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一、前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指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各种用水设备的需求而设计的供水系统。
它是建筑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设施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水的安全和便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
二、总体概述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自来水入口管道2.进户总阀门3.室内管道系统4.分支管道及支管阀门5.用水设备及相关附件三、自来水入口管道自来水入口管道是指自来水公司或其他供水单位提供的主干管道,它负责将自来水输送到建筑物内。
通常情况下,这些管道会安装在地下或者地下室,以确保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进户总阀门进户总阀门是指连接自来水入口管道和室内管道系统之间的一个节点,其作用是控制整个室内给水系统的开关。
一般情况下,这个阀门会被安装在房屋的水表箱内,以方便使用和维护。
五、室内管道系统室内管道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供水管道系统,其作用是将自来水输送到各个用水设备。
这些管道通常会被安装在墙体、地面或者天花板之中,以避免对建筑物的外观造成影响。
六、分支管道及支管阀门分支管道及支管阀门是指从室内管道系统分离出来的小型供水管道,其作用是将自来水输送到各个用水设备。
这些分支管道通常会被安装在墙体或者地面之中,并且会配备相应的阀门,以方便对其进行控制和维护。
七、用水设备及相关附件用水设备及相关附件是指建筑物内部各种需要用到自来水的设备和附件。
例如:洗手盆、马桶、淋浴器、浴缸等等。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与室内管道系统或者分支管道相连,并且需要安装相应的配件(如:龙头、喷头等),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八、总结综上所述,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主要由自来水入口管道、进户总阀门、室内管道系统、分支管道及支管阀门以及用水设备及相关附件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这些部分的协同工作,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供水系统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便利和安全的用水环境。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2)水泵扬程的确定
①水泵直接从管网抽水
Hb H1 H 2 H3 H 4 H 0
H 0 ——可资用水头。即引入管连接点处室 外管网的最小水压。
②水泵从贮水池中抽水
2.4.3水表和特殊附件的局部水头损失
(1)水表:
hd
q
2 g
Kb
qg—计算管段的设计流量,m³ /h Kb—水表的特性系数,旋翼表Kb=
螺翼表Kb=
2 q max —水表的最大流量,m³ /h 估算:住宅入户水表取0.01MPa, 引入管总水表取0.03MPa,消防校核时取0.05MPa。
表面压力为1标准大气压)运转时,水泵所允许的最大吸上 真空高度。mH2O
3. 水泵的选择
根据所需的流量和相应于该流量下所需的扬程来
选择。 (1)水泵流量的确定 ①单设水泵的给水系统:按设计秒流量取; ②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的给水系统:由于水箱的调 节作用及水泵可以自动启闭,水泵流量可以选小 些,一般按最大小时用水量或平均小时用水量来 计算。 ③气压给水设备的水泵:水泵(或泵组)的流量 (以气压水罐内的平均压力计,其对应的水泵扬 程的流量),不应小于给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 的1.2倍。
Q
di
2.2 给水系统所需水量
一、生活用水量标准
1.住宅生活用水量标准及时变化系数 (见附表1) 2.集体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标准
二、最大日用水量
mqd Qd 1000
Qd——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3/d; m——设计单位数,人或床为数等; qd——单位用水定额L/人•d 、L/床•d 、 L/m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注意:1 如计算值小于该管段上一个最大卫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2.布置形式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分:
枝状: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环状:不允许断水的建筑或生产设备。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分:
上行下给式:水平干管设于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 技术夹层中,自上向下供水。
(3).气压给水方式
供水方式: (见附图7) 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低于或经
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 用水不均匀,不宜设高位水箱的建筑。
(4).分区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 (见附图8) 适用条件:多层建筑中,室外给水管网能提
供一定的水压,满足建筑下几层用水要求, 且下几层用水量较大。 高层建筑常见的分区有:水泵并列分区(见附 图9) 、水泵串联分区(见附图10) 、 水泵供水 减压阀减压分区(见附图11)
北方——承重墙内;南方——水表井
3)室内给水管道:
①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平行于墙梁 柱,照顾美观,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②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③不得敷设在排水间、烟道和风道内,不允许穿 过大小便槽、橱窗、壁柜、木装修。
④避开沉降缝,如果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
⑤车间内给水管道架空时,不得妨碍生产操作及 交通,不在设备上通过,不允许在遇水会引起 爆炸、燃烧或损坏的原料、产品、设备上面布 管道。埋地时应避开设备基础,避免压坏或震 坏。
a.分类:高压铸铁管
b.特点:耐腐蚀,寿命长;
普压铸铁管
重量大,难安装
低压铸铁管
质地脆,易损坏
c.适用范围:埋地给水管道、室内排水管道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的为生活、办公和工业生产等各种活动提供洁净水的系统,它涵盖了供水管道、水龙头、水箱、水泵、阀门等部件。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室内生活舒适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其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需要精确、安全、经济和可靠。
1. 综述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建筑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各种管道材料,及阀门、盆器等附件。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主要包括初次进水管道、分支管道、出水管道、储水水箱和水泵组成。
2. 主管道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主管道是建筑物内部的初次进水管道,一般是用中压钢管或塑料管制成,直径一般为DN50- DN100。
初次进水管道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其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应的要求。
3. 分支管道分支管道是指从初次进水管道上接出的管道,分支管道的长度及径规定应根据建筑内部需要,洁净不带污染。
分支管道的管径应根据供水设备的开口流量和末端的压力降低而定。
4. 出水管出水管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最末一道工艺,它是供水进行的最后一道环节。
出水管道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到其安全和卫生问题,一般要求材料无毒无味,抗紫外线和抗老化。
5. 储水水箱储水水箱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地设置大小水箱能够有效保证整个系统的洁净水量和质量。
水箱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贮水容量应根据设计流量和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6. 水泵水泵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作用是为供水的顺利流动提供压力。
水泵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的总楼层数、卫生间数量、用水方式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水量充足。
7. 阀门阀门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中的重要附件,阀门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水流。
阀门的种类有很多,应根据不同部位的要求来选用不同的阀门,并且应避免使用老旧的阀门。
8. 片区式自来水平衡调节器在大楼水位管道细分,每个大片区留一口回水管冲掉湍流状态,并将几个大片区分别进行调节。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分析和介绍

一、 给水管道的布置
2、布置形式
下行上给式
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 管敷设在低层(明装、暗装 或沟敷)或地下室顶棚下。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 建筑,在用外网水压直接供 水时多采用这种方式。
优缺点:简单,明装便于安 装维修,与上行下给式布置 相比为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 头较低,埋地管道检修不便。
一、 给水管道的布置
立
外
管
水表
给
水
引入管
管
网
一、 给水管道的布置
2). 满足美观和维修的要求 对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给水管道可以暗设。
柔性管道宜暗设为了便于检修,管道井每层设检修 门,暗设在吊顶和管槽内的管道,在阀门处应留有 检修门。
3). 满足生产和使用安全 给水管的布置不能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
建筑物的使用。
一、 给水管道的布置
中分式下行上给式来自环状式上行下给式
一、 给水管道的布置
2、布置形式
上行下给式
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 管敷设在顶层顶棚下或吊顶 之内,设有高位水箱的居住 公共建筑、机械设备或地下 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多采用。
优缺点:与下行上给式布置 相比,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 头稍高,安装在吊顶内的配 水干管可能漏水或结露损坏 吊顶和墙面。
2)、热塑性管材:低塑性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 PVC-C,聚乙烯: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丙烯腈-丁二 烯-苯乙烯共聚物:ABS,III型聚丙烯和改性聚丙烯:PP-R
3)、混合式:内搪层的镀锌钢管、交联聚乙烯夹铝混合式压力 管:PEX-Al-PEX,高密度聚乙烯夹铝混合式压力管:HDPEAl-HDPE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分析和 介绍
1.1 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概述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概述1. 概述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用于供水的管道系统。
它起到将水从供水系统输送到建筑物各个部位,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用水需求。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用水质量和用水效率。
本文将就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设计准则和常见问题进行介绍。
2. 组成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2.1 供水入口供水入口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与供水系统相连的接口。
它通常位于建筑物外壁或地下室内,用于接收外部供水管道与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连接。
2.2 主供水管道主供水管道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中的主要输水管道,它负责将水从供水入口输送到各个楼层和分区。
主供水管道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如钢铁或铜管,以保证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2.3 分支供水管道分支供水管道是从主供水管道分出的管道,用于将水输送到各个房间或设备。
分支供水管道通常采用塑料材料,如PPR管或PVC管,以降低成本和方便施工。
2.4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水龙头、洗衣机、马桶等,它们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最终水源。
终端设备通常与分支供水管道连接,并通过阀门进行控制。
3. 设计准则设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准则:3.1 水压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水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保证正常用水功能的实现。
水压过高容易导致设备损坏,而水压过低则会影响用水的顺畅性。
3.2 配管布局良好的配管布局是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
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道长度和转弯,提高水流速度和水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需求,以便合理安装和维护管道。
3.3 防水防漏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管道连接必须牢固可靠,确保不会发生渗漏现象。
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来防止管道洪水和漏水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3.4 消防供水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中需要考虑消防供水的需求。
消防供水管道应与主供水管道相分离,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足够的水源。
4.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果用水出现异味、浑浊或有杂质,可能是由于水源质量问题或管道污染导致的。
建筑给排水第2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h dq K gb 21 0q q m g 0 a2x 10 4 1 .9 0 2 21.6 6k7Pa
hd和h’d均小于表中水表损失允许值。 水表的总水头损失为:H3=hd+h’d=17.64+16.67=34.31kPa 选用32mm的总水表。
H=H1+H2+H3+H4 H= 17.1×10+40.53+34.31+20 =265.84kPa<270kPa 满足要求.
计算局部水头损失
hj 30%hy 0.331.189.35kPa
计算管路的水头损失
H2 (hy hj)31.189.3540.53
管路图
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
因住宅建筑用水量较小,总水表及分户水表均选 用LXS湿式水表. 分户水表和总水表分别安装在2~3和8~9管段上。 q2~3=0.35L/s=1.26m3/h, q8~9=1.36L/s=4.90m3/h。 在2~3上,选15mm口径的分户水表,其公称流量 为1.5m3/h>q2~3,最大流量为3m3/h.所以分户水 表的水头损失:
H = H 1+ H 2 + H 3+ H 4 根据附图1及表2可知:
H 1 = 9.0 + 0.8 -(-2.50)= 12.30 mH2O = 123 .0 kPa (其中0.8为配水龙头距室内地坪的安装高度)。
H2 =1.3 ∑h y = 1.3×59.4 kPa = 77.22 kPa H4 = 15 kPa (即最不利点配水龙头的流出水头)。 H水3为表水的表水的头水损头失损为失:,查附录2-6,选用LXL—80N型水表,该
用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是经多年实测数据统计得 出。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1. 引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建筑物中一个重要的系统,负责将自来水引入建筑内部,满足建筑物内各处的用水需求。
在设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满足用水需求,并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2. 计算前的准备在进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之前,需要收集以下数据和信息:-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包括每个房间的位置和大小; - 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 - 建筑物的用水设备数量和类型,如洗手盆、马桶、淋浴等;- 建筑物的用水需求预估,包括峰值用水量和每天的用水量。
3. 计算步骤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供水管道尺寸首先,需要确定供水管道的尺寸。
根据建筑物的用水设备数量和类型,以及用水需求预估,可以计算出供水管道的流量需求。
然后,根据流量需求和管道材料的摩阻系数,可以确定合适的管道尺寸。
3.2 确定水泵功率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需求预估和供水管道的流量需求,可以确定水泵的功率。
水泵的功率需要能够满足建筑物在峰值用水期间的需求,并考虑到水泵的效率和额外的安全系数。
3.3 设计供水管道系统根据供水管道的尺寸和布局,可以设计供水管道系统。
供水管道系统应该包括主管道、分支管道和支管道,以确保从水泵到各处用水设备的供水顺畅。
在设计供水管道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坡度和支撑方式,以及相关的阀门和附件。
3.4 设计水箱容积建筑物内部的水箱可以作为供水系统的缓冲装置,用于平衡供水和用水之间的差异。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用水需求预估,可以计算出水箱的容积需求。
水箱的容积应该足够满足建筑物在用水高峰期间的需求,并考虑到水箱的补水方式和节约用水的要求。
3.5 安全系数和规范要求在进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安全系数和相关的规范要求。
安全系数可以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并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3种基本给水系统:生活、生产和消防生活给水系统:分质供水、管道直饮水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水质要求有较大差异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组合给水系统:生活-生产、生活-消防、生产-消防、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选择,应根据生活、生产、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量、水压、水温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火采用综合评价法确定2.给水系统的组成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等组成。
1)引入管—从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至建筑物内的管段,一般称进户管。
引入管段上一般设有水表、阀门等附件。
2)水表节点—是安装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
在引入管段上应装设水表,计量建筑物总用水量,在其前后装设阀门、旁通管和泄水阀门等管路附件。
一般设置在水表井中。
当只有一条引入管时,宜在水表井中设旁通管。
水表井温暖地区设在室外,寒冷地区设在采暖房间内。
住宅建筑每户的进户管上均应安装分户水表;宜设在户门外的管道井中、走廊的壁龛(kan)内或集中于水箱间,以便查表。
3)给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支管和分支管,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
我国给水管道可采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
埋地给水管道可用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室内给水管道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及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聚乙烯的铝塑复合管可用于连接卫生器具的给水支管。
生产和消火栓给水管一般采用非镀锌钢管火给水铸铁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管应采用镀锌钢管和镀锌无缝钢管。
钢管连接方法: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
镀锌钢管必须用螺纹连接或沟槽式卡箍连接。
给水铸铁管采用承插连接;塑料管采用螺纹连接、挤压加紧连接、法兰连接、热熔合连接、电容合连接和粘结连接等方法4)给水附件—包括各种阀门、水锤消除器、过滤器、减压孔板等管路附件。
常用阀门有:截止阀—只适用用管径≤50mm的管道上。
闸阀---宜在管径>50mm的管道上采用。
蝶阀---阀板在90°翻转范围内可起调节、节流和关闭作用。
止回阀---用以阻止管道中水的反向流动。
旋起式止回阀---在水平、垂直管道上均可设置。
易引起水锤,不宜在压力大的管道系统中采用。
升降式止回阀---宜用于小管径的水平管道上;消声止回阀---可消除阀门关闭时的水锤冲击和噪声;梭式止回阀—利用压差梭动原理;水流阻力小,且密闭性能好。
液位控制阀、液压水位控制阀、安全阀消防给水系统的附件主要有水泵接合器、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信号阀门和末端试水装置。
5)配水设施6)增压贮水设备—水泵、水箱、贮水池和吸水井等贮水设备7)水表的分类和比较我国建筑中多用速度式水表。
速度式湿式多流束水表更好。
1.2给水方式给水方式即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合理的供水方案,应综合工程涉及到的各项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在初步确定给水方式时,对层高不超过3.5m的民用建筑,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H(自室外地面算起),可用以下经验法估算:1层(n=1)为100kpa,2层为120kpa,3层以上每增加1层,增加40kpa(即H=120+40×(n-2)kpa,其中n≥2)。
1.2.1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1.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2.依靠水泵升压给水方式1)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
建筑内用水量大且较均匀时,可采用恒速水泵供水。
当建筑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一台或多台水泵变速运行供水,以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
当水泵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时,应设旁通管。
当采用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抽水时,必须征得供水部门的同意,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可在系统中增设贮水池,采用水泵与室外管网间接连接的方式。
2)设水泵、水箱联合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3)气压给水方式气压水罐的作用相当于高位水箱;该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时采用。
4)分区给水方式在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分区给水方式有水泵并列分区给水方式、水泵串联分区给水方式和减压阀分区给水方式。
5)分质给水方式分别设置独立的给水系统。
1.2.2给水方式选择原则1.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建筑物下层应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上层可设置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供水。
2.除高层建筑和消防要求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外,一般情况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或生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
但应注意生活给水管道水质不能被污染。
3.生活给水系统中,卫生器具处静水压力不得大于0.6Mpa。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4.一般最低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静水压力应控制在以下数值范围:晚间有人住宿和停留的建筑,在0.3-0.35MPa范围;晚间无人住宿和停留的建筑,在0.35-0.45MPa范围;5.消火栓给水系统最低处消火栓,最大静水压力不应大于0.8Mpa,且超过0.5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Mpa,最低喷头处的最大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Mpa,其竖向分区按最低喷头处最大静水压力不大于0.8Mpa进行控制,若超过0.8Mpa,应采取减压措施。
1.3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1.3.1管道布置给水管道的布置受:1.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2.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1.基本要求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利条件,力求经济合理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降低造价。
但不得有碍于生活、工作和通行;一般可布置在管井、吊顶内或墙角边。
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两条。
当必须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5m,并在两条引入管之间的室外给水管上装上阀门。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应采用环状管网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
设两条或两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
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同时也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如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
常用措施: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软性接头法: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丝扣弯头法:在建筑沉降过程中,两边的沉降差由丝扣弯头的旋转来补偿,适用于小管径管道;活动支架法:在沉降缝两侧设立支架,使管道只能垂直位移,不能水平横向位移,以适应沉降、伸缩之应力。
为防止管道腐蚀,管道不允许布置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和排水沟内,不允许穿大、小便槽,当立管位于大、小便槽端部小于等于0.5m时,在大、小便槽端部应有建筑隔断措施。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使用管道不能从配电间通过,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光、CT室、档案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不宜穿越卧室、书房及储藏间。
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运输处或遇水能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
不宜穿过橱窗、壁柜、吊柜等设施和在机械设备上房通过,以免影响各种设备的功能和检修。
4)便于安装维修布置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要求。
需进入检修时的管道井,其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
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净距见表1.3.1P182.布置形式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分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
一般建筑内部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三种形式。
干管敷设在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夹层中,由上向下供水的为上行下给式;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居住与公共建筑和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干管埋地、设在底层或地下室中,由下向上供水的为下行上给式,适用于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平干管设在中间技术层内或某层吊顶内,由中间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的为中分式,适用于屋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
1.3.2管道敷设1.敷设形式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种形式。
明装一般用于对卫生、美观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暗装即管道隐蔽,如敷设在管道井、技术层、管沟、墙槽或夹壁墙中,直接埋地或埋在楼板的垫层里,其优点是管道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造价高。
适用于对卫生、美观要求高的建筑如宾馆、高级公寓和无尘要求、洁净的车间、实验室、无菌室等。
2.敷设要求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预留空洞,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槽墙。
管道预留孔洞和墙槽的尺寸,见表1.3.2P19管道穿越楼板、屋顶、墙预留孔洞(或套管)的尺寸见表1.3.3P19给水管采用软质的交联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埋地敷设时,宜采用分水器配水,并将给水管道敷设在套管内。
引入管进入建筑内有两种情况:1.从建筑物的浅基础下通过,2.是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其敷设方法见P20图。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引入管穿地下室外墙或基础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如设防水套管。
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破坏,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在冰冻线以下0.2m处。
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冰冻影响时,其管顶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3m。
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用固定措施。
固定管道常用的支、托架见图1.3.5P20;给水钢立管一般每层须安装1个管卡,当层高大于5m时,则每层须安装2个;管卡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
钢管水平安装支架最大间距见表1.3.4P20;钢塑复合管采用管沟连接时,管道支架间距见表1.3.5塑料管、复合管支吊架间距要求见表1.3.61.3.3管道防护1.防腐金属管道都要采用防腐措施,通常做法是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铸铁管及大口径钢管管内可采用水泥砂浆衬里防腐。
埋地铸铁管宜在管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两道;埋地钢管(包括热镀锌钢管)宜在外壁涂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两道外加保护层(当土壤腐蚀性较强时可采用加强级或特加强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