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粉涉及的农残、重金属、污染物限量标准汇总
国际小麦标准(带原文)

小麦标准手册1、简介商品推广农业标准化和分级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方面。
农业商品是异质性,因此它是十分必要的标准,每级指挥这些商品作为国际市场更好价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
小麦销售的是对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供的各种的卫生,外观,颜色外,在场的,破损粒,破碎粒,杂质等劣质品种,水分,有害污染物,优质粮食,是一个能够满足用户要求与尊重结束范围预先确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2、目的该手册的设计目的是一、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时代意识和标准的规定为国内各组织的国际市场,从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其他市场之间的农民,企业家的目标,使他们更好地在后面对全球竞争。
二、负责提供优质的细节参数不同;及三、描述与标准化的优点,分级,让农民得到的价格可能由他们生产的质量相称的。
3、质量负责的重要参数3.1以下参数是小麦重要的素质测定:∙外观,颜色,∙异物(有机和无机)∙损坏的谷物∙破碎粒∙幼/瘪粒∙Weevilled谷物∙其他品种小麦∙其他粮食∙水分含量3.2以下安全参数是重要的:∙农药残留∙毒/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尿酸∙微生物负载3.3参数的区别,其中小麦的等级小麦重要参数,其中有等级的情况下可以在有区别的∙异物,∙损坏/轻微受损∙破碎粒∙其他粮食,∙weevilled /幼/瘪粒,∙水分含量,∙污秽,∙在场的杂草,∙Karnal短打和麦角影响谷物。
4、公司为标准的适用购货食品印度(FCI)的全国农业联合会印度COOEPRA TIVE 市场推广有限公司。
(NA FED)。
4.1主要目标是的FCI公司一)有效价格支持农民利益的维护操作的。
二)粮食分配官立整个国家的公共分配系统及其他印度计划以及三)粮食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维持缓冲库存操作/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4.2 主要目标是NA FED一)提供营销支持农民通过其商业采购二)作为一个政府机构的印度FO)的采购计划,根据市场干预(管理信息系统。
三)协助农民的农业投入的供应。
4.3为了满足这些义务,使FCI公司和NA FED小麦采购及为此目的以下所有的小麦品种标准的适用(销售季节2005-2006年)。
小麦质量指标

小麦质量指标一、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以下几种: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成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囊壳。
4、黑胚粒:籽粒胚部成深褐色或黑色的颗粒。
5、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已有芽萌动的颗粒。
6、霉变粒:粒面生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7、破损粒:压扁、破损、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三、杂质:筛下物:通过直径1。
5毫米圆孔筛的物质.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及其他矿物质。
其它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粒,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粒,毒麦、麦角、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等麦粒,异种粮粒及其它杂质。
四、水分:1、胶体结合水:即与蛋白质、糖类等胶体物质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的水,性质稳定,0℃时不结冰,常温下不散失,也叫束缚水。
2、游离水:存在于粮粒毛细管之间,成游离状态,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时能结冰,很不稳定,能随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蒸发减少,或吸收增加,也叫自由水。
通常所说的粮食水分,指的是束缚水与游离水两者之和,而在保管过程中所要控制的水分,则是游离水.玉米质量指标一、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以下几种: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4、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5、破损粒:粒子破损达本颗粒体积的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6、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三、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3.0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砖瓦块及其它无机杂质。
小麦粉国家标准GB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2006年11月08日《小麦粉》(国家标准讨论稿)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性技术要素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容: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1.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4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GB/T 5505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GB/T 5506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GB/T 5507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GB/T 5508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GB/T 5509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GB/T 5510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GB/T 5511粮食、油料检验蛋白质测定法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361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GB/T 14608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GB/T 14614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LS/T 3702粮食包装面粉袋LS/T 6102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法——面筋指数法ISO 5530-4小麦粉—面团物理特性第4部分:用吹泡仪测定流变学特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专用小麦粉理化指标汇总表

22~26
≤2.5
≥150
普通级
0.70
≤3.5
发酵饼干粉
精制级
14.0
0.55
全部通过CB36留存CB42量不超过10%
24~30
≥3.5
250~350
普通级
0.70
蛋糕粉
精制级
14.0
0.53
全部通过CB42
≤22
≤1.5
≥250
普通级
0.65
≤24
≤2.0
酥性糕点粉
精制级
14.0
0.55
全部通过CB36留存CB42量不超过10%
≤22
≤1.5
≥160
普通级
0.70
≤24
≤2.0
自发粉
特制一等
14.0
0.70
全部通过CB36留存CB42量不超过10%
≥26
注:1各种专用粉的含砂量指标均为≤0.02%;磁性金属物含量均为≤0.003g/kg;气味应无异味
2自发小麦粉另有如下指标:酸度:0~6ml碱液/10g粮食;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7.0%;馒头比容≥1.7ml/g;添加剂的粗细度应全部通过CQ20号筛。
≥28
≥4.0
≥200
普通级
0.70
≥26
≥3.0
馒头粉
精制级
14.0
0.55
全部通过CB36
25~30
≥3.0
≥250
普通级
0.70
饺子粉
精制级
14.5
0.55
全部通过CB36留存CB42量不超过10%
28~32
≥3.0
小麦粉国家标准GB1355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2006年11月08日《小麦粉》(国家标准讨论稿)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 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 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4 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GB/T 5505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GB/T 5506 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GB/T 5508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GB/T 5509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GB/T 5510 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GB/T 5511 粮食、油料检验蛋白质测定法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361 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GB/T 14608 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GB/T 14614 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17109 粮食销售包装LS/T 3702 粮食包装面粉袋LS/T 6102 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法——面筋指数法ISO 5530-4 小麦粉—面团物理特性第4部分:用吹泡仪测定流变学特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LC_MS_MS法检测小麦粉中12种农药的残留_沈燕

1.6 回收率与变异系数的测定 把各农药标准储备液的标准工作液加入5 g小麦粉空
白中,制得对应质量分数分别为10、50、100 μg/kg的3个添 加水平,放置1 h,按照1.3和1.4过程进行,共重复9次。以峰 面积定量,求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1.3 样品前处理 将小麦籽粒用粉碎机粉碎制得全麦粉,称取5.00 g(精
45/21
甲基阿维菌 9.25 886.7/157.9,886.7/125.8 170
35/35
素苯甲酸盐
注:1)该列第1个离子对为定量离子对。
2.1 前处理 文献[1-2]表明:在使用紫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氮磷检测器或火焰光度检测器等分析样品时,为了排除 杂质峰对目标峰的干扰,前处理去除杂质是关键的工作。 对杂质峰去除的效果是评价前处理方法优劣的重要标准 之一。因此,前处理中大量应用液液分配、固相萃取等技 术。但用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检测分析样品时,无须考 虑杂质峰的干扰,只是出于避免对仪器系统的污染和基 质效应等角度出发对样品适当净化。本试验在样品杂质 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比如色素含量少等),没有采用传统 的SPE柱淋洗的过程,而是参考柳菡等 的 [6] 方法,采用进 仪器前加入少量NH2氨基柱填料和石墨化炭黑,漩涡混 匀的固相分散萃取的方法,前处理净化过程简单,毒性有 机溶剂使用量少,不仅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和实验 操 作 者 的 健 康 。为 进 一 步 确 保 由 于 简 单 提 取 而 可 能 导 致 的 无 色 杂 质 对 质 谱 的 污 染 ,本 实 验 在 液 相 部 分 加 入 了 一 个 C 18的 预 柱 ,并 且 每 进 1 0 0 个 样 品 左 右 更 换 新 的 预 柱,以维护质谱的干净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为了目 标分析物在质谱的电喷雾ESI离子源部分能较好的离子 化,前处理部分采用含0.1%甲酸的乙腈水的混合溶剂定 容,以增加加氢峰的可能。
最新小麦粉生产HACCP计划表.优选甄选

附二:小麦粉生产HACCP计划表
关键控制点
(CCP)
偏行动
记录
验证
对象
方法
频率
执行人员
小麦采购
CCP1
霉菌、害虫、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B1
霉变粒<1%
矿物质<0.5%
活虫不得检出。农药、重金属残留、黄曲霉毒素B1限量标准值
霉变粒
活虫体
矿物质
有害化学物质含量
检查确认合格证明
每年供方提供合格证明2次;入厂检验1次/批
品研部
检验员
拒收无合格证明的添加剂
供方卫生检验报告验收记录
品研部审核供方卫生检验报告、记录等
包装材料采购
CCP3
有害化学物质
国家或有关标准限值
有害化学物质含量
检查确认合格证明
卫生指标每年供方提供2次;入厂检验报告1次/批
品研部
检验员
拒收无合格证明的包材
供方卫生检验报告、验收记录等
品研部审核供方卫生检验报告、记录等
关键控制点
(CCP)
显著危害
关键限值
CL
监 控
纠偏行动
记录
验证
对象
方法
频率
执行人员
添加剂
CCP4
面粉添加剂超标
国家标准限值
添加量
称量
每班两次(操作工负责前4小时,检验员负责后4小时)
操作工
检验员
对不合格产品提出处理意见,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及时更正
辅料称量记录,计量哭器具管理记录;纠偏措施记录
车间负责人、品研部化验室负责人每批定期核查记录,1次/周定期效准计量设备,型式检验报告
磁选
我国小麦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分析检测我国小麦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张朝正1,2,薛建杰3,闫 晓4,肖革新5*(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 100022;2.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3.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0;4.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北京 100191;5.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44)摘 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小麦主要种植省份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监控小麦重金属污染水平和预防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方法:采用了绘制箱线图的方法研究了1 171份小麦中重金属元素镉(Cr)、铅(Pb)、铬(Cd)、汞(Hg)和砷(As)的含量以及各省份中的分布差异。
结果:小麦中镉污染分布平均水平为0.02 mg/kg,铅集中分布在0~0.16 mg/kg,总铬分布集中在0~0.3 mg/kg,总汞分布相对集中,平均水平小于0.01 mg/kg,总砷分布普遍集中在0.01~0.06 mg/kg,5种重金属元素均值含量均低于国家限定值。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规定限量为镉(0.1 mg/kg)、铅(0.2 mg/kg)、总铬(1.0 mg/kg)、总汞(0.02 mg/kg)及总砷(0.5 mg/kg)。
安徽省、甘肃省和江苏省小麦总铬含量较高;湖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除汞外,其他元素含量较高;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种元素含量均较低。
结论:小麦种植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受试省份的5种重金属均值含量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小麦;小麦主要种植区;重金属元素;分布Analysi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Wheat in China ZHANG Chaozheng1,2, XUE Jianjie3, YAN Xiao4, XIAO Gexin5*(1.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Beijing 100022, China; 2.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76, China; 3.Qingdao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Prevention, Qingdao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Qingdao 266000, China; 4.Migrant Population Service Center,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P.R. China, Beijing 100191, China; 5.National Institute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wheat of major wheat-producing regions to monitor the contamination level in wheat and prevent hidden food safety risks. Method: A collection of 1 171 wheat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for the contents of Cr, Pb, Cd, Hg, and As and the distributive variations were assessed. Result: The average distribution level of cadmium pollution in wheat is 0.02 mg/kg, lead is concentrated in 0 ~ 0.16 mg/kg, total chromium is concentrated in 0 ~ 0.3 mg/kg, total mercury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average level is less than 0.01 mg/kg, total arsenic is generally concentrated in 0.01 ~ 0.06 mg/kg, and the average content of five heavy metal elements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imit. All of the five elements were lower than the limit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 on foods and products in terms of GB 2762—2017, Cr(0.1 mg/kg), Pb(0.2 mg/kg), Cd(1.0 mg/kg), Hg(0.02 mg/kg), As(0.5 mg/kg). Provinces of Anhui, Gansu and Jiangsu have relative high exposure of Cd. Hubei, Shanxi and Shanxi have higher level of all elements except Hg. Hebei, Henan, Heilongjiang, Inner 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 Shandong, Sichuan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 have lower contents in all five elements. Conclusion: Contamination is widely but to lesser degre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ested regions.Keywords: wheat; wheat-producing regions; heavy metal elements; distribution基金项目:冬奥会食品有害因子风险分析、预测模型及预案研究(2020YFF03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