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风雨80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与长征相关的重要党史和战争知识。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在经历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受到了重大损失。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之后,红军像重新获得了生命,他们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他们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
随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英雄事迹早已成为红军顽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标志。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

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浴血奋战,跨越泰山、雪山、草地、河流,终于实现了长征的壮丽胜利。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宝库。
在这里,我想向长征的伟大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长征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也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共生共荣的关系。
我们不能忘记,正是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和大力援助,才让红军能够在千难万险中持续前行。
长征的胜利证明,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胜利。
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长征精神,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坚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长征也是一次理论之旅。
在长征的艰苦环境中,红军经历了史上极为艰难的环境,但也正是在这些困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井冈山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斗争路线,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前进的理论武器。
长征是一次理论的洗礼,也是一次思想的升华。
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理论的敬畏,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长征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当红军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从未低头,始终坚信胜利的到来。
这种信念和精神是长征胜利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迎难而上的力量源泉。
我们要时刻坚定自己的信念,永远不放弃对胜利的追求。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牢记长征的精神,毫不退缩地迎接挑战。
长征的胜利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永远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今天,中国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长征的勇往直前精神,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我们要以长征为反面教材,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永不止步。
在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伟大的时刻,让我们怀着对长征伟业的无比敬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那些打破枷锁、勇往直前的革命先烈。
回顾长征的胜利之路,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意义和力量。
红军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一次伟大转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强大兴起和战斗力的提升。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一段历时两年多时间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跋涉之路。
长征中的路途险阻、生命危急、战斗激烈、伤亡惨烈,但红军战士坚韧、勇毅、英勇,不屈不挠、机智果断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下了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基础。
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长征不仅实现了激流勇退,而且实现了智取和各个击破。
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奇迹,并不在于它完成了苏区的转移,而在于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战斗经验,赢得了生存权,树立了革命宝库的重要形象。
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长征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深入人心,吸引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共同投身革命队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信任,推进了革命事业。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和实践的体现。
它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民族伟力而不断前进的奋斗历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长征中策划和实施的革命策略和战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石。
长征是中国革命正确认识历史与鉴戒的活动。
历史给人类启示,提示人们未来的方向。
长征重要地启示了中国革命,指明了今后的方向,而这种方向,正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又一次极其重要的节点: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则,正确处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激发革命的巨大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红军长征胜利的80年之际,回顾长征的历史与意义,令我们深感敬仰和感动。
80年前的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贯彻实施,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进的奋斗历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2026年10月11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时刻。
纪念这个胜利,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奋斗的无名英雄。
1927年8月7日,在南昌举行的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在江西和闽西的一系列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由于内部分裂、敌强我弱的矛盾和错误决策,人民革命军的势力很快被国民党武装镇压所收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旅和其他人民革命军主力被迫离开井冈山,向着西部行进。
这就是长征开始的时候。
长征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
在这一历程中,中央红军旅和其他部队共行程24000公里,横穿18个省份,越过14个大江大河,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困难的生活。
长征的最终目的是在西瀛渡口建立新的根据地,在1935年德阳会议上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红军主力就此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在长征中,红军英勇无畏,不屈不挠。
他们面临着严酷的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况,但是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并坚信共产主义事业。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长征是一次实现国共合作的过程。
在长征前,国共两党因为意识形态、区域分布、军事力量分配等问题出现了分裂。
但是,长征中进行的合作,为两党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基础。
长征使中央红军和其他的人民革命军主力得以保持联系,这为新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此外,长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经验总结。
由于内部矛盾和错误决策,人民革命军主力在革命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挫折。
然而,长征使革命烈士在复杂的环境中得到快速成长,并提出了新的革命方法。
长征的成功表明,以久遇战略的革命及其他战略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党的根据地中,共产党总结了过去所犯的错误并赢得了战略成功。
对于当代的中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哪天

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哪天2016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哪天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那么2016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是哪一天呢?下面请随店铺一同来了解下吧。
2016年10月22日为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拓展阅读】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x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蒙古与军领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三大主力会师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讲话稿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讲话稿95年风雨兼程,95年峥嵘岁月。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下面小编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讲话稿,欢迎借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讲话稿同志们!自8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
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红军长征之所以成为我们党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国革命由波折坎坷走向蓬勃发展的重大转折,关键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
这是红军长征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启示。
红军长征,推动我们党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指导问题,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基本点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我们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一部包括红军长征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5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5篇两万五千里长征,铸成了中华民族钢铁一般坚强的信念,教会了炎黄子孙磐石一样顽强的意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长征期间写下的不朽诗篇,这首诗充分表现了红军们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不畏艰难困苦,坚持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体会长征的不易和艰苦,我们第一初中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举办了一次模拟长征活动,重温长征精神,踏上了二十一世纪新的长征之路。
这天早上,我们呼吸着清晨特有的新鲜空气,早早地来到了学校。
坐在班级里,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谈论着,从他们飞扬的眉角和炯炯有神的双眼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长征特别有信心。
同学们阳光的笑脸让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在我的苦苦等待下,第一支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地出了校门。
飘扬的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头,毫不内敛地张扬着我们坚持到底的决心。
走在队伍中,我们仿佛就是当年英勇的红军战士,带着势不可当的锐气,向着胜利的彼岸冲锋。
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怀念,我们抵达了目的地。
我们席地而坐,拿出先前准备好的面包和水,大快朵颐起来。
这时,几位同学走到我们面前,站成了队,放开嗓子唱起了《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饱含了对红军战士的尊敬和怀念,饱含了对现在幸福的珍惜和满足。
一曲终了,同学们响亮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在休息的最后,我们全体师生齐唱了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为我们此次远足活动留下了最美的痕迹。
回来时的路却不似来时的平坦大路,处处是蜿蜒的山路,调皮的石子儿无时不刻不在与我的脚掌亲密接触,于是原本我们脸上信心满满的模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紧绷的哭脸,渐渐的,有同学撑不住了,发起牢骚来。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大声起了个头:”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纷纷唱了起来,疲劳的感觉渐渐消失,我们的信念,重新坚定起来。
这次长征,不仅仅是一次远足活动,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
正是长征,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勇气,在苦难当中满怀希望的坚定。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
80 年前,那是一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长征,是一场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征程。
那是在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这一路,充满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红军战士们面对的是敌人的围追堵截,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缺衣少食的困境。
他们爬雪山、过草地,跨越了万水千山。
爬雪山时,刺骨的寒风和稀薄的氧气,让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许多战士被严寒冻伤,甚至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上。
过草地时,茫茫的沼泽地隐藏着无数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再也无法起身。
但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不仅要与自然环境作斗争,还要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
每一场战斗都是生死较量,但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英勇杀敌。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
他们坚信,只要跟着党走,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就一定能够为人民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长征的胜利,也离不开红军战士们的团结协作。
在长征途中,各个部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长征的胜利,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红军战士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人民群众为红军提供了粮食、住所和情报,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80 年过去了,长征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在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但我们要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