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纺织工业的区域分布分析
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着众多的主要工业区域。
这些工业区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
一、东北工业区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工业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这一区域由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
东北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钢铁、机械、化工和石油等行业。
这个区域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煤炭和石油等。
此外,东北工业区还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长三角工业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组成。
这个区域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涵盖了机械、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
长三角工业区的特点是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
这里聚集了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三、珠三角工业区珠三角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域,由广东省的珠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组成。
这个区域以电子、信息技术、家电、纺织等行业为主。
珠三角工业区以其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产业链条而著名。
这里拥有广东港口群,便利的海运和陆路交通条件,为外贸出口提供了优势。
四、中部工业区中部工业区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由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组成。
这个区域以汽车、航空航天、冶金等重工业为主,也有一定的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工业区的特点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地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西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范围的工业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区域以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为主。
西部工业区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和天然气等。
此外,西部地区也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外资方面做出了努力,吸引了一大批投资项目。
在中国主要工业区域中,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纺织行业产能数据分析报告

纺织行业产能的计量单位因产品类型 而异,如纱线、布匹等通常以重量( 吨)或长度(米)为单位,服装则以 件数或套数为单位。
纺织行业产能分布特点
地域分布
纺织行业产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其 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是全球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
企业规模
纺织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既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众多中小型企业, 产能分布呈现金字塔型结构。
02
后、管理不善等。
提高产能利用效率是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03 之一。
05
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探讨
市场需求变化对产能影响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 需不断调整产品线,以适应市场变化。
时尚潮流快速更迭
时尚潮流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响应 能力,及时调整产能布局。
01 纺织行业产能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低端产品产 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
02 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忽视市场需求和产业升 级趋势。
03 产能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加 剧。
产能利用效率问题
纺织行业产能利用效率整体偏低,部分企业存在设备
01
闲置、开工率不足等问题。
产能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不足、技术落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产能规模与分布
我国纺织行业产能规模庞大,地区分布广泛,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大部分高端产能。
产能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升级,纺织行业 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部分落后产能。
产能结构调整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纺织行 业产能结构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方向调整。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工业+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即时演练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地位 特别是“一带一路”以来,
是前景广阔的地带
发展 条件
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交通便利
存在 问题
发展 方向
政策吸引 工业基础较弱;科技、资金 等不如东部工业带雄厚;生 态环境脆弱 加强东西部联系,内联外引, 逐步形成联系东西部的重工 业地带
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燃料 动力 原材料 技术装备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7.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降低钢铁生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本溪、鞍山、大连等
发展条件:
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近海 方便,有利于国际往来;现代化的航空、铁路、 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络国内外各地,便于人员物资交流。
当地及其邻近地区 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矿、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 、石油、海盐等。
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侨 乡多,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
长三角各省纺织服装业概况

长三角各省纺织服装业概况江苏一、江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情况及全国位置。
一、截止2003年末,江苏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5256家,从业人员万人。
江苏主要纺织产品产量(2003年)二、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省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加%,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居全国第三位;入口亿美元,同比上升%,在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组成中,服装为最大出口产品,03年服装出口额占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
3、经济运行情况(全行业)2003年江苏纺织工业维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好于往年。
单位:亿元据江苏省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省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1441户,完成销售收入亿元,比上年增加%,完成利税总额亿元,其中利润总额亿元,别离比上年增加%和%。
服装出口亿美元,比上年增加%,其中梭织服装出口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二、江苏服装名牌产品情况。
2003年我省重点企业踊跃实施“名牌战略”,抓细抓落实,取得了必然成效。
在前两年被评六个中国名牌服装产品的基础上,红豆牌、虎豹牌休闲西服,海尔曼斯羊毛衫又被中国名牌推动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连同已有的20多个省级品牌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据有关统计,在省国家级、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的产品销售量已占全省内销总量的30%,不仅活跃了市场也确保了企业2003年经济效益水平比上年有了新的提高。
三、江苏产业集群情况。
这几年,被命名为江苏纺织产业基地、县(市)的还有7个:通州、海门、东台、射阳、海安、邗江、如东县;被命名为江苏纺织产业特色名镇的有13个:无锡前洲镇、常熟海虞镇、吴江横扇镇、通州川港镇、海安李堡镇、射阳县盐东镇、泰兴黄桥镇、常熟沙家浜镇、新港镇、宜兴新建镇、丹阳市皇塘镇、太仓市璜泾镇、常熟市支塘镇;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的有6个:太仓、江阴、张家港、通州、海门、射阳;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的有6个:常熟市、金坛市、盛泽镇、湖塘镇、海虞镇、横扇镇。
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地区信息

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地区标签:纺织工业分类:纺织区域2007-03-22 16:00纺织工业。
分布十分普遍,又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全国的大纺织业区有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湘鄂赣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地区,以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青岛、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以山西为中心的山西地区,北京地区,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等。
其中大的棉纺织城市为上海、天津、石家庄、郑州、武汉;人毛纺城市及地区有上海、天津、江苏、辽宁、青海;大的丝纺城市及地区有上海、天津、青岛、大连、无锡、株洲、益阳、黑龙江等;大的化纤城市及地区有上海、辽宁、仪征、平项山、丹东、保定、北京等地。
主要有长三角纺织工业区,泛珠三角纺织工业区,环渤海纺织工业区。
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市场和效益有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行业及地区分布地图(表)百纳网2009年09月08日访问次数3589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产业。
在中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这些集群地区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特色突出,企业数量众多,配套相对完整,规模效益明显,产业与市场互动,其纺织经济已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在中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这些集群地区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特色突出,企业数量众多,配套相对完整,规模效益明显,产业与市场互动,其纺织经济已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70%以上。
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日渐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经济政策、勤劳的人民,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短短20多年时间,由我国生产制造的各类产品已遍布全球市场,“Made in China”的产品以其强大的竞争力迅速占据了世界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市场。
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纺织工业协 会会长杜钰洲说 ,当 今世界纺织工业 的巨变有两条主线 ,一是 高新技 术推动行业发展 日新月异 ;二是全 球化 的 日益深 人使纺 织产业 结构持 续改 变, 世界纺织经济互相依存与竞争的态势 更为明显。 因此 , 要想继续在 国际市场上有所作 为 ,企业依靠量 的增 长方式 已走到尽头 , 必须着力研究消费市场,加大开发满足消 费者心 理和需 求的产 品 ,通过质量 的提 升、营销模 式的创新和品牌的创建 ,来赢 得新的发展空间 。 而如今全球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也不断 突破 ,跨国资源配置 日益细化 ,网络型跨 国供应链 的效率不断提高 ,各经济体间已 形成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博弈 的新的经济生 态。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 日益深入 ,中国纺 织业的 自身发展和国际合作都将进一步加 快 。合作共赢将成为 行业发展 的大趋势 ,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 形 势 下 ,更 是 如 此 。
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刘 晨 韩谢颖 浙 江理 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3 0 0 0 1 8
因此 ,我 国纺织 市场 发展 前景广 阔, 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 、纺织 行业 发展 趋势 分析 【 文章摘 要】
年 我 国纺织 品 市 场前 景和 发 市场 尽 管 出 口 纺 织企业须 转
一
况低迷但 国内市场需求稳 步提高 ,成为提 升 纺织产业企稳 回升的核心 因素。中国家
纺 市场 还 有 很 大 的 放 大 空 间 ,市 场 发 展前
景广阔。 同时 , 织 企 业 要 想有 竞 争 力 , 纺 必 须 转 型 升 级 ,必 须 着 力 研 究 消费 市 场 ,加 大开 发满足消费者心理和需求的产品 , 通 过质量 的提升 、营销模 式的创新和品牌 的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工业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工业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工业,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型,北方最大)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型,全国最大)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⑴、煤炭是我中第一能源。
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
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以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比较集中。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发展的有利条件:靠近矿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如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就是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的。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汽车工业与产地:上海大众,上海别克,一汽大众(吉林),一汽奥迪(吉林),红旗(吉林长春),天津夏利,神龙富康(武汉),东风(湖北十堰、襄樊)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
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7、高技术产业⑴、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 和 经济作物 。 2.粮食作物以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为 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 饲料 和 工业原料。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中国的主要产业 粮食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 居民的主食是 面食 ;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居民 的主食是 大米 。 3.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由于行 业整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平均利润率仅为5.1%。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及嘉兴气候资料图
(1)嘉兴市位于 浙江 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
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2)嘉兴成为“丝绸之府”的自然原因
中国的主要产业
4.2 《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写出图中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性质: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工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资源、人口、市场等因素。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D 1.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流域
下图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甲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分析
1020210138 林胜益10金融1
纺织服装业指的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它是以生产为主,可能是代工。
纺织服装业是属于消费品工业里的纺织业(这是个广义纺织,包括从棉花、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采购,或者化纤的纺丝,经过棉纺、毛纺成为纱线,再经过织造变成布料,再经过染整对布料进行整理,最后加工成衣)。
纺织业一般再细分为纺织业(狭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
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在2012年我国的《产业经济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在世界第二,是意大利的6倍、德国的7倍、美国的12倍。
我国在世界纺织服装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自身的生产特点所决定,它属于比较原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从其萌芽的时候开始,就一直是集聚在我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东部的纺织服装业达到空前的发展。
当时每个街道的自办企业或者城市里都有着相当规模的纺织服装厂,吸引了大
量的劳动力。
福建
福建石狮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产值达600亿元,其休闲男装、运动装、童装等休闲系列约占全国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强。
然而到了90年代末,由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及东部劳动力价格的不断升高,导致在东部的纺织服装业生产成不断增长,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开始搬到中西部地区,以规避较高劳动力成本。
从这时候开始,在我国中西部例如成都重庆等地区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等棉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形成了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原材料从采摘下来直接进入工厂进行生产。
纺织服装业在21世纪以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层现象,其中一定比例的高端服装业开始出现,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高收益性以及对于生产者的高要求,其已经转变为市场导向性的企业,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所以它大都把自己的设计基地和生产基地选择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
江苏
“到2015年,江苏省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6万亿元,形成10个影响力大的产业集群,30家企业跻身全国纺织百强,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实现纺织大省到纺织强省的转变。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日前在第十三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上这样描述。
数据显示,2010年江苏纺织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1.04万亿元,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约占全国总数的1/4。
主要产品呢绒、纱、丝、丝织品、化学纤维、布和服装等都名列全国前茅,与“十五”期末相比,总量翻了一番,出口创汇增长80%以上,利润增长超过4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世滨说:“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面对原材料、劳动成本上升,环保标准提高,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恶化等困境,破茧成蝶,实现了从纺织大省到纺织强省的嬗变,对其他区域的纺织行业发展具有借鉴引领作用。
”
中西部
另一方面,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地区,GDP增长迅速,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目前纺织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地方,在中部如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增速最快的。
再加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扶持,中部地区的行业企业纷纷建立工业园,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承接、吸纳东部服装企业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有着雄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的中原区域越来越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目前已经有很多东部企业落户中西部。
这意味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现象和新趋势。
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必将影响产业整体结构与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变化,
而由于大部分的纺织服装业需要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不得不选择选择将自己生产部门搬到中西部去。
并且中西部具有
1.原材料丰富,有重要的棉花产地。
2.均为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充足廉价
3.土地更加广阔,政府有较为吸引的政策优势。
4.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优势。
所以,我国目前形成了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主导的产业空间布局格式,东部主要生产高中端服装,二者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配套,互为补充。
2011年,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纺织服装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十一五”期间的数据显示看,服装出口额增长51.41%,其中数量增长的贡献率从98.65%下降到35.49%,价值增长贡献率从10.07%提高到64.51%;各种纺织面料出口额增长35.36%,其中数量增长贡献率从74.25%下降到27.47%,价值提升贡献率从25.75%上升到72.53%。
服装和面料出口“量减价增”,也标志着我国从纺织服装大国向强国逐渐转变。
这一产业格局有利于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各自在人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