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

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

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

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姓名:桂敏学号:1210607专业:信息安全日期:2013/4/3浅谈中国当代形势和历史任务当前,国际形势诡谲多变,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国际形势,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正确行动对于我国历史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国际形势东西压倒西风,风景这边独好。

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导致的世界经济大浩劫中,美国是被告,中国担挡了遏制金融海啸逞威的重要角色。

印度、俄国、巴西等国家同中国一起成为了拯救世界经济的金融改革会议的座上客,如华尔街会议、伦敦会议。

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富的国家一起开会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富哥们要听“穷哥”们的声音,看“穷哥”们的脸色,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现象。

当下,世界没有明显的“两极”,昔日的“强大”的苏联已解体,但它们没有将金融灾祸以战争形式转嫁给中国的任何理由,何况中国崛起,腰缠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武力不弱。

中国洋洋洒洒,谁敢妄动?也就是说,世界唯一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没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战争的条件。

相反,中国成了昂然屹立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前的经济巨人,在解决这场世界性灾难问题上,中国不仅不是它们的敌人,反而是它们的恩人,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只有社会主义中国能“拯救世界”,这不是穷国讲的,是发自富国俱乐部里的声音。

这时让我们想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句话。

我们可以继续下这样的结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是推进这个主题发展的安全阀,是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二.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周边安全情况无疑是最复杂的。

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线,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并且在世界各大洋中还有许多“美国的岛屿”可作为称霸的基地。

印度崛起也具有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周边的南亚邻国互不相连,如众星捧月一般拱卫在印度的周边,实力无法与印度相比;而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谈谈对当代中国的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的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当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现在已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国家。

这篇文章将探讨当代中国的认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政治方面,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例如,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同时在外交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全球气候变化事务中的领导作用。

经济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例如高科技、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伙伴。

文化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和丰富的文化之一,包括了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例如,中国的茶文化、书法和绘画等文化元素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和影响。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

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重要伙伴。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

从我国实际基本国情出发,当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前者已经实现,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是后者。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党工作的重心,而且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改变,这主要是有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2年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里的“三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主要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
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习题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习题答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在过去20世纪的百年中,中华民族和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奋斗与努力,不仅无愧于历史赋予的使命,而且,也为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是“救国、救民”;那么,处于和平年代,特别是在经济与社会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呢?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

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崇高的历史使命。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实现这一历史重托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思想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尽管一些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但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的一代。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在完成和推进两大历史任务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1. 四史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历史的价值,学会了用历史来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2. 四史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尤其是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面,受益匪浅。

3. 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激发了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和国家的历史传承。

4. 四史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繁荣与衰落、辉煌与艰辛,学会了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让自己更加有思考深度和眼界。

5. 四史学习让我了解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了我继承和创新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中更加自信与有力。

6. 四史学习提高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文化的繁荣贡献我的力量。

7. 四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教训和发展道路,更好地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8. 四史学习让我尊重历史,学会了用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发展。

9. 四史学习让我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10. 四史学习提醒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光,不被形势所压倒,为我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

11. 四史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未来发展的价值,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12. 四史学习提高了我对历史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学会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13. 四史学习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四史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努力。

15. 四史学习让我学会了放眼全球、提高自我,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我的力量。

16. 四史学习让我明白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更有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当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而在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又面临三大主要任务:一是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二是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历史任务的确定和坚持是在近、当代中国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 - 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本上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

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获得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者为之献身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
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并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当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省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指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

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贯彻和落实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都离不开对两大历史任务的始终坚持和矢志不渝。

近代历史和对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道路的探索都表明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
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以保证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弹道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做到:一,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二,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三,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