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被称为“存在主义”,其核心概念是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一、存在与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将人类存在看作是在真理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仅仅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一种向往和寻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存在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提前确定好的,不是基于一些绝对的价值,而是在不断地行动和选择中不断完善和变化的。
二、世界与被遮蔽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一种透明的存在,而是一种被遮蔽的存在。
存在的被遮蔽性来源于人类对现实的盲目,这种盲目来自人们的主观偏见和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无法看到事物的本来面貌。
三、自我与他者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者的关系。
他主张,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而社会是由大量的他者构成的。
只有当人们摆脱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束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和他者共同构成的,才能真正理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存在的真正问题,回答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哲学问题,尤其是人类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问题,提出了存在在奋斗和寻求中不断完善和变化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他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自我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存在主义

一次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盛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一次大战后,德奥失败, 十月革命成功,1918-1928年柏林工人起义、武装斗争等等,严重威胁着德国现代性生存,在现代性之中充满了 忧虑、烦恼、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阴暗情绪。然而现代性又不甘心失败,时刻企图东山再起,复仇雪耻,为发泄 他们的阴暗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引上自我奋斗的道路,从而把知识分子中的悲观、消沉颓废情绪纳入到现代性的复 仇轨道,存在主义哲学就应运而生了。而当希特勒的纳粹党正式上台,德国现代性再次得势时,他们对存在主义 所鼓吹的那套消沉颓废思想便不那么特别爱好了。
哲学主张
01
存在先于本 质
02
偶然荒诞
03
自由选择
04
人与人
05
悲剧论
06
神学关系
“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本 质的不同。传统的形而上学一般给“本质”赋予了普遍的、抽象的以及形式的特征,而且一般认为在时间上来说, 本质先于存在。
存在主义
当代西方哲学流派
01 产生背景
03 哲学主张
目录
02 思想流派 04 代表作品
05 代表人物
07 文学
目录
06 小史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 的创始者。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 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萨特指出:“他人就是地狱”。他人乃是一个存在的客体,这种客体不同于物,他不但存在着,而且还对我 构成了威胁,因为他是自由的物体。在他的“目光下”,他可能把我变成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从他人的 目光或他人的地狱中解脱出来,只能有两种途径:或者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物,或者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操纵 他人。
存在主义四个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四个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人类存在是有一定的自由的,同时人类存在也是有意义的,但这种存在也是一个孤独的存在。
也许我们能够在这种孤独中找到自我,也许我们只能意识到这种孤独。
存在主义的思想涉及很多方面,但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4个观点包括自由、意义、孤独和死亡。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观点。
自由存在主义者对自由的看法是非常重视的。
他们认为自由是人类的本性,我们总是自由的直到有人去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他们认为自由是人的奇迹,而每个人都是在独立的选择中获得自由的。
而尽管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并不代表自由就是好的。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在选择他们的自由时面临着无数的可能性,但是,每种可能性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后果,这也就需要人在决策时思考和决策的后果。
意义意义是人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人们总是在思考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这些问题是人类存在哲学的本质。
存在主义者认为,意义是一种主观性的体验,它是由人们所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于外在的客观世界所决定的。
虽然存在主义者承认世上有一些普遍的价值和基本的规律,但是他们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是无法被量化或概括的。
孤独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类的存在是孤独的,这个孤独是从人类的空间处境和我们的生命百态而来的。
当一个人面对这样孤独的存在时,他或她可能会感到需要去寻求意义或目的来使存在其意味。
但是,存在主义者强调的是,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独创的,因为它们都是基于自己的生命百态和自己的选择。
死亡死亡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同出生一样,它是一个普遍的人类经验。
存在主义者认为,死亡是人生必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它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的限制和不可避免的终结。
虽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死亡的理解可能不同,但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们需要认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终结的事实,才能更好地协调自己的生命策略。
总结存在主义的四个基本观点自由、意义、孤独和死亡,是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包括但不限于:
1、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
代表作为《存在与时间》。
2、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
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3、萨特
萨特存在主义,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和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它又称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或简称为存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诞的。
代表作品:《存在与虚无》。
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

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哲学理念。
这两个理念在哲学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学术讨论。
一.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存在主义是一种重视个体存在的哲学理念,主张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主张人是自由的,是对世界、生活和自我进行主观选择和创造的主体。
这种理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在二战后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孤独和责任,主张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选择时,必须依靠自我意志和决定,不能依赖于外部的权威和传统。
此外,存在主义也主张,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存在,在精神上,人是一个有自我意识,有主观判断和选择能力的独立主体。
在存在主义看来,人的自由是绝对的,是不受任何外在约束的。
但这种自由并非无目的、无节制的随意行为,而是一种理性的自由,是在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后,通过自我选择和决定,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的自由。
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主张对现代理性进行批判,对以科学、历史和真理为标志的现代性进行解构。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性的理性是一种专制,是对人的存在和思想的压迫和独裁。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代理性的怀疑和批判,主张“解构”以科学和真理为基础的现代话语,以此来揭示现代性背后的欺骗和强权。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没有绝对的真理和确定的意义,所有的观念和价值都是相对的,都是建构的。
人的存在和经验并不是固定和一致的,而是多元和变化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尊重,主张以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和生活。
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不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看似截然不同,存在主义主张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强调主观的选择和创造;而后现代主义却对现代性的理性提出批判,主张对真理和意义进行解构。
然而,这两种理念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强调人的主体性,都主张对传统和权威的怀疑和批判。
存在主义的基本理念与意义

存在主义的基本理念与意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它在20世纪初兴起,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的基本理念与意义,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理念:存在优先于本质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存在优先于本质。
传统哲学常常试图通过本质来解释人类的存在和行为,而存在主义则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
人类不是被赋予了某种固定的本质,而是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
这种观点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不是受先天条件或外部因素所限制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我们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定义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二、存在主义的意义:责任与自由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责任和自由。
它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有责任。
我们不能将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或命运,而是要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这种观点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
它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我们应该积极地选择和行动,以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三、存在主义的挑战:孤独与无意义存在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孤独和无意义的存在。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孤独和无意义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固定意义的世界中。
这种观点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我们如何在一个没有固定意义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存在主义的回答是,我们必须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创造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追求自己的激情、关爱他人、追求知识等方式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四、存在主义的启示:活在当下存在主义还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
它强调个体的存在是瞬时的,我们不能将生活的意义寄托于未来或过去,而是要珍惜当下。
这种观点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被过去的遗憾或未来的担忧所困扰。
我们应该专注于眼前的事物,享受当下的美好和快乐。
总结:存在主义的基本理念与意义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1. 存在主义告诉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多重要啊!就像你选择走哪条路,那可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呀!比如你决定每天早起学习,这就是你为自己负责,对不?2. 它让我们明白自由的珍贵呀!想想看,你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工作,像鸟儿自由飞翔在天空一样,多棒!就如同你选择了做画家,去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
3.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片雪花都有不同的形状。
比如你的朋友都喜欢热闹,而你却偏爱安静,这就是你的独特之处呀!4. 它还提醒我们要真诚对待自己的感受,这可不是小事!好比你难过了就哭,开心了就笑,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对不对?5. 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在于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这不就是人生的挑战嘛!就像航海中遇到风浪,你得勇敢前行啊!比如你突然面临工作变动,那也要勇敢去应对呀。
6. 它促使我们积极创造自己的生活意义,多有动力啊!如同你决定去做志愿者,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这就是你创造的意义呀。
7. 存在主义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这太关键了!别总是想着以后怎样,现在这一刻就很重要呀!像你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光,多值得珍惜。
8. 它提醒我们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主见,这多难得!就像大家都去追流行,你却坚持自己喜欢的风格,多酷呀!比如你坚持喜欢古典音乐。
9. 存在主义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各种可能性,哇,多让人兴奋!就像打开一扇又一扇未知的门。
比如你一直想尝试跳伞,那为什么不去呢?10. 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真的很大呀!它让我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配角。
就像舞台上的你,尽情展现自己的光芒,多了不起!比如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觉得存在主义真的很有价值,它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和生活,勇敢地去追求和创造,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和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与当代社会
摘要:本文介绍了存在主义的时代产生背景及存在主义的主要特征,以及存在主义从诞生以来随着自身的发展演化对西方文化,观念和我国现当代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并结合自身对我国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社会主流提倡观点的理解,表述了自己关于存在主义对我国国家政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的理解。
关键词:存在主义;产生背景;西方文化;社会生活;国家政策
1存在主义产生背景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同时人类社会进入到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的同时,现代把人剥得“赤身裸体”的长期奋斗也就开始了。
另外,新教确实把宗教意识提升到个人的虔诚、良心的自我反思以及紧张的内在性这样一个更高的水准。
然而,为了能够直接面对他的上帝,面对他的信仰的严厉而又不可解释的要求,人被弄得一无所有了。
如是,他也就被剥夺了一切宗教仪式和教义。
新教确实提高了
宗教意识,但它同时又把这种意识同我们整个人性的深层无意识生活割裂开来。
新教越是极力保持同上帝面对面的基本关系,这种关系就越发变得淡薄,直到最后,这种同上帝本人的关系就有变成一种同虚无主义的关系之虞。
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2 存在主义特征
存在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鼓励人的非意识性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且作为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者称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然而存在主义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一时流行的风尚,也不只是一种战后时期的哲学情绪,而是直接存在于现代历史主流中的人类思想的一项主要运动,承担了西方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变革哲学的中心议题。
从启蒙主义式的无往不胜的理性转变为单个人或个体独有的经验,这单个人或个体情愿把自己摆到他的文明的最重大的问题面前接受挑战。
另一方面,存在主义也反对对人作简单化的理解,力图掌握整个人的形象,尽管为此它也必须去揭露人的存在中的一切黑暗和可疑的东西。
关于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存在主义与西方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主要是从个人存在出发解释世界,强调精神存在的价值,指出意愿不为任何东西所决定,人可以自主选择,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预期的目的。
其心理学意义在于强
调意识的能动性、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
存在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通过对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人思想体系的观察,可以发现,存在主义对他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应把人的主观经验世界作为
研究对象,研究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性发展具有建设性倾向;
第二,以来访者的真实存在为中心,采用问题中心的方法,帮助人"成为真正的自我";第三,人必须承担选择的责任和后果,在与自己、社会及自然的相处中达到统一。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对以后西方文化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这首先表现为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对它的集成与发展。
比如德国宗教的改革旗手马丁路德的学说充满要求摆脱精神奴役,追求自由的强烈个人主义。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进一步论述了人性和人道主义,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随着西方近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如费尔哈德的主要哲学观点与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极为相似,但他摈弃了唯物主义的概念,称自己的哲学为人本主义,其思想主要包括几点:1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自爱和利己主义。
他说“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2道德的基本准则是:一是合理的自我节制;二是对人的爱。
而这两条归根到底还是满足各人的幸福。
3对人的爱是真正的宗教。
他认为爱是生命,生存的本质,爱是真理,爱是美德。
进入20世纪,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阐述的关于人的精神生活的结构和作用的理论也是人本主义,其核心是潜意识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性本能和个性三要素论等。
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存在主义把西方人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他们更关心人,尊重人,对人的价值,地位,生活和遭遇,以及人的自由,前途和命运都更加重视。
4存在主义与中国
20世纪初,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在中国传播。
随着我国一些译者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剖析,存在主义思想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再到强的过程,一些中国青年受到影响并在思想上发生变化。
鲁迅,钱钟书,王国维,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中都有存在主义思想的反映。
1945年作为一种整体运动的“存在主义”刚刚在法国产生,在此期间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某些作家的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就是尼采,他的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进和展开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时的一些作家以及法国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如钱钟书,戴望舒,徐仲年,吴达元,陈石湘,盛澄华和罗大冈等人,已激起中国翻译,介绍和研究萨特的一圈涟漪。
中国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便开始引起萨特的思想和作品。
1949年以后中国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研究可以分为两期,一是7 0年代末以前对存在主义的冷落期,一是70年代末以后对存在主义的全面介绍与研究期。
新中国建国后,思想界受苏联影响很大,对整
个西方哲学的态度也是如此。
理论界表现得偏激和武断,受当时流行的庸俗社会学的影响,以一种激进的面目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采取全面的排斥的态度,不加分析的称之为颓废主义,存在主义也在禁列。
70年代末中国政治生活的变化,使得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在芜湖举行的“西方文化讨论会”,对日丹若夫的讲话和对唯心主义的态度进行了全面的反省。
以及文学界的一系列会议和“拨乱反正”,开始对从前受冷落的“资产阶级文化”及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全面介绍和研究。
此外一些存在主义的重点作家得到了研究和传播。
文革后的中国对理想和信仰的失落,而萨特提倡的个体本为自由观迎合了迷茫的一代中国人。
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观念为80年代的国内作家思考人生,人的自由和处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那个年代的文学穿凿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新思路,形成了影响颇大的存在主义文艺思潮。
当代中国在“现代化”的架框中,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思潮时,存在主义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尤其是存在主义对人生生存的思考,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就我国目前的文艺创作和批评来看,虽然也是进行着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突破,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解构和重建。
因为,它以试图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文化进行改造和扩展,已经开始了从本体论角度建构我国当代美学和文艺批评。
另外在创作实践中,有些作家也明显地表露了受存在主义影响的印记,如所请的新生代和晚生代作家,在他们的精神特征中已有存在主
义的气息。
另外也有些作家刻意对存在主义进行了一种文学的阐释,如有些评论家对张炜创作中的海德格尔思想的痕迹和透视。
存在主义之所以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它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不仅提出了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发展的不平衡性,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它还揭露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异化的不合理现象,对于提高人的自觉能动性,弘扬人的主体作用,要求人们对自由的行为负责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时我认为存在主义观对我国目前的政治,教育,文化改革有某些积极响方面。
(1)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世间万物的最可尊贵者,以人为为世间万物的根本,人的存在和需要要被看做我们认识问题和价值取向的最终依据和标准。
正视人的存在珍惜人的生存权利,关注人的痛苦欢乐尊严等。
真正幸福的人是过着值得很受尊重和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是精神和物质都很富有的人。
(2)提倡民主平等的社会理念,构建一个人人平等,独立发展自由发展的社会氛围。
(3)重视人的自主构建,主张每个人成为真正的自我,拥有自由的价值选择。
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参考文献
【1】程杰晟.人本主义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2008
【2】“存在主义”哲学对二战后西方社会的影响
【3】徐琛,贾林祥.论存在主义对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思想体系的影响.苏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4】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百度文库
【5】刘晓光.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影响和启示.广东培正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