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旅游地理知识:了解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以便能够向游客介绍和解释旅游目的地的特点。

2. 旅游资源知识:熟悉各地的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自然景区、文化遗址等,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讲解。

3. 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以便向游客介绍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

4. 景点介绍技巧:掌握讲解景点的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解的顺序和逻辑、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等,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5. 服务礼仪知识:了解导游的服务礼仪,包括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以便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和提供专业的服务。

6. 旅游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合同、旅游投诉处理等,以便能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游客的投诉。

7. 应急处理知识:熟悉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并提供帮助。

8. 外语能力:掌握至少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以便能够与国外游客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9. 导游知识更新:跟随时代发展和旅游业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旅游知识,以便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和讲解。

10. 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成员、旅行社、景点工作人员等进行良好的合作,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旅游行程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地理与气候]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

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

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

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

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

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

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

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

地方导游知识点总结

地方导游知识点总结

地方导游知识点总结导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中的重要角色,在游客旅行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讲解、服务和沟通的角色。

地方导游更是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素养。

在地方导游的培训和实践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地方导游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历史文化知识1. 地方历史: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等,能够向游客生动地讲述当地的历史故事,引导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2. 建筑文化: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建筑文化,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特色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建筑文化和建筑背后的故事。

3. 宗教文化: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包括宗教历史、宗教信仰和宗教建筑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宗教文化和宗教背后的故事。

4. 文化名人: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故事。

5. 民俗文化: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民俗节日、民俗风情和民俗传统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

二、地理环境知识1. 地理位置: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地理气候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

2. 自然景观: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湖海、地貌奇观和自然资源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风光。

3. 生态环境: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

4. 交通便利: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包括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规划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交通便利情况。

5. 饮食文化:地方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包括地方特色菜肴、饮食习俗和饮食健康等,能够向游客介绍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特色。

三、导游技能知识1. 讲解技巧:地方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讲解技巧,能够生动、有趣地向游客讲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等,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共鸣。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归纳一、导游的定义和职责:导游是指通过讲解、解说、引导等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的专业人员。

导游的职责包括:组织旅游活动,解答旅游者的问题,保障旅游者的安全,提供旅游服务等。

二、导游的素质要求:1.专业知识:熟悉旅游地的相关信息和历史文化知识,了解旅游行业的规范和业务操作。

2.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讲解和解答旅游者的问题。

3.应变能力: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保证旅游者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旅游。

4.服务意识:以旅游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5.外貌仪态:形象气质良好,举止得体,符合导游职业的形象要求。

6.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守旅游行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

三、导游的相关知识点:1.旅游胜地的介绍: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特色、地理位置、交通方式等。

2.历史文化常识:包括国内外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文化传统等。

3.导游工作的规范和操作要求:包括导游的形象、讲解技巧、引导方式、接待礼仪等。

4.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发展现状、旅游产品的分类等。

5.旅游法律法规:包括旅游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6.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包括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处理、游客的安全提示、紧急救援等。

四、导游的工作技巧和方法:1.讲解技巧:包括讲解语言的选择、讲解内容的组织、讲解形式的灵活运用等。

2.引导方式:包括带领游客参观、引导游客观赏景点等。

3.接待礼仪:包括迎宾仪式、接待礼仪的基本礼节等。

4.问题解答:包括对旅游者的问题进行准确、全面的解答。

5.团队管理:包括团队人员的统一管理、任务分配等。

五、导游服务的相关注意事项:1.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2.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与旅游者和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

3.密切关注旅游者的安全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

华东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华东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华东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六省市。

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作为地方导游,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知识,以确保游客能够得到良好的导游服务。

导游的职责和责任导游是游客的向导和服务提供者,其职责包括:•组织和领导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包括解答疑问、提供信息、预订酒店和车辆等;•管理行程并确保游客的安全;•形象、礼貌地与游客沟通,并提供专业、友好和高质量的服务。

导游的责任包括确保游客的安全、身体健康和身份安全,同时维护行业形象,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

导游的资格和证书导游必须符合以下资格要求:•具有中国公民身份;•在旅游机构或旅游管理部门注册并取得导游证;•取得导游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或在学校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参加旅游法学习和相关培训。

导游证书是导游从业的合法证明,证明其有合法地位和从业能力,并应始终随身携带。

在导游工作期间,必须遵守行业规定,维持良好的行业形象和个人声誉。

导游的专业知识除了拥有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和服务技能,导游还应了解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文化方面的知识导游应该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包括宗教、传统节日、人文景观和文化活动。

此外,导游还应该能够使用故事、史诗、传说等各种方式,将历史和文化知识生动地传达给游客。

艺术、建筑和自然景点的知识导游还应该了解当地著名的历史建筑、博物馆、自然景观等,包括其历史、拓展和文化内涵,以便向游客提供有关的讲解和指导。

当地旅游资源导游应该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包括其独特性、景观、游客需求等,以便制定旅游路线、安排行程、提供行程资讯和适当的建议。

注意事项作为导游,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守导游行业规则导游必须遵守行业规定,包括不向游客推销商品或服务、不接受任何利益等,以维护行业形象和自己的声誉维护旅游环境和文化遗产导游应该保持对当地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并教育游客不要破坏或污染旅游资源。

地方导游知识大纲

地方导游知识大纲

地方导游知识大纲导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重要角色之一。

地方导游作为接待旅游者的重要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地方文化和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地方导游的知识大纲,希望对有志于从事导游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地理知识地方导游需要掌握的第一项知识就是地理知识。

了解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可以帮助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旅游解说。

此外,导游还需要了解当地的交通、气候、自然资源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和游览。

同时,导游还需了解当地的交通工具、交通规则等,以保证旅游者出行的安全和舒适。

二、文化历史知识作为地方导游,掌握当地文化和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导游需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向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和服务。

此外,导游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遗产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三、景点介绍技巧作为地方导游,景点介绍技巧是必须掌握的。

导游需了解所在景点的价值、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注重讲解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讲解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导游还需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切入游客的视角来讲解。

四、沟通技巧作为服务性行业从业者,导游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导游需要主动与旅游者建立互信关系,耐心回答旅游者的问题,积极为旅游者解决问题。

此外,导游还需具备危机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

五、服务技能作为导游,直接与旅游者接触的机会较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服务技能。

导游需了解旅游者的喜好、口味等,灵活地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同时,导游还需关注旅游者的安全和健康状况,随时为旅游者提供贴心的照顾和服务。

六、综合素质地方导游作为旅游行业中的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

导游需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贴心的关怀。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重点

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重点导游证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考试,而《基础知识》这一科目更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重点知识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中的重点。

一、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这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朝代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

例如,夏商周的朝代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隋唐的繁荣昌盛,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

对于近代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也需牢记。

在人物方面,孔子、老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名人的思想、功绩和对历史的影响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二、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考生要熟悉中国各大旅游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比如,五岳的特点和位置,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的名称和特色。

还要了解黄河、长江等重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著名湖泊。

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以及其分布和特点也要清楚。

另外,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民俗风情、特产美食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比如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江南水乡的古镇风情,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三、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

考生需要了解各民族的分布、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像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独特的节日习俗。

在服饰方面,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如苗族的银饰、维吾尔族的花帽等。

饮食方面,蒙古族的手把肉、回族的清真食品、藏族的酥油茶等都要有所了解。

四、中国的宗教知识中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考生要掌握各宗教的起源、发展、教义、经典、宗教建筑等内容。

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知识1. 地理位置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中心点、周边地理环境等。

对于国际旅游来说,还需要了解该国的地理位置,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国的地理环境。

2. 地形地貌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包括地势、山川、丘陵、河流、湖泊、森林等地理特征,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3. 气候气象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气候气象情况,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力等气象特征,以便为游客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和旅行建议。

4. 自然灾害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情况,包括地震、火山、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救灾措施,以便为游客提供安全建议和应急指导。

5. 生态环境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包括生物物种、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措施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生态特色和保护工作。

二、历史知识1. 历史沿革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沿革,包括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2. 名胜古迹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历史遗迹、宗教建筑、古代建筑、文物古董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名胜古迹的历史故事和艺术价值。

3. 历史人物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将领、文学家、艺术家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影响力。

4. 历史事件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事件,包括战争、革命、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5. 文化传统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庆习俗、民俗文化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三、文化知识1. 文化艺术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该地区的艺术传统和现代文化活动。

2. 文化遗产导游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国家遗产、地方遗产等,以便为游客介绍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地理与气候]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

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

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

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

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

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

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

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

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

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

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

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

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

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

近海水域二级生产力达320万吨,其中滩涂养贝生产潜力100万吨,沿岸动物生产潜力近150万吨,深水动物生产潜力70万吨。

辽宁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北缘,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现各类矿产110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66种(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地G72处。

对国民经济有重大能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省有36种620处矿产地。

辽宁的姿镇矿质地优良,保有资源量储量25.6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还有砌、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6种。

辽宁境内有大小河流3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7条,在1000~5000平方千米的有31条。

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以及中朝两国共有的界河鸭绿江等,形成辽宁省的主要水系。

[历史沿革]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

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在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

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

据我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

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

周分封,属燕国之地。

春秋战国,燕置辽东、辽西两郡。

秦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西汉,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范郡。

东汉,增设辽东属国。

西晋,属于平州。

东晋及南北朝,被营州所管辖。

隋,为辽东郡、柳城郡、燕郡。

唐属河北道,设安东都护府。

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

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统一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故土,将其纳入安东都护府的管辖。

辽,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金,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元,东部地区属辽阳行省的辽阳路、沈阳路;北部地区属开原路成平府;西部地区的广宁路隶属辽阳行省;锦州、朝阳地区属大宁路,隶属于中书省。

明,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设2州、25卫。

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

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交界附近。

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在夺取了辽阳后,1621年8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

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为定宁得名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之后,辽宁的地方行政建置日趋完善,基本上为省、市(地区)、县三级制。

[文化艺术]辽宁的文学创作古已有之,但形成较大影响的是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

它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矿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的左翼作家,他1925年参军人伍,在部队里学习了古文和旧诗的写作,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跋涉》,1934年夏天来到青岛后完成成名作《八月的乡村》,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

先后写出了《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等大量作品。

辽宁极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有二人转、辽剧、海城高晓秧歌等。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辽剧,又称辽南戏,源于营口盖州农村祭祀娱人的一种主要演出形式,演出时照本宣唱,唱腔曲调吸收、借鉴了河北省皮影的成分,唱腔以板式变化体为主。

海城高跷秧歌属于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经过300多年的不断演变,已经形成了融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

[民族与宗教]辽宁省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

全省除汉族以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67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02%。

全省现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6个满族自治县(新宾、岫岩、清原、本溪、桓仁、宽甸)、2个蒙古族自治县(略左、阜新)。

还有2个在省内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市(风城、北宁市)。

全省有77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葫芦岛市绥中县、兴城市,铁岭市西丰县、开原市,锦州市义县等地。

辽宁省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区之一。

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

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有信教群众约204.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7%。

依法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3839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376个,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省基督教协会),还有3所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区性宗教院校(东北神学院、沈阳天主教神学院、沈阳伊斯兰教经学院)。

[旅游资源]辽宁地貌特色突出,历来不乏名山大川的沟壑纵横和雄伟之姿,也有风光旖施的江海湖泊,更有山珍遍地的森林景观。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山以自然风光的壮丽和深厚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

着名的千山弥勒大佛,是自然造化的全国特大石佛之一,端坐于千朵莲花之中,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青山沟风景区青山环抱、层峦叠嶂,被誉为“神仙住过的地方”。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与朝鲜隔江相望。

丹东生态环境极佳,水质优良,林木茂盛,资源丰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支撑辽东半岛一把天然绿伞,被誉为“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地质地貌奇特的辽宁,有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红海滩奇观,有亿万年前形成的化石奇景,有地下溶洞的景象万千。

红海滩位于辽宁盘锦,总面积20余万亩,成为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系统。

本溪水洞是亚洲最长的地下水溶洞,素有“九曲银河”之称,它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地下暗河水流终年不竭。

此外,辽宁的人文景观更是数不胜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苏友谊纪念塔、奉国寺、沈阳故宫、辽阳壁画墓群、清昭陵、平顶山惨案遗址、万佛堂石窟、兴城古城、北镇庙、玄贞观、朝阳北塔、禁兴寺双塔辽阳白塔、旅顺监狱旧址、金牛山遗址、牛河梁遗址、姜女石遗址、永陵、福陵、查海遗址,五女山山城凤凰山山城、石棚山石棚、万里长成一九门口.大连俄国建筑,张学良旧居、海城仙人洞遗址、新乐遗址、东山嘴遗址、析木城石棚、叶茂台辽墓、广济寺古建筑群、辽沈战役纪念馆、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东北大学旧址、庙后山遗址、九顶铁刹山,高台山遗址、石台子山城、赫图阿拉故城、袁台子慕、冯素弗慕、云接寺塔、中前所城、广宁城、佑顺寺、圣水寺、万忠墓、锡伯族家庙、西炮台遗址、关东厅博物馆旧址、阜新万人坑、鸭绿江断桥、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等。

截至2017年2月,辽宁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千山、鸭绿江、金石滩、兴城海滨、大连海滨一旅顺口、风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沟、医巫闾山;国家地质公园7处:朝阳古生物化石、朝阳鸟化石、本溪、大连冰峪沟、大连滨海、锦州古生物石和花岗岩、葫芦岛龙潭大峡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沈阳。

[特产与美食]辽宁省内主要物产有:秋白梨、冻秋子梨、孤山杏梅、丹东柞蚕丝绸、天女木兰、榛子、板栗、朝阳大枣、营口辽南苹果、营口熊岳葡萄、油桃、营口大闸蟹、丹东杜鹃、丹东黄蚬子、丹东草莓、丹东板栗、丹东面条鱼、大连贝雕画、软核杏、文蛤、鲍鱼、南果梨、苹果梨、香水梨、北镇鸭梨、刺嫩芽、酸枣仁、大连湾魁蜡、香螺、梭子蟹、芦苇、御赐枕、羽毛画、组花、彩石镶嵌画、抚顺琥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