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与小常识
自-4上班族的健康常识

防治心血管病的15种食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与饮食关系密切。
为此列举一些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益的食品,仅供参考。
洋葱:它含有前列腺素,有扩张管血、降低血脂的功能;它含有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海鱼:鱼类含人体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胆固醇作用。
每周吃一两次鱼,比不吃鱼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牛奶:它能有效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含量。
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
番茄:番茄内的“番茄素”和纤维,具有结合人体胆固醇代谢物——生物碱的作用,从而阻止人体动脉硬化和防治冠心病的发生。
海带:它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液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它含有食物纤维褐藻酸,也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并且促进代谢。
另外,海带中的钙不仅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而且可降低血压。
大豆:它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卵磷脂,具有降血脂效果。
高胆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60-100克,约90%的人症状会明显好转。
大蒜:它含硫化物质混合物,可减少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患者每天吃三克大示,可使血脂和胆固醇明显下降。
玉米:它含丰富的钙、磷、硒等微量元素及卵磷脂、维生素E,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印第安人几乎没有高血压病、冠心病,主要得益于玉米为主食。
燕麦:它含有极丰富的亚麻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清除沉积在血管壁的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坚果:核桃、板栗等坚果含丰富的镁。
若摄入过多脂肪和维生素D、磷时,如果身体内缺乏镁,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
芹菜:食物纤维含量丰富,多食可减少35%的引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
若每日摄取16克以上食物纤维,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会明显降低。
菊花:医学证实,菊花有降血脂的功效,还有非常平稳的降血压的作用。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绿茶中放一点菊花,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心血管科普宣传小常识

心血管科普宣传小常识
1. 心血管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病症在内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
能异常导致的。
2. 冠心病是什么?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痛或不适,通常发
生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
起的血管堵塞。
3. 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
高
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压力等,对心脏
和血管造成严重影响。
4. 心力衰竭是什么?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其主要症状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
泵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5. 心律失常是什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搏过缓、心搏过速、
心搏不规则等。
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
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6.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限制盐分、脂肪和糖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戒酒等。
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3大心血管常见病防治指南

心血管疾病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世界各国都将其预防视为重中之重。
2013年8月,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AS)发布了一项全球性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3年11月21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等机构又联合发布《降低血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
那么,这两项指南对我国有什么参考价值呢?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心血管疾病专家在参考这两个指南基础上,针对心血管病中常见的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疾病,为大家提出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最新健康指导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指南。
大心血管常见病策 划: 本刊编辑部执 行: 西 捷指导专家: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教授、博导 范慧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张海澄/李晓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谢海波3编辑/西捷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血脂”一词在餐桌上被不断提起,成为人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拒酒挡肉的一面挡箭牌。
的确,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少人因为“三高”而苦恼不已,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并不在意,直到出现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才意识到血脂控制的重要性,但已经为时已晚。
患者此时不但要花费数倍的人力、财力,且疾病导致的后果往往无法逆转。
因此,关注血脂健康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那究竟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血脂呢?首先,应该明确自己要做的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未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人群,目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所有已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冠心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和其他形式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控制目标。
1.一级预防:高危人群的理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6 mmol/L(100 mg/dl)或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 mmol/L(130 mg/dl);而在低危人群或缺乏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中,理想LDL-C 水平为2.6~3.3mmol/L(100~129 mg/dl)或非HDL-C 水平3.4~4.1mmol/L(130~159mg/dl)。
冠心病二级预防是怎么回事冠心病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冠心病二级预防是怎么回事冠心病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由于患者的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类成分沉着在动脉内膜上,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成的白色斑块,造成动脉腔狭窄,如果情况严重则会造成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心绞痛。
关于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二级预防则主要是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的。
本文的重点论述内容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日常护理事项。
1.冠心病的二级预防1.1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斑块是稳定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肥胖、运动、高血压等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故冠心病患者要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当运动,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提高冠心病的生存率。
1.2合理饮食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情况,值得所有人的共同思考。
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指出:需要针对性的干预冠心病患者的饮食问题,包括降低总能量的摄入、降低 LDL-C以及降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并选择植物甾醇补充剂;限制对饱和脂肪酸和肉类食品的摄入,并适量控制精碳水化合物(精百米面、糕点、含糖果汁等),摄入蔬菜水果,并限制摄入钠盐,建议为每日的摄入钠盐含量少于 6 g/d;酒精摄入量应该严格控制,如果男性有饮酒习惯,则建议每日的饮酒量少于25克,女性则需要减半。
饮食模式上还需要少食多餐,对于治疗后需要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则要注意减少维生素K和抗凝药的拮抗作用,平时要减少摄入绿色蔬菜、动物肝脏、肉类、豆类和麦麸等;多摄入镁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小米、面粉、豆制品等。
1.3控制血压如果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则需要同时控制血压,据大量研究证实,严格控制高血压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
控制血压的具体方式为: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量、减少钠盐的摄入、并对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予以纠正,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如选用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 (ARB)剂予以治疗。
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小常识

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小常识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预防脑血管疾病,需要我们平时注意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小常识,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身体健康。
一、合理饮食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饮食息息相关。
为了预防脑血管疾病,我们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
此外,也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太多刺激性食物。
有些人认为,吃起来有味道的食物才好吃,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将饮食保持在科学、健康、均衡的水平上。
二、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无论是步行、跑步、骑自行车,还是游泳等运动,都可以起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运动可以增加脑血管的弹性和血液流通速度,让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更加健康。
但是,我们应该忌讳剧烈运动,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度负担。
三、保持心情舒畅大家都知道,心情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于紧张的情绪容易导致人们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平时可以多听音乐、看书、旅游等放松的活动,让自己更加放松。
四、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人们生活中的两个不良习惯,它们往往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吸烟可以破坏心血管系统,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受阻;而饮酒过度则会导致高血压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吸烟和饮酒,让身体更加健康。
五、合理用药有些人尽管已经出现了脑血管疾病的症状,但是他们并不想去医院就医,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
但是,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避免出现过敏等问题。
六、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和肥胖人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
在体检时,我们应该留意身体的各种指标,注意身体的健康。
预防疾病小常识

预防疾病小常识疾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及时预防和控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所以,学会预防疾病很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预防疾病的小常识。
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此外,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保健食品,如蛋白质粉、钙片等,帮助我们更好的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暴饮暴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需求,它对我们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头痛、失眠等。
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是7-8个小时,如果我们经常睡眠质量差,那么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了。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我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
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状态,并且积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例如,保持乐观的态度,多关注自己的家庭和社交活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减少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更具活力和韧性。
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锻炼身体,能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预防以及对很多疾病有帮助,如缓解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脏病等。
我们也可以定期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健身等,这些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以上是预防疾病小常识的一些介绍,当然,除了这些外,还有很多更多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让我们一起关注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让我们自己更健康,更长寿!。
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

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
一、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三、三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常识
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1、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控制血压是关键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可下降90%.
2、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改变危险因素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要控制血压,同时要控制血糖、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切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酗酒、生活要有规律。
3、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4、心脑血管疾病小常识之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5、心脑血管包括哪些呢
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而脑血管疾病则大多都是中风,是由脑部出血引起的。
心血管健康小知识

心血管健康小知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
而人们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关注度却并不高,许多人常常不重视一些基本的心血管健康小知识,忽视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血管健康小知识,以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1. 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建议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全麦面包、全麦米饭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同时少食盐和甜食。
适量饮水也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2. 运动: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肺功能,帮助控制体重和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例如快步走、游泳、跳绳等。
3. 抽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血管紧张,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不正常运作,直接威胁到心脏的健康。
因此,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 酗酒:酗酒是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量的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身体脂肪含量,影响身体代谢,直接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血管系统,请适量饮酒,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5. 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因此,减轻心理压力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进行一些心理调理的训练,例如户外休闲、冥想、瑜伽等,均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6.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建议平时多留意身体健康情况,如果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
综上所述,以上六点心血管健康小知识有助于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轻心理压力,定期体检,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注重心血管健康小知识的实践及传播,对于减少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与小常识
多吃新鲜的果蔬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每天食用至少8份果蔬的人群,比那些每日食用少于3份的人群心脏死亡风险降低了22%。
新鲜果蔬中富含维生素、叶酸、纤维素和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氧化反应对血管损伤,增加血管的扩张力,保持血管的畅通。
每天的餐食中至少要保证500克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其中一半要是深色的,如西红柿、菠菜、紫甘蓝、胡萝卜等。
多吃深海鱼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深海鱼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是护心最重要的。
如果从现在起每周吃两次深海鱼,每次约吃60克左右,比如三文鱼、金枪鱼等,4—8周后,心脏健康就会有明显的改善,还能减少中风的危险,这也是食深海鱼多的国家和民族中风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
人体中只要甘油三酯超标,就意味着血管和心脏将承受更多的压力,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欧米伽3脂肪酸非常容易被破坏和氧化,所以生吃深海鱼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营养。
若不习惯生吃,最好清蒸。
另外最好还能搭配麦弗逊南极磷虾油,其成分含有南极磷油600mg,并富含磷脂质、DHA、EPA、和超强抗氧化剂虾青素等,是唯一一款同时含Omega-3-6-9的南极磷虾油,全面均衡补充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缓解心脑血管不适应症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有效减少关节炎不适应症状。
多吃坚果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司局(FDA)的一份健康声明表示,多数坚果,如大杏仁、核桃、开心果等,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饮食的一部分,每天进食约42克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是最佳的护心小零食。
坚果最好选择原味或低盐的,过多盐分的摄入反而会带来高血压的风险。
预防心血管疾病小常识:
1、控制体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2、适量补充蛋白质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
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
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
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3、补充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
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
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4、控制盐的摄入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
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
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
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
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
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5、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6、不贪凉勤锻炼
不管冬季夏季都应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冬季天寒,天气变幻无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时间,应当注意保暖,夏季燥热,气压低,湿度大,汗如雨下,切忌受风,勿要贪凉,冷食亦当适度。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