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当时中国就已经开始织布。
在
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梭织机,并开始大规模生产纺织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清朝时期,中国纺织
业发展到了顶峰,拥有大量的纺织厂,生产出了优质的纺织品。
20世纪初,中国纺织业受到了外国技术的影响,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机器,
并开始推广机械化生产。
20世纪50年代,中国纺织业又受到了苏联技术的影响,
开始大规模推广工业化生产。
20世纪80年代,中国纺织业又受到了西方技术的影响,开始大规模推广计算
机控制的机器,并开始推广自动化生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业又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影响,开始大规模推广
智能化生产,并开始推广网络化管理。
从公元前3000年到现在,中国纺织业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史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 纺织 史 大事记

中国纺织史大事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纺织业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纺织史,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纺织史中一些重要的大事。
1.早期纺织技术: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中国就开始了纺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最早的纺织品主要是以植物纤维和兽毛为原材料制成的。
2.织绣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织造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艺。
公元4世纪末,中国人开始使用织布机,并将丝织技术不断发扬光大。
而刺绣则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在古代就已经非常发达。
3.丝绸之路的开辟:公元前138年,中国开始了对外贸易,其中丝绸就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这标志着中国纺织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
4.高丽纸的发明:高丽纸是一种传统的纸张材料,具有高质量和防水性能。
它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5.纸张蜀锦的诞生:蜀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品,它融合了纺织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唐代,中国纺织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蜀锦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丝织品之一。
6.宋代的织绣技艺:宋代是中国纺织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织布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织机。
同时,刺绣技艺也被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艺品。
7.明代的织造业:在明代,纺织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量的丝织和棉织品被生产出来,成为当时国内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8.清朝的纺织发展:清朝时期,纺织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西方的织绣技术被引进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技术中,促进了纺织业的更新和发展。
9.纺织工业的兴起:近代以来,中国的纺织工业经历了从手工制造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立最早的纺织机械厂,经历了艰苦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10.改革开放与纺织业: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纺织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纺织品开始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
以上是中国纺织史的一些重要大事。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织业。
早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桑蚕丝进行丝织。
这一时期的丝织业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杭州、苏州、绍兴等地较为发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纺织业逐渐扩展到棉、麻、毛等其他纤维材料。
到了宋朝时期(公元960年-1279年),中国纺织业达到了巅峰。
大量的纺织工坊和丝织作坊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其中以宋朝的丝绸最为有名。
宋朝的丝绸被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纺织业的一个重要象征。
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中国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朝时期,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纺织业因此蓬勃发展。
到了清朝时期,进口的进一步增加,纺织品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时期,中国的丝绸出口还达到了新的高峰。
但在近现代,中国的纺织业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纺织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大量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倒闭。
随后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更加削弱了中国纺织业的实力。
到了20世纪初,中国纺织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的纺织业为中国纺织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大力发展纺织工业。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纺织业得到了迅速扩展和发展。
纺织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纺织业面临了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中国政府鼓励外资投资和加强对外贸易,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大幅增加。
中国也积极推进纺织业的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提高了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纺织业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中国的纺织品以其丰富的品种、高质量和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纺织业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但现代纺织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于近代历史中。
近现代纺织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纺织设备和技术,建立了一些现代化的纺织工厂。
然而,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这些工厂的发展进展缓慢。
20世纪初,中国的纺织业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中国纺织业受到了战争和封锁的影响,导致产能下降。
此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纺织业的复兴,包括推动国内纺织原料的种植和加工,引进先进的纺织设备和技术,培养技术人才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纺织业被列为国家的重点发
展领域。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如成立了国有纺织企业,进行一揽子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等。
这些举措促进了纺织业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中国市场对纺织品需求的增加,纺织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
目前,中国纺织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产量和
出口额都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的纺织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努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同时,中国纺织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压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历史知识点】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历史知识点】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二是在考古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二、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因而,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如: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而在周代,周礼中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
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一、原始社会: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
二是在考古发现中,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说明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开始的时间很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的丝织业。
应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养蚕织绸的国家。
二、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因而,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如: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而在周代,周礼中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
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其表现有二:一是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即所谓的素纱单衣,和起戎棉。
这充分说明了在汉代,丝织业所拥有的高超的技术。
素纱襌衣:关于素纱襌衣的特点,可以如下之概括:一是轻:重量仅为49克,如果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二是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第二件事,是在汉代,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充分说明了汉代纺织业的影响波及海外。
四、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五、宋代:棉纺织业的兴起。
补充说明:关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从纺织来看,即丝、棉和麻。
六、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的丝织业进入其鼎盛时期。
这一兴盛,主要是面向市场的民营丝织业的兴起。
出现了苏州和杭州两个丝织业的中心。
其中,在苏州,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
一、古代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始于史前时期,有《史记·黄帝纪》“三织”的记载,这也是中国纺织业的开端。
《史记·文种》中记载,战
国时期已有缫丝、继丝,而到了秦始皇时期,纺织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其制品更是普遍流行。
隋朝时期中国纺织业进入了繁荣和鼎盛的时期,隋文帝开始崇尚并宣扬服饰艺术,推行服装税,使得礼节繁多的服饰普及各地,大大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二、近代
近代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始于清朝末年,那时中国纺织业仍然是传统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以织布为主,但其规模完全不及西方发达国家。
清朝末年,美国人开始向中国进行投资,在上海建立纺织机械厂,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工厂,得到较多的经营权。
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发展,也在20世纪初迎来了全面跃进的时期。
1949年建国后,中国纺织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大量的纺织机械设备引进和技术进步,使得中国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现代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迅速,技术和设备高度改进,行业和企业的结构都有很大的改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是纺织品的质量、外观和品种都居高不下。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工业技术的改良、以及纺织行业的注入,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纺织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纺织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中国纺织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中国纺织业的起步阶段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政府将纺织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进行建设。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纺织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在那个时期,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政府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纺织企业开始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积极开展出口贸易。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
然而,中国纺织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纺织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纺织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等方式,中国纺织业逐渐实现了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转变。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纺织业还注重创新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纺织业也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加大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这些举措使得中国纺织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了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中国纺织企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中国纺织业还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总的来说,中国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变革,已经成为全球纺织业的重要力量。
中国纺织业不仅在生产规模、出口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步。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史1.简介中国纺织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擅长纺织工艺,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古代纺织工艺的起源开始,概述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史,包括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等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2.古代纺织工艺的起源中国的纺织工艺起源于远古时代。
最早的纺织技术是用手工制作纱线和布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更高级的纺织技术,例如纺轮、织布机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纺织行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品之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中国丝绸贸易的繁荣发展,也推动了纺织技术的传播。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纺织技术的传播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工业革命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纺织行业的面貌。
西方发展起了机械纺纱和机械织布技术,使得纺织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中国的传统纺织工艺难以与西方的机械化生产相抗衡,中国纺织业受到了冲击,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现代纺织业的崛起20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纺织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逐渐崛起为世界纺织强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引进。
中国纺织业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逐渐占据了世界纺织市场的一席之地。
6.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纺织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纺织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中国纺织业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积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7.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纺织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纺织行业将继续向着高端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另外,中国纺织业也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宽市场和技术渠道,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8.总结中国纺织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手工纺织到现代的机械化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
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
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
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
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
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
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
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
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
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
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
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
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
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
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
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
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
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涂染的色帛、双经双纬的缣、回纹绮等,殷墟还出有丝绳、丝带等实物。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纬二重组织的山形纹绮残片。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更是丰富多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品。
毛织品则以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秦汉到清末,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
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
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
花机又发展出多综多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
宋代以后纺车出现适应集体化作坊生产的多锭式。
在部分地区,还出现利用自然动力的“水转大纺车”。
纺、织、染、整工艺日趋成熟。
织品花色繁多,现在所知的主要织物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到宋代已经全部出现。
丝织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档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出现以供观赏为主的工艺美术织品。
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民日常衣着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
这是手工机器纺织的发展阶段。
明清纺织品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
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云锦)锦合称为“四大名锦”。
1958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织锦165卷,袍服衣著200余件。
第一次发现了单面绒和双面绒的实物,其中一块绒的经纬密度为64根/厘米和36根/厘米,丝绒毛的高度为0.2毫米。
棉织品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
明代末年,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
精湛华贵的丝织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18世纪后半叶,西欧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了集体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并且推广到了其他行业,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
西欧国家把机器生产的“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到中国来,猛烈地冲击了中国手工纺织业。
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70年开始引进欧洲纺织技术,开办近代大型纺织工厂,从此形成了少数大城市集中性纺织大生产和广大农村中分散性手工机器纺织生产长期并存的局面。
但是工厂化纺织生产发展缓慢,截至1949年,占主导地位的棉纺织生产规模还只有500万锭左右。
这是大工业化纺织的形成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纺织生产迅速发展。
棉纺织规模迅速扩大,毛、麻、丝纺织也有相应的发展。
纺织技术也有提高,已能制造全套纺织染整机器设备。
化学纤维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人均水平,就数量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来说,还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远远低于工业发达的国家。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期间,纺织工业建成200多万棉纺锭新厂,大体上接近原来70余年民族资本建厂的总和。
以后,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无论是规模或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花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1年中国棉纺生产能力已由1949年的500万锭发展到1890万锭; 毛纺生产能力由13万锭发展到74万锭。
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生产能力1949年缫丝萎缩到只有9万绪,建国后逐步恢复、发展,到1981年桑蚕茧缫丝已达97万绪。
麻纺生产能力发展到有黄麻11.6万锭,苎麻5.7万锭,亚麻2万锭。
印染布年产能力从十多亿米增长到82亿米。
针棉织品的生产能力,从每年只能加工十多万件纱
发展到可以加工300多万件纱。
化学纤维工业1949年前基本上是空白,到1981年在建规模100万吨,生产能力为60多万吨。
1981年棉织物产量143亿米,比1949年的19亿米增长6.5倍,在全国人口增长80%的情况下,使人均消费量从建国初期的12尺增加到30尺以上,不但保证了10亿人口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以相当数量的纺织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1981年纺织品出口换取外汇35亿美元。
自从1950年以后,国家分别从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形成,纺织机器的革新,科学管理的逐步推行,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对纺织业进行了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
同时,纺织产业也是中国入世后的强势出口产业。
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在6.3%以上。
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将超过3%,这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多机遇。
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20XX 年将会达到44%,20XX年将达到71%。
到20XX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XX年提高6~7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发起或酝酿对我国采取新的限制措施,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纺织行业扩大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
同时,挑战也是机遇。
只要我们好好应对,中国纺织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国经101
潘俊
学号:201052095129。