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第一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要求
水量、水压应满足用户需要;水质应符合国 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1.2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2.1 给水系统的分类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按照用途可分为: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生活给 水系统 生产给 水系统 消防给 水系统 共用给 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是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设置的用水系统。包括供给生产设备冷却、 原料和产品洗涤,以及各类产品制造过程中 所需的生产用水。 生产给水系统也可以再划分为:循环给 水系统、复用水给水系统、软化水给水系统、 纯水给水系统等。 生产给水要求
查看增压、贮水
设备图片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1.2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2.2 给水系统组成
引入管 计量设备 建筑给水管网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给水附件 增压、贮水设备 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
包括各类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配水龙头和生产、消防等用水设备等。
单把立式菜盆龙头
面盆单把龙头
适用场所: 供水压力只能满 足建筑下层供水要求 时采用。
水池
水表
泄水管
分质给水方式
特点: 根据不同用途所 需的不同水质,设置 独立的给水系统的建 筑供水 。
室外给 水管网
饮用水 给水系统
杂用水 给水系统
室外排 水管网
适用场所: 小区中水回用等。
水处理设备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1.4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1.4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1.4.2 管网布置形式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中分式 特征及使用范围: 水平干管敷设在中间技术层或中间吊顶内,向上 下两个方向供水。屋顶用作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 术层的高层建筑多采用。 优缺点: 管道安装在技术层内便于安装维修,有利于管道 排气不影响屋顶多功能使用。需要设置技术层或增加 某中间层的层高。

第一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

第一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

第一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一系列工程设施的组合,将室外的水引入室内,经室内配水管网送至各用水点(生活、生产、消防),同时应满足一定要求(水量、水压、水质)。

一、给水系统的分类(按用途分):1、生活给水系统---供饮用、烹饪、盥洗、沐浴、洗涤、冲厕用水等。

水质:符合国标。

2、生产给水系统---生产产品工艺用水、生产设备冷却用水等。

水质、水量、水压因工艺而异。

3、消防给水系统---各类消防设备灭火用水。

水量、水压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二、给水系统的组成一般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等组成。

1、引入管:从室外给水管将水引入室内的管段,又称进户管。

2、水表节点(设在水表井内):安装在引水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

(在其前后装设阀门,旁通管和泄水阀等管路附件。

当建筑物只有一条引入管时,宜在水表井中设旁通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中3.4 管材、附件和水表)3、给水管道:输送和分配用水。

包括干管、立管、支管和分支管。

(管材选用见规范)4、给水附件:包括各种阀门、水锤消除器、过滤器、减压孔板等。

作用: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流向、关断水流,以便管道、仪表、设备检修。

常用的阀门:1)截止阀:DN≤50mm(关闭严密)2)闸阀: DN>50mm3)蝶阀:启闭方便,体积小。

4)止回阀:阻止水流反向流动(升降式止回阀:上下游压差)5)液位控制阀:如浮球阀:水位上升,浮球浮起,关闭进水口,反之浮球下降,继续进水6)液压水位控制阀:浮球阀的升级换代给水附件的使用原则见规范5、配水设施: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的终端用水点上的装置。

如:卫生器具的给水配件或配水龙头。

消防用水设备:消防栓、自喷头6、增压和贮水设备:水泵、气压给水设备、贮水池、水箱、吸水井1.2 给水方式给水方式:是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建筑给排水 第一章 课本

建筑给排水  第一章 课本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一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1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建筑内给水系统的任务:是根据用户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将水由城市管网输送至装置在市内的各种配水龙头、生产机组和消防设备等用水点。

一.建筑内给水系统的分类按用途分为三类1. 生活给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系统——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或饮用的烹饪、饮用、盥洗、洗浴,——达到饮用水标准。

杂用水系统——冲洗便器、浇地面、冲洗汽车等——非饮用水标准目前国内通常为节省管道,便于管理将饮用水与杂用水系统合二唯一它所具有的特点是:(1)用水量不均匀;(2)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控制指标主要有四类(1)感官性指标:指人的感觉器官可直接感受的指标,即色、浊度、嗅味、肉眼可见物,达不到这些指标虽不一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却会让使用者产生厌恶感。

(2)化学指标:指水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一般不对人体造成危害,但超标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如:pH值(6.5~8.5)——过低会造成腐蚀,过高会徽析出溶解盐和降低氯消毒效果硬度——过高,浪费肥皂(每增加1mg/L,每吨水浪费肥皂12~15克)加热时结垢(锅炉水垢每增加1mm,耗煤量增加2~8%,加热器结垢降低传热条件,管道结垢增加水头损失)铁、锰含量——超标水呈红褐色,铁锰的化合物沉淀会使洗涤的衣物、器皿上产生绣斑。

挥发酚超过0.002mg/L,加氯消毒时形成的氯酚,产生异臭锌超过5mg/L,谁会产生涩味。

(3)毒理性指标:指有毒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标准。

超过指标就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如:氟化物——高引起牙齿斑釉河骨质硬化,含量少引起龋齿;氰化物——超标引起神经衰弱、头痛、血压降低等症状;Hg ——含量过高会危害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病;铝——含量超过规定引起神经和血液系统的病变。

(4)细菌学指标:间接衡量水指被病菌污染情况的指标,包括a. 细菌总数﹤100个/ml,是反映水体受生活污水或者其他有机物污染程度和水处理效果的指标,超标说明水体污染严重或水处理效果降低。

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

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

单把立式菜盆龙头
面盆单把龙头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工程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给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水表 水表是一种计量建筑物用水量的仪 表。目前常用的是流速式水表。其工作 原理为:水流通过水表推动水表盒内叶 轮转动,其转速与水的流速成正比,叶轮 轴传动一组联动齿轮,然后传递到记录 装置,指示针即在标度盘上指出流量的 累积值。
水箱
水池 水泵
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 (2)设水泵给水方式(A)
特点: 系统简单,供水 可靠,无高位水箱, 但耗能多。
适用场所: 水压经常不足, 用水较均匀,且不允 许直接从管网抽水时 采用。
水池
水泵
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 (3)设水泵给水方式(B)
特点: 系统简单,供水 可靠,无高位水箱, 但耗能较多。为了充 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 ,节省电能,当水泵 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 时,应设旁通管。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生活给 水系统
生产给 水系统
消防给 水系统 共用给 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 1. 生活给水系统包括供民用住宅、公 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建筑内饮用、烹调、 盥洗、洗涤、淋浴等生活用水。 2. 根据用水需求的不同,生活给水系 统又可再分为:饮用水(优质饮水)系 统、杂用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
生活给水要求
1.1.2 给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工程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给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工程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给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给水管道穿越变形缝时,常采用的保护措施有:软 性接头法、丝扣弯头法、活动支架法、或在管道上 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见附图13)
2.布置形式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分:
枝状: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环状:不允许断水的建筑或生产设备。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分:
上行下给式:水平干管设于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 技术夹层中,自上向下供水。
(3).气压给水方式
供水方式: (见附图7) 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低于或经
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 用水不均匀,不宜设高位水箱的建筑。
(4).分区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 (见附图8) 适用条件:多层建筑中,室外给水管网能提
供一定的水压,满足建筑下几层用水要求, 且下几层用水量较大。 高层建筑常见的分区有:水泵并列分区(见附 图9) 、水泵串联分区(见附图10) 、 水泵供水 减压阀减压分区(见附图11)
北方——承重墙内;南方——水表井
3)室内给水管道:
①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平行于墙梁 柱,照顾美观,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②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③不得敷设在排水间、烟道和风道内,不允许穿 过大小便槽、橱窗、壁柜、木装修。
④避开沉降缝,如果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
⑤车间内给水管道架空时,不得妨碍生产操作及 交通,不在设备上通过,不允许在遇水会引起 爆炸、燃烧或损坏的原料、产品、设备上面布 管道。埋地时应避开设备基础,避免压坏或震 坏。
a.分类:高压铸铁管
b.特点:耐腐蚀,寿命长;
普压铸铁管
重量大,难安装
低压铸铁管
质地脆,易损坏
c.适用范围:埋地给水管道、室内排水管道

第一章建筑给水第一节.建筑给水系统概述

第一章建筑给水第一节.建筑给水系统概述

第一章建筑给水第一节.建筑给水系统概述建筑给水系统:为满足建筑物和用户的生产、生活和消防的需要,把符合要求的水有组织的输送到用水地点而采用的一系列设备、设施的总称。

建筑给水系统的任务: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适用和先进的给水系统,将水自城镇给水管网(或热力管网)通过管道输送至室内到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设备处,并满足各用水点(配水点)对水质、水量、水压和水温的要求。

一、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一)、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给水系统按用途不同划分为下列三类:1.生活给水系统根据用水水质和需求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普通生活饮用水系统(2).饮用净水系统(3).建筑中水系统2. 生产给水系统为节约用水有:循环给水系统和循序给水系统用途: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和工业原料用水。

3. 消防给水系统(循环供水是将使用过的水适当处理后,重行回用。

循序供水是按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先将水供给对水质要求高的用户,使用后直接或略加处理再送给其他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使用,最后排入容泄区。

)按照使用的功能不同划分为下列三类:(1).消火栓给水系统(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水喷雾灭火系统(二)、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进户管)(1).位置:自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将水引入建筑内部给水管网的管段(2).作用:将室外的水引入室内,是室外给水管网与室内管网之间的联络管。

2.建筑给水管网(1).干管:将引入管送来的水输送到各个立管中去的水平管段(2).立管:将干管送来的水输送到各个楼层的竖直管道(3).支管:将立管送来的水输送给各个配水装置或用水装置的管段3.给水附件:在给水管道上为了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和启闭水流而在系统中设置的各种水龙头和各种阀门等管路附件和配件的总称。

(1).配水附件:指装在卫生器具及用水点的各式水龙头,用以调节和分配水流。

(2).控制附件:调节水量、水压,关断水流、改变水流方向。

截止阀、闸阀、止回阀、浮球阀、过滤器等4.给水设备(升压与储水设备)(1).水泵:升压、调节水量(2).水箱:储水、调节水量、稳定水压(3).水池:储水(4).气压给水设备:稳压,调节水量5.配水设备: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的终端用水设施(1).生活给水系统:卫生器具的给水配件(2).生产给水系统:用水设备(3).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喷头6.计量仪表:计测水量、水压、温度和水位的仪表水表、压力表、温度计和水位计等二、建筑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建筑给水方式:建筑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选择依据:(1).建筑物的性质与高度(2).建筑物内配水设备的分布、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用户对供水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湿式水表与干式水表比较 表1-4
由上比较可知,速度式湿式多流束水表既有较好的计量性 能,又有较好的实用经济性。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
(3) 水表的常用术语
最大流量(Qmax) 分界流量(Qt) 始动流量(Qs) 公称压力 示值误差 计量等级 公称流量(Qn) 最小流量(Qmin) 流量范围 压力损失 示值误差限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给水系统的组成
旋 翼 式 数 字 水 表
IC 卡 水 表
旋 翼 式 液 封 水 表
复 式 水 表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给水系统的组成
图1-2 水表节点
水表节点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由于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这类用水的水质要
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低于生活用水标准,有的远远高于 生活饮用水标准。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1
给水系统的分类
3.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灭火设施用水,主要包括: 消火栓、消防卷盘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等设施的用水。
消防水用于灭火和控火,即扑灭火灾和控制火势蔓延。 消防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必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要求保证供给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速度式水表与容积式水表的比较 表1-2
回到本章目录
回到总目录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1.2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
2) 多流束水表与单流束水表的比较(见表1-3)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概述PPT(共 35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概述PPT(共 35张)
过管材的规定。
6)给水泵房内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涂塑钢 管及配件
4.附件: 配水附件——各式龙头
调节附件——截止阀、闸板阀、蝶阀、止回阀
截止阀:水流单向流动;管径不大于75mm;需 要调节流量、水压;需要经常启闭的管段上。
闸板阀、蝶阀:水流需双向流动;管径大于50mm。空 间小的部位宜采用蝶阀。
5.分区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 (见附图6) 适用条件:多层建筑中,室外给水管网能提供 一定的水压,满足建筑下几层用水要求,且下 几层用水量较大。 6.气压给水方式 供水方式: (见附图7) 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低于或经常 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用水 不均匀,不宜设高位水箱的建筑。
1-3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一、给水管道的布置
1.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外网压力;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前提
下,以最短的距离输水;力求水利条件最佳。 2)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和美观;管道宜沿墙、梁、
柱布置,但不能有碍生活、工作、通行,一 般可设在管井、吊顶内或墙角。 3)确保管道不受到损坏。 4)便于安装维修。
止回阀:阻止管道中水的反向流动。
旋启式止回阀——设置在水平、垂直管道,阀前水压小 时采用,启闭迅速易引起水锤 ,不宜在压力大的管道 上采用。
升降式止回阀——靠上下游压差值使阀盘启动,水流阻
力大,宜用于小管经的水平管道上。
5.升压和贮水设备
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或流量经常或间断 不足,不能满足室内或建筑小区内给水 要求时,应设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如 贮水箱、水泵装置、气压给水装置。
分时间能满足需要,仅在用水高峰时,由于 水量的增加,而使市政管网压力降低,不能 保证建筑上层的用水时。 特点:①节能 ②无需设管理人员 ③减轻市政 管网高峰负荷(众多屋顶水箱,总容量很大, 起到调节作用) ④水箱水质易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计量热水采暖系统 对于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 和室温控制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双管上供上回式 管材用量多,影响美观, 但能单独控制某组散热器, 有利于节能。
双管下供上回式 适用于新建住宅,供回水干 管埋设在地面层内,漏水维修 复杂。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带跨越管的单管系统 可用于新建住宅,干管暗 埋于地面层内,系统简单, 但需加散热器温控阀。
1.散热器 2.锅炉 3.供水管道 4.回水管道 5.膨胀水箱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自然循环系统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维护管理省力、不耗 费电能、不产生噪声等优点,但是由于系统作用压力有限, 管路流速偏小,致使管径偏大,造成初次投资较高,应用范 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自然循环系统由于循环压力较小, 其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使用。 在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设置的水泵为系统提供循环 动力。由于水泵的作用压力大,使得机械循环系统的供暖范 围扩大很多,可以负担单幢、多幢建筑,及区域范围内的供 暖,目前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供暖系统。
水平双管放射式 用于新建住宅,供回水管均暗 埋于地面层内,暗埋管道没有接 头。但管材用量大,且需设置分 水器和集水器。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 采暖的供回水温差 宜小于等于10℃, 民用建筑的供水温 度不应超过60℃。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5.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 (1)水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是自 下而上流动,与空气流动方向一致, 可通过膨胀水箱排除空气,无需设置 集中排气罐等排气装置。 (2)对热损失大的底层房间,由 于底层供水温度高,底层散热器的面 积减小,便于布置。 (3)供水干管在下部,回水干管 在上部,无效热损失小。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6.机械循环上供中回式 将回水干管可以设置在一层 顶板下或楼层夹层中,可省去 地沟。安装时,在立管下端设 泄水堵丝,以方便泄水及排放 管道中的杂物。回水干管末端 需设置自动排气阀或其他排气 装置。该系统适合不宜设置地 沟的多层建筑。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a)单管水平串联顺流式
一.自然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一.自然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在系统运行前,整个系统要充满冷 水。系统工作时,水在锅炉中加热,密 度变小,热水沿着供水管道上升流入散 热器,在散热器内热水释放热量温度降 低,密度变大,再沿回水管道流回锅炉 。 其中h为散热器中心和锅炉中心的高 度差,ρ h为回水密度,ρ g为供水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则其循环作用力可简 化为gh(ρ h–ρ g)。
热水采暖系统




一.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 (1)按热水供暖循环动力的不同,分为自然循环系 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2)按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 管系统。 (3)按系统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式和 水平式系统。 (4)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 高温水供暖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8.异程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在供暖系统供、回水干管布置上,通过各个立管的循环环路 的总长度不相等的布置形式称为异程式系统。而通过各个立管 的循环环路的总长度相等的布置形式则称为同程式系统。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8.异程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异程式系统各立管循环环路长短不一,各个立管环路和 压力损失较难平衡。会出现近处立管流量超过要求,而远 处立管流量不足。在远近立管处出现流量失调而引起在水 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为水平失调。 同程式系统最近立管的循环环路与通过最远外立管的循 环环路的总长度都相等,因而压力损失易于平衡。在较大 的建筑物中,常采用同程式系统,但其管道的消耗量要多 于异程式系统。
建筑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的组成: ⑴热源是指使燃料产生热能并将热媒加热的部分,如 锅炉。 ⑵采暖管道系统是指热源和散热设备之间的管道。热 媒通过管道系统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散热设备。 ⑶散热设备是将热量散入室内的设备,如散热器、暖 风机、辐射板等。
建筑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的分类 根据采暖的作用范围分类:①局部采暖系统;②集中采暖系 统; ③区域采暖系统。 根据采暖的热媒分类:①烟气采暖系统; ④热风采暖系统; ②热水采暖系统:当热水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为95℃,回水 为70℃,为低温热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高于100℃的为高 温热水采暖系统。 ③蒸汽采暖系统:蒸汽相对压力小于70kPa的,称为低压 蒸汽采暖系统;蒸汽相对压力为70~300kPa的,称为高压 蒸汽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3.机械循环双管下供下回式 与上供下回式系统比较,供水 干管和回水干管均敷设在地沟或 地下室内,管道保温效果好,热 损失少。系统的供回水干管都敷 设在底层散热器下面,系统内空 气的排除较为困难,排气方法主 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顶层散热 器的排气阀,手动分散排气;另 一种是通过专设的空气管,手动 或集中自动排气。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4.机械循环中供式 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在系统的中 部,上部系统可用下供下回式 ,下部系统则用上供下回式。 中供式系统减轻了上供下回 式楼层过多而易出现垂直失调 的现象,同时可避免顶层梁底 高度过低导致供水干管挡住顶 层窗户而妨碍其开启。中供式 系统可用于加建楼层的原有建 筑物。
(b)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
7.水平串联式 按照供水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顺流式和跨越式两。 优点是:系统简捷,安装简单,少穿楼板,施工方便;系统的 总造价较垂直式低;对各层有不同使用功能和不同温度要求的 建筑物,便于分层调节和管理。 单管水平式系统串联散热器很多时,运行中易出现前端过热, 末端过冷的水平失调现象。每个环路散热器组8-12组为宜。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2.机械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 分为单管上供下回顺流式,单管上 供下回跨越式。 对单管系统,由于各层的散热器串 联在一个循环管路上,从上而下逐渐 冷却过程所产生的压力可以叠加在一 起形成一个总压力,因此单管系统不 存在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即使 最底层散热器低于锅炉中心,也可以 使水循环流动。由于下层散热器入口 的热媒温度低,下层散热器的面积比 上层要多。在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宜 用单管系统。
二.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1.机械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 机械循环系统增加膨胀水箱、循 环水泵、排气装置。热水的循环主要 依靠水泵的作用压力,同时也存在着 自然作用压力,上层作用压力大,流 经散热器的流量多,下层作用压力小 ,流经散热器的流量少,因而造成上 热下冷的“垂直失调”现象,楼层越 多,失调现象越严重。因此机械循环 的双管上分式系统也不宜在4层以上的 建筑物中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