :R 132 5 . 文献 标 识 码 :A
化学 元素按 照 在机体 内含量 的高低 ,可 分 为常量元 素 或宏量 元 素及微 量元 素 ,微 量元 素通 常 是指 含量小 于体 质量 00 % ,每人 每 日需要 量在 10mg以下 的元 素 。根 据微 量 元 素对维 持 机体 .1 0 生命 活动 的作用 ,将微 量元 素分 为必 需微 量元 素 和非必 需微 量元 素 。前 者指 那些 具有 明显 营养作 用及 生理 功能 ,对维 持机 体生 长发 育 、生命 活动 及繁衍 等必 不可 少 的元素 。 目前 公认 的对 人 和哺 乳动 物 必需 的微 量 元 素 有 1 4种 ,它 们 是 铁 、铜 、锌 、锰 、铬 、钼 、钴 、钒 、镍 、锡 、氟 、碘 、 硒 、硅 。儿 童正处 于生长发 育 旺盛 阶段 ,应摄 人一 定量 的 营养 元 素来满 足其 生理 需要 ,必需 微量 元素 的缺乏 会破 坏机 体 的生 理平 衡 ,儿 童就会 患相 关疾 病 ,对 儿 童健康 产生 一定 影 响。
2 08 证 0
广 东 微 量 元 素 科 学 G A G O G WE LA G Y A S E U U N D N II N U N U K X E

微量元素锰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锰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锰的研究进展摘要:微量元素锰是动物生长、生殖以及一系列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畜禽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锰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对动物具有促进生长和免疫等作用。

动物缺锰时表现出营养代谢紊乱、生长减慢、发育受阻、腿骨异常出现滑键症等,从而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锰对动物营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锰的分布畜禽体内锰含量相当少,并通常分布在富含线粒体的组织中。

在体内主要分布于骨骼、肝脏、肾脏、胰脏、脾脏、心脏中,肌肉中含量则较少。

体内大约25%的锰存在于骨骼中。

各种组织含锰量受食入锰量的影响,二者呈线形关系,日粮锰水平提高,各组织含锰量也明显提高。

2 锰的代谢锰的吸收和排泄取决于自然螯合物的生成与否,特别是同胆汁盐的结合情况有关。

动物对饲料锰的吸收率很低,其原因在于植物性饲料中锰是以离子状态存在,其中部分参与形成螯合物,从而很难被吸收。

一般情况下动物对日粮中锰的吸收率仅为1% -3%,日粮补充锰剂后其相对吸收率更低。

锰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食入的锰在消化道内被酶溶解或分解,以二价锰离子形式被吸收,所吸收的锰在进入血液后迅速分布到肝、肾、胰、毛等这些锰的主要贮存部位中。

吸收入机体的锰主要是通过胆汁从粪中排出,在排出前还可能以胆汁结合锰的形式被重新吸收,每一锰原子在排出体外之前可在体内循环几次,有利于胃肠道中的锰始终保持在一定水平,从而保证了组织中锰含量的相对稳定性;如肝胆排泄途径受阻或锰负荷过重时,锰还可以通过胰液或十二指肠与空肠排出。

凡特施特生产的健乐保硫酸锰其消化利用率高,吸收好,可以保证动物的消化吸收。

并且,其氯离子含量低,添加到饲料中不易引起结块发霉等现象。

结语:微量元素锰是畜禽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健乐保硫酸锰具有溶解性强,流动性好及吸收率高等特点,添加到配合饲料中能够较好的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

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研究进展及对高纯石英找矿的指示

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研究进展及对高纯石英找矿的指示

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研究进展及对高纯石英找矿的指示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2. 研究目的和任务 (3)3.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二、天然石英矿物概述 (5)1. 天然石英矿物的定义和分类 (6)2. 天然石英矿物的分布和特性 (7)3. 天然石英矿物的用途和价值 (8)三、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研究 (9)1. 微量元素在天然石英矿物中的存在形式 (10)2. 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 (12)3. 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 (12)四、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14)1. 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 (15)2. 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17)3. 微量元素对天然石英矿物的影响和作用 (18)五、高纯石英找矿指示研究 (20)1. 高纯石英的定义和用途 (21)2. 高纯石英矿床类型和特征 (22)3. 微量元素在高纯石英找矿中的应用 (23)4. 高纯石英找矿的其他指示因素和方法 (24)六、天然石英矿物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研究对高纯石英找矿的启示 (25)1. 对高纯石英矿床类型的启示 (27)2. 对高纯石英矿床分布的启示 (28)3. 对高纯石英选矿提纯的启示 (29)七、实验研究及案例分析 (30)一、内容概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石英矿物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些特征对高纯石英找矿的指示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石英矿物中微量元素的主要种类和存在形式,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石英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文章详细讨论了微量元素在石英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包括吸附态、包裹态和固溶态等,并探讨了这些赋存状态对石英品质的影响。

文章还强调了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文章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纯石英的找矿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化 为 生 育酚 , 以 o — 一 邻 近 脂肪 酸 的破 坏 性 很 小 所 cT 对 。 112 V V 广 泛 被认 为是 重要 的抗 氧 化 剂 ,其 功 能是 参 与 .- c c 胶 原 合 成 , 成 激 素 , 能 控 制 食 物 亚 硝 胺 的 致 癌 作 用 , 生 它 V 主
【 关冀词】 维生素 微量元素 抗氧化性 畜禽
维生素 与微量 元素不仅是动 物体 所必需 的营养成 分 , 而 且 许 多 维 生 素 与 微 量 元 素 在 动 物 体 内还 具 有 很 强 的抗 氧 化 作 用 ,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A、 水 溶 性 维 生 素 C, 量 元 素 硒 、 、 如 E, 微 铜 锌 、 等 。这 些 维 生 素 与 微 量 元 素 在动 物体 内通 过 抗 氧 化 作 用 锰 的 发挥 , 仅 大 大提 高 了畜 禽 的 生 产 性 能 , 时 通 过提 高 动 物 不 同 活体 和 屠宰 后 胴 体 的抗 氧 化 水 平 , 而 提 高 了 肉品 的 质 量 ” 从 。
存 在 的 过 氧 化 物 。 ② 断 链 抗 氧 化 剂 ( an ra ig An ix- Ch i—b e kn t i o
基 , 后 变 为脱 氢 抗 坏 血 酸 , 而完 成 其 抗 氧 化 作 用 然 从 。 113 V 、3 . A 1一胡 萝 1 、 胡 萝 卜 及 番 茄 红 素 - 类 素 素 ① 在 营养
由此 产 生 的 一 系列 损害 。 V 主 要 通 过 下 生 育 酚 自
用, 但体 内 尚 需进 一 步 证 实 。⑧ 类 胡 萝 卜 可 与 脂质 过 氧 化 自 素
由基 L OO一 合 成 L 结 OO一 胡 萝 卜素 自 由 基 , 而 使 脂 质 过 氧 类 从

微量元素铬对营养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铬对营养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合成 速 度 , 致血 液 及组 织 中 的葡 萄糖 含 量升 高 , 导 糖 耐 量 不 正 常 。A io (9 5报 道 , 给 猪 饲 喂 mo n 19 ) k 在
02 gk . /g甲 基 吡 啶 铬 后 , 萄 糖 的 消 失 率 提 高 , m 葡 而
综上 所述 ,铬对 脂类 代 谢 的作 用 主要 是 维 护
织 中脂 肪 合 成 酶 与 分 解 酶 的 活力 , 进 脂 肪 的 重 促
分配。
S i 等 (9 4 、 o e等 (9 4 报 道 铬 的 添 加 mt h 18 )R w 19 ) 致 使 胰 岛 素 作 用 增 强 ,导 致 脂 肪 细 胞 吸 收 和 利 用 葡 萄 糖 增 加 , 肪 合 成 速 率 加 强 。P g (9 3在 生 脂 ae19 )
血 液 中胆 固 醇 水 平 ,影 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肪 和 胆 固 醇 在 动 物 肝
中的 合成 与清 除 , 进脂 肪 的重 分配 。 促
大 量 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铬 对 脂 代 谢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尤 其 是 可 以 减 少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生 成 。 A rh m 等 (9 0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动 物 喂 以 高 胆 baa 18 ) 给 固 醇 日粮 诱 发 出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后 ,再 在 日粮 中 补 以 铬 , 脉 斑 块 明 显 缩 小 , 脉 胆 固 醇 含 量 也 显 著 动 动 降 低 。由 于 存 在 个 体 差 异 , 铬 也 可 能 导 致 不 同 动 补 物 血 液 中脂 类 和 脂 蛋 白 浓 度 不 同 。 e v 等 (9 3 Lf i a 19 )
存 在下 , p能 提高 葡 萄糖 转 化为 乙酰 辅 酶 I的速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学科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李玲 2008211594
摘要:微量元素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也是一门由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农学、畜牧学、食品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

通过微量元素科学的产生、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阐述。

反映了微量元素在环境科学研究和人体健康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与人民健康, 有一定科学价值。

关键词: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1.微量元素科学的产生
人类对微量元素的认识。

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长达数千年之久。

近百年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人们对微量元素才有了较完善的认识微量元素科学的发展经厉了两个阶段。

1.1 20世纪以前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4世纪, 我国《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利用海藻治瘦的事实。

魏晋时期。

在《养生论》中记载了“齿居晋而黄”。

世界上最早提出环境中的高含量氟引起牙齿发黄的现象。

公元4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公元4世纪的《石药尔雅》两部著作中记录着运用金属矿物治疗疾病或作滋补剂的事例,唐代宫女内服微量元素砷,保持了青春容颜。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217种含金属元素矿物的药物。

一百多年前, 欧州国家一些科学工作者发现鸟类羽毛中含有铜一叶琳、蜗牛血中含有铜兰蛋白, 软体动物中含有锌血色素。

法国植物学家查庭研究发现壤、饮水和食品中含碘量与甲状腺肿有密切关系。

这些事实为微量元素科学的产生。

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2 世纪以后的发展概况
1919年肯德尔从人体甲状腺中分离出含有65%碘的晶体状化合物, 补充碘治疗人体甲状腺肿。

德国的威尔斯泰揭示了人体血色素中的微量元素铁是重要的载药工具。

国际上还证实了牛羊碱土病(慢性硒中毒)、盲目踌珊症(急性硒中毒), 猪仔营养性软骨障碍(锰、铁缺乏症)和牛腹泻等都与微量元素有关。

美国哈特研究了纯膳食技术, 成功地证实了铁、铜、锰、铝和硒的必要性与此同时, 国际上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微量元素的代谢、吸收、排泄、转移等在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展。

发现环境污染引进了一系列的职业病、地方病和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与微量元素有着密切关系。

分子生物学证实了微量元素锌是多仲全属酶的活动中心。

金属元素硫蛋白、核酸甲的微量元素配泣结构、微量元素与生物遗传信息及传递功能的发现。

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增产增重。

对动物营养与毒性的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绩分析检测技术
可以检测到10-6甚至10-12级的体液、组织、细胞、亚细胞内微量元索。

推动了微量元素的研究同纵深发展。

逐步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微量元素科学。

2.微量元素科学的特点
微量元素具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研究对象十分复杂汉。

不但要研究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等外环境中的微量元素,而且要研究男女老少体内环境的微量元素;不仅研究对象众多。

而且空间位置、时间因数变化较大。

为研究不同对象中的微量元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含量低微。

功能大。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10-5级甚至是10-10级。

但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内分泌、免疫、感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发挥了巨大的生理作用, 影啊着人体健康,研究难度大。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多数是以结合态存在的,有些微量元素与生物分子配位基因形成配位化合物。

结构极其夏杂。

微量元素之间、微量元素与生物配位体之间、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或毒性物质之问。

都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

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需要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相配合。

3.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1 研究微量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积累规律
任何一种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中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 它们在环境中存在着迁移、转化过程.发生形态与价态的变化. 从而其分布、积累过程也就不同了. 研究微量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积累规律. 对研究微量元素食物链,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研究微量元素传递的食物键
在漫长的地球演变过程中主物体利用太阳光作为基本能源将周围环境中丰富的
微份七素车为自己的结构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命,微量元素传递倚赖于食物链
CO,H2O和太阳能到生产者(植物、浮游植物)到食草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动物)到食肉动物(包括小鱼、动物)到食肉动物(包括大鱼、食鱼鸟动物)到分解(包括细菌、霉菌等)。

微量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

同时它在生物体也存在着分布、转化、积累的规律性。

例如,生产水稻为人提供了粮食。

而粮食为人所食用。

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镉, 容易积累在骨骼中,产生生化作用。

3.3 研究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十分复杂, 目前,已探明微量元素能协助宏量元素的输送,克服体内缺氧和H+过多的现象,微量元素可参与激素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与激素形成复合物,例如微量元素锌与咦岛素形成复合物,提高了咦岛素的生物活性, 另方面可直接参加激素物质结构组成,碘与甲状原氨酸结合形成具有激素活性的甲状腺素,微量元素参与维生素、氨基酸的作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靠微量元素起催化作用, 一些维生素本身就含有微量元素.铁血红蛋白说明微量元素可以形成金属蛋白. 发挥特殊的生理功能.与此同
时.蛋白质、氨基酸又有助于微量元素铁的吸收. 核酸是一个生物大分子, 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而微量元素却能参与核酸配位, 改变了核酸结构和功能, 对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修复影响极大.微量元素是生物酶的成份和激活剂.人体内含有6大类1300多种生物酶, 而且绝大多数酶都是金属微量元素酶和金属激活酶. 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 都会降低或失去酶的活性, 致使生化反应紊乱。

3.4 研究微里元素的拮抗与协同作用
两种或多种微量元素之间, 往往表现出毒性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对生物代谢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微
量元素铜可增加汞的毒性,降低铂的毒性; 砷可以降低硒的毒性, 增强铅的毒性. 微量元素的拮抗与协同
作用, 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3.5 研究微量元素的营养与毒性
各种饮料、食品中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而且铬、锰、钻、铜、锌、硒、铝、和铁等为营养微量元素, 对维持人体生命与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人研究表明. 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从大气、饮水、食品中摄取.4 种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人休不会产生微量元素缺乏现象, 也无需强化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铅、被、论具有一定的毒性闭.这些有毒元素阻断了生物分子活性所必需的功能, 置换了生物分子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使酶失去活性.有的有害元素改变生物分子的结构, 使生物分子中毒而失去原有的作用.有些有害微量
元素与细胞膜上的配位体结合.使细胞通透性及血.容性增高. 增加了微量元素的毒性.
3.6 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
微量元素对人的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一旦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产生各种疾病. 目前把人体看成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体
系一旦微量元素干扰反应体系或者产生自由基, 则造成细胞的坏死或损伤. 因此, 研究微量元素的致病与
防病机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
3.7 研究微量元素药物
微量元素在抗癌、抗菌、抗贫血、抗血凝、降血搪、解毒、抗炎症药物方面均有应用, 而且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锗、有机硒、有机锡等)溶解性能好. 生物活性强, 对净化血液.降低细吃表面生物电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 开展微量元素药物的研究. 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3.8 研究微量元素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
微量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都有明显的作用. 微量元素锌、锰、硼、铜、铁等微肥的使
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有机钛TiVCDE使甘蔗增产16.9%. 微量元素微肥的开发, 前
景可观.
微量元素对动物的增产增重, 改良品种起着较大的作用.我国已广泛地使用微量元素铁、锌、铜、钻、硒作饲料添加剂.有机铬可以提高猪肉的瘦肉率. 稀土饲料添加剂的运用, 可使牛、羊、免毛光滑等特点.
其他微量元素的词料添加剂, 有待进一步研究.
3.9 研究微量元素的分析检测方法
环境和生物体内的元素都是痕量或超痕量的, 而且提供分析检测的样品数量有限, 样品种类繁多.这样一来, 必需研究出测定各种样品的高灵敏方法. 微量元素的价态与形态的不同.在生物体内生理生化作用也不同. 很有必要研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形态与价态分析方法。

目前在此领域仍然存在着许至冒白加水5mL, 加微热数分钟,以水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 同时制作空白.
参考文献:
[1]曹治权等主编,微量元素与中医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8
[2]黄秀榕; 祁明信,人体微量元素研究进展.宁夏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College, 1984年 Z1期
[3]刘淑珍;微量元素研究进展,中医函授通讯, , 编辑部邮箱,1987年04期
[4]冯玉明; 李荣谱;中药微量元素研究进展及其展望,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邮箱 1987年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