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关怀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关怀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关怀幼儿园教师扮演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和陪伴者的角色。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他们不仅需应对学员们的各种需求和行为问题,还要在心理上疏导和关心孩子们。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和关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这项工作。

首先,心理疏导和关怀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师常常面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例如,一些幼儿可能会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或者因为自我认知不足而有自卑情绪。

在这些情况下,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帮助幼儿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人性化的关心和理解。

教师应该耐心聆听幼儿们的倾诉,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比如,当学生发生争执或者受到欺负时,教师应该积极介入、调停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们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人。

第三,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只有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

例如,幼儿正处于自我认知的探索阶段,教师应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另外,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相对较低,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倾听的方式,准确把握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疏导和关怀。

最后,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心理疏导和关怀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学习环境。

他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表达情感、释放情绪,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和关注幼儿的发展。

只有家园携手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总结起来,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同时也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方案 幼儿园教师健康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方案 幼儿园教师健康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方案一、概述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环境与发展。

但现实中,由于工作压力、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问题。

对于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调适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方案,以期帮助教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教育质量,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问题分析1.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幼儿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如教育教学任务重、幼儿行为管理难、与家长交流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教师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教育。

故而,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三、解决方案1. 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健康培训师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技巧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2. 建立支持体系幼儿园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

建立心理健康交流师团队,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和交流服务。

3. 创设良好工作环境幼儿园管理者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幼儿园可以建立健康档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跟踪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5. 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树立健康的心态和习惯。

四、结语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希望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人都能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六、落实措施1. 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在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时,教师需要学习如何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有效的应对和调节情绪的技巧。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与调适 幼儿园教师心理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与调适 幼儿园教师心理

健康管理与调适1. 概述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着孩子们成长教育的责任重大的角色,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管理与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2.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诸多压力,例如学生数量多、教育需求高、与家长的交流等。

这些工作压力可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3.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意味着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

只有教师自己心理健康良好,才能更好地去关爱学生,保障学生的成长。

4.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措施教师在工作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检测,通过这些方式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适。

教师还可以通过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角色幼儿园领导和管理者应该关注和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辅导团队,为教师提供心理交流和心理帮助,引导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6. 结语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调适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校和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并支持教师的心理健康管理,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7. 培养教师自我调适能力除了学校和管理者的支持外,教师自身也需要培养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教师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师需要学会放松自己,例如通过冥想、音乐欣赏、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

另外,教师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工作之余有自己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

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自我调节

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自我调节

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自我调节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着培养和照顾孩子们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身心健康与自我调节对于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幼儿园教师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他们需要注重身心健康,并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他们要意识到身体健康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定期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和抵抗力。

此外,他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幼儿园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关爱和教育。

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自我调节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幼儿园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与孩子们的日常相处和互动,这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耐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面对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时,教师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并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引导来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会自我放松和调整心态,以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爱好、与同事交流、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放松心情。

只有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幼儿园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再次,幼儿园教师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工作中常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容易引发消极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可能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并在工作中保持乐观和自信。

他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工作环境都是独特的,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同时,教师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用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只有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幼儿园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自我调节对于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能力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幼儿园老师的工作特点及心理压力来源1.工作特点幼儿园老师工作繁重,需要照顾孩子们的身体、情感、认知、社交等各个方面。

此外,老师还需要课堂教学、孩子们课后托管等,以及与孩子家长的沟通等各种各样的工作。

2.心理压力来源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存在许多压力来源。

首先,幼儿园老师需要背负大量的责任,如果孩子受到伤害或者事故发生,老师会承担很大的责任。

其次,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强度很大,需要不断地照顾孩子,这种工作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和体力的消耗,长此以往,会使老师的身心疲惫。

此外,老师还需要应对孩子异常行为、家长的质疑和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地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

二、幼儿园老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

首先,老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如果老师的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比较大,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质量直接相关。

如果老师的心理压力太大,就会影响老师的工作,造成学生的学业成就下降,缺乏兴趣和动机等问题。

三、幼儿园老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能力1.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老师应该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并分配时间给自己休息和充电。

此外,老师还应该保证自己的饮食和睡眠,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

2.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来放松自己的身心。

例如,可以参加运动课程、音乐会等活动,还可以阅读书籍、观看电影、旅游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老师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提高老师的情绪管理能力。

3.寻求帮助和支持寻求帮助和支持是促进老师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因素。

老师可以与同事、领导、家长或关注心理健康的机构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并学习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

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

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作者:卢秀兰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4期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事件频发,一桩桩虐童事件,引来一片片谴责,也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和人性的拷问。

虐童事件表面看是一起严重的违法甚至上升到犯罪层面的事件,但从更深的心理层面来看,是幼儿教师的严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所导致的。

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幼儿教师心理不健康?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呢?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社会地位低,承载的期望高。

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

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同时,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教师承载了家庭对幼儿的希望,同时教育改革也不断对幼儿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二)经济地位低,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幼儿教师经济地位极低,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又大。

“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

这在市场经济下物欲横流社会里,对幼儿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击。

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

有的幼儿园还频频的开课、比赛,这也花费幼儿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

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

(三)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缺乏激情。

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有的精灵古怪、有的蛮横霸道、有的攻击性强。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幼儿园老师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由于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较大,若收不好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其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这篇文章将分享一系列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以帮助教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工作。

一、平衡生活和工作幼儿园老师应该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以确保在工作时保持心理平衡。

可以通过规划自己的周末时间,制定娱乐活动,跟家人和朋友交流或者参加提高自身的学习和培训,这将有助于减少工作导致的压力和焦虑。

二、学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自我认知是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一种方法,幼儿园经常需要处理大量孩子的情绪,需要更高的情绪管理技巧。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技能,例如冥想、瑜伽或者学习自我舒缓技巧等,以帮助控制和恢复自己的情绪。

三、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目标是实现职业成就的关键。

它可以给你带来满足和成功感,从而推动你前进。

幼儿园老师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如提高课程质量、增加互动和按时完成任务,以保持自我激励和职业生涯发展。

四、维护良好的社交网络孤独感是导致情绪负担的原因之一,与其他教师建立联系可以带来支持、理解和共鸣。

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同事交流,分享经验、情感并获得支持。

他们可以组织聚会、吃饭或者其他活动来跟同事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五、接受工作压力幼儿园工作的压力来源于很多方面,如课程准备、与家长沟通、孩子行为和教学技巧等。

必须面对工作压力,处理好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每日计划、清单、优先级、专注力和时间分配等措施,更好地分配和计划自己的工作时间。

六、保持积极心态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幼儿园老师很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态可以帮助自己克服这些痛苦。

幼儿园老师可以培养心理上的积极性,例如通过感恩日记、积极的自我评价、学习新技能等来鼓励自己。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孩子们智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物。

他们面临着教育和照顾孩子们的重任,这种工作压力经常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幼儿园教师需要合适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并提供一些对教师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的方法。

心理压力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教师们经常面对人际交往的压力。

与家长、同事和学生的沟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能量。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价值形成了他们对教师的高期望,而这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此外,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角色的分工和意见的冲突也会使教师们感到紧张和困惑。

其次,教师们常常会面对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他们需要备课、教学、辅导和照顾学生,而这些任务需要处理的细节和挑战非常多。

学生们的需求和问题也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感到不堪重负。

最后,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因为工作带来的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

教师们在工作中会面临许多紧张和挑战,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风险。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应对心理压力,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处理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这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的个别咨询或小组讨论来实现。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教师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源,寻找应对方法,并提供应急措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支持活动。

教师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问题和解决方案,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种交流和支持能够帮助教师们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困难时获得支持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

培训可以包括情绪管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
近年来,幼儿教师虐童事件频发,一桩桩虐童事件,引来一片片谴责,也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和人性的拷问。

虐童事件表面看是一起严重的违法甚至上升到犯罪层面的事件,但从更深的心理层面来看,是幼儿教师的严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所导致的。

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幼儿教师心理不健康?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呢?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地位低,承载的期望高。

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是压力的来源。

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同时,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教师承载了家庭对幼儿的希望,同时教育改革也不断对幼儿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二)经济地位低,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幼儿教师经济地位极低,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又大。

“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

这在市场经济下物欲横流社会里,对幼儿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击。

据了解幼儿教师平均每周投在案头工
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且有58.25%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

有的幼儿园还频频的开课、比赛,这也花费幼儿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

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

(三)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缺乏激情。

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幼儿园里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有的精灵古怪、有的蛮横霸道、有的攻击性强。

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

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犯点错误也是难免的,孩子调皮,是一种可爱。

但孩子如果在幼儿园被其他幼儿抓破点皮、吃点亏就会非常心疼,要为孩子讨公道。

如果幼儿教师处理稍有不妥,有的家长就可能到处告状,弄得老师心烦不已。

目前,幼儿园几乎都是女教师,性别过于单一,工作缺乏激情。

同时,女性一般比较敏感、增强好胜、嫉妒心强,这些都给幼儿教师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

(四)个人心理承受力不同。

心理承受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为四个等级: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

其实,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

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

乐观向上的人一般比较“看得开,放得下”,那些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幼儿教师,内心焦虑、孤独等难以排遣,容易成为职业
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允许孩子犯错误。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幼儿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幼儿不是小大人,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而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许幼儿犯错误、允许孩子不听话、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另外,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都存在差异,如果能意识到这些,愤怒自然就不易产生了。

(二)认识自己的情绪,释放不良情绪。

当自己不快乐或情绪出问题时,要善于认清情绪发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是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工作压力大等等。

当意识到这一切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时,应立即反省情绪源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松自己,避免对他人的苛求。

承认有些事情自己也会无能为力,让情绪由激动、紧张,慢慢冷静。

(三)重视休闲娱乐,调整生活节奏。

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生活的幼儿教师,最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

因此,无论工作多么忙,都不能把工作当作你生活的全部,而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k 歌、周末游玩、爬山等。

丰富的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

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
己的生活乐趣。

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

此外,有机会还可以听听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心理能量。

当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不能只看重个人学历和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议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查。

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群体,才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