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应用及发展
3D立体成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D立体成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1. 前言3D立体成像技术是一项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技术。
从最初的“红蓝眼镜”到现在的“VR头戴显示器”,3D技术给人带来了跨维度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从“3D立体成像技术的定义和原理”、“3D立体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和“3D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这三个方面对3D立体成像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2. 3D立体成像技术的定义和原理3D立体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使人眼观察到物体的立体结构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通过不同的成像方式,将平面图像转换成一个带有深度信息的立体图像,使得用户可以感受到像实物一样的3D视觉效果。
3. 3D立体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3.1 电影和游戏制作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视觉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影和游戏制作中的3D立体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
《阿凡达》和《异星觉醒》就是3D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
同时,游戏制作公司也开始将3D技术作为开发游戏的工具,以提高游戏画面的逼真度。
3.2 医学和医疗诊断3D技术在医学以及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医学图像处理中,可以将X光、CT、MRI等医学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手术操作。
3.3 建筑和设计3D技术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使用3D技术建模可以更加准确地呈现建筑物和室内设计方案。
同时,3D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使得建筑和设计公司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4. 3D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4.1 通过不断改进算法,提高图像质量目前3D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图像质量不够好,易出现重影等现象。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各家公司会通过不断改进算法等手段,提高图像质量,并解决常见的问题。
4.2 3D技术将融入更多的应用场景未来,3D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各种应用场景中。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3D技术可以创建更加真实的虚拟场景,以便用户更好地体验智能设备。
同样,在在线教育和远程会议领域,3D 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教室和会议场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对观察者头部旳位置和观察角度有较严格旳限制 ;
不能显示或只能显示很有限旳运动视差图片 ;
水平辨别率损失,画面亮度较低 。
研究方向
更精确旳深度图;
区域移动补点研究 ;
运动视差图像旳研究 ;
新型构造和器件旳研究 。
返回
集成显示技术(Integral Imaging )
• 集成显示技术又称全景显示,于 1923年由 Lippmann发明。
体显示:G体像素
T体像素;
自动立体显示:到达上K旳可视区域;
MEMS器件在三维立体显示中旳应用;
全运动视差旳实现;
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请提出宝贵意见。
被动发光旋转扫描体显示系统
Felix3D三维显示系统
可显示物体旳体像素数目10k。
被动发光旋转扫描体显示系统
Perspecta 3d显示屏
辨别率:768*768*192; 色彩格式:24bit RGB; 旋转屏转速:730rad; 体像素数:100M; 帧频:2409FPS; 接口数据率:4.68GB; 显示范围:10英寸; 可视角度:360°。
静态体三维显示技术
基于空间等离子体旳三维显示技术
静态体三维显示技术
DepthCube三维显示系统
体三维显示系统
最新进展
南加州大学研制旳三维显示系统
体三维显示系统
南加州大学研制旳三维显示系统旳 创新之处:
使用与水平成45度旳旋转镜来替代平面漫反射屏幕 。 研制了基于DLP旳帧频可高达5000fps旳超高速彩色投影机
体三维显示系统旳分类
目前,体三维显示系统从显示空间旳形成上划分可分为两
类:
•主动发光旋转扫描体 三维显示
•螺旋屏
三维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维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维技术,又称3D技术或3D图形,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
它可以将
物体的形状、颜色、位置、大小、动作等细节准确地表示出来,从而使用
户看到更逼真的场景。
它的开发和使用,对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和丰富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60年代末,IBM研究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计算机,增强了三维技术
的发展。
197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实验室研制出了第
一台生产型的三维表面表示机器,它基于图形显示技术,将物体的表面状
态和形状准确地表示出来,为三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国防部合作开发出了一套莫罗尔光栅技术(今日称之为“光栅图像”)。
1980年代,渲染技术能够将3D场景准确地显示出来,使三维技术得
到迅速发展。
1982年,斯坦福大学的Sutherland实验室研发出了第一台
3D硬件,它能够使实时3D渲染算法得到更佳的性能。
同时,该实验室也
发明出了一种“虚拟现实”技术,用以模拟真实环境及物体的表面状态,
成为今日最先进且最有用的技术之一、后来,相关技术还不断发展,如虚
拟现实头显会员(VR headsets)等,使得三维技术更加发达和实用。
三维成像技术与应用

三维成像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三维成像技术是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在显示设备上显示出三维图像的技术。
本文将分别从三维扫描、三维建模和三维打印三个方面来探讨三维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三维扫描三维扫描是通过扫描设备对实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换为具有三维坐标信息的几何模型。
常见的三维扫描设备有激光扫描仪、结构光扫描仪、摄影测量仪等。
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文物扫描、航空航天、汽车、装配检测等领域。
1、文物扫描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保护文物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三维扫描可以帮助文物保护工作,例如对文物进行精确的数字化复制,方便修复和研究;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后可以展览、学习和研究,同时也保护了文物本身。
2、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精度和效率有很高的要求,而三维扫描技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例如对飞机进行结构分析、维修、改进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将飞机的结构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开发。
3、汽车三维扫描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对汽车进行安全性能分析、检测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对汽车的零部件进行三维扫描可以方便研究和改进汽车的设计。
二、三维建模三维建模是将三维扫描获得的几何模型进行重建和编辑,制作出能够展示和修改的三维模型。
三维建模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例如3D动画、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电影特效、医学等领域。
1、3D动画与游戏设计现在的电影、动画和游戏都越来越注重视觉效果,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制作出非常逼真的场景和角色,展现出较高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2、建筑设计三维建模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实时地对建筑进行虚拟性建造,对设计效果进行高质量的展示和分析,方便后续的调整和改进。
3、医学医学领域也广泛使用三维建模技术。
三维建模可以获得精准的人体结构和病变信息,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2024年裸眼3D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2024年裸眼3D行业现状
1、实用新技术
2024年是裸眼3D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期。
裸眼3D技术是一种实用的新技术,包括双屏3D、多屏3D和眼镜式3D等。
其中双屏3D是裸眼3D 的一种,通过把两台屏幕放在一起,通过把图像高度调整,实现两台屏幕分别在两眼之间显示不同的图像,从而实现立体的3D效果;而多屏3D则是把多台屏幕放在一起,在多台屏幕上分别显示不同的图像,从而实现立体的3D效果,而眼镜式3D则是用一副眼镜,在每个眼睛前分别显示不同的图像,实现立体的3D效果。
2、技术成熟
2024年是裸眼3D技术发展的“快车道”,这种技术已经成熟,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家居、汽车、医疗、影视、娱乐、安防等领域,为用户带来了更贴近现实和更深层的体验。
在智能家居领域,可以使用多屏3D的技术,能够把客厅走廊以及其他房间的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轻松实现家庭自动化管理,智能家居在情景控制、安全保护、快速反应等方面都更完善;在汽车领域,多屏3D技术可以帮助汽车行业在设计、智能化车内操控以及安全上走向全新的层次;而在影视娱乐领域,裸眼3D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更逼真的视觉效果,使用户在观影的过程中有身临其。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在医学诊疗中的应用

杨 健 张 盼 刘 越北京理工大学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在医学诊疗中的应用关键词:医学诊疗 三维显示何为医学三维立体显示提起三维显示技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在影院中,我们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维立体电影;玩三维游戏时的画面感场景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使用地图导航时,直观的立体景象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面对已经消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将模拟重建后的场景叠加到真实的废墟上,我们依旧可以一睹它昔日的辉煌。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应用无疑加强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生活的认识。
现实世界是三维的,人们在观看一个空间物体时,双眼可以得到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和视觉心理反应,便产生了三维立体感觉。
传统的图像显示方法是二维显示,它只能显示出物体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平面信息,并不能准确地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并提供图像的深度数据,不能全面地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根据人们的视觉需求,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
当前的主流技术是根据视差产生立体视觉的原理,通过特殊显示方法将两幅具有视差的左图像和右图像分别呈现给左眼和右眼,使人们获得如同实物再现般的三维感觉。
现代三维立体显示以其可视化、数字化等特点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立体显示带给用户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考古学中,对古物进行立体还原,方便考古学家研究和保护古物;在遥感测绘中,三维立体显示可实现对地形地貌的精确观察和测量;在医学领域,三维立体显示也开始渗透到各个应用方向,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传统的医疗诊断中,医生主要通过观察各个切面的断层图像从而实现对病灶的诊疗。
但仅凭医生“在头脑中重建”患者的三维组织结构难以准确地确定病灶的空间位置、大小、严重程度以及与周围生物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
传统诊疗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难以对病情做出精确分析。
因此,临床诊疗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技术,使医生能从三维医学数据中提取所蕴涵的信息,并将这些复杂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帮助医生对病灶和周围组织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制定精确的治疗计划,提高诊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的体素化及均匀化方法

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的体素化及均匀化方法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的体素化及均匀化方法引言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图形学的不断发展,三维图形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作为图形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三维图形的显示和处理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体素化技术和均匀化方法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技术,可以提高三维图形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本文主要介绍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的体素化技术和均匀化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体素化技术体素化是指将三维物体转换成一系列体素(三维像素)的过程。
体素化技术可以将三维图形处理成一个个虚拟的立方体,这些立方体可以表示三维场景中的每一个物体。
其中,每一个立方体像素的颜色都可以用来描述场景中该立方体的物体的颜色或属性。
在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体素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素数据结构体素数据结构是一种用于存储三维图形的数据结构。
通常情况下,体素数据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块状体素、栅格体素和自适应体素。
其中,块状体素和栅格体素是比较基本的体素数据结构,而自适应体素则是一种更加先进的体素数据结构。
块状体素和栅格体素都是由固定大小的立方体体素组成的,区别在于块状体素的立方体必须是相邻的,而栅格体素则可以是不相邻的。
2、体素模型重建体素模型重建是指根据输入的点云数据集建立起符合点云表面特征的三维模型。
体素模型重建技术可以使用各种算法进行,例如基于网格重建的方法、基于流形理论的方法、基于深度图像的方法等。
其中,基于深度图像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体素模型重建方法,可以使用深度相机采集场景深度图像,并使用基于解析法的体素模型重建算法,将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模型。
3、体素叶子节点的表示体素树(VoxTree)是将物体划分成立方体体素后所得到的一种层次结构。
在体素树中,每一个叶子节点都可以存储着一个立方体体素。
可以使用不同的叶子节点表示方法,如图片压缩技术、树状体素分割算法、分段算法等。
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光场显示技术,是一种展示全息三维图像的技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二维显示的局限性,可以在视觉效果和互动性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趋势方面,对光场显示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光场显示技术是一种以光场数据为基础的立体显示技术。
与一般的显示技术不同,光场显示技术可同步显示多个图像、视角和分辨率,并且可以进行实时渲染和交互。
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创造出真实的立体图像,不需要特殊的眼镜或头盔,观看者可以任意地移动和旋转观看图像,获得更加真实、深入的视觉体验。
近年来,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由于光场显示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全球的科技权威机构、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都积极投入到了光场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拓展。
目前,光场显示技术主要应用在医学、压实制图和沉浸式体验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光场技术被用来建立人体模型,解剖学家可以通过立体显示看到自己需要的图像。
在压实制图方面,光场技术可以制作出真实感觉、气氛和深度,完全满足了用户的需要。
在沉浸式体验领域,采用光场技术制作的虚拟现实游戏,可以为用户提供真实、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二、光场显示技术的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新一代科技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光场显示技术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
未来,光场显示技术将会以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亮度、更低的功耗、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加轻便的设计等优势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对未来光场显示技术的趋势分析:1. 高分辨率将成为主流高分辨率无疑是影响立体显示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的光场显示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提高分辨率,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2.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将被探索目前光场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娱乐、电影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被探索,比如教育、设计领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应用及发展
摘要: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True 3D Volumetric Display Technique)是计算机立体视觉系
统中最新的研究方向。
基于这种显示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具有物理景深的三维图像,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图像逼真、具有全视景、多角度、多人同时观察和实时交互等众多
优点。
一、真三维显示概况
三维显示是对物体固有的三维信息进行记录、处理和再现的可视化过程,可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是基于阴影等心理深度暗示的二维屏幕透视显示,即所显示的图像只有心理景深,没有物理景深,缺点是不能直观表达深度信息,三维空间立体感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想象重构能力,容易产生混淆。
第二类是基于双目视差暗示的体视对显示,缺点是视角有限,焦距固定,多数情况下需借助助视仪器,非自然的深度感容易引起错觉、视觉疲劳及头痛等不适。
严格地说,这两类显示不能提供完整的深度暗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显示。
在空中交通管制、军事战术和战略显示、医学成像等应用场合,三维信息可被看作是结构性的——即视觉上属于三维结构或是数值性(超多维数据),使用前两类伪三维显示技术,容易丢失第三维信息,无法显示出具有真实空间感的三维立体图像。
第三类的全息显示能再现图像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因此能利用二维介质显示出虚拟三维效果,使观察者有三维视感。
但全息显示设备复杂,要求很宽的信号传输带宽和巨大的信息存储容量。
第四类的三维显示利用人眼视觉系统固有的三维数据处理结构,显示出占据着真实体积空间的三维图像信息,因此被称为真三维立体显示。
二、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原理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是直接将三维数据场中的每个点在一个立体的成像空间中进行成像,每一个成像点(x, y, z)就是真三维成像最基本的单位——体素点(voxel),一系列体素点就形成了真三维立体图像。
2.1 静态体成像技术
在一个由特殊材料制造的透明立体空间里。
一个激励源把两束激光束照到成像空间上,经过折射,两束光相交到一点,便形成了组成立体图像的具有自身物理景深的最小单位——体素,每个体素点对应构成真实物体的一个实际的点,当这两束激光束快速移动时,在成像空间中就形成了无数个交叉点,这样,无数个体素点就构成了具有真正的物理景深的真三维立体图像,如图所示。
2.2 动态体扫描技术
动态体扫描显示技术是依靠显示设备的周期性运动构造成像空间,例如屏幕的平移、旋转等运动来形成立体的成像空间。
在该技术中,通过一定方式把要显示的立体图像用二维切片的方式投影到一个屏幕上,该屏幕同时做高速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从而在人眼中观察到的不是离散的二维图像切片,而是由它们组成的三维立体图像。
因此,使用这种技术的立体显示系统可以实现图像的真三维显示。
根据屏幕的运动方式可以将动态体扫描显示技术分为两种:平移体扫描显示技术和旋转体扫描显示技术。
三、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研究
目前在国内,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的沈春林教授都已经开展了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专门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视,在校学科建设中给予了大力支持,
生物医学工程系也已对这种全新技术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
在国外,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就已开始进行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
美国和德国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制开发了球状显示技术。
3.1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应用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不受二维的显示平面限制,能够在三维空间中显示具有物理景深的三维立体图像。
因此,这种全新技术可以应用于与图像处理、图像显示有关的很多领域,在给人们带来众多方便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些学科或研究的发展。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近20年来,尽管计算机断层技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US)等医学影像技术已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但它们只能为医生提供病变部位的一组二维断层图像[20]。
医生固然可以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估计病灶的大小及形状,但这种诊断方法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对脏器或组织进行三维重建[21]后,利用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各个方位,并且对于感兴趣区域(ROI,如脑部,病灶区域等)可以进行分割,单独对其进行显示,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病灶情况。
在手术导航方面,目前外科手术正在向微创发展,如微创神经外科,介入手术、内窥镜手术等正在迅速地发展。
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介入疗法,是采用两台平面显示器来定位,但是不易准确定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观察角度也受到限制。
使用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获得三维空间中立体图像。
术前,可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术中,可实时显示重要血管以免误伤,让医生充分了解病人手术部位周围的血管和各类组织的位置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
例如,在做脑部肿瘤放射治疗时,需要在颅骨上穿孔,然后将放射性同位素准确地安放在脑中病灶部位[22],既要使治疗效果最好,又要保证整个手术过程及放射性同位素不损伤正常组织。
利用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在重构出的人脑。
3.2几种典型的真三维立体显示系统
3.2.1 静态体成像技术控制模型
首先介绍的是如图所示的一种静态体成像技术控制模型,在一个透明的成像空间里,两束激光交点通过计算机控制在材料空间内按照指定的轨迹作寻址扫描,可以观察到因两束激光相交激发转换材料而主动发光的三维立体图像。
为实现此目的,在控制模型中需要提供成像空间来显示三维立体图像,同时要操纵外围设备控制激光束的运动以及光电开关的闭合,以便按预定的地址扫描,在空间产生体素。
3.2.2 DepthCube三维立体显示器
如图所示,是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DepthCube三维立体显示器,它是一种基于平移体扫描显示技术采用嵌入式系统的立体显示器。
而最早在40年代,Parker and Wallis就已经设计出基于平移体扫描显示技术的立体显示器[28]。
DepthCube 立体显示器主要由一个高速的图像投影仪和一个多平面光学元件两个部分组成。
多平面光学元件由20个液晶发射显示屏组成,投影仪每秒发射1200个图像切片,每一个切片被投影到相应的位于不同深度的显示屏上。
当这些图像切片快速连续的投影到三维空间时,由于视觉暂留,从而形成了有真实立体感的三维图像。
这种显示器没有依靠显示屏幕的平移运动来构造成像空间,而是由不同的显示屏分布在不同的深度来模拟显示屏幕的平移运动,构成立体的成像空间,也达到了真三维立体显示的效果。
3.2.3. 基于旋转体扫描显示技术的Felix 3D显示器
如图2.9所示是基于旋转体扫描显示技术的Felix 3D显示器[10]。
它可以显示标准的应用CAD软件所产生的图像,可以利用FELIX控制软件进行实时交互转换。
图像通过声光检流计发射到旋转屏上。
显示器的标准设计使用户能够并行操作多个发射单元。
Felix 3D显示器的优点是简洁、轻便、可扩展和容易运输,它的主要部件既便宜又简单,符合标准化。
四、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实现逼真、大容量复杂信息的三维立体显示变得极为必要;而随着激光、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三维图像的立体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的三维显示方式希望能通过一个三维立体的显示器来直接显示三维图像,从而使三维物体图像既有心理景深,又有物理景深。
这种显示器被称之为真三维立体显示器(True 3D V olumetricDisplay),与之相关的基于体素(voxel)的技术则称为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True3D V olumetric Display Technique),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
是研制真三维立体显示器的关键。
利用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得到直观的具有实际物理深度的三维图像,具有全视景、多人多角度直接观察、实时交互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韩绍发,孙国良,真实感三维图形生成中混淆与反混淆技术[J],光电工程,1994;
[2] 蔡履中,刘华光,光学三维显示技术,现代显示,1996;
[3] 王肇圻,张慧娟,母国光等,用于微电子硅芯片液晶显示的反射式中继目视系统,光学学报,2002;
[4] 王辉,李勇,金洪震等,三维面形测量数据的计算全息可视化,光学学报,2003;
[5] 魏娜,王珏,刘明宇,基于Visualization Toolkit的脑模型三维重建方法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6] 何晖光,田捷,杨骅等,三维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站-3Dmed,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
[7] 潘峰,武威,杨轶璐等,视觉定位脑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坐标映射,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 石琼,沈春林,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中静态成像技术的死区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